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普洱茶,即以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后发酵加工而成的散茶和紧压茶。普洱茶历史悠久,陈韵独特,但很多人对普洱茶认识不够,创新普洱茶茶艺以助推普洱茶文化和产业发展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
<正>普洱茶是云南有代表性特色茶类,主要产于云南省的西双版纳、临沧、普洱等地区。根据制作工艺可以分为普洱生茶和普洱熟茶,根据外形特征可以分为散茶和压制茶,普洱生茶滋味浓爽、回甘,香气高爽带甜;普洱熟茶滋味甘醇、润滑,香气陈纯带甜,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历来紫砂壶都是冲泡普洱茶的主要用具,但如何使用紫砂壶对各具特色的普洱生茶、熟茶进行冲泡,使其表现出最佳的感官风味,还需要通过实验加以确认。  相似文献   

3.
郑际雄 《茶叶》2018,(1):13-16
普洱紧压茶(生茶)是云南特有的地理标志产品,以符合普洱茶产地环境条件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按特定的加工工艺生产,具有独特品质特征的茶叶。笔者经过30余年的云南普洱茶生产加工及产品研发实践,通过本文对普洱紧压茶(生茶))原料晒青毛茶的拼配过程控制因素的分析,可望为生产者在产品研发、产品力提升、品质管控方面提供经验和帮助。  相似文献   

4.
普洱茶原产于云南,因集散地在云南普洱县而得名。普洱茶分有普洱紧茶(有长方形、圆饼形、碗臼形等)和普洱散茶两类,由于商业上的习惯,把普洱散茶也直接称为普洱茶。目前昔洱茶除云南主产外,粤、湘、川等地也有生产。年出口量约5000余吨,主销香港、日本及东南亚一带。目前,我国出口普洱茶,对外成交方式主要是卖号头茶。商检局对照成交小样进行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不同方式渥堆发酵的普洱熟茶品质差异,分别采用数控与传统两种发酵方法将茶叶加工成普洱熟茶样,分别对感官品质及主要理化成分进行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探讨两种发酵方法普洱熟茶的品质差异。结果表明,数控设备发酵的普洱熟茶样感官品质整体低于传统方式发酵的普洱熟茶样,同时两种方法发酵的普洱熟茶各品质指标存在一定差异,品质指标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数控设备发酵的普洱熟茶样和传统方式发酵的普洱熟茶样主要理化成分含量总体差异不大,除水分、咖啡碱和酚氨比差异显著(p <0.05),其他均不显著,但存在差异;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传统方法渥堆发酵的普洱熟茶样综合品质优于数控发酵的普洱熟茶。试验结果可为普洱熟茶发酵技术的研究及普洱熟茶的加工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普洱茶是原产于云南普洱及周边地区的历史传统名茶。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国家质检总局2008年第60号《关于批准对普洱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公告》作为国家对普洱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依据,体现了国家对普洱茶的高度重视。普洱茶分为生茶和熟茶,普洱熟茶具有滋味醇厚,汤色褐红,陈香显著,叶底红褐的品质特点,并具有越陈越香的品质特征。千百年来,由于普洱茶产地优越的自然环境、优良的茶树品种、独特的加工工艺、独具匠心的造型、越陈越香的品  相似文献   

7.
正日前,云南省普洱茶发酵工程研究中心在勐海县大益集团微生物研发中心挂牌成立。普洱茶是云南特色名茶和地理标志产品,微生物发酵是普洱茶熟茶生产的核心关键技术。大益集团的前身勐海茶厂是最早开展普洱茶熟茶发酵技艺研发的精制茶厂之一。上世纪70年代初,为满足普洱茶出口的需求,勐海茶厂与昆明茶厂组成的联合科技攻关小组,通过一年多的普洱茶熟茶发酵技艺试验、研究,获得了成功。其发酵技艺特点是,通过采取人工对茶叶进行渥堆,产生湿热作用和微生物  相似文献   

8.
顶空固相微萃取/GC-MS分析普洱熟茶与安化黑茶香气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紫娟鲜叶制成的普洱熟茶和大叶种鲜叶制成的普洱熟茶和安化黑茶为研究对象,采用全自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分析其香气成分,并比较普洱熟茶与安化黑茶香气成分的差异,同时探明紫娟茶的适制性。结果表明:紫娟普洱熟茶和大叶普洱熟茶在香气组成上差异不大,共有香气成分76种,但和安化黑茶在香气组成上存在明显差异;紫娟普洱熟茶和大叶普洱熟茶香气成分均以杂氧化合物和醇类化合物为主,安化黑茶则以酮类和碳氢化合物为主。紫娟普洱熟茶的香气成分主要是1,2,3-三甲氧基苯、6,10,14-三甲基-2-十五烷酮、十六烷酸、芳樟醇氧化物、咖啡因、1,2,4-三甲氧基苯和植醇等;大叶普洱熟茶的香气成分主要是十六烷酸、咖啡因、1,2,3-三甲氧基苯、植醇、二氢猕猴桃内酯和芳樟醇氧化物等;而安化黑茶的香气成分主要是香叶基丙酮、6,10,14-三甲基-2-十五烷酮、β-紫罗酮、咖啡因、二氢猕猴桃内酯和芳樟醇氧化物等。经对比发现,普洱熟茶和安化黑茶在香型及香气组成上均存在较大差异,这可能与茶叶产地及加工工艺有关。  相似文献   

9.
普洱茶熟茶抗疲劳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探讨了普洱茶熟茶抗疲劳的作用。将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4组(20只/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和普洱茶熟茶低、中、高剂量组,分别饲喂0.9%生理盐水和0.5、1.0、2.0 g/kg的普洱茶熟茶。按照小鼠体重给予不同体积的受试物,自由摄食与饮水。连续饲喂30 d后,每组选取10只小鼠进行负重游泳实验,记录小鼠力竭游泳时间;剩余小鼠检测血乳酸(BLA)、血尿素氮(BUN)、血乳酸脱氢酶(LDH)活力及肝糖元(LG)、肌糖元(MG)。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普洱茶熟茶低、中、高剂量组小鼠负重游泳时间均有延长,BLA、BUN含量降低,LDH活力升高,MG、LG含量也有显著提高,且以高剂量的普洱茶熟茶抗疲劳作用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正普洱茶是以云南省一定区域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后发酵加工成的散装和紧压茶。其外形色泽褐红、内质汤色红浓明亮、香气独特陈香、滋味醇厚回甘、叶底褐红,因普洱茶独特的香气(陈香)和保健功能被广泛关注。茶树是一种聚氟植物,叶片是茶树对氟积累的主要器官之一,氟对人体健康的作用取决于剂量,按世界卫生组织规定,人均每天适宜的氟摄入量为2.5~4.0mg。适量的氟可以防龋,促进人体骨骼和牙齿的钙化,增强骨骼的强度等;但是摄入氟过多,导致氟尿、氟牙病、氟骨症和Ca代谢紊乱等疾病,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由于普洱茶中氟含量的研究鲜有报道,本文收集100份普洱茶的样本进行氟含量测定,对我国普洱茶中氟含量现状进行  相似文献   

11.
阐明云南普洱散茶的加工工艺及其品质特征,结合多年勐海茶厂和云南省茶叶研究所实际工作经验,提出了云南普洱散茶感官审评要点和各级云南普洱散茶品质特征.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探讨普洱茶茶膏的传统加工工艺,结合作者自身加工经验,针对普洱茶茶膏的加工工序以及各道工序应注意的事项和相关参数,阐述个人观点,期望能够对提升茶膏品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段红星  杨娜 《茶叶》2011,37(3):150-152
本文随机选取了产自云南的三个普洱熟茶茶样和产自广西的三个六堡茶茶样,分别对其主要内含成分(茶多酚、氨基酸、茶多糖、水浸出物、咖啡碱)含量进行测定,其后,对六个茶样进行感官审评,旨在分析比较普洱熟茶和六堡茶的品质特点及差异。通过实验,结果表明:普洱熟茶和六堡茶都各具地方特色,品质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4.
广东是普洱熟茶及其加工技术工艺的发源地,广云贡饼或叫广东饼是广东的名茶代表之一,见证了广东普洱茶的发展历程,极其传奇色彩。自唐宋以来,广东省的潮汕、客家汉人和粤北瑶族同胞就有将土青茶  相似文献   

15.
普洱茶茶艺     
王绍梅  宋文明 《福建茶叶》2010,32(12):56-59
普洱茶是云南特有的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有普洱生茶和普洱熟茶之分。冲泡普洱茶,要把握好器皿选择、投茶量、水温、润茶、浸润时间等要素,才能充分展现其品质特点。普洱茶的茶艺设计要充分表现普洱茶自然、古朴的韵味。  相似文献   

16.
普洱茶加工过程中儿茶素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普洱茶加工阶段样中五种儿茶素组分ECG、EGCG、EGC、EC、( )-C的含量进行分析,探讨普洱茶加工过程中儿茶素的变化规律,为普洱茶的质量评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讯12月1日,《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正式实施,其中对普洱茶的界定受到业界广泛的关注。依据《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的界定,只有以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并在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采用特定的加工工艺制成的才能叫普洱茶。标准  相似文献   

18.
齐翠巧 《福建茶叶》2016,(11):13-14
普洱茶的传统加工生产中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本文设计了普洱茶的自动加工系统,该系统利用PLC作为控制系统,对普洱茶加工过程中的温度、湿度、酸碱度等环境因素进行有效的检测和控制,为普洱茶的各个生产环节提供最佳的环境条件,以确保普洱茶的优质生产。  相似文献   

19.
以夏秋茶为主要原料的茯茶对促进茶业发展、提高茶叶生产效益、增加茶农收入具有重要意义。“散茶发花”工艺可克服传统“茯砖茶”工艺工序繁琐复杂、耗时长、发花质量不可控、饮用不便等缺点,为普及夏秋茶的饮用提供了新方法,为茯茶的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通过在茶叶上人工接种冠突散囊菌(Eurotium cristatum),并控制一定的温、湿度条件,促使该微生物生长繁殖,形成大量金黄色闭囊壳,最终形成茯茶特有的色、香、味品质。目前,利用冠突散囊菌散茶发花工艺提高茯茶品质的研究备受青睐,市场发展前景广阔。本文综述了散茶发花工艺流程及原理、散茶发花加工过程中物质的变化及对茶品质的影响,冠突散囊菌的特性及其发酵应用等内容,以期为其深入研究和开发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0.
普洱茶对Wistar大鼠骨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普洱茶对试验大鼠骨密度及骨钙、骨磷含量的影响。采用100只雄性Wistar大鼠按照体重随机分为对照组,普洱熟茶低、中、高剂量组,普洱生茶低、中、高剂量组和绿茶的低、中、高剂量组(共10组),每组10只,分别按每千克体重0.5、1.0、2.0 g灌胃纯净水以及1 g/mL的普洱茶茶汤和绿茶茶汤,进行为期90 d的灌胃试验。试验结束后将实验大鼠处死,剥离左股骨,对骨钙骨磷含量、股骨密度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高剂量普洱生茶、绿茶组及低、中剂量的普洱熟茶组骨钙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试验组大鼠骨磷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普洱茶(生茶和熟茶)和绿茶各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骨密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本试验条件下,本批次普洱茶对试验动物的骨密度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