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针对埋地混输管道运行温度普遍较高而导致原油集输系统生产运行成本过高的问题,根据热力学理论,推导出了混输管道沿程温降公式及井口掺水量、掺水温度公式。通过所编制的计算机程序,确定了埋地混输管道运行的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2.
战征 《油气储运》2022,(4):424-430
顺北油气田集输管网集输半径大、气油比高、地形起伏大、流态复杂,时常引起管道低洼处积液量大、段塞流等多种复杂工艺问题。为此,建立气液混输管网水力仿真计算模型,并利用顺北油气田现场数据对模型进行修正,进而开发油气混输管网仿真计算程序,对顺北1区集输管网气液混输特性进行仿真及参数预测。结果表明:建立的水力计算模型仿真结果与实测数据的误差基本在±6%以内,满足运行需求;管网各管道的持液率均较低,流型以分层流和环状流为主;针对管网中压降与温降较大、管输效率较低、积液量较大的管道分别提出了优化及保护建议。研究成果可为气液混输管网设计及安全运行提供技术依据。(图3,表7,参30)  相似文献   

3.
油气混输管道在油气田地面集输系统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其压降计算对于经济管径的选择具有决定性作用.基于Dukler I、Dukler II、Beggs-Brill (B-B)和Baker这4种油气混输管道压降计算公式,以C++Builder 6.0为编程环境,编制压降计算软件,针对具体实例计算管道压降,并与多相流模拟软件OLGA的计算结果对比,得出不同计算公式的适用条件.此外,针对高、低粘原油,选择适当的计算公式研究油气混输管道压降的主要影响因素,获得其在不同气液比、管径和流型下的压降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4.
陈兆雄  吴明  谢飞  程猛猛  杜伟龙 《油气储运》2013,(11):1194-1197
对于运行多年的油田老龄管道,为了及时掌握管道腐蚀现状并对管道运行状况进行科学评价,建立了一种埋地钢制管道腐蚀状况预测模型.基于辽河油田原油集输管道局部腐蚀坑检测数据,利用极值分布方法对辽河油田集输管道腐蚀剩余寿命预测进行研究.通过极值分布概率统计,给出了腐蚀管道最大腐蚀坑深度,并依据局部腐蚀发展经验公式,估测管道腐蚀后的剩余使用寿命.预测结果显示:曙五联-首站混油外输管道腐蚀剩余使用寿命为6.2年,曙四联-首站混油外输管道腐蚀剩余使用寿命为11.2年,曙一联-曙五联稀油管道腐蚀剩余使用寿命为4.1年.由于管道进入使用末期阶段,应采取必要措施对管道进行维修,建议各个管道再评价时间间隔应为此次预测时间间隔的1/2.(表2,图2,参14)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大多数油田已进入高含水期,原油流动特性发生了较大变化,传统的双管掺热水工艺流程能耗较高,为降低集输能耗,优化工艺流程,急需对管道低温集输特性开展研究.在华北油田某区块搭建了可视化试验管道,开展长期的低温集输试验,持续研究低温集输过程中高含水原油管输井口压力的变化规律和流型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不可低温集输油井的井...  相似文献   

6.
从理论上分析了东临复线原油管道因孤岛原油和胜利原油的混输比例发生变化而引起东营首站与滨县站压力波动的工况.分析结果表明,合理确定两种原油的混输比例,可以保证全线运行压力的稳定.  相似文献   

7.
埕岛油田海底管道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帅  刘锦昆 《油气储运》1997,16(5):32-36
介绍了埕岛浅海油田的第一海底管道的工艺设计、结构设计、材料选择防腐保温等情况。提出了确定和降低整个集输系统压力等级的方法和措施,对管道停输温降及停输再启动的压力、流量进行了分析计算。  相似文献   

8.
成品油长输管道的混油下载与切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正常运行条件下影响成品油长输管道混油发展、分布及混油量的因素,总结了顺序输送成品油管道的生产运行数据。以混油回掺处理为基础,提出了综合利用成品油长输管道油品资源和沿线站场下载油品的质量潜力,减少管道干线终点混油量的混油下载与切割处理方法,例如沿线站场适当下载干线混油尾,支线分输干线混油,沿线站场下载部分混油,将末站混油细分为不同浓度比例的混油段等。该方法应用于西南成品油管道的混油切割处理,取得了显著效果,可有效减轻管道全线的混油处理压力。  相似文献   

9.
宫敬  徐孝轩 《油气储运》2006,25(12):10-16
研究表明,在油气混输管道中,由于气液两相物性的差异和气液相间相互作用等原因,以及在管道停输、启动过程、段塞流动、清管、入口液量的瞬态变化等不稳定操作工况下,都伴随着不同的波动现象.气液多相管流中的波动现象,可分为密度波、压力波、界面波3种.不同性质波的存在加快了流体流动,增强了界面间能量和动量传递,使得两相流的传热、传质及流型都发生很大变化.同时,巨大的压力波动对管道及其下游处理设备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分析了气液两相流中密度波、压力波、界面波的研究进展,旨在为进一步研究油气混输管道瞬变流动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0.
付静  周晓君 《油气储运》2002,21(1):9-11
针对胜利油田孤东区块出砂严重,污水矿化度高,混输管道的腐蚀及损 坏的实际情况,分析了流动状态对混输管道损坏的影响,在分析流体运动机理的基础上,进行了气流两相流试验,指出螺旋流动可以减少管道底部的沟槽状局部腐蚀,从而达到防腐缓蚀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海底管道多相混输的技术特点,从流型识别、压降规律、温降规律和模拟计算等方面论述了海底多相混输管道相关技术的研究现状.探讨了海底管道多相混输技术的研究发展方向,包括多相增压设备的研发、压降规律和温降规律的模拟计算、段塞流和水合物等技术难题的解决以及长距离多相混输技术的攻关.  相似文献   

12.
刘磊 《油气储运》2001,20(5):14-16,20
多相泵与混输管道有其各自的性能曲线,针对使用MPC208-76型双螺杆2多杆泵在10km的管道上对油气混合流体进行了增压输送的情况,研究并分析了不同管径,不同含气率以及不同流体粘度条件下,混输管道性能曲线与多相泵性能的组合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管径,含气度率及流体粘度对管泵系统的流量影响不大,而对压力降则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长距离油气水三相流管道混输技术,已经成功应用于海洋油田的开发,目前正引入沙漠、滩涂和极地油田的开发。混输技术研究的重要内容是油气水三相流动的规律,包括流动形态、压降和持液率的规律,其成果对多相流混输系统的设计和运行非常重要。综述了90年代以来国外开展水平管中油气水三相流动研究的情况。由于三相流远比两相流复杂,因此研究工作大多是在借鉴两相流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的,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结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针对国内外的此项研究工作现状,提出了继续开展研究工作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钱焕群  吴浩江 《油气储运》2000,19(11):41-44
以油、气、水为试验介质,研究了油气水多相流体在水平管中的流型特征。通过测取水平管内油气水多相流流动的试验段压力降脉动信号,运用扩散分析方法对所测压力降脉动信号进行分析。分析表明,不同流型的信号序列其数值分析的结果具有不同的数值特征,反映了不同多相流流型的流动机帛,因此可用于多相流流型识别。  相似文献   

15.
石油工业多相混输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宋承毅 《油气储运》2003,22(9):26-29
石油工业多相混输技术具有简化工艺、降低投资等优点,是油气集输与储运专业领域最具挑战性和发展潜力的技术。对代表当今世界石油工业多相混输技术领域前沿水平的国外发达国家的研究进行了论述,着重介绍了由大庆油田承担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油气水混相输送技术研究”中有关专题的进展情况,结合目前的技术现状和市场需求,展望了多相混输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针对集输管网多相输送体系、不同拓扑结构及输送工艺在数字油田智能化建设中的仿真模拟需求,基于图论方法和管网对象设计了可表示复杂连接关系的通用管网数据结构,耦合流动单元水热力数学模型与节点平衡关系建立了普适性的管网非线性方程组,提出了鲁棒性高的求解方法。以油田集输工艺设计、运行及优化等场景中独立使用或在综合管理系统中集成应用为目标研制了计算软件,通过对比商业软件计算结果,验证了所开发软件的适应性和准确性,同时从工程实用方面探讨了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长距离油,气,水管道混输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海洋油田的开发中,若在海上建立多个开采处理平台,来处理井液(含油、气、水)是极不经济的,于是提出了多相流的管道输送问题,即将末处理的井液输送到岸上,然后进行处理。国外多相流管道混输技术成功地应用于海洋油田的开发,这项技术也可引入荒漠油田及滩涂油田的开发。  相似文献   

18.
混相输送技术与应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宫敬 《油气储运》2003,22(9):35-38
就国内外多相流管道的建设、混输管道流动规律、多相计量技术、多相增压技术、富气输送技术及固态生成物问题等方面的现状和应用情况进行了叙述。目前混相输送技术发展的总趋势是:建设长距离、大口径、高压力混输管道;应用先进的多相增压和计量设备;系统采用高度自动化控制;向深水海域和沙漠深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多相流管道输送中,柱塞流是常见的一种流动形式。为了给油气分离器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开展了柱塞流的形成及其发展规律的研究,并根据石油—天然气管道混合输送现场实测结果,综合柱塞流在水平管段、垂直管段和形状起伏的管段中的形成及发展模型,提出了适合于大口径、长距离管道的柱塞流运动规律。介绍了在多相流中柱塞流的模拟计算方法,该方法可应用于全地貌的管道输送分析,扩展了其应用范围,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得出,柱塞的发展变化不仅与柱塞大小和速度有关,而且还与管道倾斜度有关,并且指出该计算方法能较好地预测柱塞的最大值及分布,同时说明模拟计算方法仍需完善,计算模型有待修正。  相似文献   

20.
螺杆混输泵在油气密闭集输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输站方式不适用于小区块和分散油田的原油集输,且存在投资大、效益低等问题,原油密闭集输是一种经济有效的原油输送方式,采用螺杆混输泵实现原油密闭集输,对偏远和回压高的油田具有良好的适应性,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