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哲民 《沙棘》2004,17(4):38-41
沙棘原料质量是构成沙棘高品位产品的先决条件。沙棘果油与籽油品质及其使用效果有着很大的差异,沙棘果汁变味与原色褐变是采果榨汁工艺造成的。经过分析,对沙棘上述问题及药用研制问题的解决提出了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2.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装置及其萃取沙棘油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红霞  申林 《沙棘》2002,15(2):28-30
以沙棘籽和沙棘果皮为原料,以无毒,易得,价廉的CO2为萃取剂,采用超临界萃取方法,提取出质量高,无残留溶剂的沙棘籽油(常温下是液体)和沙棘果皮油(常温下是固体)。通过对原料粒度,萃承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萃取剂CO2流量不同条件的实验,获得较佳的工艺参数。工艺流程简单,操作方便。  相似文献   

3.
以沙棘汁为原料研究发酵工艺中各参数对沙棘冰酒品质的影响。通过L。(3)正交试验,得出制备沙棘冰酒的最佳发酵工艺参数为:发酵温度24℃,酵母接种量3(/V,10个/mL),pH3.6,发酵时间20d。在此条件下,沙棘冰酒的色泽、组织状态、滋味、口感均较理想,适合企业规模化生产。  相似文献   

4.
忻耀年 《沙棘》2002,15(1):15-19
介绍了从沙棘果肉中提取和精制沙棘黄酮的技术和工艺。合理设计、借助溶剂纯化脱脂去杂的工艺,以及真空喷雾干燥的使用,不仅可降低生产的运行费用,同时保证了所生产沙棘黄酮具有较高的品质,该设备同样也可用于沙棘叶中黄酮的制取。  相似文献   

5.
水浸提沙棘叶总黄酮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王尚义  郑玉霞  刘声普 《沙棘》2001,14(2):27-29
研究了水浸提法从沙棘叶中提取黄酮的工艺,该工艺路线是,沙棘叶先脱脂,后经热水浸提,酸沉淀分离杂质,再用低浓度乙醇淋洗,进一步分离杂质,最终使产品总黄酮达8.4%,这种工艺使总黄酮得率高达1.05%。而且操作简便,成本降低,是提以沙棘黄酮可行的工艺路线。  相似文献   

6.
文连奎  张志东  刘洪章 《沙棘》2003,16(4):30-32
对蒙古沙棘、俄罗斯沙棘和中国沙棘的加工性状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果实大小、果柄、百果重、果实糖酸比、果实出汁率等方面,蒙古沙棘和俄罗斯沙棘均好于中国沙棘,而在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酸、V-C含量等方面,中国沙棘均好于蒙古沙棘和俄罗斯沙棘。蒙古沙棘、俄罗斯沙棘和中国沙棘在类胡萝卜素含量、脂肪油含量、色素及V-C稳定性方面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7.
张骁  束梅英 《沙棘》1995,8(4):23-28
沙棘,白刺均具有较高的食用、药用价值。在生化成分分析及毒理试验等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沙棘、白刺生化成分的特点,取长补短,确定了混合饮料的配方,并采用先进的工艺、设备,研制成功新型天然保健饮料,从而为沙棘、白刺的利用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孙荣军  白丽杉  吴克汶 《沙棘》2003,16(4):33-34
实验以芦丁为标准品,采用分光光度法,对7月上旬采集自神兴沙棘种植园的中国沙棘叶和俄罗斯大果沙棘叶总黄酮含量进行了比较,从经济实用角度考虑,采用两种提取方法,为国内沙棘种植和沙棘资源的高效和无废物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确定了从沙棘种粕提取沙棘种皮棕色素的工艺路线,对该色素的性质进行了研究。沙棘棕色素的水溶性好,对光、热稳定性高,着色力强,可作为食用色素。  相似文献   

10.
沙棘是雌雄异株的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沙棘应用价值认识的提高,沙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对优良品种沙棘苗的需求量大增,造林面积也不断扩大。俄罗斯沙棘,由于具有少刺或无刺、果大、产量高、抗逆性强、工艺品质好等优良特性而被大量引种、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