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抛秧种稻是利用塑料软盘育成带土重力秧苗抛栽大田的一项水稻栽培新技术。 1 998年上杭县蛟洋乡开始引入该技术试种 ,近几年面积逐年扩大。为了克服湿润育秧的不利因素 ,降低劳动强度 ,提高种稻效益 ,进一步探讨和完善塑料软盘育秧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 ,笔者 2 0 0 2年在蛟洋村坑头地段采用湿润育秧手工栽培与塑料软盘育秧栽培对比试验。1 试验材料和方法1 1 供试材料早稻组合汕优 77,晚稻组合汕优 89。1 2 试验处理选择土壤肥力均匀一致、中等肥力水平的田块作试验田。试验采用湿润育秧手工栽插和塑料软盘育秧抛栽两种形式。2 试验结…  相似文献   

2.
杂交水稻肥床塑盘旱育大苗抛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在肥床的基础上进行水稻塑料软盘旱育苗抛秧试验,发现该方法可育成杂交稻大苗进行抛秧。所育苗有秧龄长、秧苗大、抗逆性强、立苗快等特点,抛秧工效则比其它形式大苗提高3~7倍,产量增10%左右。该技术集旱育秧与软盘育苗抛秧优点于一身,并弥补了各自的不足,非常适于在晚茬、薄地和秧龄较长以及对杂交水稻生育期要求严格的地区应用。  相似文献   

3.
水稻抛秧技术是利用塑料软盘育秧,依靠秧苗根部带土重力进行抛栽的一项栽培新技术。平和县抛秧稻技术已引进试验、示范,推广3a5季,其具有省秧地,省工,省种,丰产早熟等优点,优势已被充分肯定和实践证明,也深受示范区粮农欢迎和接受,1998年,文峰镇黄井村67hm2抛秧...  相似文献   

4.
通过试验分析比较,对晚稻软盘直抛秧的秧苗素质、产量有较大影响的主要农艺措施的作用大小为:秧龄>烯效唑用量>盘型>烯效唑用法。选用大孔盘、每0.69g烯效唑拌1kg干谷芽和采取营养土旱育旱管在30d秧龄内抛栽的都可达到高产。  相似文献   

5.
早稻穴盘旱育抛秧出苗成秧快 ,发根力强 ,抛栽后大田期植株地上部生长迅速、旺盛 ,并且省工、高产 ,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但旱育抛秧培育壮秧技术难以掌握 ,而在使用了水稻壮秧营养剂后能显著提高秧苗素质 ,抛栽大田后缓苗期短 ,穗分化提前 ,能提高成穗率和穗粒数 ,增加产量。早稻穴盘旱育抛栽既有穴盘抛栽省工、省力的特点 ,又有旱育秧苗根系发达的优势 ,在晋安区新店镇深受农民的喜爱 ,通过试验和示范表明 ,在其它栽培措施基本一致的前提下 ,应用穴盘旱育抛栽技术能提高水稻产量 5 % ,但是培育旱育壮秧的技术措施在生产上难以到位 ,尤其是…  相似文献   

6.
再生稻是三明市近10a在中海拔种一季有余,种二季不足的稻区新开发的一种稻作制,每667m2产量可比单季稻增产200kg左右。水稻软盘育秧抛栽具有秧苗白根多,抛栽后发根快、起苗早,能有效减轻劳动强度、减少劳动支出、增加单位产量的特点。1995年三明市将水稻软盘育秧抛栽技术应用于再生稻生产,获得增产增收的效果。为进一步明确再生稻采用软盘育秧抛栽与手插秧在栽培技术上的不同,该站1998年着手进行抛秧再生稻丰产栽培综合因素研究。1999年根据试验研究结果安排验证、示范、应用。经2a的试验、研究、应用、初步形成有别于原手插秧再生稻的…  相似文献   

7.
在杂交水稻制种生产中,与父本软盘抛寄两段育秧技术方式、父本两段育长龄壮秧父母本同栽配套技术方式相比,母本直播与父本软盘抛寄两段育秧同步栽培技术能缩短父本秧龄,避免父本早穗,促进父本多穗大穗,增加父本花粉量,避免母本秧苗因寄插而造成的伤害,促使母本早发、多发低位蘖,增加母本库容量,进而提高制种产量,同时还能减少母本秧苗移栽花费的工时,节本增效.适用于父母本播差期(30 d以上)且父本秧龄弹性小的杂交稻组合夏秋制种.介绍了其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8.
1996~1999年,选用湘早籼19号等供试材料,在湖南安化等地进行了软盘育秧、旱育秧和湿润育秧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壮秧营养剂培育水稻秧苗可以促进水稻根系发达。干物质增加,苗期病害减少,成秧率增加,抛栽大田后能早生快发,提高水稻的产量,施用壮秧营养剂是水稻抛秧、旱育秧、水育秧培育壮秧、提高产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早稻塑盘秧抛栽与旱育秧抛栽相比 ,塑盘秧的秧苗素质 ,抛栽方法和空间利用上有比较多的优势 ,可增产 10 0 9 72kg/hm2 ,节本增收 1851 2 0元 /hm2 。  相似文献   

10.
不同秧龄双季双抛对双季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双季双抛栽培技术是指早稻和连作晚稻都采用抛秧栽培、都实行机耕机收的一项水稻生产新技术。本研究结果表明,早晚稻抛秧秧龄都以20 d以下为宜;每667 m2抛秧播种量早稻以4.0~4.5 kg为宜,晚稻以5.0 kg为宜;适当早抛有利于早发,提高每穗粒数和产量,早稻15 d秧龄抛栽比30 d秧龄抛栽产量提高15.7%,晚稻15 d秧龄抛栽比30 d秧龄抛栽产量提高7.7%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