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该书为我国第一部红茶加工学术专著,2017年1月由中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共十一章,近30万字。该书介绍并论述了红茶的产生与发展、红茶的种类与花色、世界主要红茶产区与著名红茶、我国红茶的发展前景及优质红茶的鲜叶原料、加工的理论基础、加工工艺、加工的机械与设备、加工厂的设计与建设、优质红茶的贮藏与运输、新技术在优质红茶加工中的运用、优质红茶加工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
权启爱 《中国茶叶》2012,(3):8-10,25
正红茶是我国六大茶类之一,历史上曾是我国在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茶类。现对我国红茶加工机械的研制与发展情况介绍如下。一、近几年我国工夫红茶加工机械研制的进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名优绿茶发展迅速,红茶生产下降,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连云南、广东等品质良好的红  相似文献   

3.
正该书为我国第一部红茶加工学术专著,2017年1月由中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共十一章,近30万字。该书介绍并论述了红茶的产生与发展、红茶的种类与花色、世界主要红茶产区与著名红茶、我国红茶的发展前景及优质红茶的鲜叶原料、加工的理论基础、加工工艺、加工的机械与设备、加工厂的设计与建设、优质红茶的贮藏与运输、新技术在优质红茶加工中的运用、优质红茶加工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4.
正该书为我国第一部红茶加工学术专著,2017年1月由中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共十一章,近30万字。该书介绍并论述了红茶的产生与发展、红茶的种类与花色、世界主要红茶产区与著名红茶、我国红茶的发展前景及优质红茶的鲜叶原料、加工的理论基础、加工工艺、加工的机械与设备、加工厂的设计与建设、优质红茶的贮藏与运输、新技术在优质红茶加工中的运用、优质红茶加工质量控制、红茶的产品标准及我国主要经典红茶等内容,是一部内容丰富、兼具科学性和实用性的著作,可供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茶文化大国,工夫红茶是我国传统茶饮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受大众喜爱。而工夫红茶的加工工艺和一般的绿茶有一定的差异性,研究工夫红茶的加工工艺以及方法,能够更好的区分不同工夫红茶的品质,为生产加工提供一些技术参考,对于我国的工夫红茶产业发展是很有必要的。本文就工夫红茶的加工工艺进行研究,以期为工夫红茶加工工艺改善提供一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宜红茶史略     
翁寿楠 《茶报》2004,(3):13-13
宜昌红茶简称宜红茶,历史上因由宜昌集散、加工、出口而得名。由于宜红茶系条形茶,加工精细又称为宜昌工夫茶,是我国主要工夫红茶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7.
红茶加工基本上是鲜叶的机械处理使其中的化学成分变为红茶的特性,鲜叶中的内源酶促进了它们的变化。茶黄烷醇氧化为红茶色素的酶学和生物化学已大体上有所了解。而红茶香气和滋味形成的酶学和化学只是开始有所了解。从多酚类含量丰富的组织如茶鲜叶中提取酶的困难无疑是在这个领域更快发展的一个障碍。速溶茶加工中酶的利用提供了许多有利的可能性。将来在这方面的发展是值得注意的。  相似文献   

8.
茶情速览     
《茶世界》2018,(10)
正地方动态广东茶协助力2018首届全国红茶加工制作大赛暨英德红茶互联网文化节9月19日,广东省茶业行业协会作为"2018首届全国红茶加工制作大赛暨英德红茶互联网文化节"的支持单位助力该活动。本活动以"赛红茶技艺铸国茶工匠"为主题,以传承我国红茶优秀加工制作技艺为出发点,以弘扬推广"工匠精神"为使命。广东省茶业协会在赛前配  相似文献   

9.
高香红茶加工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大部分红茶香气品质不高,影响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本文总结了近15年来红茶加工技术与香气品质关系的研究进展,为生产高香红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有湖红工夫茶代表之称的安化红茶始创于清咸丰四年(1854年),时值五口通商,红茶需求激增,广东商人便取道湘潭来安化采购茶叶,设立“广庄”茶行收购鲜叶制作红茶,并向当地人传授红茶制作技术,至今已有130多年的历史。红茶加工制作几经变易,已由当初的手工制作发展到目前的全部机械制作。  相似文献   

11.
正红茶是世界饮料之一,而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生产红茶的国家。近几年,国内掀起红茶热,红茶生产企业犹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仅宁波市宁海县就增加了近20家,但有限的加工技术水平和相对落后的设备,阻碍了当地红茶产业的进一步发展。针对这一情况,本试验采用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制的工夫红茶可视化富氧发酵机进行发酵,同时对其他工艺参数进行相应调整,提出工夫红茶新工艺加工技术,并与传统工艺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新工艺更有利于红茶品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福建是红茶的发源地,坦洋工夫是"闽红"三大工夫红茶之一。随着茶树新品种的选育推广应用和市场需求变化,市场上涌现出了越来越多的新型坦洋工夫红茶。本文综述了茶树新品种在坦洋工夫红茶加工中的应用和工艺创新进展,旨在为我国新型红茶的研发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茶叶生产大国,无论是具体的生产技术,还是产业品种与类型都实现了丰富构建。传统红茶生产中,其技术应用和设备状况都相对落后,从而影响了整个红茶的品质,因此,在智能化和技术化系统化融入的今天,立足精品红茶诉求,综合应用电力节能技术,就成为重要诉求。本文拟从精品红茶技术设备创新的时代背景入手,结合精品红茶自动化加工设备的电力节能技术应用要求分析,从而研究基于精品红茶生产的自动化加工设备电力节能技术应用机制。  相似文献   

14.
桐木关红茶是世界红茶的开拓者,18世纪我国的红茶制法传到印度和斯里兰卡等其他国家。又作为贸易,成为世界上生产,消费,饮用最多的茶类。红茶按条索和外形分为:小种红茶,工夫红茶,红碎茶。其中工夫红茶又分机械制作工夫红茶和传统手工制作红茶,但工序和原理基本一致。中小叶种的浮梁红茶与大叶种的英德红茶,在历史,产地,品种和成品茶的品质特征都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冷冻工艺对红茶品质的影响。本文阐述了婺源本地群体种茶鲜叶试制新工艺红茶的加工步骤及技术要求,并与市场其他红茶进行品质与耐泡度对比实验,确定该试制步骤的可行性。试验结果:新工艺红茶的汤色、滋味不逊于传统红茶,但香气有待提高,新工艺红茶的耐泡性优于其他加工工艺所制作的红茶。  相似文献   

16.
红茶加工中主要酶类及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把近年来红茶加工中主要酶类活性的相关资料进行了整理,把红茶加工中主要的酶类、酶在加工过程中的变化、酶活性变化对品质的影响以及酶活性的调控进行了总结,为直观了解红茶加工中主要酶的情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正涂岭红茶是我国红茶大家族中的一朵奇葩,涂岭辉红加工工艺已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专利授权(专利号:ZL201210250314.8)。经考证早在宋朝,涂岭地区已开始采制野生菜茶。到了清朝涂岭红茶已形成独具特色的辉干加工工艺技术,辉干工艺代替烘干,当时更便捷和易操作,成品茶具有焦糖香和耐贮存特点,200年来都传承这一工艺特点。  相似文献   

18.
本文总结了美人采工夫红茶加工技术操作规程,包括适用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加工场所要求、加工工艺流程、加工技术要求、整理、归堆、包装、贮藏和试验方法等方面内容,通过此红茶加工技术规程的总结和提炼以期为江苏地区生产类似工夫红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适制品种和采摘标准、加工工艺、感官品质特征等方面阐述了花香型红茶与传统红茶的区别,为花香型红茶的加工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0.
茶黄素类对红茶品质的影响及其在茶树育种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红茶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远在16世纪末叶,就已发明了红茶制造。红茶是全发酵茶,品质的优劣与红茶的发酵产物——条黄素类(TFs)和条红素类(TRs)含量密切相关。这两类色素尤其是TFs含量的变化又制约于茶树品种、加工工艺和贮藏条件等。为了提高和保持红茶的TFS含量,在茶树育种中采用了氯仿鉴定和多种化学成分含量测定筛选优质红茶品种;红茶的加工工艺也由传统的盘式揉捻机向CTC、LTP揉切机转变,红茶贮运过程所采取的充氮、真空包装以及冷藏等保鲜技术也是为了减少TFS下降而展开的。自从TFS和TRS被发现以来,有关的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