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刘红 《水产学报》2006,30(5):577-585
该论文首次报道了经由促雄性腺提取物的注射而在蟹类中引起的性逆转现象。此前关于蟹类促雄性腺活性研究的报道极少,而且蟹类的雄性化均是由促雄性腺的移植所产生。本实验中将锯缘青蟹和中华绒螯蟹的促雄性腺提取物分别注射到刚刚完成性别分化的中华绒螯蟹雌性幼蟹体内,此时幼蟹处于4至5期,壳宽为5~8 mm。注射之后,幼蟹经过大约1~2次蜕皮,此时在注射锯缘青蟹以及中华绒螯蟹的促雄性腺提取物的两组实验幼蟹中均能观察到雄性化现象,而注射生理盐水的对照组实验幼蟹中未能观察到相同现象。由此本实验可以证明促雄性腺确实是蟹类的一种雄性激素,注射促雄性腺提取物能引起雌性幼蟹发生性逆转;同时根据锯缘青蟹和中华绒螯蟹的促雄性腺提取物均能引起中华绒螯蟹雌性幼蟹发生性逆转的现象推测,锯缘青蟹和中华绒螯蟹两种间可能存在促雄性腺的交叉活性;不仅如此,性逆转还能在极低的注射剂量下获得,相当于中华绒螯蟹0.14促雄性腺当量和锯缘青蟹0.06促雄性腺当量。  相似文献   

2.
绒螯蟹(Eriocheir sensu stricto)是高盐碱耐受性水产动物,然而随着绒螯蟹种质退化等原因,北方地区养殖绒螯蟹面临规格小、抗逆性差和病害频发等问题,开发利用新的土著绒螯蟹种质保证绒螯蟹产业健康发展显得尤为必要。团队于2020和2021年9月,在黑龙江省绥芬河水系用地笼捕捉野生绒螯蟹共计299只(雌体156只,雄体143只),统计绒螯蟹性成熟情况并分别计算不同体重绒螯蟹所占百分比,测量性成熟个体的甲壳长、甲壳宽,解剖取出肝胰腺和性腺,精刮肌肉,测定可食率、色泽及常规营养成分。结果显示,绥芬河绒螯蟹雌体未性成熟比例显著低于性成熟比例(P<0.05),而雄体则相反。不论是雌体还是雄体,性成熟个体的平均体重均显著高于未性成熟个体(P<0.05)。雌性成熟个体平均体重为(110.51±2.42) g,雄性则为(147.79±5.94) g。雌性成熟个体(≥100.00 g/只)的百分比为55.94%,雄性成熟个体(≥125.00 g/只)的百分比为60.00%。9月29日,雌体肝胰腺指数(HSI)和性腺指数(GSI)均显著高于雄体,而出肉率(MY)和肥满度(CF)则显著低于雄体(P<0.05)。雌体甲壳亮度值(L*)和黄度值(b*)均显著低于雄体(P<0.05)。雌体性腺和肌肉中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雄体,而性腺中水分含量则显著低于雄体(P<0.05)。综上所述,绥芬河绒螯蟹具有性成熟个体平均体重大且大规格个体百分比高等特点,卵巢和肌肉中粗蛋白与粗脂肪百分比较高,是一种重要的高蛋白低脂肪营养物质来源。本研究结果为绥芬河水系野生绒螯蟹种质资源开发以及利用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3.
伊乐藻对中华绒螯蟹生长和营养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研究分析了有伊乐藻(Elodea nuttallii)组和对照组(无伊乐藻)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在生长、肌肉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等方面的差异,探讨伊乐藻对中华绒螯蟹生长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有伊乐藻组中华绒螯蟹体重、壳长和壳宽增长率与肥满度均显著高于无伊乐藻组(P0.05),但肝胰腺指数和性腺指数差异不显著(P0.05)。伊乐藻组中华绒螯蟹肌肉的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含量均显著高于无伊乐藻组(P0.05);伊乐藻组的雌蟹肝胰腺中的鲜味氨基酸含量也显著高于无伊乐藻组(P0.05),而伊乐藻组和无伊乐藻组的雄蟹肝胰腺氨基酸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伊乐藻组和无伊乐藻组的中华绒螯蟹肌肉脂肪酸组成和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伊乐藻组中华绒螯蟹的肝胰腺饱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均显著高于无伊乐藻组(P0.05)。综上所述,伊乐藻不仅有利于中华绒螯蟹的生长,而且能改善中华绒螯蟹的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4.
《科学养鱼》2004,(3):55-56
市场市场价(元/千克)116.23.755.86.295300180852530357525104.56.5108.555142812688.79.86.523331025467.644397.8116.547.240177.5呼和浩特江南海鲜市场新疆北园春市场品种带鱼鳙鱼(花鲢)鲢鱼鲶鱼鲤鱼中华绒螯蟹龙虾石斑鱼锯缘青蟹(膏蟹)文蛤红螺扇贝梭子蟹青蛤草鱼鲢鱼鳙鱼(  相似文献   

5.
饲养于9个试验池中共165只中华绒鳌蟹可量性状及蛋白酶活力等指标测定结果表明,雌、雄性个体在形态和消化能力方面具有显著的差异。雄蟹个体生长速度、螯足和四对长足的长度及重量均高于雌蟹,其摄食、爬行及抗御敌害等方面优于雌蟹;而雌蟹的胃、肠道蛋白酶活力高于雄蟹,其对食物的消化利用效率可能高于雄蟹。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日本绒螯蟹(E.japonica)及其杂交种成蟹性腺指数、肝胰腺指数、出肉率、总可食率及其常规生化成分,结果显示:(1)中华绒螯蟹的精巢指数显著高于其它两种群蟹,但其肝胰腺指数、出肉率和总可食率均无显著差异;中华绒螯蟹的卵巢指数也显著高于日本绒螯蟹和杂交蟹,而杂交蟹的肝胰腺指数显著高于其它两种群蟹。(2)中华绒螯蟹、日本绒螯蟹和杂交种精巢中水分、蛋白和脂肪含量分别最低,日本绒螯蟹精巢中碳水化合物含量最高;杂交种肝胰腺蛋白、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含量均最高,日本绒螯蟹肌肉中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其它两种群。(3)日本绒螯蟹卵巢水分含量显著高于其它两种群蟹,蛋白、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低于其它两种群;日本绒螯蟹肝胰腺的水分和蛋白含量最高,但脂肪含量最低,杂交种肝胰腺中脂肪含量最高、水分含量最低;日本绒螯蟹肌肉中的水分含量最高,其它生化成分含量最低;中华绒螯蟹肌肉的水分含量最低,其它生化成分含量最高。整体上,中华绒螯蟹具有早熟特性,不同种群绒螯蟹性腺中的主要生化成分含量可能与其发育阶段有关,杂交蟹肝胰腺中脂肪含量较高,日本绒螯蟹肌肉中脂肪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7.
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25%、0.5%、1.0%、2.0%、4.0%、8.0%、16.0%的蛹虫草培养残基(简称虫草基),以基础饲料为对照,饲喂规格为(4.0±1.0)g的中华绒螯蟹75 d,测定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常规营养成分、肌肉与血清氨基酸及肝胰腺脂肪酸含量,研究虫草基对中华绒螯蟹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1)虫草基对中华绒螯蟹水分和蛋白含量无影响(P>0.05),0.5%和1.0%添加组的全蟹、肌肉、肝胰腺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适量添加虫草基可增加中华绒螯蟹肌肉游离氨基酸含量,0.5%~2.0%的添加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对氨基酸组成及主要呈味氨基酸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1.0%和16.0%添加组中华绒螯蟹血清氨基酸和主要呈味氨基酸含量明显提高(P<0.05)。(3)虫草基的添加可提高肝胰腺不饱和脂肪酸及必需脂肪酸含量,且1.0%添加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饲料中添加适量的虫草基可提高中华绒螯蟹肌肉与血清的游离氨基酸、血清必需氨基酸、肝胰腺不饱和脂肪酸和必需脂肪酸含量,从而改善中华绒螯蟹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8.
《科学养鱼》2004,(12):57-58
2004年11月市场市场价(元/千克)品种35011540223883511395446611503008.816329301341618366036957.612224951261024580123107.69661019.520.610.328.16.262428229.44.83.84.8鲍鱼(单壳)北极甜虾海鳗虹鳟花蟹鲫鱼墨鱼青蛤鳃棘鲈(东星斑)扇贝梭子蟹文蛤中华绒螯蟹波纹唇鱼草鱼革胡子鲶鳜鱼(桂花鱼)虎纹蛙花蟹黄鳝黄蚬鲫鱼加州鲈甲鱼锯缘青蟹(膏蟹)锯缘青蟹(肉蟹)鲤鱼鲢鱼鲮鱼罗非鱼罗氏沼虾鳗鲡牡蛎泥鳅日月贝扇贝梭子蟹驼背鲈乌鳢贻贝缢蛏鳙鱼(花鲢)中华绒螯蟹中华圆田螺竹蛏北极甜虾大黄鱼带鱼南美白对虾小黄鱼草鱼鳜鱼(桂花鱼)黄颡鱼黄鳝鲫…  相似文献   

9.
中华绒螯蟹性早熟的早期判别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结合对生殖腺的组织学研究,对发生性早熟发育与未发生性早熟发育的中华绒螯蟹的22个形态特征参数进行了比较,确定了判别雌、雄中华绒螯蟹性早熟的三个形态特征参数,建立了雌、雄蟹性早熟判别公式;对雌蟹的判别准确率达90.9%,对雄蟹的判别准确率达96.9%。  相似文献   

10.
不同增养殖水体中华绒螯蟹一般营养成份比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验对不同增养殖水体中华绒螯蟹可食部分一般营养成分营养指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在中华绒螯蟹成熟的10月,粗蛋白雌、雄蟹分别为19.48%、16.17%,与其他甲壳类水产动物蛋白质含量相当,粗脂肪雌、雄蟹为13.21%、10.91%,显著高于其他甲壳类水产动物。粗蛋白、粗脂肪含量雌蟹大于雄蟹,水份、灰份雌蟹小于雄蟹。不同增养殖水体10月份中华绒螯蟹粗蛋白含量呈现养殖水体(湖泊网围、池塘养殖)大于增殖水体(湖泊放流、长江野生)态势。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三疣梭子蟹、无齿相手蟹和中华绒螯蟹的鳃与其所处生境的关系,分别采用电镜和生化手段观察比较了3种蟹鳃丝的超微结构,并分析了其总脂和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结果表明,3种蟹鳃丝均具有相似的超微结构,而其鳃中线粒体个数和微绒毛结构差异显著。中华绒螯蟹前鳃的线粒体个数显著高于其他两者(P<0.05),后鳃中三疣梭子蟹的线粒体个数显著低于其它两者(P<0.05);三疣梭子蟹鳃的微绒毛较其余两者稀疏。3种蟹总脂及脂肪酸含量存在一定差异性,其中三疣梭子蟹中甘油三酯(TG)含量最高,前鳃中TG含量高出其余两种蟹3倍以上(P<0.05);无齿相手蟹的胆固醇(Cho)含量显著高于其余两者(P<0.05);磷脂(PL)在3种蟹鳃中的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花生四烯酸(ARA)和高不饱和脂肪酸(HUFA)在无齿相手蟹鳃中的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两者(P<0.05)。实验结果表明,3种蟹鳃丝超微结构和脂类含量的差异与其生活的环境密切相关,这更利于其生理功能的正常发挥和对环境的适应。  相似文献   

12.
三疣梭子蟹血淋巴细胞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记数板记数,常规法涂片,在光学显微镜下对三疣梭子蟹进行细胞体、细胞核的测量及血淋巴细胞的分类记数,并测定血液生化指标。实验结果表明:雌性梭子蟹血淋巴细胞密度较高,并且血细胞的个体差异较大,小颗粒细胞约占细胞总数的84%,大颗粒细胞约占14%,无颗粒细胞最少,而且变异系数较大;三类细胞的大小无显著差异。三疣梭子蟹血清蛋白含量较低,雌蟹血清中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及乳酸氨酶活性远远高于雄蟹。研究结果显示:性腺发育雌蟹的细胞密度及酶活性显著高于雄蟹。  相似文献   

13.
中华绒螯蟹血淋巴和肝胰腺的总蛋白含量与性早熟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吴嘉敏 《水产学报》2000,24(4):306-311
中华绒螯蟹扣蟹性腺发育与肝胰腺和血淋巴的蛋白质浓度相关.性早熟前后,雌雄扣蟹肝胰腺总蛋白浓度分别由(121.17±44.50)mg@g-1和(89.43±21.86)mg@g-1下降至(81.08±5.84)mg@g-1和(70.58±9.90)mg@g-1,雌性扣蟹的肝胰腺占体重的比值也由8.18%降至3.90%.血淋巴总蛋白浓度正常发育的雌性扣蟹为(99.55±12.06)mg@mL-1,明显高于性早熟雌性扣蟹的(72.26±17.87)mg@mL-1;而雄性扣蟹性早熟前后的血淋巴总蛋白浓度无显著差异.肝胰腺总蛋白浓度二秋龄雌蟹高于性早熟雌性扣蟹,但它们之间的血淋巴总蛋白浓度没有显著差异.二秋龄雄蟹的血淋巴和肝胰腺总蛋白浓度与性早熟雄性扣蟹相当,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对同一年度、同一饲养环境下的中华绒螯蟹"六月黄"和后期成蟹雌、雄个体肝胰腺组织的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六月黄"的肥满度与雌性成蟹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肝胰腺指数极显著高于成蟹(P0.01)。"六月黄"肝胰腺中水分和灰分的含量极显著高于成蟹(P0.01),而粗脂肪含量极显著低于成蟹(P0.01),两种蟹的粗蛋白质含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在检测到的17种氨基酸中,除"六月黄"雄蟹肝胰腺中丙氨酸的含量显著低于其雌蟹及雌、雄成蟹外(P0.05),其他16种氨基酸在"六月黄"与成蟹间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六月黄"和成蟹的肝胰腺中含量最高的4种脂肪酸均为C18:1n9c、C18:2n6c、C16:0和C16:1,其总和分别占"六月黄"和成蟹肝胰腺中总脂肪酸的72.13%和69.02%(雌、雄蟹平均值)。"六月黄"的饱和脂肪酸总量显著低于成蟹(P0.05),但其单不饱和脂肪酸总量(ΣMUF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ΣPUFA)均显著高于成蟹(P0.05)。"六月黄"肝胰腺中Σn-6 PUFA的含量也极显著高于成蟹(P0.01),而Σn-3 PUFA含量二者不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六月黄"的Σn-6/Σn-3 PUFA比率(1.42~1.44)低于成蟹(0.85~0.92)。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六月黄"的营养价值较高,其肝胰腺的营养品质好于成蟹,"六月黄"养殖具有一定的产业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不同增养殖水体中华绒螯蟹肌体矿物元素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不同增养殖水体中华绒螯蟹可食部分主要矿物元素等指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可食部分含9种以上矿物元素,雄蟹矿物元素中平均值以钙含量最高,雌蟹矿物元素平均值以磷含量最高。中华绒螯蟹钾的含量明显高于钠。比较不同增养殖水体雄蟹常量元素含量,固城湖放流与长江野生蟹无显著差异(P>0.05),均较其它水体雄蟹高,雌蟹常量元素太湖网围与长江野生无显著差别(P>0.05),含量都较高,尤以太湖网围常量元素含量为最高。雄蟹、雌蟹微量元素呈现相同规律:铁、锰以金坛池塘、固城湖放流含量较高。铜含量以长江野生为最高。锌含量各水体无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16.
根据2016-2017年长江口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的调查数据,分析了感染簇生蟹奴(Polyascus gregaria)对长江口中华绒螯蟹的影响及其时空特征。结果显示,被感染的雄蟹发生寄生性去势,5月和8月被感染中华绒螯蟹的头胸甲长与正常成蟹无显著差异,而11月被感染个体的头胸甲长显著小于正常成蟹;雌蟹和雄蟹的总体寄生率分别为17.31%和6.80%,雌性显著大于雄蟹,其中8月和11月雌蟹的寄生率分别为54.54%、46.40%,显著高于其它月份,而5月和11月雄蟹的寄生率较高,分别为11.72%和13.40%;携带簇生蟹奴外体的中华绒螯蟹主要分布在九段沙东南部,偏好盐度15~20、温度10~15℃的水域。研究表明,簇生蟹奴对中华绒螯蟹的幼蟹和繁殖群体均具有感染力,本研究可为研究中华绒螯蟹资源变动规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盐碱水养殖大规格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的品质参数,以山东东营滨海氯化物型盐碱水池塘养殖的大规格中华绒螯蟹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可食率、色泽、脂肪酸、游离氨基酸和矿物质元素等品质参数。结果表明,雌雄个体间可食率及肥满度指标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雌性卵巢中水分含量极显著低于雄性性腺系统,而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则极显著高于雄性性腺系统(P<0.01)。雌体肝胰腺中二十二碳六烯酸DHA、花生四烯酸ARA、总高不饱和脂肪酸∑HUFA和总ω-3多不饱和脂肪酸∑n-3 PUFA极显著低于雄体,卵巢中二十碳五烯酸EPA和ARA极显著低于雄体性腺系统(P<0.01)。雌性卵巢中12项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雄性性腺系统(P<0.05)。肝胰腺、性腺和肌肉组织中主要呈鲜味、甜味和苦味的氨基酸为谷氨酸Glu、丙氨酸Ala和精氨酸Arg。雌性卵巢中钠(Na)、钙(Ca)、锰(Mn)和总矿物质元素∑TME含量极显著低于雄性性腺系统(P<0.01),钾(K)含量显著低于雄性性腺系统(P<0.05),而镁(Mg)、铁(Fe)和锌(Zn)含量则...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别投喂配合饲料和天然杂鱼,研究配合饲料替代杂鱼对中华绒螯蟹生长发育、体成分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试验池塘设在上海市崇明县水产技术推广站特色水产养殖基地,每种饵料设3个平行。试验时间为2010年4月至11月,养殖结束后统计各试验组的存活率、体质量、产量,并随机取样测定各试验组雌雄蟹的肝胰腺指数、性腺指数、出肉率,同时测定肝胰腺、性腺和肌肉中水分、总脂、粗蛋白含量及脂肪酸组成。结果显示,杂鱼组和配合饲料组蟹的存活率、体质量、肝胰腺指数、性腺指数、出肉率等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杂鱼组雌雄蟹肝胰腺及雄蟹肌肉中水分含量极显著高于配合饲料组(P<0.01);杂鱼组雌雄蟹肝胰腺、性腺及雌蟹肌肉中总脂含量均显著低于配合饲料组(P<0.05);杂鱼组雌雄蟹肝胰腺中粗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配合饲料组(P<0.05),但杂鱼组雌蟹卵巢中粗蛋白含量极显著低于配合饲料组(P<0.01)。配合饲料组雌蟹肝胰腺游离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杂鱼组(P<0.05),磷脂含量杂鱼组显著高于配合饲料组(P<0.05);配合饲料组雌蟹卵巢和肌肉甘油三酯含量均显著高于杂鱼组(P<0.05或P<0.01),游离脂肪酸和磷脂含量则杂鱼组显著高于配合饲料组(P<0.05或P<0.01);雌蟹肌肉中胆固醇含量配合饲料组极显著高于杂鱼组(P<0.01)。两组饵料雄蟹肝胰腺各脂类组成无显著差异;精巢中甘油三酯及游离脂肪酸含量为杂鱼组显著高于配合饲料组(P<0.01),磷脂含量为杂鱼组显著低于配合饲料组(P<0.05);雄蟹肌肉胆固醇含量配合饲料组显著低于杂鱼组(P<0.05)。杂鱼组雄蟹肝胰腺和肌肉中LOA含量极显著或显著低于配合饲料组(P<0.01或P<0.05),而杂鱼组雄蟹肌肉中ARA含量显著高于配合饲料组(P<0.05);杂鱼组雌蟹卵巢中LNA、ARA和DHA的含量极显著或显著低于配合饲料组(P<0.01或P<0.05)。研究结果表明,适宜的配合饲料替代杂鱼全程养殖中华绒螯蟹成蟹对其生长发育无显著负面影响,而对其体成分组成及脂肪酸组成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盐度对中华绒螯蟹性早熟生理机制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于2004年6月至11月在崇明岛中华绒螯蟹养殖基地进行1秋龄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的养殖试验,通过荧光免疫二步抗体检测法和原子吸收等方法,测定了1秋龄蟹血淋巴钙离子和雌二醇水平,研究了不同盐度水体中1秋龄中华绒螯蟹性早熟情况及盐度促进中华绒螯蟹性早熟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1)随着水体盐度的升高,1秋龄中华绒螯蟹性早熟率上升,成活率则呈下降趋势;(2)水体盐度升高导致1秋龄未发育雌蟹血淋巴中Ca2 含量上升(P<0.05),但对1秋龄雄蟹作用不显著(P>0.05);(3)池塘养殖90 d之后,高盐度水体中1秋龄未发育雌蟹血淋巴中雌二醇水平显著高于低盐度水体1秋龄未成熟雌蟹(P<0.05);(4)1秋龄性早熟雌蟹血淋巴中雌二醇含量高达(1294.00±595.87)pg/mL,极显著地高于同期的1秋龄未成熟雌蟹(P<0.01)。研究表明:水体盐度升高引起的1龄雌蟹血淋巴中雌二醇水平和Ca2 含量上升是导致1秋龄雌性中华绒螯蟹性早熟的内在生理原因。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中华绒螯蟹抱卵前后体成分变动规律,测定分析了雌蟹抱卵前后不同组织(性腺、肝胰腺、肌肉)中的脂肪酸和氨基酸的变动。结果表明,抱卵前肝胰腺指数(7.31±0.73)显著高于抱卵后(5.59±0.82)(P 0.05)。在肌肉和肝胰腺中,抱卵前饱和脂肪酸(SFA)和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百分量均显著高于抱卵后(P 0.05),其中脂肪酸C16∶00和C18∶1n9百分量最高;抱卵前多不饱和脂肪酸(MUFA)中C18∶2n6和C18∶3n3百分量显著高于抱卵后(P 0.05),但EPA(C20∶5n3)和DHA(C22∶6n3)百分量低于抱卵后。与抱卵前相比,抱卵后雌蟹肝胰腺和肌肉中氨基酸含量均显著升高(P 0.05),其中谷氨酸含量最高、半胱氨酸含量最低。研究结果揭示,脂肪是中华绒螯蟹雌蟹繁殖前期的主要能源代谢底物,氨基酸在繁殖期逐渐积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