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延缓阿维菌素的光解,研究了不同浓度抗氧化剂TBHQ对阿维菌素光解的影响,并通过稻茎浸渍法测定其与阿维菌素混用后对灰飞虱的毒力。结果表明:阿维菌素的光解行为符合化学反应一级动力学方程,阿维菌素在太阳光下的光解速率小于紫外光下的光解速率;在TBHQ抑制阿维菌素光解试验中,其与阿维菌素比值为1︰1时,阿维菌素的光解速率最小,光解半衰期为11.81h,比不添加TBHQ在紫外光下的光解半衰期延长167.19%。室内生物测定结果表明,TBHQ与阿维菌素混用后对灰飞虱表现为增效作用;经太阳光和紫外光光照3h后,加入TBHQ的阿维菌素对灰飞虱的毒力均显著高于未添加TBHQ的处理,增效比分别为2.00和2.63。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碘甲磺隆钠盐在水溶液中的光降解特性,评价其环境安全性,以太阳光和高压汞灯为光源,进行光解试验,研究了碘甲磺隆钠盐在不同水溶液中的光解行为及水体pH值对其光解的影响。结果表明,碘甲磺隆钠盐在所有试验水体中的降解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不同水体中碘甲磺隆钠盐的半衰期分别为14.29~21.26h(太阳光)与2.29~3.76min(高压汞灯),两种光源下碘甲磺隆钠盐在各自然水体中的降解速率依次为井水〉河水〉池塘水〉稻田水。不同pH值水体中的光解实验表明,碘甲磺隆钠盐在酸性介质中的光解比在碱性介质中快,顺序为pH5〉pH7〉pH9〉pH11。  相似文献   

3.
以紫外灯为光源,研究了八氯二丙醚在土壤表面的光化学降解动态以及不同因子对其光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八氯二丙醚在土壤表面的光解动态符合化学反应一级动力学方程。八氯二丙醚在不同类型土壤中的光解速率为红壤〉潮土〉水稻土,光解半衰期分别为11.44、14.00h和20.63h。八氯二丙醚在中性土壤中光解速率最快,在偏酸或偏碱性土壤中光解半衰期均明显延长。土壤含水量增加,有利于八氯二丙醚的光解,干燥土壤(含水量为2%)中八氯二丙醚的光解半衰期是潮湿土壤的1.3~2.6倍。当土壤中八氯二丙醚添加浓度为0.2~10mg·kg-1时,其光解速率与添加浓度呈负相关关系;不同添加剂量的催化剂TiO2对八氯二丙醚的光解均表现出明显的光敏化作用,光解速率常数提高1.6~2.4倍。研究结果将为明确八氯二丙醚在土壤中的环境行为及其环境安全性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2,4-D丁酯的水解与光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2,4-D丁酯在不同pH值和温度下的水解动态和在有机溶剂中的光解特性。结果表明,2,4-D丁酯的水解与光解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在pH7以下的缓冲溶液中,2,4-D丁酯的水解反应十分缓慢,但在碱性溶液中其水解速率加快。25℃下2,4-D丁酯在pH5、7和9的缓冲溶液中的水解半衰期分别为23.5、5.8d和10.7min。2,4-D丁酯的水解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在温度为15、25℃和35℃的pH7缓冲溶液中的水解半衰期分别为21.5、5.8、3.9d,平均温度效应系数为2.57。2,4-D丁酯水解反应的活化能与温度之间无明显相关性,而活化熵与温度呈显著相关性。2,4-D丁酯的水解主要由活化熵所驱动。采用GC-MS技术对2,4-D丁酯水解产物进行鉴定,确定水解产物主要是2,4-二氯苯氧乙酸和2,4-二氯苯酚。2,4-D丁酯在正己烷中光解速率比在甲醇中快,在丙酮中几乎不发生光解,其光解速率随浓度的升高而减慢。  相似文献   

5.
以高压汞灯为光源, 研究了戊唑醇在土壤中的光化学降解行为及各种因素对光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 戊唑醇在高压汞灯下的光降解符合化学反应一级动力学方程。戊唑醇在不同类型土壤中的光解速度为砂姜黑土〉河潮土〉红壤〉棕壤〉紫泥土, 这与土壤有机质和黏粒含量有关;随土壤含水量增加, 戊唑醇的光解速率加快, 主要是因为水分增加了农药分子在土壤中的移动性;中性环境较酸或碱性环境更有利于戊唑醇的光解;当土壤中戊唑醇的浓度为20~100 mg·kg-1时, 其光解速率与浓度呈负相关关系;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对戊唑醇的降解均具有光猝灭作用;不同添加剂量的尿素对戊唑醇的光解几乎均表现出光猝灭作用, 氯化钾则表现为敏化作用。高压汞灯下, 戊唑醇在土壤中降解半衰期为10~22 min。  相似文献   

6.
为了使阿维菌素的分散性、稳定性、适应性更强,利用壳聚糖带阳离子的特性,使其与带阴离子的三聚磷酸钠发生离子交联,包裹部分阿维菌素颗粒后形成纳米载药颗粒,制备了水基纳米阿维菌素悬浮剂。透射电子显微镜、粒度分析仪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结果显示,在纳米阿维菌素悬浮剂中,悬浮粒子呈不规则圆形,87.46%粒子的粒径位于18~102.2nm之间,平均粒径为28.46nm,阿维菌素的载药量为48.25%,在光照下的稳定性增强,经过16h紫外光照,纳米阿维菌素悬浮剂中阿维菌素降解率为38.41%,比同样条件下制备的纳米化阿维菌素微乳剂降解率低11.46%,比原药的降解率低29.41%。该悬浮剂的分散性、离心稳定性都为优级,对水温、不同水质水的适应能力强。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油菜素内酯(BR)促进芹菜中阿维菌素和辛硫磷残留的降解效果,以芹菜为试验材料,采用QuEChERS法结合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研究了阿维菌素和辛硫磷在芹菜上自然降解及油菜素内酯对其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1.8%阿维菌素乳油,芹菜的安全采收期为21 d,半衰期为6.60 d;喷施40%辛硫磷乳油,芹菜的安全采收期为14 d,半衰期为3.04 d。BR能够有效促进阿维菌素和辛硫磷的降解,降解效果优于自然降解,且以0.1 mg·L-1BR为最适喷施浓度,2次为最适喷施次数。阿维菌素在最适浓度0.1 mg·L-1BR处理1次条件下半衰期为4.03 d,安全采收期为14 d,较自然降解提早7 d;最适2次BR处理下半衰期为2.11 d,安全采收期为7 d,较自然降解提早14 d。辛硫磷在最适浓度0.1 mg·L-1 BR处理1次条件下半衰期为1.83 d,安全采收期为7 d,较自然降解提早7 d;最适2次BR处理下半衰期为1.05 d,安全采收期为7 d,较自然降解提早7 d。最佳喷施条件下,BR对辛硫磷的降解效果优于阿维菌素的降解效果。本研究可为芹菜产品农药残留水平安全控制提供科学依据,为蔬菜产品农药残留降解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10%氰霜唑悬浮剂在自然光照和黑暗条件下,在水溶液中和黄瓜植株叶片上的消解动态。结果表明,在自然光照下氰霜唑在黄瓜植株叶片上消解的半衰期为63.6h,而黑暗处理下消解不明显。在室内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pH值、温度、光源和光强等因子对氰霜唑光降解的影响:在pH值分别为4.96、7.02、9.56缓冲溶液中,其半衰期分别为167.7、102.4和64.0min,光解速率随着pH值升高而加快;在pH值为4.96的缓冲溶液中,在15℃、25℃和35℃时,其光解半衰期为368.7、167.7和112.5min。在3700、7600和12300 lx的模拟自然光(氙灯)光强下,其半衰期分别为962.7、167.7和120.1min,说明氰霜唑的降解速率与光强和温度呈正相关关系。氰霜唑在pH值为4.96的缓冲溶液在紫外光(254nm)下的半衰期为53.5min。  相似文献   

9.
阿特拉津在土表的光解行为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阿特拉津在土壤表面的光解行为的动力学,并研究了各种因素对光解的影响。实验表明,土壤粒度、湿度、pH值、有机质、腐殖酸和表面活性剂都影响阿特拉津在土壤中的降解。在太阳光辐射下,阿特拉津在土壤表面降解速率常数为0. 08~0. 17d-1,光解深度为0. 3mm以内,半衰期为4~8d。  相似文献   

10.
为指导合理使用嘧菌酯以及评价其环境特性提供依据,并为处理该药剂废水的研究提供基础参数,研究了嘧菌酯在不同温度和pH条件下水溶液中的降解情况。结果表明,嘧菌酯在水中相对稳定,温度和pH是影响嘧菌酯在水环境中降解的两个主要因素;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嘧菌酯的半衰期分别为56.1、37.7、15.5、13.6 d,水解速率常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说明嘧菌酯的水解受温度影响较大,低温抑制水解,高温促进水解;在不同pH值缓冲溶液中,嘧菌酯的半衰期分别为47.9、29.6、17.2 d,水解速率依次为pH9〉pH7〉pH5,说明嘧菌酯在偏碱性环境中稳定性较差。  相似文献   

11.
选取美人蕉(CannaindicaLinn.)、芦苇(PhragmitesaustralisL.)为植物材料,以不同浓度K2Cr2O(7分别含0、1、20、50mg.L-1Cr6+)的生活污水作为Cr6+污染源,研究了不同浓度Cr6+及处理时间下两种湿地对污水净化效果、植物体Cr6+积累量及根系活力(TTC)、叶片超氧化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净光合速率(Pn)和丙二醛(MDA)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试验的初期30d内,随处理时间的延长,两种人工湿地COD、氨氮去除率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30d后,随着Cr6+处理时间的延长及Cr6+浓度的逐渐升高,两种湿地系统对COD、氨氮去除率均逐渐下降。在20、50mg.L-1Cr6+处理条件下,两种湿地对COD、氨氮的净化效果显著低于对照及1mg.L-1Cr6+处理,对照与1mg.L-1Cr6+处理条件下差异不显著。(2)在不同Cr6+浓度处理下,两种人工湿地对TP净化效果的能力较为稳定,同时随处理时间的延长,美人蕉、芦苇体内Cr6+积累量逐渐加大。(3)1mg.L-1Cr6+处理可提高美人蕉和芦苇的TTC、叶片的SOD、POD、Pn,而20、50mg.L-1Cr6+处理对以上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抑制效果与处理浓度、时间呈正相关。(4)MDA含量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和浓度升高呈逐渐增加趋势。可见,低浓度Cr6+能有效促进美人蕉、芦苇生长,使之能够维持正常的净化功能,因此,利用它们作为人工湿地植物来修复Cr6+污染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采用水培实验,研究不同浓度Cd2+胁迫对水稻和杂草稻植株的生长、色素含量、抗氧化酶的活性、丙二醛含量、相对电导率以及脯氨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Cd2+胁迫条件下,水稻和杂草稻植株地上部分外观伤害随着Cd2+浓度的升高而加重。(2)水稻和杂草稻的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总量含量均表现为Cd2+胁迫浓度〈0.5 mg.L-1时升高,Cd2+胁迫浓度〉0.5 mg.L-1时降低的现象;水稻和杂草稻的类胡萝卜素含量也都表现出Cd2+胁迫浓度〈0.5 mg.L-1时降低,然后升高,最后在Cd2+胁迫浓度〉1 mg.L-1时降低的现象。(3)水稻的SOD、POD、CAT活性表现出在Cd2+浓度〈1 mg.L-1时升高,在Cd2+浓度〉1 mg.L-1时降低的现象;杂草稻的SOD、CAT活性表现出在Cd2+浓度〈2 mg.L-1时升高,在Cd2+浓度〉2 mg.L-1时降低的现象,杂草稻的POD活性表现出随着Cd2+浓度的升高而升高的现象;抗氧化酶活性随着Cd2+浓度升高的变化幅度是水稻〉杂草稻。(4)Cd2+胁迫使水稻和杂草稻的丙二醛含量、相对电导率以及脯氨酸含量显著增加,且增加幅度是水稻〉杂草稻,说明水稻产生了较严重的膜脂过氧化。总之,对于Cd2+胁迫,在敏感性上水稻〉杂草稻,在抗性上杂草稻〉水稻。  相似文献   

13.
随着稀土及其化合物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稀土直接或间接进入水体,因而稀土对水生生态环境的影响备受关注。采用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不同浓度(0~10.00mg·L-1)的稀土元素铈(Ce3+)对水华鱼腥藻的影响,绘制了水华鱼腥藻的生长曲线,测定了藻蓝蛋白、类胡萝卜素、可溶性蛋白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4项生理指标,以及培养基中总磷(TP)、微囊藻毒素-LR(MC-LR)的浓度。结果表明,和其他各组相比,在0.10mg·L-1Ce3+处理下,水华鱼腥藻的生存量最为显著(P=0.008),同时营养元素P被吸收后,培养基中残留的TP浓度达到最低值(1.52mg·L-1)。藻蓝蛋白、类胡萝卜素、可溶性蛋白含量和POD活性均随着Ce3+浓度的升高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MC-LR在所有培养基中含量均较低,低于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1.00μg·L-1。铈元素胁迫水华鱼腥藻产生的"低促-高抑"的Hormesis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14.
纳米颗粒的大量生产和应用增加了其环境释放风险,为此以不同浓度的纳米ZnO(0、1、10mg·L-1和50mg·L-1)处理浮萍(LemnaminorL.)7d,分析了纳米颗粒对植物D665/D665a值(叶绿素与脱镁叶绿素的比率)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Na+K+-ATP酶(Na+K+-ATPase)活性的影响,并对纳米ZnO的聚集性与溶解性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显示,浓度为50mg·L-1的纳米颗粒显著抑制D665/D665a值和Na+K+-ATPase活性,而抗氧化酶活性则显著升高;纳米颗粒在培养液中易发生聚集作用而沉积,12h后基本上完全沉积到底部。结果说明,50mg·L-1的纳米ZnO对浮萍产生了显著的胁迫作用,其对浮萍的毒性作用主要来源于其溶出的Zn2+。  相似文献   

15.
采用实验方法研究了斜发沸石在静态和动态条件下对中低浓度含NH4+-N废水的吸附性能,包括沸石的几种活化方法比较、沸石对NH4+-N的吸附效果和沸石的再生效率。静态吸附实验结果表明,沸石对NH4+-N的快速吸附等温过程符合Langmuir方程,其表达式为q=0.0764Ce(/1+0.0328C)e。几种活化方法比较的结果表明,加热蒸汽活化效果明显,其饱和吸附量较天然沸石提高26.24。汽提的再生方法可以让饱和沸石得以部分再生,一次再生的效率为80.98,二次再生的效率为65.37。动态吸附试验在停留时间30min,水力负荷1.2m.3m-.2h-1,进水浓度为3.5~4mg.L-1的工况下,水土比为25,处理出水满足地表水IV类标准(NH3-N≤0.5mg.L-1),继续运行到水土比为96时吸附能力被穿透。同时比较了水力负荷为1.2、1.8m3.m-.2h-1和不同滤床填料深度条件下的处理效果。一系列实验证明,利用斜发沸石净化低浓度含NH4+-N废水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通过室内模拟和流动注射技术研究了不同月份潮土中氨氧化菌群对重金属锌镉的响应,即对潮土氨氧化菌群潜在硝化速率(Potential Nitrification Rate,PNR)的影响。结果表明,重金属对8月份土壤样品中氨氧化菌群的PNR的抑制作用大于5月份(P〈0.01)。低浓度重金属(即Zn2+浓度为50~200mg·kg-1;Cd2+浓度为0.5~10mg·kg-1)对潮土中PNR无影响或轻微促进作用,而在高浓度(即Zn2+浓度大于200mg·kg-1;Cd2+浓度大于10mg·kg-1)条件下有显著抑制作用。由于Zn2+对PNR的抑制程度小于Cd2(+Zn2+:EC50〉Cd2+:EC50),并且PNR对Cd2+的响应较Zn2+易变,PNR的测定结果表明该指标应用于重金属Zn2+的污染毒性评价时优于重金属Cd2+的污染毒性评价。  相似文献   

17.
广州市番禺区东升农场菜地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生植物塘,最终流入附近河流,由于菜地废水水质较差,对其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严重威胁了附近居民的饮水安全。为了提高菜地出水水质,减轻对河流的污染,通过构建垂直流-水平潜流一体化人工湿地,对菜地废水进行净化处理。湿地经过9个月的运行,结果显示,湿地对COD、NH4+-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56.40%、79.09%和79.79%以上,COD、NH4+-N和TP出水平均浓度分别为9.45、0.47mg.L-1和0.06mg.L-1,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水质标准。湿地对TN的平均去除率较低,仅为35.08%,通过补充甘蔗叶作为碳源,湿地对TN的平均去除率显著提高,但随着碳源投加量的增加,去除率逐渐降低。本实验碳源投加量以1.62kg.m-3为宜,TN的平均去除率最高,达80.85%,出水TN平均浓度从3.06mg.L-1降低至0.90mg.L-1。  相似文献   

18.
以明亮发光杆菌(Photobacterium phosphoreum)T3变种作为毒性测试物种,测定了重金属Hg2+、Cd2+和Cr6+的单一毒性;采用二次二因子回归通用旋转组合实验设计,研究了Hg2++Cd2+、Hg2++Cr6+和Cd2++Cr6+3种二元重金属混合物的联合毒性作用和主因子作用,建立了3个相应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与单一重金属Hg2+、Cd2+与Cr6+相比,它们的二元混合物对明亮发光杆菌生物毒性的效应和强度完全不同;单一重金属Hg2+、Cd2+与Cr6+对明亮发光杆菌的毒性有显著的正效应,毒性从大至小依次为Hg2+、Cd2+、Cr6+,对明亮发光杆菌的EC50分别为0.044、6.05mg·L-1和30.65mg·L-1;3种二元重金属混合物对发光细菌的联合毒性作用也不同,总体上,Hg2+与Cd2+、Cd2+与Cr6+为加和作用,而Hg2+与Cr6+以拮抗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19.
以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为实验菌株,探讨不同pH值、重金属离子初始浓度、孢子液接种量和重金属离子共存对菌体生长量和富集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Cu(Ⅱ)和Zn(Ⅱ)对黑曲霉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250、700mg·L-1;菌株最佳生长和富集条件为pH5.0、孢子液体积1mL,黑曲霉对Cu(Ⅱ)和Zn(Ⅱ)的富集分别在4d和5d达到平衡。在重金属共存系统中,Cu(Ⅱ)/Zn(Ⅱ)浓度越高,黑曲霉对Cu(Ⅱ)/Zn(Ⅱ)富集能力越强;Cu(Ⅱ)和Zn(Ⅱ)的富集量分别在其浓度为150、250mg·L-1时达到最大(8.89、22.80mg·g-1)。采用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富集前后菌体表面形态和内部结构变化,表明菌体生长受重金属毒害作用可能破坏菌丝表面结构,A.niger富集Cu(Ⅱ)和Zn(Ⅱ)由表面吸附和胞内富集两部分组成,Zn(Ⅱ)作用下菌丝的完整性较好,菌株对Zn(Ⅱ)具有较强的抗性和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