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培育的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进行肌肉和性腺营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肌肉中粗蛋白、脂肪和水分的含量分别为19.9%、0.8%和75.1%,生殖腺中粗蛋白、脂肪和水分含量分别为30.59%、14.50%和54.69%,肌肉和生殖腺中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分别为5.59g/100g和8.14g/100g,呈味氨基酸的含量分别为6.50g/100g和9.90g/100g,氨基酸评分分别为71.7和100,肌肉和生殖腺中饱和脂肪酸总量组分别为44.0%和49.2%,单不饱和脂肪酸总量分别为24.6%和29.2%,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分别为27.9%和15.7%。  相似文献   

2.
根据大黄鱼网箱养殖区的实际条件和大黄鱼的营养需求,以提高饲料利用率、促鱼生长、减少环境污染、易制作为目的,将研制的大黄鱼软颗粒干粉料与常用的鲜杂鱼糜以8∶5比例混合,配以0.4%的鱼肝油,通过水产湿颗粒饲料压制机压制成软颗粒饲料,并用A、B、C、D等4种不同成分含量的软颗粒饲料与鲜杂鱼糜分别投喂大黄鱼进行养殖效果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研制的粒径0.4~1.0 cm的软颗粒饲料,圆柱体外观光滑,无开裂现象,切口整齐;保持鲜杂鱼固有风味,无腐败、霉变及其它异味;水中稳定性良好,沉降速度8.3 cm/s;其诱食效果优于鲜杂鱼糜;投喂大黄鱼,其养殖效果及经济效益优于投喂冰鲜饵料,尤其是其中的D组料(相对增重率81.0%,饲料系数1.81),效果尤其显著,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不同蛋白水平饲料对台湾东风螺生长性能和体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优质鱼粉、豆粕等原料制成蛋白质含量不同的6组饲料(粗蛋白含量分别为48.16%、45.64%、40.67%、35.68%、30.80%、25.96%),喂养台湾东风螺47 d,以投喂鲜杂鱼组作为对照,分别于15、27、37、47 d测定螺高、螺宽、螺体重等生长指标,计算不同处理组在不同时间段(27、37、47 d)的饲料系数和蛋白质效率,试验结束后测定东风螺螺肉的体组成和氨基酸含量,研究结果表明:投喂颗粒饲料比投喂鲜杂鱼的饲料系数显著高;而当颗粒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变化(25%~48%)时,对东风螺生长性能并无显著影响。但随着饲料蛋白含量的增加,东风螺对饲料的利用率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当饲料中粗蛋白含量低于25%时,47 d时其饲料系数2.3,显著高于其他饲料组;蛋白质效率1.74显著低于蛋白含量48.16%饲料组。从东风螺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分析,颗粒饲料中蛋白质含量不应低于25%。所有组东风螺螺肉的粗蛋白、脂肪,总氨基酸组成均无显著差异,但是一些中性氨基酸(如亮氨酸、异亮氨酸和丙氨酸)和精氨酸随着饲料蛋白含量的降低而呈现出降低趋势,部分组产生了显著差异。投喂颗粒饲料的东方螺生长不如投喂鲜杂鱼组。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评估了投喂配合饲料和冰鲜饵料对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池塘混养模式的影响。经过5个月的养殖试验,结果显示:配合饲料组与冰鲜饵料组抽样青蟹的平均规格、形体学指标、肝胰腺指数和性腺指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配合饲料组的青蟹肌肉中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冰鲜饵料组(P0.05)。配合饲料组青蟹胃蛋白酶、肠蛋白酶的活性显著高于冰鲜饵料组(P0.05),胃淀粉酶活性显著低于冰鲜饵料组(P0.05)。冰鲜饵料组池塘水体的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磷酸盐和总有机碳指标均高于配合饲料组(P0.05)。在属水平上,冰鲜饵料组水样中的海命菌属等7种微生物菌的平均相对丰度显著高于配合饲料组(P0.05);冰鲜饵料组底泥中的地杆菌属等8种微生物菌的平均相对丰度显著高于配合饲料组(P0.05)。配合饲料组每667 m~2总产量(蟹+虾+贝)和利润分别为374 kg和6 210元,比冰鲜饵料组分别增加5.9%和42.6%。投喂配合饲料可以提高拟穴青蟹围塘养殖效益,具有推广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为比较鳜(Siniperca chuatsi)不同驯食方式的驯食效果,以初始均重为(1.9±0.4)g的鳜鱼苗为对象,分设实验组Ⅰ(快速驯饲、软颗粒饲料)、实验组Ⅱ(常规驯饲、软颗粒饲料)、实验组Ⅲ(常规驯饲、硬颗粒饲料)。实验组Ⅰ:以饥饿→活饵→活饵加死饵→死饵加软颗粒饲料→软颗粒饲料的方式逐步过渡驯化;实验组Ⅱ:以活饵→活饵加死饵→死饵加冰鲜饵→冰鲜饵加软颗粒饲料→软颗粒饲料的方式逐步过渡;实验组Ⅲ:以活饵→活饵加死饵→死饵加冰鲜饵→冰鲜饵加硬颗粒饲料→硬颗粒饲料的方式逐步过渡。结果显示,使用快速驯饲与软颗粒饲料技术,驯食天数5 d,稳定投喂3 d,平均驯化率为78.73%;使用常规驯饲与软颗粒饲料技术,驯食天数17 d,稳定投喂3 d,平均驯化率为91.35%;使用常规驯饲与硬颗粒饲料技术,驯食天数17 d,稳定投喂3 d,平均驯化率为56.36%。结果表明,快速驯饲的驯化率低于常规驯饲,但驯化周期明显缩短,投喂软颗粒饲料的驯化率比投喂硬颗粒饲料高。  相似文献   

6.
以国产鱼粉和进口鱼粉 ,分别设计成两种等蛋白、等能量的干粉料 ,与小杂鱼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制成软颗粒饲料 ,投喂南方池养牙鲆进行饲养对比试验 ,经过 2 0 4天的饲养 ,投喂A料、B料的尾相对增重率分别为 2 4 0 1 %、 2 4 83% ,尾平均日增重分别为 2 .1 8g、1 .4 6 g ;饲料系数分别为 2 .0 5、 2 .6 0 ,牙鲆增重 1kg所需饲料成本分别为 9.6 6 元和 1 3.6 5 元。牙鲆鱼肌肉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5种鲜味氨基酸的含量很接近  相似文献   

7.
大口黑鲈肌肉营养成分分析及营养评价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对三种不同来源(人工配合饲料饲养、冰鲜下杂鱼饲养和野生捕捞)的大口黑鲈成鱼的含肉率、肌肉中的水分、蛋白质、脂肪、灰分含量和氨基酸组成进行了分析,对其营养价值进行了综合评价,并与完全摄食人工配合饲料的中国花鲈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三种来源的大口黑鲈蛋白质含量在17.97%~20.15%,脂肪含量在0.81%~6.41%,灰分含量1.24%~1.41%,水分含量72.12%~79.98%,肌肉中17种氨基酸总量为14.19%~16.47%,其中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44%以上,表明大口黑鲈肌肉蛋白是一种优质蛋白源。使用人工配合饲料饲养的大口黑鲈与使用冰鲜下杂鱼饲料饲养的大口黑鲈其肌肉营养成分以及氨基酸组成相差不大,但含肉率存在很大差异,人工配合饲料饲养、冰鲜下杂鱼饲养和野生捕捞的大口黑鲈含肉率分别为74.27%、64.86%和62.71%。而全部摄食人工配合饲料的中国花鲈含肉率为72.53%,氨基酸总量和必需氨基酸含量都高于三种来源的大口黑鲈。  相似文献   

8.
对海州湾近岸长蛸肌肉、肝胰脏和生殖腺3种组织的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种组织中粗蛋白含量为13.1%~14.7%,其中肌肉>肝胰脏>生殖腺,肌肉干基粗蛋白含量比生殖腺中高6.69%(P<0.05);粗脂肪含量均较低(0.9%~1.2%),生殖腺>肝胰脏>肌肉;3种组织均含18种氨基酸,肌肉、肝胰脏和生殖腺中EAA/TAA值分别为41.06%、40.34%和46.23%,EAA/NEAA值分别为69.67%、67.62%和89.84%,氨基酸组成符合FAO/WHO(1973)参考模式标准;肌肉中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占脂肪酸总量的51.9%,其中,C22:6(DHA)、C20:5(EPA)和C20:4(AA)占PUFA总量的80.5%;肌肉中Fe和Zn两种微量元素含量较高,分别为6.07和5.95 mg/kg.  相似文献   

9.
石斑鱼属肉食性鱼类,以前投喂的主要饵料是鲜度较高的小杂鱼.随着石斑鱼养殖业的迅速发展,饵料鱼的供应也日趋紧张,推广人工配合饲料喂养石斑鱼势在必行.当前,石斑鱼养殖业主要采用的饲(饵)料有:鲜杂鱼(冰鲜杂鱼)、硬颗粒沉料、软湿性颗粒料.不同形状的饲料有不同的饲养效果,实践证明:石斑鱼对饲料的软硬程度、颜色和口味等适口性要求较高,喜食软颗粒、色浅且明亮的饲料,其对软颗粒饲料的适应性显著优于硬颗粒饲料.  相似文献   

10.
施学文 《福建水产》2013,35(4):307-311
为了比较两种饲料对真鲷感染刺激隐核虫的影响,试验设置试验组(Ⅰ组)和对照组(Ⅱ组),每组设3个平行试验,采用6口室内水泥池养殖真鲷3 000尾,每口投放平均体重70.0 g/尾的真鲷500尾;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投喂软颗粒饲料与鲜杂鱼糜。结果表明:真鲷在试验期间投喂软颗粒饲料和鲜杂鱼糜之后均有感染刺激隐核虫,但两者之间感染刺激隐核虫数差异显著(P<0.05),即投喂鲜杂鱼糜比投喂软颗粒饲料更容易引起刺激隐核虫的蔓延和暴发;感染刺激隐核虫的部位主要集中于鱼体鳃丝和体表。  相似文献   

11.
3种投喂模式对中华绒螯蟹性腺发育和生化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5年4—10月在江苏常州金坛市指前镇芦家村省级高效设施渔业示范点6口面积0.667hm~2试验塘(编号1~6#)中,投放中华绒螯蟹和日本沼虾苗种,密度分别为2.25×10~4只/hm~2和150kg/hm~2,分别投喂配合饲料、冰鲜杂鱼和饲料与冰鲜杂鱼混合,每种投喂模式设两个重复,定期测定肝胰腺指数、性腺指数、出肉率、总可食率和体成分的生化组成。试验结果显示,在体质量接近的条件下,3种投喂模式对成蟹的性腺指数和肝胰腺指数无显著影响(P0.05),9月杂鱼组雌雄个体的性腺指数和肝胰腺指数略低于配合饲料组和混合投喂组,而混合投喂组的性腺指数略高于其他两组。不同投喂模式对各组织中华绒螯蟹的干质量中生化组成影响较小,仅杂鱼组雌蟹肝胰腺中脂肪含量为71.44%,显著低于饲料组(86.94%)和混合组(87.67%)(P0.05)。不同投喂模式对各组中华绒螯蟹组织湿质量中生化组成无显著影响(P0.05)。综上,用投喂配合饲料替代杂鱼投喂成蟹,可以提高雌蟹肝胰腺中的脂肪含量,而对性腺发育和生化组成无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2.
投喂蚕豆对草鱼生长及肌肉营养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用配合饲料、浸泡蚕豆和发芽蚕豆喂养平均体重(1000±20)g草鱼70d,分析投喂蚕豆对草鱼生长及肌肉营养的影响。结果表明,配合饲料组、浸泡蚕豆组和发芽蚕豆组的草鱼增重率分别为79.5%、40.32%和50.10%,饵料系数分别为2.11、4.78和4.31,投喂蚕豆降低了草鱼增重率(P<0.05),显著增加了饵料系数(P<0.05)。与配合饲料组相比,浸泡蚕豆组和发芽蚕豆组肌肉中粗脂肪和粗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5)。浸泡蚕豆组和发芽蚕豆组的必需氨基酸含量、鲜味氨基酸含量、氨基酸总量比配合饲料组显著提高(P<0.05)。投喂蚕豆降低了草鱼的生长性能,但是显著提高了草鱼肌肉品质。投喂发芽蚕豆的效果要优于投喂浸泡蚕豆。  相似文献   

13.
陈永有 《科学养鱼》2007,(10):50-51
随着锯缘青蟹(Saylla Serrata)人工养殖规模的扩大,放养密度增加,加上气候、水温、水质及盐度的变化,投喂饵料变质、不新鲜,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有机物、硫化氢等有害物质浓度升高,常常引起养殖环境发生突变,造成锯缘青蟹患病。本文综合介绍锯缘青蟹养殖的几种主要疾病及控制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石斑鱼属肉食性鱼类,以前投喂的饵料主要是鲜度较高的小杂鱼。随着其养殖业的迅速发展,饵料鱼的供应也日趋紧张,国家相关渔业管理条例规定要求逐步禁止在水产养殖上使用鲜杂鱼(冰鲜杂鱼),未来几年将严禁直接使用鲜杂鱼(冰鲜杂鱼),推广人工配合饲料喂养石斑鱼势在必行。当前,石斑鱼养殖业主要采用的饲(饵)料有:鲜杂鱼(冰鲜杂鱼)、硬颗粒沉料、软颗粒料。不同形状的饲料有不同的饲养效果,  相似文献   

15.
在福建宁德三都澳大黄鱼主养区,开展全程分别投喂市场反馈好、销量较大的某3种品牌大黄鱼配合饲料及(鲜杂鱼糜+A)饲养大黄鱼的对比试验。经过2年多来的应用试验,结果表明:配合饲料的诱食效果优于鲜杂鱼糜;大黄鱼养成投喂粗蛋白含量≥46.0%的配合饲料的养殖效果、经济效益与投喂(鲜杂鱼糜料+A)差异不显著(P0.05),但大黄鱼成活率显著提高;粗蛋白含量≥46.0%的优质配合饲料可以完全替代传统的(鲜杂鱼糜+优质配合饲料),可在大黄鱼养殖生产上大规模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锯缘青蟹属青蟹属、梭子蟹科,俗名为青蟹、水蟹或膏蟹,拉丁文名为Scylla serrata (Forsskal),锯缘青蟹头胸甲长约9cm~10cm,宽13cm~14cm.外形近似梭子蟹.头胸甲隆起而光滑,呈青绿色,胃区与心区间有明显的"H"形凹痕,前两侧的最后1刺不向左右特别伸出.鳌足强大,不对称.前3对步足指节的前、后缘具刷状短毛.锯缘青蟹分布于东海和南海.以浙江、福建、台湾、广东等地沿海产量较多.产期多在9月~11月.  相似文献   

17.
利用美国大豆协会小体积高密度网箱养殖模式和海水鱼膨化饲料对卵型鲳鱼参在近海网箱进行养殖并评估其生长表现.卵形鲳鱼参以每箱1 000尾的密度放养于体积为8.0 m3的网箱中.卵型鲳鱼参从鱼种养至50 g时采用47%粗蛋白和15%油脂(47/15)饲料,50 g以上则以43%粗蛋白和12%油脂(43/12)饲料投喂.两饲料皆为膨化浮性颗粒饲料.卵型鲳鱼参在136 d内由7 g长至349 g.总的平均饲料系数为2.1︰1,平均成活率为92.5%.净收入和投资回报率分别为人民币5 511元/网箱(人民币689/m3)和90.1%.生产1 kg鱼的膨化饲料成本为人民币10. 08元,而投喂野杂鱼的饲料成本为人民币20元以上.投喂膨化饲料养殖的卵形鲳鱼参其肉质口感与投喂野杂鱼的一样,味道更鲜,没有腥味.  相似文献   

18.
采用投喂活饵小鱼→冰鲜小鱼→颗粒饲料的方式进行鳜鱼(体长4~5 cm)驯食颗粒饲料试验.经过养殖驯化90 d,成活率达到70%,驯化率达100%,平均体长达14.5±1.8 cm,体重达40~50 g.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在不同投喂方式下大黄鱼的肠道微生态结构,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的方法对投喂冰鲜饲料和投喂颗粒饲料的大黄鱼的肠道菌群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了肠道菌群结构差异。研究表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蓝藻门(Cyanobacteria)是大黄鱼肠道的主要菌群,其中变形菌门的丰度超过了30%;不同投喂组的大黄鱼肠道菌群结构存在一定差异,投喂冰鲜料组大黄鱼肠道内菌群OTUs和菌群的α多样性略低于投喂颗粒料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锯缘青蟹和斑节对虾北移养殖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在水温20~32℃,比重1.006~1.022和pH8.2~8.7的条件下,锯缘青蟹和斑节对虾的放苗密度及其规格分别为7500只/ha,甲宽1~3cm和9.89×104尾/ha,体长0.8~1.2 cm,在河北省唐海县经历90d的养殖,锯缘青蟹养成存活率为31.7%,规格为175~850g/只,斑节对虾养成存活率为7.8%,规格为20~25g/尾.结果表明,锯缘青蟹和斑节对虾在我国北方地区养殖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