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甘肃省生态建设、农业结构调整与粮食安全的关系剖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部分省区粮食趋紧给长期缺粮的甘肃敲响了警钟。有效解决粮食安全、结构调整和生态建设的关系,是甘肃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点议题。文章分析问题的矛盾所在,指出三者的辨证发展关系,并主要提出七点措施:保证一定的播种面积,努力增加粮食产出;建立合理的粮食储备规模;依靠科技,主攻单产,提高土地的综合生产能力,保证粮食总量稳定增长;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省内不同地区的粮食生产;继续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省内粮食总量基本自给的同时,逐步解决好区域性、结构性短缺问题;巩固生态建设成果,加大生态补偿力度,利用虚拟水战略解决生态脆弱区、生态敏感区等局部地区的粮食生产安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以粮食自给为前提,对甘肃省未来30a的农产品需求及高低节水方案下的农业需水进行了预测。通过对水资源供需平衡进行分析后认为,要使农业用水保障供给,农业生产必须走高效用水的道路。提出了发展节水灌溉、建立旱地高效农业、实行水旱互补、统等发展等农业高效用水思路。  相似文献   

3.
通过系统地分析西北黄土高原原旱作农区粮食生产的现状及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借用系统动态预测方法展示了旱区粮食供需系统前景,在此基础上对旱区农业系统中人口生产与食物生产、第一性生产与第二性生产、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之间的关系进行剖析,为本区农业发展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新疆耕地和粮食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收集整理1949—2003年新疆耕地、人口与粮食等资料,定量分析耕地的数量变化、质量状况。用线性回归法预测人口变化趋势。对粮食生产与其影响因素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分析表明粮食单产、有效灌溉面积对粮食产量的影响最大,农业现代化的影响需要进一步加大,粮食收购价格指数对粮食生产不会有更大的影响。提出增加科技投入提高单产、发展节水农业等挖掘耕地潜力增加粮食产量的途径。为新疆今后农业发展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50年来榆林地区粮食生产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榆林地区位于我国农牧交错区,生态环境脆弱,又是能源富集区。建国以来土地整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农业生产能力逐步提高,但是仍然属于落后地区,"三农问题"比较突出。本文利用多年统计资料分析了榆林地区粮食生产和消费变化情况以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榆林地区的粮食产量逐步提高,但仍不稳定,波动较大。而且榆林地区的粮食生产与外部联系越来越密切。影响因素有人口、基本农田建设、科技投入、自然灾害和社会经济因素等。  相似文献   

6.
黄土高原粮食生产潜势及可持续发展途径探讨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黄土高原是我国人口、环境、资源矛盾最集中、治理难度最大的区域之一。该区农业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粮食供应不足,解决好粮食开发与生态环境改善的矛盾是该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对黄土高原粮食生产潜势开发战略应以“立足区域,基本自给,适当调剂,优化结构”为指导思想,通过生态化建设,综合化治理,产业化开发,集约化经营,实现食粮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陕西渭北旱塬3个代表性的苹果生产基地县(长武县、白水县和洛川县)Ⅰ 340户农户的调查发现,渭北旱塬果粮交错区果业产业的发展不仅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但对粮食生产带来了限制,对区域粮食安全构成潜在的威胁;3县粮食均不能自给,粮食自给率低;粮食种植结构发生较大变化,玉米比重增大;粮食构成中...  相似文献   

8.
毛乌素沙地农业生态系统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针对毛乌素沙地农业生态系统长期处于低而不稳的问题,结合毛乌素沙地农业生态系统自然环境优势,从整体上对毛乌素沙地农业生态系统结构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研究表明:毛乌素沙地农业生态系统在种植业上存在粮食生产压力过大、规模效益低下,特色产业开发不够、生态环境逐渐恶化;在养殖业上存在资金和科技投入不足、草畜矛盾突出、生产条件差等问题。但该沙地具有光、热、水、风能及土地等自然环境优势。因此,应大力调整种植业和养殖业结构,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并采取农牧结合、农林结合和沙区绿洲型发展模式,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毛乌素沙地农业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气候资源的区域分析,运用[Miami]模型估算了气候生产潜力。根据土地资源、人口和粮食发展预测,认为到本世纪末,全区人均粮食可达到356公斤,基本满足自给要求。同时,针对影响粮食生产的主要气候因子是水分的特点,提出了提高粮食生产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北方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退化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区气候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近年来随着人口密度剧增和人类不合理生产经营活动强烈干扰,出现了气温升高,降水减少,风力增大,土壤贫瘠,植被退化,沙化盐渍化急剧发展的环境退化过程。本区资源环境的治理开发,应以控制人口增长入手,恢复植被起步,通过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增加林业比重,发展灌溉农业和商品畜牧业,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生产水平,使环境的治理保护和资源的开发利用很好结合,步入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1.
耕地保护与资源调控研究——以河北省邢台市为例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运用文献资料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分析邢台市耕地流转的时空特点,计算出耕地保护的阀值,提出相应的耕地资源调控措施.结果表明:近年来,虽然邢台市耕地数量持续减少,人口不断增加,人均食物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但对耕地资源的压力却没有随之恶化,反而呈现降低的趋势,原因在于耕地生产率不断提高.进而得出,依靠增加投入和科技进步,不断提高耕地生产率,是保证食物安全之耕地资源基础和满足工业化、城市化对土地之需求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2.
Green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is important for achieving coordinated and high-quality regional development for China. Using provincial data from 1990 to 2020, this work explored the dynamics of agricultural green development efficiency of 31 provinces in China, its spatio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and its driving factors using a super-efficiency slacks-based measure(Super-SBM), the Malmquist productivity index(MPI),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and a geographic detector.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v...  相似文献   

13.
根据北方农牧交错带(定西县1970-2000年)的气候资料,分析了该地区30年来气候变化周期、趋势及其农作物气候生产力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气温有上升而降水呈减少的态势,并且都具有7年的准周期,预计在下一个周期平均气温可能会增加到7.88℃,而降水将减少到377.7mm。在温度升高而降水不变的情景下,温度每升高1℃,农作物生产潜力增加69kg/hm2.a;相反情况下,降水每减少1mm,生产潜力减少9.7kg/hm2.a。研究农牧交错复合生态系统气候变化及农作物生产力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且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乌鲁木齐区域农业发展现状、条件、市场的基础上,指出区域农业结构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根据市场原则、生态原则、因地制宜原则,提出区域农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及相应对策:以市场为导向,引进和培育优良品种,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强化副食品基地建设,实现专业化生产;加强副食品精深加工,搞好特色副食品系列开发;加强农民生产经营组织建设,构建加工企业带动型农业发展模式;深化农村流通体制改革,强化宏观调控机制;增加科技投入,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节水型农业;加强环境保护,维护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15.
甘肃省农业发展水平空间差异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取反映农业生产条件与水平的18个评价指标,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对甘肃省14个市(州)的农业发展水平进行定量分析,认为甘肃省内农业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河西走廊和沿黄地区的农业发展水平相对要高于甘肃的东南部地区,说明甘肃农业发展主要受到农业资源环境条件的制约,特别是受到灌溉条件的影响。农业发展条件与水平的空间差异是今后农业分工的基础,各地要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生产,促进全省农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Pesticides are an essential part of modern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required to provide high quality and high yields of food, feed and fibres. The pesticide industry faces widespread environmental concern, rising costs fo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nd increasingly stringent regulations. These pressures demand a highly critical appraisal of all stages of product evaluation, product development and of capital investment. The safe use of pesticides is the joint responsibility of government and industry; their effective cooperation can only be assured by ready dialogue combined with willingness to compromise on legislation and registration procedures, nationally and internationally, for the benefit of improved technology.  相似文献   

17.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新疆尉犁县域可持续发展评价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沈君  高志刚 《干旱区研究》2005,22(2):279-283
尉犁县是塔里木河流域生态建设的主战场,它的可持续发展直接关系到流域生态建设的全局。以新疆尉犁县为分析对象,运用层次分析法,从纵向和横向两个角度对尉犁县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1)尉犁县的可持续发展水平逐渐上升,由1985年的弱持续发展型到2002年的较强持续发展型;(2)尉犁县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不包括库尔勒市)可持续发展水平排名靠后,显示了尉犁县在社会、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方面还存在问题和障碍,应该引起注意和重视。最后就尉犁县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干旱区农业结构调整与草产业发展——以张掖地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实现生态环境和农业经济的优化持续发展,是干旱地区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张掖地区不仅水资源日趋短缺,生态环境逐年恶化,而且农产品出现区域性过剩,粮食生产已无明显的优势可言。这就要求完全突破原来商品粮基地建设的老思路,以市场为导向,立足当地资源优势,积极调整农业结构。文章在经过大量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张掖地区不仅具有发展草产业的潜在的自然优势和广阔的市场前景。而且发展草业生产对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大力发展草产业应成为张掖地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和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9.
There are many possible ways to improve the economic crisis in Thailand, and it is agreed that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s ideal for improving the economic situation in an agricultural country such as Thailand. A strategic plan for agricultural and agro‐industry research is included in the national research agenda and can be classified into nine groups covering different research areas. Most research is based on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of four main product groups: (i) crops; (ii) aquatic animals/plants and fisheries products; (iii) poultry, livestock and animal products; and (iv) forest resources. Trends i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 weed management for crop production will continue to support the food demand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efficient production of quality produc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