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前,我国养殖的对虾有10多种: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凡纳对虾、南美白对虾、万氏对虾),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中国对虾)。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草虾、虎虾),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日本对虾、竹节虾、车虾)。墨吉明对虾^*F.merguiensis(墨吉对虾),长毛明对虾^*F.penicillatus(长毛对虾),细角滨对虾^*L.stylirostris(蓝对虾),  相似文献   

2.
三、甲壳类的病害2003年甲壳类中,对虾类有8个养殖品种、蟹类有3个养殖品种发病(表1),其中以对虾、河蟹的养殖病害为重。虾蟹类疾病种类见表8。种类/月份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年平均虾类对虾12.138.8411.3210.8212.586.396.189.75沼虾11.404.095.276.397.766.351.126.05青虾3  相似文献   

3.
随着南美白对虾养殖的发展,养殖密度逐步提高,但病害导致低成活率一直困扰着广大虾农,其中病毒病是目前对虾病害中危害最大的疾病.病毒性疾病发病急,危害大,而且抗菌素药物治疗无效.病毒一般经鳃和口腔进入虾体内,破坏对虾的消化功能,很快就会出现暴发性流行病害,导致对虾死亡.……  相似文献   

4.
今年我省承担的农业部对虾养殖病害防治丰收计划项目的示范点在赣榆县宋庄乡。根据我省每年6月18日前后梅雨季节和9月下旬台风季节是养殖对虾疾病暴发期的规律,示范区和辐射区对虾养殖采取二茬虾养殖法避开虾病暴发期。第一茬对虾养殖为3月中下旬到6月中下旬.通过塑料大棚中间培育早繁苗,6月底对虾达到商品虾规格;第二茬对虾养殖6月  相似文献   

5.
中国明对虾、凡纳滨对虾仔虾的行为观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张沛东  张秀梅  李健 《水产学报》2008,32(2):223-228
在(22±1)℃及高密度养殖环境条件下,观察中国明对虾、凡纳滨对虾仔虾的摄食、自残、运动、间隔及攻击和防御行为,并探讨充气对两种仔虾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仔虾都偏好卤虫幼体.中国明对虾仔虾自残行为高发,运动活跃,间隔行为明显,攻击频率高;凡纳滨对虾仔虾自残现象少,好静,可忍受身体的相互接触,攻击频率低.充气对两种仔虾的行为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1、什么叫做对虾健康养殖 目前国内外对虾养殖专家及养殖户都认为针对虾病害的流行,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治病害的重要措施和途径,那就是进行高健康对虾养殖系统(HHSS)的建立或简称为对虾的健康养殖。该系统具体的措施是将健康亲虾的选育与健康虾苗的培育、养殖环境的综合调控、选用高效优质的饲料及进行科学合理的养殖模式的建立等有机的组合在一起,建立养殖的综合系列工程系统。  相似文献   

7.
《齐鲁渔业》2007,24(6):11-11
5月份,全省各市对21个养殖品种(鱼类10种,甲壳类5种,贝类4种。藻类1种,棘皮动物1种)的病害发生情况进行了监测报告。鲫、虹鳟、史氏鲟、牙鲆、中国对虾、南美白对虾、日本对虾、河蟹、梭子蟹、扇贝、虾夷扇贝、牡蛎、缢蛏、海带14个养殖品种没有病害发生;草鱼、鲤、乌鳢、鲢、鳙、大菱鲆、刺参7个养殖品种发生了6种病害,其中细菌性疾病5种,真菌性疾病1种。测报数据显示:随着气温和养殖水温的升高,养殖水体中各种常见的细菌性疾病比上月稍有增加,但总体上无论是病害种类,还是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比去年同期低,尤其是寄生虫性疾病明显少于往年,仅刺参的病害发病率比去年同期高。本月测报具体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8.
报刊要闻     
<正> 养殖对虾的病害 黄海水产研究所李健以《我国养殖对虾病害发生与池塘环境生态的关系及对策探讨》为题,论述了养虾业的方方面面:1.我国对虾养殖历史回顾;2.对虾养殖池塘生态结构特点;3.目前我国池塘对虾养殖技术操作的缺陷;4.对虾养殖用苗种存在质量较差,病害传播速度加快等问题;5.污染物增加使近海环境日益恶化,对养  相似文献   

9.
在养虾过程中,暴雨对养殖生态环境影响极大,一般在春、夏季出现的暴雨较多,暴雨对虾产生的影响,主要是对虾池的水质(水温、盐度等)、浮游生物等养殖水环境的瞬间改变,雨后极易使养殖虾暴发病害,也是我省今年第一季养殖虾发生大面积死亡的重要原因,教训尤为深刻。暴雨造成对虾的  相似文献   

10.
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是当前世界上养殖产量最高的三大优良虾种之一(其它2种为斑节对虾、中国对虾),养殖效益显著.健康养殖即生态养殖,它要求在养殖过程中必须保持良好的水环境,避免与减少病原体的侵入和环境污染,提倡科学合理的养殖管理措施,走病害综合防治之路,也是防治病害发生、维持养殖生态平衡和水产养殖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虾病大体上分为由生物引起的疾病和非生物性疾病两大类。目前我国已查明的对虾养殖疾病有40多种,其中育苗期疾病近20种。虾病对育苗工作带来严重威胁,直接影响虾苗的产量。 1.病毒病 对虾育苗期发现的常见病毒有:对虾肝胰腺细小病毒(HPV),斑节对虾杆状病毒(MBV)和日本对虾中肠  相似文献   

12.
以强壮藻钩虾(以下简称钩虾)作为中国明对虾和日本囊对虾的天然饵料,以对虾人工配合饲料为对照研究钩虾对中国明对虾和日本囊对虾生长和抗病力的影响。对两种规格的中国明对虾[体质量分别为(0.33±0.0204)g和(2.07±0.184)g,分别记为SF组和MF组]和日本囊对虾[体质量为(0.25±0.018 1)g,记为SM组]分别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和钩虾,养殖35 d。结果显示:(1)与人工配合饲料相比钩虾可以提高MF组和SM组对虾的特定生长率和SM组对虾的成活率;(2)钩虾可以显著提高SF组和SM组对虾血细胞总数(P<0.05);(3)钩虾可以显著提高3组对虾血清总蛋白含量(P<0.05)及SF组和SM组血蓝蛋白含量(P<0.05);(4)钩虾可以显著提高日本囊对虾溶菌酶活力(P<0.05);(5)钩虾可以显著提高FM组和SM组对虾酚氧化酶活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P<0.05);(6)钩虾可以显著性提高SF组和SM组对虾血清过氧化物酶相对活力(P<0.05);(7)对虾健康指标总得分与其感染WSSV后的100%致死时间关系密切,两者之间呈现一定的线性关系(R2=0.948 9)。研究结果表明,钩虾与对虾人工配合饲料相比可以促进中国明对虾和日本囊对虾的生长及提高对虾抗病力。  相似文献   

13.
对虾养殖周期短 ,养得好 ,效益高 ,市场需求量大 ,过去、现在和未来都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优良养殖品种。但自1991年对虾病毒性疾病流行以来 ,各地养虾业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失 ,虾病成为制约养虾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水产科研人员和养虾工作者经过长期的艰辛努力 ,对对虾病毒性疾病的研究 ,虽然从生产上未能给予有效的治疗 ,但从控制、预防方面却有了很好的技术经验 ,取得一定的进展。如封闭式养殖、池塘微生态调控、高位池养虾等方式都是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控制、预防病害发生 ,使对虾养殖取得成功的先进方式。一、封闭式养虾封闭式对虾…  相似文献   

14.
《齐鲁渔业》2008,25(6):14-14
5月份,全省各市对25个养殖品种(鱼类10种,甲壳类6种,贝类6种,藻类1种,棘皮动物1种,两栖类1种)的病害发生情况进行了监测报告。鲂、牙鲆、中国对虾、南美白对虾、日本对虾、罗氏沼虾、梭子蟹、海湾扇贝、虾夷扇贝、栉孔扇贝、牡蛎、缢蛏、菲律宾蛤仔、海带、中华鳖15个养殖品种没有病害发生。草鱼、鲤、鲫、乌鳢、鲢鳙、虹鳟、鲟、大菱鲆、河蟹、刺参10个养殖品种发生了14种病害,其中细菌性疾病7种,真菌性疾病1种,寄生虫疾病2种,藻类危害1种,其它病害3种。测报数据显示:随着气温和水温的不断提高,水产养殖动植物病害也逐渐呈现出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对虾养殖遭遇病害危机,白斑综合征(WSSV)、对虾肝胰腺坏死症(HPNS)等疾病频发。2013年全球养殖对虾产量较2012年减少23%,据报道主要养虾大国泰国产量下降约50%,中国下降约17%。探索有效的对虾病害预防措施,成为减少虾病暴发及损失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吴琴瑟 《河北渔业》2012,(6):22-23,46
我国对虾养殖池塘多数是20世纪80- 90年代建造的,当前虾塘建造标准低,面积大、水浅,配套不规范,经过长时间的养殖,淤泥沉积,池塘污染老化严重,病害多、产量低.尤其近年来追求高产高效,养殖密度不断增加,造成池塘的残饵增加,生物排泄物及尸体等腐烂、分解,引起水质和底质的恶化,使水中营养元素的氮、磷等发生非正常变化,并产生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造成对虾池塘污染日益严重.破坏了虾塘原有的生态平衡.养殖对虾疾病不断发生,放虾苗后多次失败排塘,养虾难于成功,有的虾农谈虾色变,对养好虾缺乏信心.为何对虾养殖疾病多?往往对池底沉积物的危害性认识不足,未能采用有效的措施进行清除.因此,要养好虾,要在对虾养殖前,整治好旧虾塘的底质,底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水质,只有底质好,才能水质好,"养水先改底".整治与修复好底质是养虾成功的首要环节.  相似文献   

17.
凡纳对虾SPF种苗工程与集约化防病养殖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虾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依赖于健康种苗的供给和虾病的预防。池塘培育凡纳对虾全人工繁育和连续传代技术的发展增加了我国人工养殖对虾种苗的可持续供给,减少对我国斑节对虾、中国对虾和日本对虾等土对虾种类野生亲虾的捕捞。目前,我国每年生产30万吨以上的凡纳对虾,约占全国总产量的80%。但是,病害仍是我国对虾养殖业的主要威胁,尤其是病毒病原引起疾病的大规模暴发流行。我国凡纳对虾养殖业中最重要的病毒性病原是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桃拉病毒(TSV)和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本报道了我国凡纳对虾SPF种苗工程和集约化防病养殖模式的最新进展。SPF种苗工程技术可以使繁育系统排除WSSV、TSV和IHHNV等严重病毒病原的侵害,提高凡纳对虾亲本和种苗的质量。改进的集约化防病养虾系统则是一种生物安全性更高防病更有效果和环境更友好的集约化养殖系统。  相似文献   

18.
渤海湾中国明对虾的生长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渤海湾放流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的生长特性进行研究。收集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3 232尾中国对虾,对其体长、体重进行测量和分析。结果表明:(1)渤海湾中对虾体长体重成幂指数关系:♂:W=6.8×10-6L3.076 2;♀:W=5.8×10-6L3.115 3;(2)同大多数其它对虾种类一样,中国明对虾也表现雌雄生长的差异。养殖前期,雌雄虾的体长、体重生长差异不明显,雄虾略高于雌虾,在49.1 d之后,雌虾生长速度高于雄虾;雄虾生长拐点出现在120.0 d左右,雌虾体重的生长拐点出现在155.3 d左右;(3)采用Von Bertallanffy生长方程,拟合出渤海中国明对虾体长、体重生长方程为:♂:Lt=184.79[1-e-0.015(t-45.11)];Wt=63.73[1-e-0.015(t-45.11)]3.076 3,♀:Lt=240.95[1-e-0.010 2(t-43.59)];Wt=164.21[1-e-0.010 2(t-43.59)]3.115 3;(4)渤海湾中国明对虾最大体长与体重有增大的趋势,生长速度有减缓的趋势,这与渤海水温升高、水质污染及放流中国明对虾的时间早晚有关。  相似文献   

19.
<正>沧州对虾综合试验站,2011年在海水大面积池塘对虾养殖中,开展了以"对虾病害生物防控"为内容的试验示范和生物防控病害养殖效果调查。现将试验示范和调查实例情况做以下报告。1对虾病害生物防控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20.
弧菌属(Vibrio)、气单胞菌属(Aeromonas)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的某些菌株是鱼、虾和甲壳类的病原菌,也能引起人的急性腹泻和败血症,甚至导致疾病流行,因此被称为人鱼共患病的病原菌。为了解我省对虾病原菌的种类,作者于1989年和1990年虾病流行季节对厦门地区人工养殖对虾细菌性病害进行病原学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