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初始体重为39.20±0.24mg的方格星虫稚虫为实验对象,分别饲喂蛋白水平为25.21%、29.87%、35.03%、40.67%、45.47%、50.12%、55.29%、60.38%、64.85%的9种等能微颗粒饲料56d,研究饲料蛋白水平对方格星虫稚虫生长和体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蛋白水平对方格星虫稚虫的生长性能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饲料中蛋白水平的提高,稚星虫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都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当饲料蛋白水平为45.47%时,稚星虫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达到最大值,二次曲线回归分析确定当增重率达到极值时,饲料蛋白水平为46.79%;对稚星虫体组成成分的分析表明,饲料蛋白水平对方格星虫稚虫体组成中脂肪和蛋白质的含量影响显著(P<0.05),稚星虫体蛋白含量随着饲料蛋白水平的上升有显著升高的趋势,64.85%组稚星虫体蛋白含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各蛋白水平组(P<0.05)。体脂肪含量随着饲料蛋白水平的上升有降低的趋势,64.85%组稚星虫的体脂肪含量最低,显著低于25.21%、29.87%、35.03%和40.67%组(P<0.05)。饲料蛋白水平对稚星虫体灰分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以增重率为评价指标时,方格星虫稚虫对饲料中蛋白的适宜需求量为46.79%。  相似文献   

2.
以初始体重为15.49±0.03 mg的方格星虫稚虫为实验对象,分别投喂以葡萄糖、蔗糖、糊精、木薯淀粉、土豆淀粉、玉米淀粉、糊化玉米淀粉作为饲料糖源的7种等氮(45%蛋白)等脂(9%脂肪)饲料56d,研究饲料中的糖源对稚星虫生长、成活率及体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糊化玉米淀粉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各糖源处理组(P<0.05),而饲料中糖源对稚星虫存活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体组成分析的结果显示,不同糖源对稚星虫的体水分和体粗蛋白含量均有显著的影响(P<0.05),其中,葡萄糖处理组方格星虫稚虫的体水分含量最高,且显著高于土豆淀粉组(P<0.05),其他各实验组差异不显著;葡萄糖处理组方格星虫稚虫的体粗蛋白含量最低,显著低于糊化及非糊化淀粉组(P<0.05).不同糖源对稚星虫的体粗脂肪含量及灰分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在本实验条件下,稚星虫对大分子糖类(淀粉)的利用能力显著优于双糖(蔗糖)和单糖(葡萄糖).另外,玉米淀粉预糊化显著提高了方格星虫稚虫对玉米淀粉的利用.  相似文献   

3.
以初始体重为15.50±0.04 mg的方格星虫稚虫为实验对象,分别饲喂脂肪水平为0.36%、3.32%、6.49%、9.31%、12.16%、15.14%和18.36%的7种等氮、等能饲料56 d,研究饲料脂肪水平对方格星虫稚虫生长、体组成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饲料脂肪水平对方格星虫稚虫的生长性能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饲料中脂肪水平的提高,方格星虫稚虫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都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当饲料中脂肪水平为9.31%时,方格星虫稚虫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达到最大值.二次曲线回归分析确定当增重率达到极值时,饲料脂肪水平为8.70%;(2)饲料脂肪水平对方格星虫稚虫体组成中脂肪和蛋白质的含量影响显著(P<0.05),方格星虫稚虫体脂肪含量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上升有显著升高的趋势,18.36%组星虫体脂肪含量最高,显著高于0.36%、3.32%、6.49%、9.31%和12.16%组(P<0.05).体蛋白含量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上升有降低的趋势,18.36%组星虫的体蛋白含量最低,显著低于0.36%、3.32%、6.49%、9.31%和12.16%组(P<0.05).饲料脂肪水平对方格星虫稚虫体组成中水分和粗灰分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3)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增加,方格星虫稚虫蛋白酶活性和脂肪酶活性均呈先增后降的趋势,两种酶活性的最大值均出现在脂肪水平为9.31%时,但是饲料脂肪水平对方格星虫稚虫的淀粉酶活性没有显著的影响(P>0.05).以增重率为评价指标时,方格星虫稚虫对饲料中脂肪的适宜需求量为8.70%.  相似文献   

4.
饲料蛋白水平对方格星虫稚虫日增重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饲料蛋白水平对方格星虫稚虫日增重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以9种蛋白水平(25.21%、29.87%、35.03%、40.67%、45.47%、50.12%、55.29%、60.38%、64.85%)的等能微颗粒饲料(以D1-D9表示)饲喂稚星虫8周。结果表明,饲料蛋白水平对稚星虫的日增重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饲料蛋白水平的提高,稚星虫的日增重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在D5组达到最大值。对稚星虫消化酶活性的分析表明,稚星虫蛋白酶活性随着饲料蛋白水平的上升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在D6组达到最大值,且显著高于D1-D5组(P<0.05);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随着饲料蛋白水平的上升有显著降低的趋势(P<0.05),D9组稚星虫的淀粉酶活性显著低于D1-D4组(P<0.05);D9组稚星虫脂肪酶活性显著低于除D8组外的其他各蛋白水平组(P<0.05)。以日增重为评价指标,稚星虫对饲料蛋白的适宜需求量为46.69%。  相似文献   

5.
饲料中不同糖源对方格星虫稚虫日增重和消化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葡萄糖、蔗糖、糊精、木薯淀粉、土豆淀粉、玉米淀粉、糊化玉米淀粉为糖源制成7种等氮等脂饲料,投喂方格星虫(Sipunculus nudus)稚虫8周,研究不同糖源对稚星虫日增重和消化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糖源对稚星虫的日增重有显著的影响(P〈0.05)。糊化玉米淀粉组的日增重显著高于其他各糖源组(P〈0.05);葡萄糖组的日增重显著低于其他糖源组(P〈0.05);未经糊化的3种淀粉组的日增重显著高于蔗糖、糊精及葡萄糖组(P〈0.05)。消化酶活性的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糖源对稚星虫消化酶活性影响显著(P〈0.05)。其中,蔗糖组稚星虫的蛋白酶活性和淀粉酶活性最高,显著高于其他糖源组(P〈0.05);脂肪酶活性以葡萄糖组最低,显著低于除蔗糖组外的其他糖源组(P〈0.05)。在该研究条件下,大分子糖类(淀粉)的促生长效果优于双糖(蔗糖)和单糖(葡萄糖),糊化淀粉促生长效果优于未糊化淀粉。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不同生长阶段可口革囊星虫营养生理和消化生理,比较了稚虫(0.35±0.00)g、幼虫(1.43±0.10)g、成虫(5.15±0.34)g 3个生长阶段可口革囊星虫体壁的营养成分和氨基酸组成以及肠道消化酶活性。结果表明,随着个体生长,星虫体壁水分、粗灰分和总糖含量显著降低(P0.05),粗蛋白含量显著升高(P0.05),粗脂肪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除脯氨酸和甘氨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外,其他氨基酸含量均随星虫个体的生长而增加。随着个体的生长,星虫肠道蛋白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成虫显著高于稚虫(P0.05)而与幼虫无显著差异(P0.05)。相反,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随星虫的生长而显著降低(P0.05)。稚虫和幼虫的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成虫(P0.05),两者间无显著差异(P0.05);稚虫的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幼虫和成虫(P0.05)。因此,不同生长阶段可口革囊星虫的营养需求和消化酶活性均不同,在饲养过程中,应考虑星虫这种生理的变化,适当调整饲料营养配比,以提高饲料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相同海域滩涂和池塘养殖方格星虫(Sipunculus nudus Linnaeus)营养组成的异同,比较了2种养殖方式下的方格星虫体壁脂肪酸、氨基酸、矿物元素和基本营养物质组成。结果显示,滩涂和池塘养殖方格星虫体壁的粗蛋白、粗脂肪、灰分、脂肪酸总量相近(P0.05)。滩涂和池塘养殖星虫的C22:0、C20:3(n-3)、C16:1、C18:2(n-6)、C23:0含量差异显著(P0.05),且作为硅藻脂肪酸特征的C16:1(n-7)/C16:0比值和C20:5(n-3)也具有显著差异(P0.05)。池塘养殖的方格星虫谷氨酸(Glu)、总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滩涂养殖(P0.05),而必需氨基酸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池塘养殖方格星虫体壁和沉积物中的钾(K)、钠(Na)、镁(Mg)、钙(Ca)、硒(Se)含量均高于滩涂养殖方格星虫相应体壁和沉积物中的含量(P0.05),而且2种养殖方式下的方格星虫体壁K、Se含量均显著高于相应沉积物中的含量(P0.05)。综合分析表明,相同海域不同养殖方式并不会显著影响方格星虫的基本营养组成(粗蛋白、粗脂肪、灰分),但是对于Glu、总氨基酸以及C22:0、C20:3(n-3)、C16:1、C16:1(n-7)/C16:0比值和C20:5(n-3)等具有影响。方格星虫对K、Na、Mg、Ca、Se具有一定程度的富集作用,而对于铁(Fe)、锌(Zn)、锰(Mn)、铜(Cu)、铅(Pb)、铬(Cr)、镉(Cd)、钴(Co)等元素无明显富集作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在饲料中分别加入不同水平的硫酸铜,初步研究了饲料铜的添加量与南美白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生长、血液免疫因子及组织中铜分布的关系。饲料铜元素的添加量分别为0、7.5、15、30、45mg/kg。研究结果表明,铜的含量对南美白对虾生长影响显著,添加水平30mg/kg的实验组生长速度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成活率各组间差异不显著。实验组对虾的酚氧化酶(P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都高于对照组,其中当添加水平为30mg/kg时,两种酶的活力均最强。对虾肌肉铜的含量各组间无显著差异,为(4.27±1.83)mg/kg,个体间差异非常大;肝胰脏(包括淋巴器官)铜的最高含量为210.36mg/kg,最低为33.78mg/kg(空白对照组),明显高于肌肉中的含量。研究结果表明,饲料铜的含量对对虾生长影响显著,并影响对虾的免疫能力;肝胰脏是对虾体内铜的主要积累器官。  相似文献   

9.
以方格星虫(Sipunculus nudus)幼虫、稚虫和成虫为试验材料,比较分析了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方格星虫的主要营养成分及氨基酸组成的变化。结果显示,幼虫、稚虫和成虫的粗蛋白含量分别为56.46%、66.40%和74.84%,粗脂肪含量分别为2.51%、2.65%和2.95%,粗灰分含量分别为30.89%、18.88%和7.86%,总糖含量分别为8.35%、5.81%和5.62%,水分分别为93.54%、89.04%和85.95%。随着方格星虫的生长发育,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逐渐升高,粗灰分、总糖和水分含量逐渐降低。大部分氨基酸的百分含量在一定的阶段内随着个体的生长发育呈显著升高的趋势(P〈0.05);3个生长阶段甘氨酸(Gly)和组氨酸(His)分别为2.90%、6.94%、5.57%和1.15%、1.51%、1.48%,在幼虫到稚虫阶段均显著增加(P〈0.05),成虫阶段Gly显著降低(P〈0.05),His则保持相对恒定。3个生长阶段必需氨基酸(EAA)/总氨基酸(TAA)分别为31.98%、27.56%和32.61%,差异显著(P〈0.05),成虫最高;稚虫呈味氨基酸(DAA)/TAA最高,为58.76%,幼虫和成虫无明显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0.
在水温26.5~29.5℃下,采用毒理学试验方法,比较研究了Cu2+和Cd2+对平均体质量(10.17±1.15)g的方格星虫急性毒性效应的差异,为进一步评价重金属离子对方格星虫的毒性效应等提供参考。方格星虫于实验室暂养3~4d后,选用健康和规格一致个体进行试验。Cu2+暴露质量浓度设置为0.120、0.125、0.130、0.135、0.140mg/L,Cd2+暴露质量浓度为30、31.180、32.406、33.680、35.004mg/L。由死亡率和试验质量浓度回归分析可见,Cu2+对方格星虫在24、48、72、96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0.180、0.136、0.122、0.118 mg/L,Cd2+对方格星虫在24、48、72、96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45.754、34.471、29.628、24.328mg/L;Cu2+和Cd2+对方格星虫的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0.00118mg/L和0.24328mg/L。  相似文献   

11.
刘伟  文华  吴建开  蒋明  吴凡 《淡水渔业》2008,38(2):12-16
采用在实用饲料(含铜11.68 mg/kg)中分别添加铜(以分析纯CuSO4.5H2O为铜源)了0 mg/kg(对照组),25 mg/kg(适量组),50、100、200、400 mg/kg(高铜组)(编号为C0、C25、C50、、C100、C200、C400)的6组饲料,喂养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0.49±0.03 g)8周,研究了高铜饲料对凡纳滨对虾生长、肌肉和肝胰脏铜积累的影响。结果显示:饲料铜含量过高具有毒性,C100~C4003组存活率显著低于其它组(P<0.05),分别为51.11%、37.78%、14.81%;随饲料铜水平的增加,增重率、饲料效率、特定增长率先升高后降低,C50组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C25、C50组的饲料效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随饲养时间的延长,肌肉、肝胰脏铜积累增加,试验末期各组肌肉、肝胰脏铜积累显著升高(P<0.05),试验期间肌肉铜积累在3.10~11.08 mg/kg之间,而肝胰脏铜积累则在10.89~449.48 mg/kg之间,同组对虾肝胰脏铜积累量远高于肌肉;饲养8周肌肉铜积累小于50 mg/kg,符合食品安全,而肝胰脏除C0组外均大于50 mg/kg。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光裸方格星虫(Sipunculus nudus)在低盐环境下的生物和生理响应,文章在盐度分别骤降0 (S30)、5(S25)、10 (S20)、15 (S15)、20 (S10)、25 (S5)的水体中养殖方格星虫96 h,比较研究盐度骤降对光裸方格星虫相关组织结构和非特异性免疫酶的影响。结果显示:1)方格星虫可以耐受盐度骤降10,骤降超过15时则会明显死亡。2)低盐胁迫造成方格星虫体腔液显著增加(P0.05),体腔液体积与方格星虫体质量相关性较高(R~20.96)。3)体腔液渗透压和肌肉蛋白质含量均随着盐度的下降而显著降低(P0.05)。4)低盐胁迫造成纵肌纤维和环肌纤维变细、柱状上皮细胞染色变浅,引起触手上皮细胞体积增大,黏附能力降低。5) S25、S30处理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相对稳定,S10、S15组体腔液SOD活性和体壁肌肉CAT活性先降低后升高,而S10、S15组体腔液CAT活性先升高再降低。方格星虫体腔液SOD和CAT活性变化规律较体壁肌肉明显。综上,在盐度骤降超过15时,将严重影响方格星虫的成活率和渗透压,造成体壁和触手结构变化,导致体内免疫酶活变化甚至失活,影响正常代谢活动。  相似文献   

13.
以酪蛋白和明胶为蛋白源,七水硫酸锌(Zn SO4·7H2O)为Zn源,分别配制成7种Zn含量(7.4 mg/kg、20.3 mg/kg、32.1 mg/kg、51.0 mg/kg、84.4 mg/kg、169.7 mg/kg、332.4 mg/kg)的半纯化饲料,投喂初始体重为(3.6±0.1)g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12周,考察Zn对团头鲂幼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确定团头鲂幼鱼对饲料Zn的需要量。结果表明,随着饲料Zn含量增加,团头鲂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全鱼Zn含量呈先增加后稳定的趋势;全鱼水分含量显著降低(P0.05),粗蛋白含量显著增加。饲料Zn含量对团头鲂饲料系数无显著影响。饲料中添加Zn显著影响血清总蛋白、尿素氮、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以及甘油三酯含量,而对血清白蛋白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无显著影响。随着饲料中Zn含量的增加,团头鲂肝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P0.05),而肝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在各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折线回归分析表明,团头鲂幼鱼(体重3.6~26.7 g)获得最佳生长时对饲料Zn需要量为32.6 mg/kg,获得最大鱼体Zn含量时Zn的需要量为47.6 mg/kg。本研究旨在确定团头鲂幼鱼对饲料中Zn的需要量,为配制团头鲂高效环保饲料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饵料投喂量对不同规格光裸方格星虫(Sipunculus nudus Linnaeus)呼吸代谢的影响,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不同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投喂量(5、10、15、20和25 mg/L)对3种规格[小(S)(1.58±0.48)g、中(M)(4.90±1.06)g和大(L)(7.96±0.94)g]光裸方格星虫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结果显示,饵料投喂量对耗氧率和排氨率均影响显著(P0.05),饵料投喂量和规格的交互作用对光裸方格星虫耗氧率和排氨率影响极显著(P0.01)。当饵料投喂量达到15 mg/L时,3组规格光裸方格星虫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均出现显著下降。光裸方格星虫耗氧率和排氨率均随着饵料投喂量增加而明显降低,且与饵料投喂量呈一元三次函数关系:y=ax~3+bx~2+cx+d。对于耗氧率,a值的范围为0.003~0.033,b值的范围为–1.698~–0.053,c值的范围为–1.805~18.873,d值的范围为–15.675~79.940。对于排氨率,a值的范围为0.0003~0.004,b值的范围为–0.172~–0.003,c值的范围为–0.326~1.972,d值的范围为3.634~14.008。光裸方格星虫耗氧率和排氨率均随着体重增加表现出曲线增加的规律。耗氧率与体重呈指数函数关系:y=ae~(bx),a值的范围为8.082~20.934,b值的范围为0.217~0.270;排氨率与体重呈幂函数关系:y=ax~b,a值的范围为1.441~3.598,b值的范围为0.521~0.747。光裸方格星虫的氧氮比(O/N)范围为1.26~10.60。研究表明,高浓度饵料投喂量会对光裸方格星虫的呼吸代谢产生负作用,当饵料投喂量达到20 mg/L时,光裸方格星虫的耗氧率和排氨率波动较大且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5.
团头鲂对饲料中Zn的需求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团头鲂对饲料中Zn的需要量,以平均体质量50 g的团头鲂为实验对象,采用半纯化饲料,以ZnSO4·H2O为锌源,设置Zn添加量分别为0、68、137、206、275 mg/kg(饲料中Zn总量为22.85、98.07、164.00、235.43、307.96 mg/kg)共5个Zn含量梯度,每个实验组设4个平行,在池塘网箱中养殖43 d。经过回归拟合分析,饲料中Zn添加量、饲料中Zn总量与团头鲂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蛋白质沉积率、脂肪沉积率的关系,得到团头鲂对饲料中无机Zn补充量为155.86~161.25 mg/kg,对饲料总Zn需要量为184.85~190.39 mg/kg;在日均摄食量为5.12 g/100 g体质量下,团头鲂对饲料Zn日需求量为0.798~0.825 mg/100 g体质量,对饲料总Zn日需要量为0.946~0.974 mg/100 g体质量。饲料中Zn含量对团头鲂的成活率、肥满度、内脏指数、鳞片重/体质量、体质量/体长、脊椎骨重/体质量无显著影响(P0.05)。饲料中Zn含量对团头鲂的脊椎骨长/体长有显著影响(P0.05);饲料中Zn的补充,有利于团头鲂脊椎骨的生长。  相似文献   

16.
以酪蛋白和明胶为蛋白源,以七水硫酸锌为锌源,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锌0、50、100、150、200、400mg/kg,配制成6种等氮等能的精制饲料,饱食投喂初始体重为62.89±0.51g的星斑川鲽幼鱼66d,探讨饲料锌水平对星斑川鲽幼鱼生长、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和机体抗氧化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150~400mg/kg饲料锌显著提高了星斑川鲽幼鱼的增重率(WGR)(P<0.05),且WGR的最大值及饲料系数(FCR)的最小值均出现在150mg/kg锌饲料组.添加100~200mg/kg饲料锌显著提高了试验鱼血液红细胞数量(P<0.05),0mg/kg锌饲料组的血细胞比容和血红蛋白含量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血清蛋白含量不受饲料锌添加量的影响(P>0.05).血清溶菌酶(LSZ)活力随着锌添加量的增加而显著升高(P<0.05),在锌添加量为150mg/kg时达最高值;当添加量高于150mg/kg时,LSZ活力变化不显著(P>0.05).0与50mg/kg锌饲料组的血清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活力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0和50mg/kg锌饲料组肌肉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以150mg/kg锌饲料组最低(P<0.05).建议星斑川鲽幼鱼精制饲料中锌的适宜添加量为150mg/kg.  相似文献   

17.
在水温10.2~12.4℃、p H 7.8~8.0、盐度24~28条件下,将平均体质量为(45±5)g的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饲养在室内养殖池的网箱中,投喂蛋氨酸硒添加量分别为0mg/kg、0.2mg/kg、0.4mg/kg、0.6mg/kg、0.8mg/kg和1.0mg/kg的6组饲料。饲养60d后,测定仿刺参的特定生长率(SGR)和体壁中常规营养成分含量。结果表明:当蛋氨酸硒添加量为1.0mg/kg饲料时,仿刺参的特定生长率、粗蛋白、粗灰分含量最大,较对照组分别高155.56%、5.65%和2.9%(P0.05),而仿粗脂肪含量最低,较对照组低10.61%(P0.05)。  相似文献   

18.
采用静水试验法,在水温29.1~30.7℃,pH 8.0~8.2,盐度29.5的条件下,用敌百虫、甲氰菊酯和益扫剂3种药物对体长2~3 cm裸体方格星虫( Sipunculus nudus )稚虫进行了急性毒性试验,以期为星虫养殖生产中虫害防治合理用药提供参考.结果表明,3种药物对星虫稚虫的24和48 h LC 50以及安全浓度分别为敌百虫1.03,0.67和0.09 mg·L -1;甲氰菊酯0.70,0.54和0.10 mg·L -1;益扫剂0.72,0.48和0.06 mg·L -1.  相似文献   

19.
为考察吉富罗非鱼(GIFT,Oreochromis niloticus)对饲料中锌的需要量,以蛋氨酸锌为锌源,配制锌添加水平分别为0,10,20,40,80,160 mg/kg的6组等氮等脂饲料(实测值分别为9.98,21.47,33.75,56.03,88.16,172.54 mg/kg),饲喂初始体质量为(84.44±3.04)g的吉富罗非鱼,试验鱼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养殖周期为10周。结果显示,随着饲料中锌含量的增加,吉富罗非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先显著升高,在锌含量达到33.75 mg/kg后趋于稳定,添加锌显著降低了饲料系数,提高了成活率。饲料锌含量对全鱼水分、粗蛋白及灰分含量无显著影响,显著降低了全鱼粗脂肪含量。饲料中添加锌对血清总胆固醇含量无影响,显著提高了血清碱性磷酸酶的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在锌含量达到33.75 mg/kg后趋于稳定,血清甘油三酯含量,乳酸脱氢酶、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性则呈下降趋势。饲料锌含量显著影响脊椎骨、全鱼和肝脏锌的含量,脊椎骨和全鱼锌含量先线性上升,在锌含量达到56.03 mg/kg后趋于稳定,各组的肌肉锌含量无显著差异。以增重率、骨骼锌和全鱼锌含量为评价指标,根据折线回归分析得出,以蛋氨酸锌为添加锌源,吉富罗非鱼对饲料中锌的需要量分别为32.37、55.67和56.13 mg/kg。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不同底质对方格光裸星虫稚虫存活及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细砂、中砂、细砂 粘土(3∶1)、细砂 粘土(1∶3)、粘土五种底质中,无论对于刚刚变态底栖生活的稚虫还是对于进入沙中生活一个月后的稚虫,细砂 粘土(3∶1)底质的存活率都是最高的,它们分别为77.8%和95.6%.而在平均增重率方面,对于刚刚变态底栖生活的稚虫,粘土底质最好,为22.8%.对于进入沙中生活一个月后的稚虫,细砂 粘土(1∶3)底质较好,为19.4%.但是与粘土底质差异不显著.因此选择细砂 粘土底质,可以极大的提高方格光裸星虫人工育苗的存活率及生长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