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眼柄切除及注射黄体酮对中华绒螯蟹幼蟹卵巢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切除单侧、双侧眼柄及注射黄体酮药物的方法研究对幼蟹卵巢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切除双侧眼柄可明显增加幼蟹体重、蜕壳频率,极显著提高卵巢指数、肝胰腺指数和卵巢/肝胰腺质量比,极显著增大卵母细胞直径;切除单侧眼柄可极显著增加卵巢指数和卵巢/肝胰腺质量比,极显著增大卵母细胞直径;注射黄体酮药物可极显著增大卵母细胞直径,卵巢指数、卵巢/肝胰腺质量比增加未达统计学上的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2.
Folch法提取红罗非鱼(Oreochromis sp.)和福寿鱼(O.mossambicus×O.niloticus)雌亲鱼不同组织(肌肉、肝胰脏和卵巢)中的脂质,GC法分析脂肪酸组成。结果显示,红罗非鱼和福寿鱼卵巢中总脂含量分别占湿重的16.16%和10.20%,显著高于肝胰脏中的总脂含量(P<0.05),而肝胰脏中的总脂含量又显著高于肌肉(P<0.05)。2种鱼肌肉、肝胰脏和卵巢中共检出18种脂肪酸,主要饱和脂肪酸(SFA)是C14:0、C16:0和C18:0,主要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是C16:1和C18:1n-9,主要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是C18:2n-6、C20:4n-6(ARA)、C20:5n-3(EPA)和C22:6n-3(DHA)。ARA在福寿鱼肌肉中含量最高(9.16%),显著高于2种试验鱼其他组织中的ARA含量。Σ(EPA+DHA)在红罗非鱼的卵巢和福寿鱼的肌肉、肝胰脏和卵巢中含量高于其它组织(5.09%~7.70%),福寿鱼肌肉中最高(7.70%),卵巢中次之(6.97%)。红罗非鱼肌肉、肝胰脏和卵巢中的ΣPUFA含量均低于福寿鱼相应组织。红罗非鱼与福寿鱼各组织之间n-3/n-6比率变化不显著,但均小于1,为0.12~0.41。红罗非鱼的肝胰脏和卵巢中,脂肪酸含量ΣSFA>ΣMUFA>ΣPUFA;红罗非鱼肌肉、福寿鱼肝胰脏和卵巢中,ΣMUFA>ΣSFA>ΣPUFA;福寿鱼肌肉中,ΣSFA>ΣPUFA>ΣMUFA。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眼柄摘除对红螯光壳螯虾(Cherax quadriarinatus)生长、性腺发育及体色的影响,对6月龄红螯光壳螯虾[体质量(47.47±3.48)g]进行了摘除眼柄处理实验。结果显示,4周后摘除双侧眼柄组红螯光壳螯虾体质量为(84.40±13.41)g,显著高于不摘除眼柄组[(49.63±6.47)g]和摘除单侧眼柄组[(51.47±4.08)g](P<0.05);摘除双侧眼柄组红螯光壳螯虾存活率为60.0%±4.8%,显著低于不摘除眼柄组和摘除单侧眼柄组(分别为94.4%±2.3%和97.2%±2.1%);摘除双侧眼柄组红螯光壳螯虾性腺指数为1.23±0.50,显著高于不摘除眼柄组(0.20±0.06)和摘除单侧眼柄组(0.35±0.08)。利用ImageJ软件对红螯光壳螯虾体色RGB值分析表明,摘除双眼柄组红螯光壳螯虾体色G值和B值(分别为99.26±5.23和98.40±3.58)显著高于摘除单侧眼柄组(59.02±3.85和44.07±4.57)(P<0.05)。结果表明,眼柄摘除能促进红螯光壳螯虾生长和性腺发育,影响体色变化。  相似文献   

4.
刘飞  邵先富  汪小将  王凡 《水产科技情报》2018,45(4):211-213, 217
为了解三氯生(TCS)对去染毒后恢复期红白鲫不同机体组织抗氧化系统的影响,设置了对照组和TCS染毒组(质量浓度为0.139 mg/L),对试验鱼先染毒14 d,然后去染毒7 d进行恢复,恢复后测定对照组和染毒组红白鲫鳃、肌肉和肝胰脏等组织中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含量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结果显示:染毒组红白鲫鳃、肌肉和肝胰脏的MDA含量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染毒组红白鲫肌肉和肝胰脏的GSH含量与对照组也无显著差异(P0.05),但鳃中GSH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鳃中T-AOC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相对于肌肉和肝胰脏,TCS对红白鲫鳃组织的抗氧化系统能产生显著且具有持续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比较了有机和常规养殖模式下,体质量165~175g中华绒螯蟹鳃、肝胰脏和肌肉中溶菌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以及丙二醛含量。结果显示,有机养殖模式下,中华绒螯蟹肝胰脏和肌肉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高于常规养殖模式(P0.05),但鳃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常规养殖组差异不显著(P0.05);鳃、肝胰脏和肌肉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常规养殖模式(P0.05);鳃、肝胰脏和肌肉中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常规养殖模式(P0.05)。有机养殖模式下中华绒螯蟹肝胰脏中的溶菌酶活性显著高于常规养殖组(P0.05)。试验结果表明,有机养殖模式下中华绒螯蟹具有较高的抗氧化防护能力和抗菌能力。  相似文献   

6.
以青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为试验对象,研究了复方中草药对其肌肉和肝胰脏中几种非特异性免疫因子的影响。结果显示:投喂添加复方中草药的饲料60 d后,与对照组相比,青虾肌肉和肝胰脏中溶菌活性、抗菌活性、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变化不明显(P>0.05)。肌肉中的血凝活性敏感度低以至无法测出,肝胰脏中的血凝活性试验饲料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肌肉和肝胰脏中的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复方中草药对增强青虾免疫活性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25.8±1.7)℃条件下,测定了方斑东风螺(5.25±0.53)g在不同时间(7、15、25和40d)饥饿处理后再投饵30d过程中的生长参数、基本营养成分及组织RNA/DNA比值的变化。饥饿状态下,螺体水分含量逐渐上升,第15天时显著高于对照组;脂肪与糖原含量均下降,并分别于饥饿15d、25d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蛋白质含量在不同处理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足肌与肝胰脏中RNA/DNA比值均随饥饿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恢复生长后,除饥饿40d组含水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外(P<0.05),该组其余营养成分及其它各组相应指标均恢复至或接近对照组;RNA/DNA比值除在饥饿40d组肝胰脏中仍较低外均接近或显著高于对照组。各组幼螺摄食率(FR)均高于或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体重增量、食物转化率(FCE)在前3处理组及特殊生长率(SGR)在饥饿7d与25d组均与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而饥饿15d组的SG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饥饿40d组尽管FR显著提高,但体重增量、FCE及SG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方斑东风螺幼螺饥饿时主要消耗脂肪与糖原...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别投喂配合饲料和天然杂鱼,研究配合饲料替代杂鱼对中华绒螯蟹生长发育、体成分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试验池塘设在上海市崇明县水产技术推广站特色水产养殖基地,每种饵料设3个平行。试验时间为2010年4月至11月,养殖结束后统计各试验组的存活率、体质量、产量,并随机取样测定各试验组雌雄蟹的肝胰腺指数、性腺指数、出肉率,同时测定肝胰腺、性腺和肌肉中水分、总脂、粗蛋白含量及脂肪酸组成。结果显示,杂鱼组和配合饲料组蟹的存活率、体质量、肝胰腺指数、性腺指数、出肉率等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杂鱼组雌雄蟹肝胰腺及雄蟹肌肉中水分含量极显著高于配合饲料组(P<0.01);杂鱼组雌雄蟹肝胰腺、性腺及雌蟹肌肉中总脂含量均显著低于配合饲料组(P<0.05);杂鱼组雌雄蟹肝胰腺中粗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配合饲料组(P<0.05),但杂鱼组雌蟹卵巢中粗蛋白含量极显著低于配合饲料组(P<0.01)。配合饲料组雌蟹肝胰腺游离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杂鱼组(P<0.05),磷脂含量杂鱼组显著高于配合饲料组(P<0.05);配合饲料组雌蟹卵巢和肌肉甘油三酯含量均显著高于杂鱼组(P<0.05或P<0.01),游离脂肪酸和磷脂含量则杂鱼组显著高于配合饲料组(P<0.05或P<0.01);雌蟹肌肉中胆固醇含量配合饲料组极显著高于杂鱼组(P<0.01)。两组饵料雄蟹肝胰腺各脂类组成无显著差异;精巢中甘油三酯及游离脂肪酸含量为杂鱼组显著高于配合饲料组(P<0.01),磷脂含量为杂鱼组显著低于配合饲料组(P<0.05);雄蟹肌肉胆固醇含量配合饲料组显著低于杂鱼组(P<0.05)。杂鱼组雄蟹肝胰腺和肌肉中LOA含量极显著或显著低于配合饲料组(P<0.01或P<0.05),而杂鱼组雄蟹肌肉中ARA含量显著高于配合饲料组(P<0.05);杂鱼组雌蟹卵巢中LNA、ARA和DHA的含量极显著或显著低于配合饲料组(P<0.01或P<0.05)。研究结果表明,适宜的配合饲料替代杂鱼全程养殖中华绒螯蟹成蟹对其生长发育无显著负面影响,而对其体成分组成及脂肪酸组成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
以氯化镧(LaCl3?7H2O)为试验毒物,以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为试验材料,采用21 d慢性毒性试验(La3+含量分别为0.00、0.04、0.08、0.16、0.32、0.80 mg/L),通过检测稀有鮈鲫肝胰脏中超氧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研究了镧暴露胁迫对水生动物抗氧化系统的影响,以期从抗氧化生理响应的角度探讨稀土元素镧对水生动物的毒理机理。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0.04~0.32 mg/L试验组肝胰脏SOD活性出现一定程度降低(P>0.05),但0.80 mg/L组SOD活性出现一定程度上升(P>0.05);0.04~0.32 mg/L试验组肝胰脏CAT活性较对照组出现一定程度降低(P>0.05),但0.80 mg/L组CAT活性出现一定程度上升(P>0.05),且0.80 mg/L组CAT活性显著高于0.04~0.32 mg/L组(P<0.05);0.04~0.16 mg/L试验组肝胰脏MDA含量较对照组出现一定程度降低(P>0.05),0.32mg/L组MDA含量略微升高(P>0.05),0.80 mg/L组MD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也显著高于其它La3+暴露组(P<0.05)。研究表明,一定浓度的La3+暴露胁迫会对环境中水生生物抗氧化系统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0.
二种虾蛄的生长模式及其肌肉生化组成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春琳 《水产学报》2003,27(1):49-56
通过测量口虾蛄与黑斑口虾蛄的长度指标与质量指标,来研究和比较两者生长模式;通过测定两者肌肉的生化组成及其含量,评价与比较其营养价值,探讨生化成分与其生长、繁殖的关系。结果表明:二种虾蛄的长度指标之间呈显著的线性关系,质量指标之间也呈显著直线关系,质量指标与长度指标呈幂函数关系;在生长过程中,二种虾蛄的体型基本稳定。二种虾蛄肌肉的水份、粗脂肪与灰分含量没有明显差异,但粗蛋白含量有显著差异(P<0.05);在测定的月份中,脂肪含量波动很少,水份、灰分与蛋白质含量呈上升趋势。二种虾蛄肌肉中所含的氨基酸绝对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且黑斑口虾蛄的氨基酸、必需氨基酸(EAA)和呈味氨基酸(Asp+Glu+Gly)含量均高于口虾蛄,但EAA/TAA二种虾蛄没有明显差异。口虾蛄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黑斑口虾蛄。  相似文献   

11.
在盐度31、水温28~29℃下,进行了4次卵巢诱导试验,研究了切除单侧眼柄对体质量56.4~105.4g的养殖斑节对虾卵巢发育和产卵的影响及卵巢发育、产卵与体质量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切除单侧眼柄诱导养殖斑节对虾卵巢发育成熟,成功率(y)与雌虾体质量(x)显著相关(P0.05),雌虾体质量越小,诱导成功率越低,回归方程为:y=133.92lnx-535.63(r2=0.9297)。养殖斑节对虾眼柄手术后,最快10d产卵,部分雌虾能重复产卵。产卵量(y)与雌虾体质量(x)显著正相关(P0.05),雌虾体质量越小,产卵量越小,回归方程为:y=122.22lnx-472.2(r2=0.9738)。雌虾累积死亡率、卵子直径和卵子孵化率与雌虾体质量无显著相关性(P0.05)。建议用体质量80g以上的养殖斑节对虾雌虾作为亲虾。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采用RACE技术克隆了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蝗抗利尿肽(neuroparsin,PtNP)基因。该基因全长1920 bp,5¢端非编码区237 bp,3¢端非编码区1373 bp,开放阅读框309 bp,编码102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10.8 k D,理论等电点7.42。PtNP含有12个半胱氨酸残基,具十足目动物蝗抗利尿肽典型的特征。同源性和系统进化分析表明,PtNP与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NP4的同源性最高(89%),并且三疣梭子蟹与拟穴青蟹首先聚为一支。组织表达分析发现,PtNP基因在脑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其次是鳃和眼柄,在卵巢、肌肉、心脏和肝胰腺中表达量较低或不表达。通过分析PtNP基因在低盐胁迫过程中的表达规律发现,低盐胁迫可显著改变PtNP基因在脑、鳃和眼柄组织中的表达模式,整体呈现上调表达趋势,其中在脑、鳃和眼柄中表达量分别最高上调至7.7倍、2.8倍和2.6倍,且存在显著差异(P0.05)。去除眼柄后该基因在鳃中的表达呈上升趋势,且去除双侧眼柄组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去除单侧眼柄组(P0.05)。本研究结果表明PtNP基因在三疣梭子蟹盐度适应中可能发挥一定作用且受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控。  相似文献   

13.
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AAS)对山西省册田水库中的鲢、鳙和鲤的肌肉、鳃、椎骨和肝胰脏组织中4种重金属(铜Cu、铅Pb、镉Cd和铬Cr)的含量进行测定和污染评价。结果表明:不同重金属在同种鱼体组织中的富集程度不同,同种重金属在不同鱼体组织中的分布也不同。3种鱼体中的Cu、Cd和Cr在肝胰脏组织中的富集程度高于肌肉、鳃和椎骨组织,其中Cu在肝胰脏组织中含量最高,Pb在椎骨组织中的含量最高。4种重金属在这3种鱼中的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不同组织之间含量差异显著(P0.05)。通过单因子污染指数分析表明,3种鱼体中的Cu处于无污染水平,Pb在椎骨组织中处于污染水平,Cd和Cr在3种鱼的肝胰脏中均处于轻污染水平。根据综合污染指数评估显示,3种鱼处于无污染水平,但椎骨和肝胰脏组织的综合污染指数高于鳃和肌肉组织,其中肌肉组织的综合污染指数最低。研究结果表明,册田水库中的鲢、鳙和鲤受到重金属的污染程度较小。  相似文献   

14.
尼罗罗非鱼(Tilapia nilotica)初始体质量为(106.16±16.77)g,以小麦基础饲料为对照,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不同水平的木聚糖酶(0.05%、0.10%、0.15%)作为实验饲料.每个处理设5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40尾雄性罗非鱼.采用饱食方式饲喂75 d后测定罗非鱼白细胞吞噬率(PP)、吞噬指数(PI),血清、肝胰脏和鳃的溶菌酶(LSZ)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尼罗罗非鱼体质量.结果表明,木聚糖酶0.05%组、0.10%组、0.15%组的PP值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I值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0.05%组、0.10%组、0.15%组的血清LSZ活力较对照组分别提高13.85%、23.62%和17.23%(P<0.01).0.10%组肝胰脏的LSZ活力为0.379 U/mL,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0.15%组肝胰脏LSZ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05%组、0.10%组、0.15%组鳃LSZ活力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添加木聚糖酶对血清和肝胰脏的SOD活力无显著影响(P>0.05),但0.10%组鳃SOD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05%组和0.10%组的增重率较对照组分别提高8.29%和17.45%(P<0.01),0.15%组的增重率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认为,在尼罗罗非鱼小麦基础饲料中适量添加木聚糖酶可以提高其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促进其生长.  相似文献   

15.
在基础日粮中添加乳化剂研究其对团头鲂生产性能、肌肉组织成分、肠道和肝胰脏脂肪酶活性及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乳化剂在团头鲂养殖中的应用效果。用初始体质量约70g团头鲂480尾,随机分成4组,每组4重复,每重复30尾,分别饲喂不添加乳化剂的基础日粮(对照组)和添加复合乳化剂250、500、1000g/t的试验日粮。试验结果表明,添加乳化剂1000g/t,能显著提高团头鲂的质量增加率及特定生长率(P0.05)。3个处理组的肌肉粗蛋白含量极显著提高(P0.01),但肌肉粗脂肪、肝胰脏的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添加乳化剂250g/t,团头鲂肠道脂肪酶活力和血浆总胆固醇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而甘油三酯含量随乳化剂添加量的提高而降低(P0.05);各试验组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无显著变化(P0.05)。添加乳化剂能提高团头鲂的生长速度,使肌肉蛋白质沉积增加、脂肪沉积减少,并能降低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其中以添加乳化剂1000g/t的使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
选取8000尾异育银鲫,随机分为2个处理(对照组和试验组),每处理2重复,每重复2000尾,分别饲喂含乳化剂0%和0.05%的基础日粮,试验期为62 d。试验结果表明,饲养31 d后,添加乳化剂使异育银鲫的肝胰脏胰蛋白酶的活性显著提高(P<0.01),肠道胰蛋白酶活性也表现出升高的趋势(P=0.08);血清中总蛋白、球蛋白、葡萄糖和甘油三酯的含量也显著提高(P<0.01)。饲养62 d后,添加乳化剂使异育银鲫肠道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中葡萄糖和甘油三酯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乳化剂能够提高异育银鲫的肠道和肝胰脏消化酶的活性,促进脂肪代谢和蛋白质沉积。  相似文献   

17.
利用电子标记跟踪同期孵化、同条件养殖的松浦镜鲤(Cyprinus carpio var.songpu mirror)在越冬前后的生长过程,比较实验鱼在125 d(越冬前)、170 d(结冰初期)及325 d(越冬后)的形态、组织结构及生化组成变化,并探讨越冬后鱼体主要供能物质含量与越冬体重损失的关系。结果显示,鲤325 d的体重(BW)、肥满度(CF)、脏体指数(VSI)、肝体指数(HSI)和肠体指数(ISI)均显著低于125 d(P0.05);与125 d相比,325 d时的肝和前肠组织结构变化明显,主要表现在肝细胞体积变小,细胞界限模糊,糖原和脂滴丢失。前肠直径、绒毛高度和肌层厚度均显著下降(P0.05),柱状上皮杯状细胞减少,纹状缘萎缩;鲤内脏脂肪和肝糖原含量在越冬期各测定时段均显著下降(P0.05),肌肉和全鱼蛋白质含量仅在冰下阶段(170~325 d)下降明显(P0.05)。越冬后肌肉蛋白质含量与体重损失率呈显著的负相关(P0.05),但内脏脂肪含量与越冬体重损失率无相关(P0.05)。以上结果表明,越冬导致鲤体重相关的形体指标显著变化;越冬长期饥饿引起了肝和前肠组织退化;越冬期间鲤贮能物质的消耗存在阶段性,在结冰前阶段(125~170 d),能量来源以肝糖原和脂肪为主。在冰下阶段(170~325 d),肝糖原、脂肪和蛋白质共同参与能量代谢。越冬后肌肉蛋白质含量可作为衡量越冬期体重损失程度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8.
以初始体重为(118.42±4.38)g的黄鳝(Monopterus albus)为研究对象,研究越冬对黄鳝机体生化组成及部分血清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与越冬前相比,1)越冬后黄鳝全鱼、肝脏和肌肉组成显著改变,越冬后鱼体粗脂肪含量显著下降(P0.05),鱼体水分和粗灰分含量显著升高(P0.05),肝体比和肝糖原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肝脏粗脂肪含量显著升高(P0.05),肌肉中总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肌肉中饱和脂肪酸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2)越冬后黄鳝血清甘油三酯、葡萄糖和总蛋白含量以及血清氨基酸发生显著改变,越冬导致黄鳝血清甘油三酯、葡萄糖含量显著降低(P0.05),总蛋白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黄鳝血清中总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含量显著下降(P0.05),但越冬对血清总胆固醇和尿素氮含量、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力无显著影响。上述结果表明,越冬期间黄鳝营养物质消耗以肝糖原和鱼体脂肪为主,越冬后肌肉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显著改变。  相似文献   

19.
选取初始体重为(13.17±0.68)g、初始体长为(11.86±0.53)cm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72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鱼。分别投喂添加0、50、100、200、400、800 mg/kg姜黄素的实验饲料,分别标记为T1–T6。实验周期为60 d,实验结束后,测定黄颡鱼生长、消化和抗氧化能力指标。结果显示,各实验组特定增长率和存活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4组增重率和蛋白质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3、T4组饲料系数显著低于对照组(T1组)(P0.05);T3、T4、T5组前肠脂肪酶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4组前肠淀粉酶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6组肝胰脏、T5组脑与T4组头肾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提升(P0.05);脑实验各组丙二醛(MDA)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6组肝胰脏、T5组脾脏过氧化氢酶(CAT)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4组肝胰脏、T5组脾脏、T5组中肾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显著提升(P0.05);血清实验各组GSH-PX活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肝胰脏实验各组谷胱甘肽(GSH)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5组肝胰脏、T4组脾脏和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姜黄素可以显著提高黄颡鱼的生长性能、消化能力以及抗氧化能力,以200 mg/kg添加量为最佳。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蛋氨酸铬对鲤血清生化指标和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配制蛋氨酸铬添加水平分别为0、0.1、0.2、0.4、0.8、1.6、3.2 mg/kg的7种饲料,选取初始体质量为(40.95±4.80)g的鲤1 260尾,进行了为期8周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1)添加0.4 mg/kg蛋氨酸铬的试验组,其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含量最低,与其它组差异显著(P0.05);添加1.6 mg/kg的组,其高密度脂蛋白(HDL)含量最高;添加0.8mg/kg的组,其低密度脂蛋白(LDL)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添加0.4~3.2 mg/kg蛋氨酸铬的试验组,鲤血清中的谷草转氨酶(GOT)活性高于对照组(P0.05)。(2)添加蛋氨酸铬的试验组,鲤肝胰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均高于对照组;0.8 mg/kg添加组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4 mg/kg添加组的丙二酮(MDA)含量低于其它各组。添加0.2~3.2 mg/kg蛋氨酸铬的试验组,其AKP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鲤肝胰脏中谷草转氨酶(GOT)的活性随着蛋氨酸铬添加量的增加呈现上升趋势,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除3.2 mg/kg添加组外,其它各组的谷丙转氨酶(GPT)活性均显著下降。综上所述,在饲料中添加0.4~0.8 mg/kg的蛋氨酸铬能够增强鲤肝胰脏的非特异性免疫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