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8 毫秒
1.
黄土高原成龄富士苹果园土壤养分含量标准值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2-2013年,对黄土高原12个主产县区108个典型富士果园养分状况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果园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分别为11.9、0.63、1.12和13.7 g · kg-1,有效氮、有效磷、有效钾、有效钙、有效镁、有效锌和有效铁含量分别为77.7、26.9、259.7、4 681、121.3、1.24和7.89 mg · kg-1。制定了黄土高原成龄富士苹果园土壤养分含量标准值。土壤养分状况特征为:有机质偏低,全氮、全磷和全钾等全素养分相对适宜,但有效养分偏低;全素养分含量变异较小,有效养分含量变异较大;大量元素变异较小,微量元素变异较大;地域和深度分布不均衡问题较为突出。不同产区间,延安和洛川土壤养分水平较低,分别有9个和5个养分因子处于低值和缺乏水平;而河南陕县养分水平较佳,各养分因子均处于适宜值以上水平。今后果园土壤管理的重点是,因地制宜着力提高土壤有机质和有效养分的含量,并注意适度深施肥,提高20 ~ 60 cm土层的有效养分含量。  相似文献   

2.
百宜镇是贵州地方特色辣椒品种"百宜平面椒"的主产地,研究该区域辣椒地土壤养分状况,对指导区域辣椒种植和配方施肥,促进辣椒产业绿色发展,带动贫困户增产增收等有重要意义。通过采集百宜镇辣椒产地土壤表层(0~20 cm)样品128个,分析检测土样的pH值、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等8个指标,利用分肥力系数和修正的内梅罗(Nemoro)公式对研究区土壤养分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壤pH值在4.55~7.08;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含量分别在0.12~4.13g/kg和82.01~972.75 mg/kg;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含量分别在0.04~2.70 g/kg和0.50~111.00 mg/kg;土壤全钾和速效钾含量分别为8.50~26.20 g/kg和22.00~530.00 mg/kg。(2)对研究区土样8种养分指标进行分级,土壤样点pH值主要为酸性至微酸性,有机质含量整体处于中等偏高水平,全氮整体丰富,全磷处于中等水平,全钾中等偏低,碱解氮丰富,有效磷中等偏上,土壤速效钾普遍缺乏。(3)研究区辣椒地土壤综合肥力值在0.9~1.8。综合肥力空间分布表现为中部和东南部相对较高,西部和东北部相对较低。建议研究区实行"减氮、适磷、增钾",调整肥料结构,改进施肥方法。以土壤养分检测和辣椒需肥特性为依据开展科学配方施肥有利于提高辣椒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3.
贵州威宁草海沙河小流域土壤养分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全地表网格采样法,贵州威宁草海沙河小流域内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为单元,研究了沙河小流域土壤养分分布特征及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小流域土壤有机质、有效氮、有效磷、有效钾含量较高,达到了中、高肥力水平;而全氮、全磷、全钾都处于低、很低的肥力水平上.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养分含量也不同.有机质的含量为人工草场>灌丛地>坡耕地>人工疏幼林地>荒草地,有效氮含量变化趋势是人工草场>灌丛地>坡耕地>荒草地>人工疏幼林地,有效磷含量的变化趋势与全磷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坡耕地>人工草场>荒草地>灌丛地>人工疏幼林地,有效钾的分布规律是人工草场>坡耕地>灌丛地>荒草地>人工疏幼林地,全氮与全钾的含量与土地利用类型关系不大.总体上看,人工草场的养分含量最高,人工疏幼林地的养分含量最低.从变异程度上看,所有的养分都属于中等程度的变异.  相似文献   

4.
以贵州省开阳县不同种植方式下的黄壤为供试样品,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测定了土壤pH、容重、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速效磷、全钾和速效钾含量,以期为碳酸盐岩地区土地合理开发利用和改良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单作与连作下的各项理化指标呈现相同趋势,即容重和速效钾表现为种植前高于收获后,而土壤pH、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速效磷和全钾含量均表现为收获后高于种植前;间作下的pH、容重、碱解氮、全钾和速效钾含量表现为种植前高于收获后,而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和速效磷含量均表现为收获后高于种植前.整体而言,3种种植方式下,土壤pH表现为连作>间作>单作;容重表现为间作>单作>连作;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速效磷、全钾以及速效钾含量变化趋势均相同,即在3种种植方式中均表现为间作>连作>单作;土壤C/P和N/P在3种种植方式下表现为单作>连作>间作,而土壤C/N表现为单作>间作>连作.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公园绿地土壤肥力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土壤样品采集和实验室分析,系统研究鄂尔多斯市公园绿地土壤的化学特性及养分丰缺状况,包括pH值、有机质、全氮、全磷以及有效氮、磷、钾,分析养分因子之间的相关性,评价公园绿地土壤的肥力状况,揭示出鄂尔多斯市公园绿地土壤存在的问题:土壤pH值偏高,其中85.7%的土壤呈强碱性,其余呈碱性;多数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处于缺乏及以下水平;土壤pH值与有机质、速效钾分别显著和极显著负相关;有机质与其他养分因子之间均极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塞罕坝地区云杉人工林土壤有机质、pH、全磷、全氮、全钾、速效磷、速效钾和碱解氮的含量在不同地势(沟底、坡面和曼甸)和不同土层深度条件下的差异。结果表明,0~10 cm深度土壤各类养分在坡面地势的含量显著高于沟底和曼甸,其中有机质、全磷、速效磷和碱解氮含量平均相差50.7%、34.8%、37.4%和46.3%,沟底的速效钾和碱解氮显著高于曼甸;10~20 cm深度土壤有机质含量、全磷含量、全钾含量、速效磷含量和碱解氮含量存在显著差异,以上元素在坡面地势的含量比沟底和曼甸平均高出46.7%、34.2%、22.7%、27.3%和63.8%,但沟底和曼甸中各类元素的差异不显著;20~40 cm深度土壤有机质、速效磷和碱解氮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坡面的含量明显高于沟底和曼甸,但沟底和曼甸中各类元素的差异不显著。相同地势条件下,各类土壤养分元素均呈现出地表高于地下的现象,其中0~10 cm深度土壤有机质、全氮、全钾和碱解氮含量分别比20~40 cm深度土壤高出65.2%、53.2%、80.3%和64.8%,pH在不同土壤深度间无明显差异。研究结果为塞罕坝云杉人工林经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沙地枣园的土壤地力培肥和水肥高效利用措施提供基础,对皮墨垦区沙地枣园土壤养分及理化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试验区土壤盐渍化程度低,土壤为碱性,土壤结构疏松,田间持水量较小,土壤有机质、全氮、全钾、水解氮、有效磷含量极低,全磷、速效钾、交换性镁含量中等,交换性钙含量高。  相似文献   

8.
在云南省金沙江干热河谷的油橄榄园进行了4种不同材料的覆盖试验,分析不同材料覆盖后,土壤有机质、氮、磷、钾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覆盖处理提高了油橄榄园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土壤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变化不大,速效养分增加明显。与对照(空白)相比,秸秆覆盖的效果最明显,使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分别增加66.85%、62.67%、近20倍和83.68%。  相似文献   

9.
沙田柚果园土壤酶活性与土壤肥力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沙田柚果园土壤酶的活性与上还养分含量均随土壤肥力水平的提高而提高,随土层的加深而递减。根据相关分析,该土壤的脲酶、蛋白酶、转化酶活性均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呈极显著相关,说明沙田柚果园土壤这三种酶的活性均能专性或综合地表征土壤的有机质、氮、磷、钾状况。不同土壤酶活性之间存在着极显著的相关性。用酶活性作为评价土壤肥力水平的指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生草栽培对刺梨园土壤养分、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向仰州  刘英  何季  刘晓  徐海  郭颖 《北方园艺》2018,(6):96-101
采用间作黑麦草、自然生草和清耕3种方式对刺梨园进行地表管理,研究了不同地表管理方式对刺梨园0~40cm土壤养分、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以及三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与清耕相比,生草栽培可以调节土壤pH,增加土壤养分含量。间作黑麦草较自然生草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全磷、全钾、有效氮含量(P0.05),自然生草较间作黑麦草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效钾含量(P0.05)。与清耕相比,2种生草方式均显著提高了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以及微生物总数(P0.05)。与清耕相比,生草可以显著提高土壤酶活性,并且间作黑麦草对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增加作用大于自然生草。土壤微生物与有机质、全氮、全钾、有效氮含量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或显著正相关(P0.05)。土壤酶活性与有机质、全氮、全磷、有效氮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或显著正相关(P0.05)。土壤酶与土壤微生物数量之间极显著正相关(P0.01)或显著正相关(P0.05)。这说明2种生草栽培均可以改善刺梨园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11.
探讨中国环渤海湾和黄土高原两大苹果产区土壤养分对‘富士’苹果果实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及相互关系,为两大苹果产区提高果实矿质元素含量的果园合理施肥等提供理论依据。2010—2011年分别在中国环渤海湾和黄土高原两大苹果产区各选择22个县,每县3个果园,共计132个乔砧‘富士’苹果园,对每个果园的土壤养分和果实矿质元素含量进行调查和分析,比较两大产区土壤养分、果实矿质元素含量的差异,应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筛选不同产区影响果实矿质元素含量的主要土壤养分因子,线性规划求解优质果实矿质营养丰富的土壤养分含量优化方案。结果表明:环渤海湾产区的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钙、铁和锌含量极显著高于黄土高原产区,而土壤pH和有效钾含量显著低于黄土高原产区;环渤海湾产区‘富士’果实氮、磷含量显著高于黄土高原区,而钙、铁和锌含量则显著低于黄土高原产区。黄土高原产区土壤有效铁、环渤海湾产区土壤有效硼含量分别与果实中的铁、硼呈显著和极显著相关。环渤海湾产区影响果实钙含量的主要土壤养分因子的大小顺序为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锌、有效硼、有效铁和有效钾,土壤有效锌对果实钙有最大的正效应系数,而土壤有效硼和全氮负效应系数较大;黄土高原产区对果实钙含量影响的主要土壤养分因子的大小顺序为土壤有效磷、有效锌、有机质、有效铁和有效钾,土壤有效锌、铁对果实钙含量有较大的正效应系数。线性规划求解出两大苹果产区果实矿质元素含量丰富的土壤养分优化方案。环渤海湾苹果产区增加果实钙含量的主要土壤养分管理措施为降低土壤全氮、碱解氮含量,提高土壤有效钾、铁、锌含量,维持较高的土壤有机质含量(17.7 g·kg~(-1)以上);黄土高原产区则为提高土壤有机质、有效锌含量,降低土壤全氮、碱解氮含量,保持适宜的土壤有效磷、钾含量。  相似文献   

12.
为综合评价河北省太行山地区苹果园土壤肥力与施肥现状,通过实地调查该地苹果园不同养分投入量、投入类型以及各养分在0~60 cm土层分布状况,并进一步采用产量差法探究最佳养分投入量。结果表明,河北省太行山地区苹果园有机肥平均施入量为5934.72 kg/hm^2,以鸡粪、羊粪、牛粪为主;无机肥N、P2O5、K2O投入量分别为777.63 kg/hm^2、421.86 kg/hm^2、543.39 kg/hm^2。土壤养分随土层加深呈降低趋势,其中0~20 cm土层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有效铁含量均达到了丰富水平,但有效锰含量处于较低水平,有效铜、有效锌处于适量水平。产量差模型分析显示,河北省太行山苹果园最高产量N、P2O5、K2O投入量分别为821.87 kg/hm^2、580.73 kg/hm^2、676.99 kg/hm^2。建议在实际生产中应降低氮、钾肥投入,适当补充磷、锰肥,同时搭配有机肥。  相似文献   

13.
惠竹梅  李华  龙妍  张瑾  庞学良 《园艺学报》2010,37(9):1395-1402
在酿酒葡萄生产园行间播种白三叶草、紫花苜蓿和高羊茅,以清耕为对照,研究了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变化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结果表明,与清耕(对照)相比,行间生草总体使葡萄园土壤微生物数量增加,其中固氮菌与纤维素分解菌数量升高幅度较大,平均升高幅度分别为223.4%和83.4%,细菌数量平均升高68.1%,放线菌数量升高的幅度最小。白三叶草和紫花苜蓿处理较高羊茅处理增加的幅度大,除放线菌外,均与清耕之间差异达显著水平。行间生草使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提高,全P、速效P含量降低;白三叶草和紫花苜蓿处理使土壤全N、碱解N、速效K含量显著提高,高羊茅处理使其降低。除速效P外,其余土壤养分与土壤微生物因子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表明,纤维素分解菌是影响土壤有机质最重要的微生物因子,放线菌是影响土壤N、P、K最重要的微生物因子。  相似文献   

14.
黄土高原旱地苹果园生草对土壤养分影响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对黄土高原渭北旱地苹果园生草土壤养分测定结果表明:生草能提高0~60cm土层有机质含量,种植禾本科牧草有机质年积累0.1%,种植豆科牧草年积累0.15%;随生草年限的增加较深土层土壤有机质趋于增加。生草对N、P、K营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0~40cm土层,生草的前期土壤养分消耗大于积累,全N、全P、全K的演变呈现“S”型的演变过程,生草能提高0~40Cm土层水解N、速效P及速效K含量,黑麦草活化P的作用大于白三叶,而白三叶活化N的作用大于黑麦草。随着生草年限的增加,苹果产量及品质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5.
广东丘陵山地沙糖桔果园土壤肥力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广东省沙糖桔主产区的15个丘陵山地沙糖桔果园的土壤肥力状况,通过取土样分析其理化性质.结果表明:沙糖桔主产区丘陵果园大部分土壤酸性重,有效氮和有效磷含量中等偏低,有机质、有效钾、钙、硼和锌缺乏,有效铁和锰含量高.为提高沙糖桔产量和品质,应增加有机质、钾和钙肥施用量,并提出了通过试验确定合理施肥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环渤海湾地区主要梨园树体矿质营养元素状况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叶片矿质营养元素含量作为树体营养诊断的依据,对环渤海湾地区有代表性的203个梨园树体矿质营养状况及相应土壤养分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该地区81% ~ 97%的梨园叶片P、Ca、Mg、Fe含量处于适宜状态,26% ~ 40%的梨园叶片N、K、Zn含量偏低。(2)除Mg、Zn外,不同梨树品种间叶片中矿质营养含量差异明显。与其它品种相比,苹果梨N、P含量较高,而K含量偏低;莱阳茌梨N含量较低,而P、K含量较高;砀山酥梨N、P、K含量均偏低。(3)初步筛选出N/P、Mg/P、Zn/P、K/Mg、Ca/Mg、Zn/Mg作为该地区梨园营养诊断与施肥建议综合法的营养诊断参数,低产梨园各元素需肥顺序大致为Mg > P > Ca > K > Zn > N > Fe。(4)土壤pH与梨树叶片中Ca、Mg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Zn呈极显著负相关;土壤有机质含量与梨树叶片中N、Mg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叶片N、K、Ca、Mg、Zn含量与其所对应的土壤有效态养分均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黄河故道地区梨园生草栽培的生态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探讨生草对梨园栽培生态效应的影响,在梨园种植了不同的牧草,测定0~100cm不同土层的含水量、有机质质量分数、全N、速效P、速效K质量分数及土壤的pH值,同时,对果园的生物多样性、环境温、湿度变化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生草降低了梨园土壤含水量,果树与草主要在0~60cm土层存在水分竞争;增加了0~20cm耕作层土壤有机质及N质量分数,种植白三叶可增加土壤K的质量分数,种植紫花苜蓿可增加土壤P的质量分数,pH值总体是降低的;20~80cm土层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等指标均降低。生草可增加龟纹瓢虫、草蛉等天敌的数量,使环境温度下降2~3℃,湿度增加10%~15%,减轻了梨树病虫害的发生。梨园生草初期,应加强灌溉,并注意合理施肥。不同牧草应混合种植。  相似文献   

18.
黄土丘陵区仁用杏园不宜间作沙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社妮  白岗栓 《园艺学报》2007,34(5):1135-1140
 〗在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对清耕和间作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6年、4年、2年仁用杏园0~500 cm土层土壤水分、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及树体生长状况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间作沙打旺,除了在秋季提高了0~100 cm土层土壤水分以外,在春季、夏季和秋季均显著降低了0~500 cm土层土壤水分,且间作沙打旺年限越长,降低越显著。间作沙打旺提高了0~10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间作年限越长效果越显著,但对100 cm土层以下的土壤有机质和全氮无显著影响。间作沙打旺对土壤全磷含量无显著影响。间作沙打旺显著降低了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其中速效氮降低深度达500 cm土层,速效磷、速效钾达300 cm土层,且间作年限越长,降低越显著。间作沙打旺显著削弱了树体的长势,降低了坐果率和杏仁产量。间作沙打旺存在着与仁用杏争水争肥的矛盾,黄土丘陵沟壑区仁用杏园不宜间作沙打旺。  相似文献   

19.
采取连作20 a的种植嫁接西瓜的土壤,进行盆栽试验,分别种植芹菜、大葱、大蒜、西瓜.定期测定各处理土壤养分含量、pH值、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等,评估不同蔬菜作物轮作对嫁接西瓜连作土壤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轮作大葱处理土壤中速效氮、速效钾含量最高,轮作芹菜土壤中速效磷含量最高,轮作大蒜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最高;连作西瓜的对照各种土壤酶的活性均显著低于轮作其他作物的处理;种植芹菜的处理土壤微生物总量最高,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AM真菌孢子密度均显著高于连作西瓜处理.表明蔬菜轮作对修复嫁接西瓜连作土壤、改善土壤环境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