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豫西小麦播期试验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试验设计与方法 (一)试验设计 该试验采用随机设计,小区面积42m^2,设7个处理,重复3次。小麦品种为当地推广面积较大的半冬性品种豫麦49和弱春性品种豫麦18号。  相似文献   

2.
目前,河南省种植面积在33.3万hm2以上的小麦品种有5个,依次是郑麦9023、豫麦18号、豫麦70号、豫麦49号、豫麦34号,种植面积在6.7万~33.3万hm2的品种有5个,依次是豫麦69号、豫麦47号、豫麦58号、豫麦41号、豫麦54号。一、小麦品种利用特点1. 主导品种突出,搭配品种比较合理。郑  相似文献   

3.
<正> 豫麦13号是河南省农科院小麦所育成的新品种。我们对该品种的生育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材料与方法一、试验设计试验在本院小麦高产试验田进行,土壤基础肥力高。供试品种为豫麦13号,以杂交种9602为对照,3次重复。10月6日播种,基  相似文献   

4.
一、品种选择   半冬性品种以温麦6号、周麦16、新麦18、周麦18为主;弱春性及春性小麦品种以豫麦34和郑麦9023、豫麦1864、偃展4110为主;优质小麦半冬性品种以新麦18、济麦20为主;优质春性品种推广豫麦34、郑麦9023;旱地品种以济麦2号、洛旱2号为主.  相似文献   

5.
赵斌  赵竹  王瑞  徐明福 《安徽农业科学》2003,31(6):955-956,959
以适宜安徽淮北地区大面积种植的皖麦 3 8、郑麦 90 2 3、皖麦 19、皖麦 44和豫麦 18为材料 ,分析了它们在不同播期条件下的品质性状。结果表明 :5个供试品种间品质性状差异显著 ,品种基因型是影响品质的主要因素。参试品种中皖麦 3 8、郑麦 90 2 3属强筋小麦 ,皖麦 44属中强筋小麦 ,皖麦 19和豫麦 18属中筋小麦。在本试验所设计的播期范围内 ,播期对品质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试验结果表明 :豫麦 18- 6 4和苏麦 6号高抗小麦病毒病 ,而豫麦 18- 6 4高感小麦赤霉病 ,但丰产性能好 ,是参试品种中唯一比扬麦 15 8增产的品种。在病毒病发病较重的田块 ,加强栽培管理 ,以种植豫麦 18- 6 4和苏麦 6号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7.
一、选用适宜晚播品种。晚播小麦生育期短,积温少发育慢,应选用弱春性或春性品种。适合我省种植的中晚播弱春性品种有:豫麦18、豫麦34、豫麦47、豫麦20;晚播春性品种有郑麦9023。  相似文献   

8.
豫麦 3 6号是河南农业大学选育成的半冬性抗旱新品种。经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多年旱地试验表明 ,该品种抗旱、抗病、产量高。在河南省区域试验中 ,平均产量为3 552 kg/ ha,比豫麦 8号增产 1 5.8% ,居参试品种之首〔1〕。目前对作物抗旱程度一般仍局限在田间产量上鉴定 ,但从理论方面检测抗旱育种的效应研究资料报道尚不一致〔2 ,3〕。本研究旨在对豫麦 3 6号生育后期在自然干旱条件下检测其抗旱性 ,为旱地新品种选育和品种利用 ,提供理论依据1 材料与方法1 .1 试验材料供试品种豫麦 3 6号由河南农业大学提供 ,对照品种豫麦 8号…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主栽小麦品种(系)的抗穗发芽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结果表明,目前河南省主栽小品种(系)抗穗发芽能力存在差异,穗发芽轻的品种(系)有:96中672、豫麦57号和豫麦54号。  相似文献   

10.
<正> 一、交叉试验的意义与作用全国小麦良种区域试验,是在大区范围内鉴定各省育成新品种的丰产性、适应性的重要手段,是全国小麦品种审定的主要依据,是沟通省际良种的重要纽带。自1980年恢复全国大区级小麦良种区试以来,仅黄淮南片水地组就鉴定了84个品系,经审定命名的24个,其中豫麦2号、豫麦7号、陕农7859、徐州21、鲁麦1号等五个品种在生产中应用面积均在1000万亩以上,在小麦生产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由于经费紧缺,国家区试在各省布点较少,参加并通过全国大区  相似文献   

11.
选择近年来国家或省审定的小麦品种参加展示试验,通过观察记载这些品种在我区表现情况,从中筛选出适合我区种植推广的小麦品种有淮麦25、开麦18、淮麦22、许农5号、煤~_0308、豫农035、富麦2008等。  相似文献   

12.
《河南农业科学》2006,(2):117-117
麦类品种:①高产、优质、抗病、耐旱、耐湿、广适、耐肥抗倒小麦新品种信阳234。②其他小麦品种:豫麦18(豫麦18—64)、豫麦70(内乡188)、浙丰2号(红皮)、丰抗36、丰抗38等8个品种。③大麦品种:西引2号、驻大麦4号(代理)、鄂大麦7号等。  相似文献   

13.
各地要根据自身的区域特点,结合本地的种植习惯,按照《优势农产品布局规划》,坚持走引进、试验、示范、推广相结合的道路,科学地选定适合当地种植的小麦品种。根据驻马店市的气候条件以及近几年的小麦试验、示范结果,驻马店市今年秋播冬性、半冬性小麦品种,应以豫麦69(新9)为主,搭配种植豫麦49、新麦13,扩大新麦18(新麦9408)、太空6号示范种植面积,试验种植郑麦9405;春性、弱春性小麦品种,应以郑麦9023、豫麦70(r~乡188)为主,搭配种植豫麦47、偃展4110、豫麦34、豫麦18.示范种植豫麦18—99系。  相似文献   

14.
在田间用4个小麦品种接种白粉病菌,并使其成为一定的病情梯度。利用每一品种各小区的全程加权病指与对应的产量损失率,以及千粒重损失率建立直线回归方程。对各品种产量损失当量(方程的斜率B值)显著性测定结果:豫麦13(1.0514)与津丰1号(1.553)、豫麦2号(1.6254)和豫麦11(1.6388)有显著差别。豫麦13为耐病品种,豫麦2号为中等抗病品种,豫麦11和津丰1号为感病品种。产量损失当量值高的品种,千粒重损失当量也高。  相似文献   

15.
"豫麦34"原名为"郑农7号",是郑州市农林科研所于1982年以"矮丰3号×盂201×牛株特"为母本,"豫麦2号"为父本,经杂交和系统选育而成的优质小麦新品种.1994年9月经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豫麦34",1995年3月被农业部鉴评为面包用优质小麦新品种,同年在全国第二届农业博览会上被评为银奖,1997年通过全国黄淮区区试,1998年1月经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GS豫麦34号".1997年我场引进,经两年试验、示范种植获较高产量,1998年在新西分场25大队种植550亩,平均亩产达481.8kg,比同样栽培条件下的"豫麦29"增产3.8%、比"豫麦18"增产5.9%,表现丰产、稳产.  相似文献   

16.
小麦新品种豫麦24号韩相林,王华瑞,许国震(濮阳市农科所,濮阳457000)小麦濮阳8441经过三年省区试和一年省生产示范试验,表现产量三要素协调、耐寒、耐病、高产、稳产,于1993年9月14日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豫麦24号。一、产量...  相似文献   

17.
不同小麦品种对麦田磺酰脲类除草剂的耐药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敏感性测定,明确了不同小麦品种对麦田磺酰脲类除草剂的耐药性。结果表明,百农65,豫麦2号耐药性较强;百农64,豫麦32号,中育3号耐药性居中,豫麦21号,豫麦18号耐药性较弱。豫麦21号对药剂的敏感性最强,用药不当,易产生药害,并对品种×药剂间及品种×药剂×含量间的协同效应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河南审定小麦品种的骨干亲本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对河南审定的122个小麦品种的骨干亲本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0年之前审定小麦品种的亲本系统为阿夫,丰产3号,抗辉红,St 2422/464,高加索,内乡5号,山前麦,碧蚂1号和玛拉,共涉及到66个审定品种,占94.29%,亲缘系数总和为32.24,占46.06%.这9个亲本在16个主要推广品种中的亲缘系数总和为7.89,占49.31%.2000年之后审定的小麦品种主要是利用中早期审定的品种作为亲本选育成的,共涉及到43个品种,占82.69%,亲缘系数总和为29.08,占55.92%,主要推广品种豫麦21号,豫麦2号,豫麦13号,豫麦25号和豫麦18号成为骨干亲本.豫麦2号在1990年以后审定品种的亲缘关系中占有突出地位,共涉及到43个品种,成为利用率最高的骨干亲本.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主推小麦品种抗寒能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河南省主推品种百农矮抗58、邯郸6172、豫麦49号、豫麦54-99系、豫麦18号、豫麦2号6个小麦品种为材料,通过控制各生育时期的生长温度,分别测定苗期、越冬期、返青期和拔节期各品种的抗寒能力。结果表明:6个品种在各生育时期的抗寒能力差别较大,百农矮抗58和邯郸6172抗寒能力较强,其他几个品种抗寒能力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20.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豫北地区种植的4个冬小麦品种扬花期对土壤干旱的生理响应及其抗旱性.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加剧,各品种扬花期叶水势、根系活力、总生物量均降低;叶片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根系脯氨酸含量、叶片膜相对透性均呈增加趋势.4个品种响应土壤干旱的机制存在明显差异,洛麦9133和豫麦54叶水势、根叶积累的脯氨酸量和根系活力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洛麦9133、豫麦54和兰考矮早8的膜透性均显著低于济麦21.随着土壤干旱加剧,4个品种根系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趋势也存在明显差异,兰考矮早8根系可溶性糖含量呈增加趋势,其他3个品种均呈下降趋势.经综合评价,洛麦9133抗旱性最强,其次为豫麦54和济麦21,兰考矮早8最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