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把国家安全贯穿到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着力构建大安全格局新时代。植物生物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植物病虫害防控、外来入侵生物管理、生物技术产品风险评价和生物资源保护利用等。维护植物生物安全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国家农业生物安全科学中心是我国目前唯一的国家级植物生物安全研究平台,是国际一流、设施先进、功能齐全的现代化农林生物安全预防和控制科学技术研究基地。中心主要围绕国内外重大植物疫情、高危农业病虫害、转基因植物安全性评价与监测、引进境外生防资源安全性评估,开展农业病虫害的灾变规律、防控理论、安全评估与防控技术的基础性科学研究,为国家提供植物生物安全预警预防、检测监测、科学管控所需的科技支撑和技术保障。2021年4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生物安全法》正式出台实施,表明我国生物安全进入依法治理的新阶段。在国家生物安全法实施一周年之际,国家农业生物安全科学中心联合《植物保护》杂志策划推出的“植物生物安全”专栏,旨在通过报道植物生物安全研究的相关进展,促进我国植物生物安全研究的快速发展,加强植物生物安全防范意识。专栏得到了王振营研究员、陆永跃教授、林克剑研究员、刘万学研究员、吕全研究员、江幸福研究员、何玉仙研究员、张桂芬研究员、李方方研究员和王瑞副研究员等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专栏共收录了11篇综述性和研究性论文,涵盖了农林草入侵生物的发生现状和防控对策,农业重大病虫害的监测预警和发生趋势,以及转基因作物的风险管理等内容。希望通过本专栏的推出,能引起国内学者对植物生物安全研究工作的高度重视,提升科研工作者对植物生物安全研究的兴趣,携手推进植物生物安全学科的发展,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更强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2.
预防与监控外来入侵物种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的重要环节。我国是受外来入侵物种侵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近10年来, 我国以重大农业外来入侵物种为对象, 围绕“治早、治小、治了、治好”和“风险防范、关口前移、源头治理”的防控目标, 解析了10余种重大农业入侵生物入侵机制, 揭示了多种入侵病原物与宿主媒介的互作关系, 完成了120余种入侵物种精准甄别和智能监测预警技术, 构建了含130多种入侵物种的基因组数据库, 建立了20余种重要入侵物种的扩散阻截技术以及应急处置技术体系。10年间, 我国在防范和应对外来入侵物种侵害、保障农林牧渔业可持续发展、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的法规和制度保障日趋完善, 外来物种入侵防控管理水平、应对外来入侵物种防控需求的科技支撑能力以及在生物入侵领域的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3.
外来入侵物种对全球生态和环境已构成重大威胁,中国已成为外来物种入侵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目前,我国外来入侵物种管理主要采取被动性防控措施,即在发现外来物种后采取监测和处理措施。外来物种主动性防控是在入侵风险预判预警的基础上,采取预先检疫、处理、消杀、拦截和灭除措施,防范外来物种入侵范围及危害进一步扩大。主动性防控借助了早期精准检测、超痕量检测以及环境DNA检测等高精度检测技术,以提高入侵物种检测和监测的精准度和效率。未来主动性防控应该成为外来入侵物种防治的重要策略之一,并且需要通过信息技术、数学模型和决策系统等前沿技术来提高其精准度和效率。外来入侵物种的主动性防控策略能够实现生物入侵的全链条精准防控,有效降低外来入侵物种对我国的威胁,最大限度地减缓外来入侵物种的传播速度,减少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因此,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探索我国生物入侵全程的主动性防控策略,将有助于健全我国外来生物入侵防控体系,保障我国农林业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实现国家生物安全战略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文章结合我国绿化林业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形势,分析了我国在外来物种入侵防控方面的立法不足,并结合生物入侵特点和国内外经验,指出了我国生物入侵立法的可行性,最后从确立入侵物种名录制度、加强风险评估预警制度建设、实行有意引种许可、追究和备案制度、成立跨部门的专门机构统一负责外来物种防治管理、强化公众参与和宣传影响等5个方面提出了立法的优先考虑领域。  相似文献   

5.
苏梦可  高灵旺 《植物保护》2022,48(6):214-220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推进,国际国内贸易往来剧增,生物入侵问题愈加突出,国内外应加强生物安全工作。随着外来入侵物种数据的大量积累,将大数据技术运用到外来入侵物种防控工作中变得至关重要。本文将近些年国内外针对外来入侵物种防控和检测监测工作中涉及的以下3种大数据技术进行综述:1)基于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SOA(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N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等移动应用技术设计并开发的外来入侵物种大数据采集方法;2)国内外主要的外来入侵生物数据库;3)预测外来入侵物种潜在地理分布、定殖可能性以及潜在经济损失的大数据预测与分析方法。为生物入侵的早期预警和快速反应提供信息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生物入侵事关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生物安全。快速发现外来物种并及时根除或阻截是降低损害的重要手段,而传统的鉴定方法往往无法满足对外来物种精准快速的检测需求。环境DNA(environmental DNA,eDNA)技术是一种新型检测技术,具有非侵入性和易于取样等特点,弥补了入侵生物传统鉴定技术在检测率低、耗时长以及破坏样本等方面的不足,为入侵生物防控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该文综述了eDNA技术的特点及发展概况,从入侵物种的检测与监测、入侵途径、分布与危害程度以及与其他物种的相互关系等方面介绍了eDNA技术在生物入侵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同时,指出了eDNA技术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该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草地是我国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我国畜牧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外来生物入侵迫使我国脆弱的草地生态系统雪上加霜,严重威胁生态安全、生物安全和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本文全面总结了我国草地外来入侵生物的物种组成、来源及其危害,系统分析了重要外来生物的入侵扩散机制和防控现状。根据文献统计,我国草地外来入侵生物共有176种,包括入侵植物145种,入侵动物25种,入侵微生物6种,它们主要来源于北美洲。大量外来生物入侵直接影响了草地物种多样性,破坏了草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严重威胁人畜健康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草地外来生物成功入侵与其自身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与本地种的相互作用和环境条件的可入侵性密切相关,虽然目前利用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生态控制等技术可以进行有效防治,但防控的实效性、可持续性差,建议建立基于智能识别与监测预警,集成应急阻截和持续减灾等关键技术的系统解决方案,实现外来入侵物种早发现、早治理,为快速抑制扩散蔓延和区域持续减灾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8.
十八大以来,通过科学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中国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同时,中国森林也遭受着外来入侵生物的严重危害和巨大胁迫。21世纪以来,外来林业入侵生物新发、突发、暴发形势严峻。本文针对包括病原物、害虫和有害植物在内的已入侵和有潜在入侵风险的主要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综述了其相关发生危害现状,以及成灾机理、监测预警和可持续防控技术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在对入侵生物学特征和成灾机制科学认识的基础上,为实现林业入侵生物的有效防控,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生物安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外来入侵生物威胁生物多样性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本文介绍了台州农业外来有害动物、有害微生物和有害植物的种类与现状,提出了重视宣传教育、加强风险评估、加强检疫监管、建立监测预警体系、注重初期防控、改变适生环境和各方密切配合等防控措施,这对做好农业外来有害生物阻截防控,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业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概述了我国外来物种入侵情况和防控工作情况,已采取的防控措施主要包括制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部门协同、制订重点管理的外来入侵物种名录、开展普查和监测预警、加强引入管理、加强口岸防控、防范国内扩散传播和加强治理修复等。文章指出了当前外来物种防控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加强外来物种入侵防控工作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植物保护》2008,34(5)
“第二届全国生物入侵学术研讨会”将于2008年11月在广州举行。本次研讨会将邀请国内外生物入侵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出席,针对我国外来入侵生物的预防预警、检测监测、控制管理等方面的理论与技术的热点与前沿问题,着重于实现生物入侵有效防控的国家发展目标和国家需求进行广泛交流。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中国外来入侵物种防控法规和管理机制空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入侵对我国的危害日趋严重,依法高效地管理外来入侵物种是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现存的外来生物入侵的法律法规和管理机制、国际上主要国家外来入侵物种法律法规和管理体系,结合当前我国外来生物入侵的管理需求,探讨了我国在外来入侵物种法律法规和管理机制方面的缺口,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生物入侵防控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在外来物种入侵之前,识别出最有可能定殖扩散的潜在有害生物。基于入侵性有害生物集群的原理,聚类分析方法可以应用到生物入侵研究中。常用的聚类分析方法有自组织映射(SOM)、k均值和层次聚类法。其中,SOM已在国内外入侵生物定殖可能性的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聚类分析可以进行风险排序,从而筛选出需进一步研究的潜在入侵生物。本文综述了近年聚类分析在生物入侵中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基础数据在风险评估中的地位。同时,围绕"大数据"时代背景,提出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入侵生物数据信息的研究思路。将聚类分析与单一物种分布模型相结合,可以更有效的分析入侵生物定殖风险。  相似文献   

14.
生物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物安全研究技术是当前最活跃的技术领域, 是推动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力量之一, 日益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热点领域和各国争相布局的战略制高点。进入21世纪以来, 我国农业外来生物入侵等生物安全问题不断凸显, 直接影响粮食安全、生态安全乃至社会与国家安全。本文总结了近年来我国在生物入侵防控领域研究的现状和所取得的成就, 并结合国际生物入侵研究的发展态势及聚焦我国生物入侵领域技术发展的重大需求, 明确我国农业生物入侵防控研究领域的重大科学问题及科技发展方向和重点任务, 进而定位我国在全球生物入侵科技创新坐标系中的位置, 做好我国在该领域的重大科学工程和战略性科学计划, 为我国中长期生物安全科技发展规划和重大任务部署提供重要决策和依据。  相似文献   

15.
外来生物入侵已成为全球面临的生态安全与生物安全重大问题,而我国是全球遭遇外来入侵生物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针对目前我国外来生物入侵高发、频发的现状,充分发挥网络舆情大数据监测与分析能力,解析近年来我国外来生物入侵舆情发展、传播路径与特征,并提出应对措施和建议,为开展防控治理工作提供基础数据支撑。该文基于网络舆情大数据,采用主题抽取、热点话题识别、情感倾向分析、舆情演化分析等技术,重点梳理自2000年以来的重要网络外来生物入侵舆情事件,归纳总结舆情演变过程,分析提炼舆情特征规律;并将我国外来生物入侵网络舆情的发展大致分为萌芽阶段、发酵阶段和爆发阶段3个阶段,综合分析舆情特征,发现当前网民对外来入侵生物的态度趋于理性,参与外来入侵生物防治意愿高涨;媒体报道调性以正向为主,舆论引导力提升;监察部门积极发挥监察职能,通过公益诉讼参与外来入侵生物治理,整体舆论形势向好,已经构建了政府-媒体-公众多元治理的良性互动格局。  相似文献   

16.
广西农业外来入侵生物概况及其控制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随着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外来生物入侵现象日趋严重。广西由于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加上沿边、沿海、沿江的地理优势,因此成为生物入侵的“重灾区”。在国家环保总局2003年发布的首批入侵我国的16种外来入侵生物中广西就有12种有分布或有报道记录,这些物种已对我区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和巨大的经济损失,一些物种还对人体健康产生了危害。为了掌握我区农业主要外来有害生物发生情况,近几年我们对此进行了有关调查。1广西农业外来入侵物种概况根据初步统计,迄今为止对广西农业影响较大的外来入…  相似文献   

17.
外来生物入侵预警网络平台基于B/S/S模型,系统包含外来生物基本信息浏览与查询、专家信息浏览与查询、发生地信息浏览和查询、预警信息上报、预警信息发布、报表汇总、预测预报模块和系统管理模块等.本文结合河北省外来入侵植物黄顶菊的野外分布数据,给出了外来生物入侵预警网络平台的完整应用实例.构建本系统的意义在于实现我国外来生物信息的科学管理与共享,加强对外来生物入侵的远程监控,从而根据预测结果及时制定决策,为维护我国的生态安全提供方便、高效的网络工具.  相似文献   

18.
国际贸易所带来的外来生物入侵已经成为各个国家面临的重要问题,对其进行风险评估迫在眉睫。为了能够对跨国运输带来的生物入侵风险进行量化评估,我们以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的国际贸易、WorldClim的环境气候因子、全球生物多样性信息网络(GBIF)的物种分布和国内交通运输等数据为基础,以 R 语言为主要计算工具,建立综合分析外来生物入侵风险的评估方法。以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 和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 为例计算其引入风险和定殖可能性,综合量化评估国际贸易带来的物种入侵风险。借此结果对国际进口贸易从入侵风险角度有针对性地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9.
日本政府于2004年6月颁布了《外来入侵物种法》,10月环境省制定的《预防外来入侵生物对生态系统造成不利影响的基本政策》通过内阁决议,该法案于2005年6月1日起生效。本文简要介绍了日本外来生物管理有关策略和基本政策,并针对我国现状提出了外来物种管理立法及科研方面的建议:(1)成立国家级外来物种管理委员会及外来物种专家委员会,统筹外来物种管理工作;(2)对现有法律法规体系进行系统评估,加强外来物种管理立法;(3)加强对外来物种的科学研究,特别是加强外来入侵物种环境风险评估系统建设;(4)进一步加强建立国家级、一站式的外来物种数据库和外来物种数据交换所,促进信息交流。  相似文献   

20.
美国、澳大利亚防控生物入侵策略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浩  郑安民  李东明 《植物检疫》2007,21(4):258-260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外来生物入侵现象越来越严重,生物入侵带来的环境、经济、生物安全等问题日益突出,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我国在防控外来生物入侵策略上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较大差距,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在防控生物入侵方面已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