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7 毫秒
1.
冯家新 《蚕桑通报》2010,41(4):32-37,41
<正>21世纪最初10年间,浙江省在家蚕育种工作中取得了可喜成绩,先后由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家蚕新品种共11对杂交组合。概括如表1。根据表1,按品种类别分:春用品种1对,春秋兼用品种3对,夏秋用品种4对,雄蚕品种3对;按杂  相似文献   

2.
2010年12月3日,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以国品审〔2010〕3号文发出"关于成立国家蚕品种审定专业委员会的通知"。国家蚕品种审定专业委员会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共17人组成,办公室设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负责国家级蚕品种审定工作,对已完成品种试验的蚕品种进行初审,并对蚕品种的资源保护和利用、选育、鉴定、繁育、推广和产业发展进行指导。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为国家级蚕品种试验组织单位,负责组织国家级蚕品种试验,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  相似文献   

3.
2019年12月3日,夏秋用桑蚕品种"永中×丰白"通过河南省蚕桑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证书编号:豫蚕审字201901号)。夏秋用桑蚕品种"永中×丰白"杂交优势强,好养易繁,具有生命力强、抗高温多湿、产量高、茧丝质优良等优点。实验室饲养鉴定以现行夏秋用种两广二号为对照,"永中×丰白"五龄经过7:00d、全龄经过23.01d.  相似文献   

4.
<正>2011年2月22日,国家蚕品种审定专业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政协会议中心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经作处封槐松调研员、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邓光联副主任以及国家蚕品种审定专业委员会全体委员。会议讨论了蚕品种审定的有关事项,并对《国家蚕品种审定标准》、《蚕品种审定办法》和《蚕品种试验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  相似文献   

5.
华瑞×春明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选育的一对优质、高产春用多丝量蚕品种.在品种的选育中,以综合经济性状优于菁松×皓月为目的,采用杂交育种方法,通过蛾区和个体的选择,设置优良环境进行培育而成.1997~1998年进行"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联合鉴定;2000年6月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审定结果表明,该品种具有高产、好养,茧层率高、茧丝质优良等特点,适宜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等省区春季或秋季饲养.现将华瑞、春明品种性状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齐晓  李曼莉  孙启忠 《草业科学》2016,33(7):1434-1439
品种审定是品种管理的核心。因新《种子法》颁布实施,农作物品种审定制度较以往出现了较大变化。本文通过梳理、解读新《种子法》中关于农作物品种审定的条款和现行法律涉及草品种审定的规定,为草品种育种者答疑解惑,明确草品种必须经审定才能推广的规定仍然有效。笔者借鉴农作物品种审定制度改革的思路,对草品种审定制度的完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国草品种审定登记工作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介绍了中国草品种审定登记机构的发展与变革、草品种审定标准体系建设、国家草品种区域试验网建设、草品种审定登记情况等。截至2010年,全国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已审定登记草品种434个,其中引进品种138个,育成品种161个,野生栽培品种86个,地方品种49个。在审定标准制定、国家草品种区域试验网络建设和品种审定数量等方面均有所突破。同时,对当前中国草品种审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改进和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蚕品种国家审定标准及其合理性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1995年召开的首次全国蚕桑选种与良种繁育会议,制定了全国家蚕选种工作方案和品种保育、选育及鉴定等工作细则,对指导蚕品种选育产生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桑蚕茧鲜毛茧出丝率仍只有11%左右,而日本达到了17%.除了蚕茧生产、收烘、贮运、缫丝设备条件及管理等因素外,最直接和最主要的原因是蚕品种.鉴此,农业部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于1980年颁发了<桑蚕品种国家审定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组织开展桑蚕品种鉴定审定工作,从此国家蚕品种鉴定审定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道路,对我国蚕品种选育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本文以蚕品种国家审定标准的变迁和蚕品种审定现状,探讨国家审定标准的合理性,以期为审定标准的修改和育种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洞·庭×碧·波”是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承担国家“八五”科技攻关和湖南省“八五”重点科技攻关,利用现行优良实用品种选育而成的斑纹全限性四元杂交夏秋蚕品种。1998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0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适  相似文献   

10.
《四川蚕业》2007,35(1):21-21
2007年1月22日,四川省家蚕品种审定委员会在成都召开了五届五次审定工作会议。会议审定并通过了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育成的春用蚕品种新·莹×玉·泉。该品种是一对综合性状优良的多丝量春用蚕品种,丰产性能好,适宜养蚕条件好的蚕区饲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正> 在2003年11月16日召开的三水白鸭配套系国家级品种审定会上,广东省佛山市三水白鸭顺利通过国家禽畜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这是三水区第一个通过国家级品种审定的农产品。以中科院院士吴常信为首的6人专家审定组,经过  相似文献   

12.
蒋佳 《四川蚕业》2014,(1):35-35
<正>2014年3月7-8日,2013年全国蚕品种试验年会在成都召开。国家蚕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各有关省(区、市)蚕品种试验管理单位、蚕品种试验主持单位、鉴定单位等50余名代表参加会议。会议总结了2013年国家蚕品种试验工作、安排了2014年蚕品种试验工作、讨论修改了国家蚕品种审定标准,决定取消农村生产试验丝质成绩调查项目,简化为产茧量、健蛹率调查。会议进一步规范了蚕品种试验方法、蚕品种审定申请格式、试验报告书写格式。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副主任邓光联出席会议并作讲话。  相似文献   

13.
王可荣 《中国蚕业》2001,22(2):51-52
璜桑14号是高级农艺师张朝骥同志在璜山地区选育成的优良桑品种.1984年获得诸暨市科技成果一等奖;1985年获得绍兴市科技成果二等奖,1986年通过省级鉴定;1989年通过全国桑蚕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同年6月由农业部明文可在长江流域试栽、推广.十多年来该品种种植面积从少到多,受到的反映越来越好.  相似文献   

14.
1长城706 品种认定编号为蒙认玉2006014号,品种名称长城706(承706),申请和选育单位均为中种集团承德长城种子有限公司。2004年通过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宁审玉2003003),2005年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冀审玉2005017)。品种来源以K12为母本,自  相似文献   

15.
<正> 原种国家管理与蚕品种审定为了改善出口生丝的品质与降低生产成本,适当地整理、统一蚕品种而制订原种管理法。其具体对策政府于1936年设置“蚕品种审定委员会”,目的是正确评价蚕品种和普及优良蚕品种。从1941年起,“蚕品种审定委员会”由“蚕品种协议会”接替。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修  相似文献   

16.
浙江省桑树新品种的审定工作,不仅推进了桑树品种的更新,而且对浙江蚕桑20世纪80年代超历史、90年代创历史,乃至全国蚕桑产业的发展,都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本文主要介绍了浙江省桑树品种审定工作的发展历史和取得的相关成果,以及当前浙江省桑树品种审定的主要流程.  相似文献   

17.
《草原与草坪》2010,(6):46-46
日前,农业部公布了2009年度全国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草品种名录,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师尚礼教授选育的“清水紫花”苜蓿、曹致中教授选育的“甘农6号”紫花苜蓿、贺春贵教授选育的“甘农5号”紫花苜蓿和赵桂琴教授选育的“陇燕3号”燕麦4个牧草品种通过审定登记,为我国西北地区草产业的发展、人工草地建植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了品种支持。  相似文献   

18.
草原3号杂花苜蓿(Medicago varia Martin.cv.Caoyuan No.3)是由内蒙古农业大学与内蒙古乌拉特草籽场合作选育而成。2002年经全国牧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登记为育成品种,品种登记号243。育种者为云锦凤、董志魁、米福贵、云岚、王桂花。该品种是从草原2号杂花苜蓿群体中采用集团选择结合分系隔离繁殖法育成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19.
唐翠明 《广东蚕业》2006,40(3):48-49
由我所育成的果桑品种“粤椹大10”和桑树多倍体杂交品种“粤桑10号”、“粤桑11号”及家蚕四元杂交种“粤蚕6号”于2006年1月10日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召开的第二十五次品种审定会议上通过审定,审定编号依次为粤审桑2006001、粤审桑2006002、粤审桑2006003和粤审蚕20060  相似文献   

20.
康国民 《江苏蚕业》1998,20(3):31-32
<正>苏菊明虎是浒关蚕种场通过多年系统育种的方法育成的一对春秋兼用的大茧形品种.是目前江苏省推广应用的一对主要新品种之一.该对品种在饲养中表现为对桑叶叶质适应性强,抗逆好养,茧形大产量高,茧丝质优良,具有一定的抗氟、抗农药等优点.深受蚕农丝厂种场的欢迎.该对品种1995年通过全国蚕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合格.之后于1996年、1997年在本场扩大繁育数量,经二年的饲养证明本品种孵化齐,好养,耐高温,杂交性能好,繁育系数高.从1996年春和1997年春秋场内饲养成绩看.苏菊春期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