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用分别含1%(质量分数)的大黄、穿心莲、板蓝根和金银花水提取物的饵料连续28d饲喂异育银鲫(Carassiusauratusgibelio),在不同时间取样,测定其血液白细胞的吞噬活性、血清和体表粘液的溶菌酶活性。结果表明,大黄、穿心莲、板蓝根和金银花可使异育银鲫血液白细胞的吞噬活性有明显提高。投喂药饵后4d,吞噬百分比(PP)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投喂药饵后4d或7d,吞噬指数(IP)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P<0.05)或极显著差异;在停投药饵后的10d,PP、IP与对照组相比仍有极显著差异。同时,投喂这4种中草药后,异育银鲫血清和体表粘液溶菌酶的活性也有明显提高,但体表粘液溶菌酶活性远远高于血清中溶菌酶活性。投喂药饵7d后,溶菌酶的活性与对照组之间有极显著差异;但在停止投药后10d,溶菌酶的活性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2.
对患"鳃出血"病的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病灶组织进行分离,并通过回归感染试验、细胞分离鉴定、电镜观察以及PCR几种方法结合来鉴定。结果显示:健康异育银鲫注射组织滤液5 d后开始发病,且症状与原发病症状一样,死亡率为80%,对照组没有死亡。对患病鱼内脏组织经超薄切片,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组织内有大量的病毒颗粒,成熟的病毒粒子直径大小170~200 nm,与疱疹病毒Ⅱ型病毒粒子相符。滤液经疱疹病毒Ⅱ型特异性的PCR检测,获得阳性目的片段,同时将无菌处理的病样滤液接种胖头鲤细胞(FHM),培养1 d后出现明显的细胞病变(CPE),单层细胞网状收缩,坏死细胞聚集。收集细胞培养液,进行病毒特异性的PCR检测,并检测到436 bp的阳性片段。结果表明:从江苏射阳某"鳃出血"病异育银鲫养殖鱼塘分离到的病毒为疱疹病毒Ⅱ型(Cy HV-2)病毒。  相似文献   

3.
内参基因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中具有校准的作用,然而鲤疱疹病毒Ⅱ型感染异育银鲫内参基因目前仍未见研究报道。采用qRT-PCR技术检测不同处理条件下异育银鲫组织和尾鳍细胞GAPDH、EF-1α、18S rRNA和β-actin 4个候选内参基因在组织和尾鳍细胞的转录水平,利用软件geNorm、Norm Finder、Best Keeper和Delta Ct分析了其表达量的稳定性,以筛选出健康异育银鲫不同组织以及鲤疱疹病毒Ⅱ型感染的肾脏、脾脏和异育银鲫尾鳍细胞在不同时间均较稳定的内参基因。geNorm稳定值以及4个内参的表达量Ct值分析显示,健康异育银鲫脑、脾脏、肾脏、肌肉、鳃、肠、肝脏和心脏组织中β-actin和EF-1α都是比较稳定的内参基因;鲤疱疹病毒Ⅱ型感染肾脏和尾鳍细胞不同时间点,内参基因β-actin稳定性最佳;鲤疱疹病毒Ⅱ型感染脾脏不同时间点时,EF-1α稳定性最佳。分别以4个候选内参基因为内参分析PIN1基因在肾脏组织不同感染时间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进一步证实,PIN1基因在肾脏组织感染不同时间点以β-actin为内参时,其表达量呈下降趋势,与cDNA文库测序中的表达量分析结果一致,各时间点的表达量差异极显著(P<0.01)。本试验结果有利于研究异育银鲫在不同处理条件下基因的表达分析,可为获得精准的结果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异育银鲫是我国重要的淡水养殖品种,但是鲤疱疹病毒Ⅱ型对其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该病毒致死率几乎可以达到100%。为了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该病毒,需要建立一种高效灵敏的定量方法。为此,本实验室根据CyHV-16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利用SYBR Green法建立了异育银鲫中鲤疱疹病毒Ⅱ型Realtime PCR方法,可以定量鲫鱼体内疱疹病毒载量,绘制了标准曲线,根据各个组织中病毒的拷贝数分析出该病毒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分布,其中脾、肾组织中表达量较高,鳃、肝、肠、肌肉等组织中表达量较低。这些数据为预防和控制异育银鲫Ⅱ型疱疹病毒奠定了实验和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5.
复合中草药制剂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和免疫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研究一种复方中草药制剂(黄芪∶板蓝根∶金银花∶生石膏=1∶1∶1∶1)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和免疫的影响。生长与免疫试验设7个处理,试验虾饲喂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0%、0.5%、0.9%、1.3%、1.7%、2.1%、2.5%的饲料,凡纳滨对虾的初始体重为0.10 g,养殖周期56 d。结果显示:随着复方中草药水平增加,凡纳滨对虾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随之增加,但仅最高组(2.5%组)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其它各组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饲料系数和成活率各组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用二次回归曲线得到复方中草药水平为2.07%时增重率最高;复方中草药对凡纳滨对虾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碱性磷酸酶、酚氧化物酶和溶菌酶有显著影响,随着复方中草药水平的增加,这4种酶的活力出现先显著增加后下降的趋势,酶活力最高的组是2.1%组;而对酸性磷酸酶和过氧化物酶活力没有显著影响。攻毒试验设3个处理组,不添加中草药的对照组、间隔投喂组和连续投喂添加了2.1%中草药制剂组,养殖试验结束后采用注射和投喂病毒两种方法攻毒(1.4×108cfu/mL弧菌病毒)。结果表明:注射和投喂后连续投喂组的免疫保护率分别为50%和79.19%,比对照组(试验Ⅰ组)高27.1%和17.2%。因此,在本实验条件下连续投喂添加2.1%复方中草药制剂的饲料,可以促进凡纳滨对虾的生长并提高其免疫力。  相似文献   

6.
投喂中草药对大黄鱼几种免疫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不同中草药配制的药物饵料投喂大黄鱼,比较大黄鱼的白细胞吞噬活性、血清溶菌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等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及对致病性假单胞菌人工感染抵抗力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投喂不同中草药饲料28 d内,血清溶菌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均随饲料投喂时间的延长而升高;投喂28 d后,各试验组血清溶菌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党参组大黄鱼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在假单胞菌人工感染中,黄芩组、黄芪组和党参组表现出一定水平的保护力,其他中药组没有明显保护效果。本研究提示,饲料中添加黄芪、黄芩和党参能有效提高大黄鱼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但不足以保护免于特异性的感染。  相似文献   

7.
曹海鹏  闫明  杨先乐 《渔业现代化》2007,34(4):47-49,53
研究了氟苯尼考对嗜水气单胞菌、副溶血弧菌、溶藻弧菌、鱼链球菌等水产动物主要病原菌的体外抑菌作用,并进一步观察了其对异育银鲫抗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氟苯尼考对嗜水气单胞菌、副溶血弧菌、溶藻弧菌、鱼链球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1mg/L、0.5mg/L、2mg/L、4mg/L。此外,投喂氟苯尼考的异育银鲫对抗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具有良好的效果,以5,10,15mg/kg体重剂量将氟苯尼考拌饲投喂异育银鲫的平均死亡率与对照组相比分别降低了50%,70%,70%。  相似文献   

8.
中草药具有增强机体免疫、抗氧化和抗疲劳等作用。在水温23℃下,给饲养在水族箱中平均体质量85.88±2.45g的鲤(Cyprinus carpio L)投喂添加了复方中草药AB(由甘草等组成)、CD(由茵陈、板蓝根等组成)的配合饲料和一个对照组,连续饲喂28d后,停食一天,采集实验鱼血清和组织(肝胰脏、脾、鳃)样本,测...  相似文献   

9.
<正>日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马杰、曾令兵等发明的"鲤疱疹病毒Ⅱ型敏感的异育银鲫脑组织细胞系及其建立方法和应用"获美国专利授权,专利号为:US 9598671 B2。这也是长江所首次获得美国专利授权。该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对鲤疱疹病毒Ⅱ型敏感的异育银鲫脑组织细胞系及其建立方法和应用。该细胞系  相似文献   

10.
通过药物体外抑菌效果及对斜带石斑鱼抗病力影响的研究,筛选有效治疗斜带石斑鱼溶藻弧菌病复方中草药与中西药联用配方。用诃子、白芍、甘草比例分别为0.9∶1.3∶0.9、1.2∶0.9∶1.0和1∶1∶1的复方中草药对溶藻弧菌进行体外抑菌实验;将质量分数为2.2%的复方中草药与中西药联用添加到基础饲料中设为实验组,研究中西药对斜带石斑鱼溶藻弧菌病治疗效果。复方中草药实验组Ⅰ、Ⅱ、Ⅲ为投喂饲料中添加不同比例诃子、白芍、甘草,中西药联用实验组Ⅳ、Ⅴ、Ⅵ分别为投喂饲料中添加不同比例诃子、白芍、甘草、恩诺沙星。结果显示,复方中草药配方二药物质量浓度200 mg/mL,为最佳配方。40 d病鱼死亡数量比较结果为对照组Ⅱ对照组Ⅳ对照组Ⅲ实验组Ⅲ实验组Ⅱ实验组Ⅰ实验组Ⅴ实验组Ⅵ实验组Ⅳ对照组Ⅰ。实验组Ⅰ投喂饲料加诃子、白芍、甘草比例为0.9∶1.3∶0.9的复方中草药,实验组Ⅳ配方为诃子、白芍、甘草、恩诺沙星比例为0.9∶1.3∶0.9∶1.3,分别为治疗斜带石斑鱼溶藻弧菌病效果最好的复方中草药和中西药联用配方。研究表明,中西药联用复方药效强于复方中草药,均能较好治疗斜带石斑鱼溶藻弧菌病。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鲤疱疹病毒Ⅱ型(Cy HV-2)体外感染复制特征以及异育银鲫抗病毒免疫应答反应。本实验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建立了异育银鲫背鳍细胞的原代培养体系。结果显示,在10 d左右可观察到组织块迁移分离出新的单层细胞,3周左右细胞可覆盖底部面积为25cm2培养瓶的底部;经Cy HV-2悬液感染离体培养的原代细胞,3 d后病毒滴度增殖至106拷贝/m L;在病毒感染6 d后出现典型的细胞病变效应;Cy HV-2感染原代细胞后,分析前期通过鱼体水平实验鉴定出的与该病毒感染相关的免疫基因:PNP5a、MPO、MHCⅠ、LYZ-C、IL-11、ITLN、PNP5a和DUSP,Real-time Rt-PCR结果显示大部分基因在细胞水平均有显著性的上调,与鱼体水平实验结果一致。本研究建立了原代培养的异育银鲫背鳍细胞,用于构建体外感染Cy HV-2病毒的细胞模型,为深入研究Cy HV-2的感染复制规律及其与宿主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细胞水平筛选抗病毒药物实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中草药添加剂对异育银鲫生长和蛋白质消化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邱小琮 《水产学报》2002,26(6):551-555
设计中草药配方Ⅰ和Ⅱ,分别以0.5%、1%、2%剂量添加到基础饲料中,连续投喂异育银鲫2个月后,测定鱼体的相对增重率、肠道和肝胰脏的蛋白酶活性及消化吸收率。结果表明,中草药添加剂能够极显著地影响异育银鲫的生长、肠道和肝胰脏的蛋白酶活性及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率(P<0.01)。配方Ⅰ以1%组和2%组、配方Ⅱ以2%组的生长最佳,相对增重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23.47%、32.74%和47.06%。中草药添加剂对肠道、肝胰脏蛋白酶活性及消化吸收率的影响与生长相似,对照组肠道蛋白酶活性为10.54,配方Ⅰ中1%组为20.33、2%组为22.79,配方Ⅱ中2%组为25.68;肝胰脏蛋白酶活性,对照组为8.54,配方Ⅰ中1%组为14.13、2%配方Ⅰ组为16.59,2%配方Ⅱ组为20.36。对照组的蛋白质消化吸收率为78.15%,1%配方Ⅰ组为84.38%,2%配方Ⅰ组为86.98%,2%配方Ⅱ组为88.19%。因此中草药添加剂提高蛋白酶活力、促进蛋白质的消化吸收,是促进鱼体生长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以初始体质量为(33.52±0.17)g建鲤为研究对象,在室内单循环养殖系统中进行8周(w)生长试验,分别配制成添加0.0%(对照)和0.5%(试验)丙氨酰—谷氨酰胺(Ala-Gln)的等氮等能(35%CP、17 kJ/g)饲料,采用5种投喂方式:连续8 w投喂对照饲料(Ⅰ);试验饲料2 w间隔投喂(Ⅱ);前4 w投喂试验饲料,后4 w投喂对照饲料的间隔投喂(Ⅲ);前4 w投喂对照饲料,后4 w投喂试验饲料的间隔投喂(Ⅳ);8 w连续投喂试验饲料(Ⅴ)。养殖试验结束时,进行急性拥挤胁迫试验。探讨Ala-Gln投喂方式对建鲤生长和抗急性拥挤胁迫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Ala-Gln连续投喂和间隔投喂组的生长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 w间隔投喂的特定生长率都显著高于4 w间隔和连续8 w投喂的饲料组(P<0.05);前4 w间隔投喂组的特定生长率要显著高于8 w连续投喂组(P<0.05)。血清皮质醇和血糖分别在急性胁迫后恢复0和1 h时达到高峰,血清HSP70在胁迫后恢复1~12 h都保持较高水平,然后下降,胁迫后恢复48 h达到胁迫前的水平。各种投喂方式组的血糖和血清皮质醇含量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胁迫后恢复期,血糖迅速升高幅度最小的是2 w间隔投喂组,最先恢复到胁迫前状态的是2 w间隔投喂组和前4 w投喂的4 w间隔投喂组。胁迫后恢复期,各投喂组的血清HSP70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胁迫后恢复48和72 h时,后4 w投喂的4 w间隔投喂组和连续8 w的投喂组的血清HSP7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14.
复方中草药对青虾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大黄、黄芩、党参、板蓝根等十余味中草药粉碎过筛后制成复方添加剂按1%、2%、3%的比例添加于基础饲料中制成颗粒药饵投喂青虾,测定青虾相关免疫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青虾血细胞吞噬百分比和吞噬指数、血清溶菌酶活力均显著提高。经嗜水气单胞菌攻毒后,各试验组的免疫保护率也明显提高。在各试验组中以2%的添加量的效果最好。试验证明,该添加剂可显著地提高青虾的免疫功能,能有效地预防嗜水气单胞菌的感染。  相似文献   

15.
以刺五加、藿香、党参和五味子组成中草药复方一(添加量0.4g/kg);茵陈、大黄、黄芩等组成复方二(0.75g/kg);贯众、大青叶、板蓝根、紫草根等组成复方三(1.86g/kg),水煎剂拌饲。在水温(15.5±1)℃下,将体质量(115±4)g的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 Brandt饲养于室内半径为1m的圆形水泥池中2.5个月,饲养试验期间每月前15d投喂上述药饵,后15d投喂基础饲料,对照组全程投喂基础饲料,日投喂量为2%,并于试验第16d、46d和76d测定鱼体质量、血清、肝脏、脾脏及头肾中免疫酶的活性,探讨三个中药复方对施氏鲟生长及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3组中草药均能促进施氏鲟生长,与对照组相比,复方Ⅱ组促进施氏鲟生长显著(P0.05)。实验第16d,复方Ⅰ和Ⅲ组中草药可显著提高施氏鲟头肾中溶菌酶(LZM)、碱性磷酸酶(AKP)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P0.05),复方Ⅱ组和Ⅲ组施氏鲟脾脏中AKP及血清中CAT活性显著提高(P0.05);实验第46d,复方Ⅰ和Ⅲ组施氏鲟脾脏和头肾中LZM、AKP和CAT活性、血清中AKP活性及复方Ⅰ组肝脏中AKP活性显著提高(P0.05);实验第76d,复方Ⅰ和Ⅱ组施氏鲟肝脏中AKP活性和脾脏中LZM活性及复方Ⅱ组施氏鲟脾脏中CAT活性显著提高(P0.05)。综合比较,中草药复方Ⅱ在间断性给药方式下提高施氏鲟生长及免疫能力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鲤疱疹病毒Ⅱ型TaqMan real-time PCR 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勇  曾令兵  张辉  范玉顶  徐进 《水产学报》2013,37(4):607-613
针对鲤疱疹病毒Ⅱ型(Cyprinid herpesvirus 2,CyHV-2)DNA解旋酶基因编码区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利用PCR技术扩增出长度为1446 bp的基因编码区片段,克隆到pMD19T载体上,构建重组质粒.经PCR鉴定与测序分析确认正确后,以10倍梯度稀释重组质粒,作为标准模板进行TaqMan real-time PCR扩增,制作标准曲线,建立了鲤疱疹病毒Ⅱ型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检测结果显示,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R2)达到0.9991,斜率为-3.412;对初始模板定量检测的范围为1×101~1×107 copies/μL;特异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特异性地检测出鲤疱疹病毒Ⅱ型,而对大鲵虹彩病毒(GSIV)、锦鲤疱疹病毒(KHV)以及空白对照无检测信号.取江苏射阳和宝应两地疑似患病鲫组织核酸作为模板进行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反应体系中的病毒量分别为6.89×104 copies/μL和3.02×102 copies/μL.本研究建立的鲤疱疹病毒Ⅱ型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对因鲤疱疹病毒Ⅱ感染引起的养殖鲫造血器官坏死症的诊断与病毒病原定量检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144尾异育银鲫随机分成3组,Ⅰ组对照组,投喂基础日粮,Ⅱ、Ⅲ组为试验组,分别投喂基础日粮含30ppm杆菌肽锌、基础日粮含30ppm杆菌肽锌和6ppm硫酸抗敌素,探讨杆菌肽锌与硫酸抗敌素配伍对异育银鲫增重率和耐低氧力的影响.经39天饲养试验,结果表明加药的Ⅱ、Ⅲ组增重率分别高于对照组9.8%和24.5%,且差异都显著(P<0.05).杆菌肽锌和硫酸抗敌素配合使用比单独使用杆菌肽锌增重率提高13.4%,抗低氧能力为Ⅰ>Ⅱ>Ⅲ,且Ⅰ与Ⅲ组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8.
在饲料中对自制复合免疫增强剂设计了四个添加剂量(投喂免疫增强剂浓度0‰、投喂免疫增强剂浓度1‰、投喂免疫增强剂浓度2‰、投喂免疫增强剂浓度3‰)分别投喂大菱鲆和血鹦鹉鱼。30d后测定各组试验鱼血清的溶菌酶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并分别进行攻毒试验。结果表明投喂免疫增强剂浓度1‰、2‰的大菱鲆的溶菌酶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三个实验组鱼的人工感染死亡率分别为50%、45%和100%,方差分析表明两个实验组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投喂血鹦鹉鱼试验各测定酶指标都是2‰组最高,并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攻毒试验死亡率投喂投喂免疫增强剂浓度2‰组最低。因此可以证明投喂本复合制剂可以明显提高大菱鲆和血鹦鹉鱼的酶活性及抗应激能力,并且适宜投喂比例为2‰。  相似文献   

19.
为分析患鲫造血器官坏死症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体内不同器官组织中鲤疱疹病毒(CyHV-2)粒子的形态结构、分布和发生过程,采集患病异育银鲫体肾、脾脏、头肾、肝胰脏、肠道、鳃各组织样本,利用透射电镜观察疱疹病毒和组织细胞超微病理学。在所采集器官组织中均观察到鲤疱疹病毒Ⅱ型的DNA内核、空衣壳、实心核衣壳、含包膜成熟病毒共4种不同成熟时期的病毒粒子,不同时期的病毒粒子直径分别为65~90nm、90~180nm、90~180nm、170~220nm;体肾和脾脏中含有大量的Cy HV-2病毒,而头肾、肝胰脏、肠道和鳃中病毒粒子较少;CyHV-2病毒主要感染体肾、头肾、脾脏的吞噬细胞,导致机体免疫机能改变;组织细胞病理学观察发现吞噬细胞核边缘化,核内染色质变性,核膜溶解,线粒体嵴断裂,出现空泡,个别细胞溶解坏死。通过PCR检测和电镜观察病毒粒子结构特征,确诊异育银鲫感染Cy HV-2病毒,主要器官组织细胞中均有CyHV-2病毒,且在细胞核中完成复制和组装,在细胞质中获得外膜。感染Cy HV-2病毒的异育银鲫主要器官组织均受到一定的损伤。  相似文献   

20.
饥饿后再投喂对异育银鲫生长和体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25±2)℃条件下,对体重(15.6±0.84)g的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进行了不同时间的饥饿处理和再投喂的恢复生长实验。实验把异育银鲫分为4组,为Ⅰ组(持续投喂48 d)、Ⅱ组(饥饿8 d后再投喂40 d)、Ⅲ组(饥饿16 d后再投喂32 d)和Ⅳ组(饥饿24 d后再投喂24 d),每组20尾鱼,研究再投喂后体重和体成分(粗蛋白、粗脂肪、水分和灰分)的变化。结果显示:与持续投喂组相比,饥饿8 d后异育银鲫体重下降了13.28%,饥饿16 d和24 d后体重分别下降了22.36%和33.03%。短期饥饿(Ⅱ)组,再恢复投喂8 d后能实现完全补偿生长,而中长期饥饿组(Ⅲ和Ⅳ)分别在投喂16 d和24 d后表现为部分补偿生长。在饥饿和恢复投喂过程中其体成分呈现规律性变化:各试验组饥饿后,粗蛋白和粗脂肪显著下降,而水分和灰分含量上升,而再投喂后,各营养成分逐渐恢复。Ⅱ组再投喂8 d后,粗脂肪和粗灰份恢复到对照组水平,蛋白质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水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再投喂40 d后,粗蛋白和水分亦恢复到对照水平,Ⅲ组恢复投喂16 d后,粗蛋白、粗脂肪和灰分不能恢复到对照水平,恢复投喂32 d后,除灰分外,其余成分皆不能恢复到对照水平。Ⅳ组再投喂24 d后,除水分外,其余各营养成分皆不能恢复到对照水平。结果表明,实现异育银鲫完全补偿生长,其饥饿时间以短时间饥饿8 d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