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茶名是茶文化中一个独特的艺术领域。本文从翻译目的论出发,针对中国茶叶分类及命名,对直译、音译、意译和注释等茶名英译方法进行探索,以促进中国茶文化的有效译介和传播。  相似文献   

2.
茶文化是我国所独有的特色文化。茶文化也具有很丰富的文化内涵。为了使我们中国的茶文化更好地传播到世界各地。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都对《茶经》一书进行了翻译。由于《茶经》中不但介绍了茶的文化还包含着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等中国的传统思想。所以,这就要求翻译者要深入的了解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对《茶经》进行翻译时很多部分都要用到交际翻译,所以本文就从交际翻译监督分析了《茶经》中的交际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3.
陈凡 《福建茶叶》2016,(2):213-214
茶名外宣翻译主要是为了让外国人士及爱茶人士对中国茶叶、茶文化及中国文化进行了解,但由于我国茶叶种类繁多,英译时对茶叶的命名无法统一,茶名外宣翻译中还存在着音同意不同上的本质差别,甚至出现一茶多名的翻译状况,这在对外宣传上造成很多误解。茶名外宣翻译需译者在翻译时掌握灵活的翻译技巧,以及中西文化的差异,为发扬茶文化和进行茶名外宣翻译找到了基本立足点。  相似文献   

4.
张丹 《福建茶叶》2016,(9):328-329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茶文化源远流长,是对我国传统文化、民族风情和语言风格的集中体现,在翻译时应当特别注重对其文化内涵的传达。本文以跨文化交流的视角,分别从直译法、音译法和意译法三个层面对茶文化翻译加以分析,力求为后续翻译工作提供借鉴,实现中华文化的进一步弘扬。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人发现并利用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至今有4700多年了。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除了物质文化层面,更包含了深厚的精神文化层面。如果能把茶文化翻译得地道准确,将有利于对外传播我国独特的传统文化,加深其他国家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茶文化是当地人民的宝贵财富,如果能向外国游客传达中国文化中所包含的茶文化元素,展示当地的茶文化风情,将促进跨文化交流和发展。立足我国丰富的茶资源、迷人的自然风光、厚重的茶文化,高质量的茶文化英文译本为茶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和宣传奠定了基础。因此,本文拟站在归化异化的角度,选取了国内的茶文化外宣翻译材料,及《茶经》、《大观茶论》等著作的英译文本的翻译研究,来调查了解茶文化英译文本的翻译现状,分析茶文化英译文本中出现的各种失误以及失误产生的深层原因,探索茶文化翻译与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直接对接,研究影响茶文化翻译质量的因素,结合翻译归化论和异化论,提出一套系统的翻译方法,探讨影响茶文化翻译的因素,拓展茶文化翻译的范围和深度。本文结合实例系统地分析了茶文化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并将所提出的翻译方法和技巧运用在经典茶文化翻译中及文化元素翻译的教学中,真正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相似文献   

6.
杨公建 《福建茶叶》2016,(8):389-390
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其内涵丰富,历史悠久。《茶经》是世界茶文化的经典之作,也是第一部记录茶诗的著作。《茶经》的作者为陆羽,他对中国茶文化核心思想的精辟见解,以及对茶文化思想的总结,对世界茶文化的发展都具有不可取代的价值。随着文化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步伐的加快,茶文化在其他国家的普及也更加广泛,在输出过程中,更多的《茶经》翻译版本出现,受到文化因素、个人因素等情况的影响,《茶经》翻译过程中茶文化遗失或者是嬗变的情况比较多。研究翻译过程中茶文化遗失与变形的问题,对正确输出中国文化,普及中国文化,提升国家软实力都有非常巨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茶名外宣翻译在茶文化"走出去"中为国外读者了解茶叶命名方式及文化内涵奠定基础。中国茶叶种类繁多,命名方式不统一。在茶名外宣翻译中存在一茶多名、茶名歧义等问题,这就要求译者熟悉茶文化并以目标读者的接受和理解为目的,统一茶文化用语。基于此,本文对茶名外宣翻译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灵活选择翻译方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茶叶历史悠久,种类非常多。茶叶的名称是一张名片,让世界各国了解中国的茶叶,首先从名称开始。目前,随着茶叶的不断发展,茶文化变的越来越成熟,尤其在全球化浪潮的席卷下,外宣翻译活动为中国的茶文化传播到世界的各个角落提供了助推作用。茶名外宣翻译为中国茶叶走向世界提供了基础,同时也让世界了解中国的茶文化提供了一定途径,推动了中国茶叶产业的发展。在目的论视阈下,中国茶名外宣增进了中外的交流,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也让中国的茶叶文化走向世界。中国的茶名外宣翻译包括了茶的本质、茶名的意义以及同音茶不同性质的翻译,还有一种茶多种翻译方式和方法,这些问题都需要翻译人员进行翻译,加强中国传统茶文化的学习,全面将茶的差异进行表达,站在读者的角度对茶文化进行翻译,通过完善的茶名翻译找到合适的翻译规范,将同一品类的茶在市场上的翻译达到统一,提升茶叶在国际视野下的形象,扩大茶叶在世界的影响范围。本文主要从茶文化的外宣方式进行展开,结合中国茶文化的研究内涵,讨论了中国茶名外宣的一些现状,提出了合理的建议和策略,促进中国茶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产生了众多意蕴丰富的文学作品。茶,作为中国社会司空见惯的饮品,便纳入到了古典诗词。基于此在对古典诗词英译过程中,就存在了众多各式各样的茶文化。因此,在英译的过程中要进行特别地处理,才能确保最大限度地还原中国茶文化。所以在翻译过程中要使用破译式翻译、韵味式翻译和文化式翻译,只有这样才能区别开中西方茶文化的相同和差异,更好地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在翻译中国古典诗词时,格外注重翻译茶文化,既有利于翻译的准确性,也有利于中国茶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先简述了茶文化的翻译特点,以求在翻译时能够提高翻译的精确度,并分析了大学英语教学和茶文化翻译之间的作用关系,以此明确在翻译时英语教学的重要性。为了促进茶文化翻译的进行,在英语教学时应重视中外茶文化的学习,并对茶诗、茶词等进行详细的翻译,在该策略下,实现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翻译研究领域不断扩宽,不再局限于语言层面的翻译视角,还将翻译与历史、文化、社会等因素相联接,它不再是简单的语言转换形式,还成为了一种文化之间交流和传递的手段。基于文化翻译观的视角,我们可以对中国传统茶文化典籍《茶经》进行翻译,充分运用文化翻译的理论和观点,挖掘中国传统茶文化典籍《茶经》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因素,探索对典籍《茶经》文本译语中文化空白的翻译路径。  相似文献   

12.
贯丽丽 《福建茶叶》2016,(6):265-266
茶是中华民族的一大重要饮品,我国的茶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始发于神农时期,发展于唐朝,最鼎盛的时期是在宋朝。茶文化集儒家、道家、佛家等诸派的思想于一体,是中国文化闻名于世的重要体现。本文对茶叶名称在不同文化语境中的英文对译进行研究。首先介绍了中国茶文化的起源和历史发展,在对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境理论进行概述后,通过直译和音译两大方式结合具体的茶叶名称进行翻译举例,最后结合不同的文化语境,对茶叶名称的英译提出了指导建议。  相似文献   

13.
李娜 《福建茶叶》2016,(4):397-398
《茶经》是我国古代茶文化的核心资料,对中外学者研究我国茶文化起源和历史带来巨大帮助,是最重要的茶文化典籍。本文重点分析英国学者Francis Ross Carpenter译本的《茶经》,通过分析Francis Ross Carpenter译本中关于传统儒释道翻译的优劣,体会译者对中国文化理解和茶文化翻译策略。Francis Ross Carpenter译本基本保留《茶经》中传统文化的部分,是不可多得外文翻译好译本。  相似文献   

14.
刘艳珊  李靖 《福建茶叶》2024,(2):141-143
茶文化以茶为载体,涵盖了茶史、茶诗、茶道等方面的人类精神财富。它源于中国,传于世界,属于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之一。茶文化负载词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跨文化传播中,其翻译活动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文章从生态翻译学的文化维适应性选择转换出发,以《茶经》及《续茶经》的英译本为例,探讨了茶文化负载词英译时应当采取的三种翻译方法:灵活加注法、等效套译法、移植释义法,旨在促进茶文化的对外传播,为茶文化负载词英译提供些许借鉴。  相似文献   

15.
卿婷 《福建茶叶》2016,(4):30-31
中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很多外国朋友也对中国的茶文化很感兴趣,但在了解的过程中却存在语言的障碍。中国茶文化以及茶产品的翻译中有很多的专业用语,若对这些专业用语的翻译不了解,将无法将翻译流畅的进行下去,也无法让国际友人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中国的茶文化,这对中国茶文化和茶产品的宣传和推广都是非常不利的。在茶事服务的过程中,与国外的客人有很多交流,也会用到很多与茶有关的服务用语。本文就中国茶文化及茶产品的英文翻译进行了分析,为茶艺英语与从事茶文化和茶产品的对外企业以及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茶经》是关于茶的经典著作,它凝聚着中国的茶文化和价值特征。在《茶经》这部典籍中,凝聚着中庸思想,表达着中华民族不可复制的历史文化,现如今《茶经》的翻译与传播可以让国外的更多学者了解中国《茶经》的内容,了解中国茶文化,同时也了解中庸思想和儒家思想。本文将对《茶经》的翻译策略进行研究,目的是采取更好的措施传播茶文化和中庸思想。  相似文献   

17.
互文性理论为意义的理解和阐释以及文本的解读提供了一个全新视角,翻译过程中对文本的互文性需要特别关注。中国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茶叶品名的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具备双语能力和跨文化交流意识,应采取直译、意译、音译等翻译方法来处理茶叶品名的翻译,在忠实通顺的基础上在译入语文化中再现源语文化中的互文联系,促进茶文化传播和中西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8.
薛冬艳 《福建茶叶》2016,(10):355-356
自从全球化推进以来,中国的产品慢慢在走向国外,其中代表着中国茶文化的茶产品走向国外更是一件值得我们高兴的事。因为茶走向世界说明中国的茶文化走向世界,也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因此代表中国形象的茶产品说明书更加要体现中国的形象,要体现我们作为茶大国的风范。在茶产品说明书的翻译上,茶企业需要多下功夫,重点放在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上进行茶产品说明书的翻译。  相似文献   

19.
李恩惠 《福建茶叶》2023,(9):184-186
茶起源于中国,盛行于世界。中国茶品种之丰富,品茶方式之多元,其文化内涵之深厚,是典型的中国传统文化之一,茶文化翻译有助于中国茶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然而,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在对外传播中往往因为其英语翻译中的一些偏差和误解使得中国茶文化输出不足。基于此,本文从跨文化视角出发,探讨文化与茶文化翻译的关系,对中国茶文化的翻译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茶文化翻译策略的优化路径并阐述了中国茶文化对外传播的思路,以期为中国茶文化的翻译以及对外传播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都焕梅 《福建茶叶》2016,(10):382-383
《茶经》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茶类典籍,其诞生不仅推动了茶文化的发展,同时也让我国传统文化得到传承。翻译《茶经》不仅能够为构建茶文化与世界的桥梁,同时也向世界展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在翻译的过程中,做好《茶经》中的茶文化承载与英译本的处理,是译者的必要工作,本文从文化角度入手,向读者阐释如何使用不同的翻译方式对《茶经》进行翻译工作,让茶文化得到更加优良的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