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高职食品专业主要是培养食品专业技术人才,以培养高等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食品实验室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基地,在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着重探讨目前高职院校食品实验室的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相似文献   

2.
以"动植物标本制作"实验课程为例,开展了互联网思维下生物学本科生素质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通过建立移动交互式教学(MIT)模式,从而更好地培养合格人才,训练本科生的动植物标本制作实验操作能力,培养本科生的创新思维,提升了生物学本科生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水平,说明MIT模式下动植物标本制作是提高生物学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为满足21世纪人才的需求,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层次食品加工技术型人才,探讨焙烤食品加工技术实践教学改革。通过实践模式、教学方法、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职业技能鉴定和考核方式改革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能动性,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实现了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种子产业人才培养策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种子产业和种子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对种子人才的需求出现单位多元化、知识结构复合化、人才类型多样化、素质能力现代化的趋势。应充分发挥农业高等教学的主导力量,培养高层次、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种子企业要营造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加强种子外贸人才培养,迎接种子贸易全球化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根据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以培养工程技术能力人才为目的,对"食品工艺学"教学的师资队伍、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组织形式和考核方式等进行教学改革的探索,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实践能力为目的,以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意识为目标,最终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开拓学生创新思维和锻炼创业能力的实用教育,其中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素质的人才是高校的主要目标。通过总结目前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成果,可进一步提升食品专业教育的教学水平和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7.
试论农林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及路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成为社会发展主旋律。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必须培养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诠释了农林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内涵、建构原则及其紧迫性,探析了目前农林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模式建构之路径选择,对指导农林院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8.
"食品机械与设备"是食品科学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该课程实践应用性强,传统偏重理论的教学并不能达到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目标。校企合作是培养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的有效途径,在校企合作模式下,采用与企业合作编写培养教材、去企业车间现场教学、邀请企业工程师进课堂等方法,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的资源,提高工程实践类人才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9.
培养创新综合应用型人才是"新工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食品质量与安全作为近年来快速发展的新型工科专业,也紧跟"新工科"建设的步伐,将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作为专业主要培养目标之一。教育教学方式的改革是达成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目标的手段之一。以"食品理化分析"课程为例,介绍了新型教学方式PBL教学模式的引入和对学生培养的影响。经过PBL教学过程,学生的自主学习、综合思辨、交流协作和创新创造等方面能力都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0.
粮食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型本科教育肩负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使命,其人才培养方案应当有别于普通本科和高职高专,形成自己的特色。对粮食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能力结构要求进行了归纳,结合自身实际探讨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原则和框架。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近些年得到了快速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为社会培养了大批技能型人才,为促进我国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在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从师资队伍、教材建设和实践基地3个方面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2.
在调查分析北部湾食品企业人才需求现状和高校食品人才培养的不足之处基础上,揭示了培养应用型食品工程人才的时代意义,提出了食品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探讨了如何发挥产学研合作优势,开辟多元化的培养途径,以及如何通过构筑校企合作平台,切实保障应用型工程人才培养长效发展等高等工程教育中面临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13.
Abstract: Education has increasingly come to be seen as a potent development tool, not least because the quality of the education system today affects a country's development for decades to come. The migration of teachers – both internationally by way of emigration and internally within countries – may adversely affect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especially in a country like Fiji with a limited human resource capacity. The emigration of workers, particularly of highly skilled workers who are endowed with high levels of human capital, has severe implications for a small country like Fiji. The emigration of teachers who are the largest professional group of migrants has led to the filling of vacancies by less experienced and junior teachers and is widely believed to have led to falling educational standards. In addition to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there is substantial internal migration of teachers, mostly away from remote schools to urban areas. Rural schools find it particularly difficult to recruit and keep qualified and experienced personnel. In the process, rural areas have been drained of some of their best human resources. This article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the scale of migration of secondary teachers from Fiji, raises development issues connected to the international and internal migration of teachers, describes policy responses that this migration has elicited and identifies areas requiring further research with a view to making policy recommendations as well as contributing to the literature on skilled migration in the Pacific.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视域下农村实用人才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促进农村实用人才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人才需求为背景,对农村实用人才研究的基本观点进行了全面考察分析,研究内容主要在农村实用人才的基本内涵、重要性、队伍建设现状和开发对策研究4个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纵观农村实用人才的研究历程,提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农村的教育培训创新和建立健全科学的机制体制是促进农村实用人才发展的3个动力因素。  相似文献   

15.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后,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如何更好地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仍然在不断探索。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是真正体现以市场为导向,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提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措施是明确培养目标,加强专业建设;加大课改力度,做实课程建设;加强团队建设,提高双师素质;加大教学投入,不断改善基础实施;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6.
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必然选择。依据地方经济建设需要,结合学校自身人才培养特色,建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的"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创新性实验"三级实验教学平台,以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等为主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验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7.
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是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课程在海洋环境监测的技术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是一门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并重的课程,但是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只着重于原理和技术知识的逐一讲解,学生则停留于对知识的识记,重理论而轻实践,缺乏对学生应用技术方法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针对性训练。OBE教学理念和PBL教学模式是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和以主动探索为手段的新型教学方式。以"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为课程载体,通过课程思政内容改进、课程教学策略调整、课程教学实践改进和两级案例式教学模式更新,建立理论和实践并重、培养学生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课程教学新模式,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8.
实践性教学环节是食品生物技术专业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技能型、创新性人才的重要途径。着重阐述了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重要性,加强实践教学体系的具体措施,从而不断提高食品生物技术专业人才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以满足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高等学校的考试是检验高校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探讨了高校传统考试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普通高校考试模式进行了探索,论述了新型考试模式的实践成效及其发展。  相似文献   

20.
高等职业教育的关键内容是实践教学和专业技能的提高,计算机仿真实验室的建设在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技能培养中有着积极作用和美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