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科云斜纹夜蛾NPV防治花椰菜斜纹夜蛾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亿PIB/g科云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水分散粒剂(以下简称科云斜纹夜蛾NPV)是纯天然微生物专用杀虫剂,属无公害环保型农药。为了验证该药剂对蔬菜斜纹夜蛾的防治效果.探索其使用方法,加快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建设进程,根据全国农技推广中心和江苏省植保站的统一安排,2007年东台市植保植检站用科云斜纹夜蛾NPV对花椰菜上的斜纹夜蛾进行了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2.
为做到有效防控保山地区草地贪夜蛾的发生危害,同时又做到化学农药使用减量的目的,选用生物农药10亿PIB/mL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防治玉米草地贪夜蛾,明确不同剂量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对玉米安全性、对草地贪夜防效及持效期。本文开展了10亿PIB/mL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防治玉米草地贪夜蛾田间小区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对玉米安全、对草地贪夜蛾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随着每公顷用量的增加,防效和持效期增加,较为突出的是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450倍液、600倍液,药后1 d防效分别为95.11%、94.04%,药后14 d防效分别为71.09%、63.13%,玉米受损率控制在22.49%以下,药效持续期在14 d。  相似文献   

3.
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Fabricius)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杂食性害虫,经常暴发成灾,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pltNPV)能有效控制斜纹夜蛾种群数量,是有效防治斜纹夜蛾的生物制剂,具有重要的经济、生态和环保价值。本文从毒力、流行病学、分子生物学、复配剂及其田间应用和对斜纹夜蛾天敌的影响等方面综述了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研究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与增效剂混配对斜纹夜蛾幼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增效剂可以提高病毒剂的杀虫效果,每100ml病毒剂(1×107PIB/m1)加入增效剂0.04g的防治效果最好.利用稀释1 000倍的病毒可湿性粉剂防治银纹夜蛾、小菜粉蝶、小菜蛾幼虫,防效分别为46.7%、60.0%、47.2%.  相似文献   

5.
核型多角体病毒对玉米草地贪夜蛾的控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是严重威胁我国玉米生产的入侵害虫。为科学、有效地防控草地贪夜蛾,本文应用浸卵法和浸叶法,在室内研究了几种核型多角体病毒Nucleopolyhedrovirus(NPV)对草地贪夜蛾的毒力,并利用喷雾法进行了田间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几种核型多角体病毒浸卵处理10 s对草地贪夜蛾的卵孵化率无明显影响,但苜蓿银纹夜蛾NPV浸卵对草地贪夜蛾卵孵化有一定的延迟作用,24、48 h的孵化率分别为12.50%、69.17%,显著低于对照;核型多角体病毒浸卵对初孵幼虫的毒力较强,棉铃虫NPV、甜菜夜蛾NPV浸卵后初孵幼虫死亡率最高,分别达92.32%、82.49%;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取食浸过核棉铃虫NPV、甜菜夜蛾NPV的玉米叶片72 h后,其死亡率分别为96.39%、92.82%,甘蓝夜蛾NPV对3龄幼虫也具有较强毒杀作用。同时核型多角体病毒对草地贪夜蛾幼虫发育有一定抑制作用,3龄幼虫取食经棉铃虫NPV、甜菜夜蛾NPV处理的叶片72 h平均虫龄分别为3.00龄和3.36龄,显著低于对照。玉米田喷施甜菜夜蛾NPV、甘蓝夜蛾NPV,药后10 d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效分别达到86.03%和82.36%。研究表明,甜菜夜蛾NPV、甘蓝夜蛾NPV杀虫剂对玉米草地贪夜蛾具有较好的防控效果,可以作为其有效防控的生物农药。  相似文献   

6.
在室内分别测定了甜菜夜蛾的卵、雌蛾和雄蛾分别携带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eNPV)对其卵孵化率、幼虫存活率及单雌产卵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甜菜夜蛾卵块携带SeNPV后,卵孵化率和幼虫存活率均显著下降。雌、雄蛾分别携带病毒再交尾后,对单雌产卵量、卵孵化率和幼虫的存活率也有显著影响,并且不同带毒量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带毒量越高,单雌产卵量越少、卵孵化率和幼虫存活率越低。同等带毒处理条件下,卵、雌蛾和雄蛾带毒3种处理方式对甜菜夜蛾种群数量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说明SeNPV能通过甜菜夜蛾的卵、雌蛾和雄蛾3种虫态进行垂直传播,可以明显抑制甜菜夜蛾种群数量的增长,为昆虫性诱剂和病毒集成技术在田间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不同昆虫病毒对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的联合增效作用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测定了多种病毒组合对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的联合增效作用。结果表明:八字地老虎颗粒体病毒(XcGV)、银锭夜蛾质型多角体病毒(McCPV)可明显提高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SINPV)对斜纹夜蛾的杀虫速度,其中及XcGV可使SINPV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LT50缩短了0.5—2.5d;McCPV可使其缩短0.6—2.9d,但未提高其杀虫毒力。XcGV亦可提高SINPV和XcNPV对甜菜夜蛾的杀虫速度,分别使甜菜夜蛾2龄幼虫LT50缩短1.3和1.7d。  相似文献   

8.
2014年开展了五种药剂对雪茄烟斜纹夜蛾防治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和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对斜纹夜蛾的防治效果较好,药后10d,两者防效分别达到了85.4%和83.8%。苜核·苏云菌和醚菊酯防效次之,药后10d防效分别为67.3%和66.6%。氯先安的防治效果不理想,最高防效仅为48.3%,且药效持久性较差,药后7d防治效果有所下降,之后维持在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9.
不同杀虫剂对烟草斜纹夜蛾的室内及田间防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室内防效测定与田间防效验证,比较多种杀虫剂对烟草斜纹夜蛾的防治效果,筛选出适用的防治药剂。通过测定室内防效筛选出杀虫活性较高的药剂150 g/L茚虫威悬浮剂、200亿PIB/g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水分散粒剂、16 000 IU/mg苏云金杆菌、5%高氯甲维盐微乳剂、0.5%苦参碱水剂、0.3%印楝素乳油。田间验证发现,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印楝素在药后7d的防效达90%以上,茚虫威、苏云金杆菌、高氯甲维盐、苦参碱的防效达80%以上。生物农药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印楝素的防效与对照化学农药相当。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OB作为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Spodoptera lituranucleopolyhedrovirus,SpltNPV)的增效剂,对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幼虫进行生物测定,结果表明,在0.25%~1.00%的浓度范围内,随着OB增效剂浓度的提高,其对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的增效作用也随着提高,最高增效倍数达85.1倍;在2~4龄幼虫范围内,随着虫龄的增大,OB增效剂对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的增效作用也增加;而随着温度的升高,增效剂的增效作用无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1.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原产于美洲,是新近入侵我国的重大危险性入侵害虫。短管赤眼蜂Trichogramma pretiosum是美洲当地寄生草地贪夜蛾卵的重要自然天敌。该蜂早在1979年就被引入我国。为检测短管赤眼蜂对不同日龄草地贪夜蛾卵的寄生适应性,本研究以发育12 h内、24~36 h和48~60 h的草地贪夜蛾卵为研究对象,以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卵为对照,探究了短管赤眼蜂对不同日龄草地贪夜蛾卵和斜纹夜蛾卵的寄生效果及子代蜂的适合度。结果表明:短管赤眼蜂对两种寄主不同日龄的卵块寄生率均达到100%,但对草地贪夜蛾卵表现出更高的卵粒寄生率。与斜纹夜蛾卵育出的子代蜂相比,草地贪夜蛾卵育出的子代蜂个体偏小,平均单卵出蜂数较低。研究结果将为今后应用短管赤眼蜂防治草地贪夜蛾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2.
夜蛾黑卵蜂寄生草地贪夜蛾和斜纹夜蛾卵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9年7月,我们在贵州黔东南地区采集的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卵块内发现1种卵寄生蜂,经分子鉴定确认为夜蛾黑卵蜂Telenomus remus。为验证该蜂对草地贪夜蛾卵的寄生效能,本研究以草地贪夜蛾卵为主要研究材料,以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卵为对照,统计了夜蛾黑卵蜂对这两种寄主卵的卵粒寄生率、单卵出蜂数、雄性比和个体大小等指标。结果显示,夜蛾黑卵蜂对草地贪夜蛾卵和斜纹夜蛾卵的卵粒寄生率均可达到95%以上。与斜纹夜蛾卵相比,草地贪夜蛾卵育出的子代蜂个体较大,但单卵出蜂数相对较低。结果说明夜蛾黑卵蜂是草地贪夜蛾潜在的高效生防作用物,斜纹夜蛾卵可以作为替代寄主用于繁育夜蛾黑卵蜂。本研究将为我国利用夜蛾黑卵蜂防治草地贪夜蛾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3.
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üenée)卵对玉米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ostriniae Pang et Chen的适合度高于对松毛虫赤眼蜂T. dendrolimi Matsamura的适合度,本文比较了两种赤眼蜂寄生不同龄期亚洲玉米螟卵的出蜂率,并利用显微注射的方法研究了两种赤眼蜂提取液对亚洲玉米螟卵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寄生各个龄期的玉米螟赤眼蜂出蜂率均显著大于松毛虫赤眼蜂寄生对应龄期寄主的出蜂率。玉米螟赤眼蜂整头雌蜂和高浓度雌蜂腹部提取液对卵龄为12 h亚洲玉米螟卵的孵化率都有显著影响,且玉米螟赤眼蜂的提取液能使亚洲玉米螟胚胎发育畸形;而松毛虫赤眼蜂整头雌蜂提取液和雌蜂腹部提取液对亚洲玉米螟卵的孵化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室内采用非选择性和选择性方法,研究了松毛虫赤眼蜂和螟黄赤眼蜂对5种捕食性天敌昆虫卵的选择性。结果表明,两种赤眼蜂均可寄生日本通草蛉和大草蛉卵,并成功在卵内完成发育;但均不寄生龟纹瓢虫、异色瓢虫和七星瓢虫卵。同时面临防治靶标和草蛉卵时,两种赤眼蜂均选择寄生草蛉卵,但嗜好程度存在明显差异。松毛虫赤眼蜂对日本通草蛉卵的接触次数和寄生粒数比对亚洲玉米螟卵的显著要多;螟黄赤眼蜂对日本通草蛉卯的接触次数和寄生粒数比对棉铃虫卵的要多,但未达显著水平。在子代性比、每寄主出蜂数和寄生雌蜂率几项指标上,两种赤眼蜂在各自靶标和日本通草蛉之间均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是近期入侵我国的重大迁飞性害虫。夜蛾黑卵蜂Telenomus remus是鳞翅目夜蛾科害虫卵期的重要寄生性天敌。本试验以有和无鳞毛层的草地贪夜蛾和斜纹夜蛾S.litura卵为寄主,揭示寄主卵块表面鳞毛层对夜蛾黑卵蜂寄生适应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寄主的卵块,无论有无鳞毛层,夜蛾黑卵蜂对卵块寄生率均达到100%,卵粒寄生率均超过95%;且对夜蛾黑卵蜂子代羽化率和个体大小均无显著影响。但无论有无鳞毛层,斜纹夜蛾卵中夜蛾黑卵蜂的羽化率均显著高于草地贪夜蛾。研究结果说明寄主卵块表面的鳞毛对夜蛾黑卵蜂的寄生作用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 (J.E.Smith)为新入侵我国的重大害虫,对我国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威胁.为挖掘、评估及利用广西地区草地贪夜蛾的寄生蜂天敌资源,于2019年8月至10月、2020年8月在南宁市玉米产区进行了草地贪夜蛾寄生蜂的调查.共发现夜蛾黑卵蜂Telenomus remus(...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3种稻田常见赤眼蜂,稻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japonicun Ashmead、螟黄赤眼蜂T.chilonis Ishii和松毛虫赤眼蜂T.dendrolimi Matsumura对水稻主要鳞翅目害虫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和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Guenée)人工合成性信息素的反应,本研究采用Y-型嗅觉仪测定了赤眼蜂对0.01、0.1、1、10、100和1000μg 6种不同剂量性信息素诱芯的嗅觉反应。结果表明,二化螟性信息素对稻螟赤眼蜂雌蜂具有显著的吸引作用,对螟黄赤眼蜂和松毛虫赤眼蜂的吸引作用不明显。而稻纵卷叶螟性信息素对3种赤眼雌蜂仅在特定浓度下具有显著的吸引作用。这说明赤眼蜂可以利用寄主的性信息素对寄主进行定位。利用人工合成性信息素对赤眼蜂吸引力的特性可用以促进非稻田生境中的赤眼蜂向稻田迁移从而提高稻田的生物防治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不同品系赤眼蜂对烟青虫卵的寄生力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山东自然变温条件下,比较了松毛虫赤眼蜂和螟黄赤眼蜂的几个品系在试管和笼罩内对烟青虫卵的寄生能力和烟青虫卵对其的适合性。结果表明,对烟青虫卵寄生力最高的是螟黄赤眼蜂的JDM品系,其次为松毛虫赤眼蜂的HIS和YYS品系;0~12h的烟青虫卵适合JDM、YYS和HIS品系,而12~36h的卵只适合螟黄赤眼峰GGM品系。综合各品系对0~12h烟青虫卵的寄生力及适合性,以螟黄赤眼蜂JDM品系、松毛虫赤眼蜂HIS和YYS品系综合寄生能力较高。  相似文献   

19.
通过拟澳洲赤眼蜂、短管赤眼锋和碧岭赤眼蜂对菜粉蝶、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卵的功能反应试验,测定了3种赤眼锋对十字花科蔬菜非目标害虫的寄生能力。结果表明,在菜粉蝶卵上,短管赤眼蜂和拟澳洲赤眼蜂都能产卵寄生,短管赤眼蜂的寄生能力远大于拟澳洲赤眼锋,但两者都不能发育成功和正常羽化;在甜菜夜蛾卵上,3种赤眼峰都有较强的产卵寄生能力,且寄生能力差异不大,但碧岭赤眼蜂却不能发育成功和正常羽化;这3种赤眼蜂都能在斜纹夜蛾卵上发育成功并繁殖出下一代,以短管赤眼锋对斜纹夜蛾卵的适应性最强。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了赤眼蜂科(Trichogrammatidae)5种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T.,japonicum,T.confusum,T.chilonis,和 T.ostriniae)在米蛾 Corcyracephalonica 卵以及 T.dendrolimi 在不同体积的寄主上产卵时的性控行为。观察结果表明,赤眼蜂雌蜂在产卵时,以不同的腹部运动分别产下雌性卵(受精卵)和雄性卵(未受精卵),具有对其子代的性别进行控制的能力。将观察估断的子代性别与实际羽化的仔蜂性别进行比较,估断正确率为94.20%,其中对雌性卵的估断正确率为95.48%;对雄性卵的为89.29%。赤眼蜂蜂种不同,雌蜂在产卵过程中各个行为阶段所持续的时间也不同,但在寄主相同时(如同为米蛾卵),这种差异并不明显。有些蜂种产雄性卵所花费的时间要比产雌性卵长(如 T.japonicum,T.confusum 和 T.chilonis);有些蜂种则相反(如 T.dendro-limi)。在对赤眼蜂雌蜂性控行为的观察中,我们还发现,未经交配过的赤眼蜂雌蜂(如 T.dendrolimi,T.confusum)在产卵时具有产雌性卵的腹部动作;而孤雌产雌的种类,如T.embryophayun,在产卵时的腹部动作中,不但具有产雌性卵的信号,而且尚有产雄性卵的信号。对此,本文进行了初步讨论,这些问题仍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