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精准解析中国冬小麦品质的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研究中国冬小麦籽粒品质在2006-2019年的时空分布特征,探究影响冬小麦籽粒品质的关键气象因子,分析冬小麦品质与关键气象因子的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中国冬小麦籽粒蛋白含量、湿面筋含量和沉淀值在空间上总体呈东北高西南低的变化趋势,各指标在时间上没有一致的变化特征。籽粒蛋白含量与开花至成熟期间最高气温大于30℃的天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空间上具有一定正相关特征;湿面筋含量与开花至成熟期的平均气温呈极显著正相关,空间上具有一定正相关特征;沉淀值与开花至成熟期的日照时数呈显著负相关,空间上呈现出明显的负相关。因此,根据影响冬小麦品质形成的关键气象因子,合理布局冬小麦种植区划,制定冬小麦优质发展的气候适宜区,有利于冬小麦品质提升的气候资源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2.
近数十年来,在苏联,特别是乌克兰草原地区,冬小麦籽粒品质表现出明显下降的趋势——蛋白质含量下降和面筋的物理特性恶化.因此,研究这一问题具有实践意义.分析某一地区品种更换的历史表明,随着生产上新的更高产品种的采用,籽粒蛋白质的含量逐渐会有所下降,特别是那些开始更换的新品种表现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3.
为了给新疆冬小麦品种拉面品质改良提供理论依据,选用109份新疆冬小麦品种资源为试验材料,分析籽粒性状和磨粉品质与新疆拉面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籽粒性状中,千粒重与拉面手感、表观状态、光滑性显著正相关;籽粒硬度与适口性显著正相关;蛋白质含量与表观状态、黏弹性、光滑性、食味、拉面总分极显著负相关.磨粉品质中,出粉率与适口性显著正相关;灰分含量与食味显著负相关;L*值与适口性显著负相关;a*值与拉面手感、黏弹性、色泽、拉面总分显著正相关;b*值与拉面手感、黏弹性、光滑性、拉面总分显著负相关,与色泽极显著负相关.总体来看,籽粒蛋白质含量和面粉色泽是影响新疆拉面品质的重要籽粒性状和磨粉品质.其中籽粒蛋白质含量和面粉黄度(b*值)与新疆拉面评分呈显著线性负相关关系.因此,在优质新疆拉面冬小麦品种选育中,籽粒蛋白质含量应保持适当范围,并降低面粉黄度(b*值),从而达到改善新疆拉面品质的目的.对优质新疆拉面冬小麦品种资源的籽粒性状和磨粉品质进行综合分析后认为,优质新疆拉面冬小麦品种品质性状的指标为:千粒重≥40.34 g,粒径≥2.77 mm,籽粒硬度≥63.78,容重≥779.85 g·L-1,蛋白质含量(14%水分基)14.27%~16.90%,出粉率≥61.91%,灰分含量(14%水分基)≤0.45%,L*值≥90.87,a*值≥-1.16,b*值≤10.01.  相似文献   

4.
新疆小麦品种籽粒性状、磨粉品质及其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给新疆冬、春小麦品种籽粒性状与磨粉品质改良提供参考依据,以30个新疆冬小麦品种和36个新疆春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新疆小麦品种籽粒性状、磨粉品质特性及其两者的关系。结果表明,新疆冬、春小麦品种籽粒性状基本相近,各有优劣,主要差异表现在硬度大小不同,冬小麦品种的硬度(47.1)小于春小麦品种(61.8);冬小麦品种的出粉率和黄度分别高于和低于春小麦品种,说明冬小麦品种的磨粉品质优于春小麦品种。新疆本地育成冬小麦品种的籽粒硬度(51.8)小于春小麦品种(62.9),出粉率高于春小麦品种,灰分、红度和黄度也高于春小麦品种。综合来看,新疆本地育成春小麦品种的籽粒性状略优于冬小麦品种,磨粉品质优于冬小麦品种。相关分析表明,新疆冬、春小麦籽粒硬度与破损淀粉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L*值呈极显著负相关;籽粒蛋白含量与面粉灰分呈显著正相关。说明籽粒硬度和籽粒蛋白含量与新疆小麦磨粉品质关系最为密切。总之,在新疆小麦籽粒性状与磨粉品质改良中,应以籽粒硬度和面粉色泽改良为重点,同时也要提高新疆小麦籽粒蛋白含量和出粉率。  相似文献   

5.
北哈萨克斯坦的主要自然特点是无霜期短(100-125天)和干旱(5年中有2-3年)因此选育抗旱、丰产和籽粒品质优良的品种对这个地区以及毗连的俄罗斯加盟共和国是农业生产集约化的一个途径.育种工作的成果及其效应,在许多方面决定于原始材料的多样性和其对具体条件的适应性.大家知道,冬小麦的产量潜力比春小麦高,因此,我们把冬小麦列入杂交亲本之一.  相似文献   

6.
克拉斯诺达尔边区的冬小麦生产年年在增长,例如,1985年在推广集约化技术前籽粒平均产量不超过2900kg/ha,1990年则为5600kg/ha.但籽粒品质明显下降:1986年强力小麦籽粒收购154.6万t,而1990年只有22万t,原因之一就是病虫害的不良影响. 对冬小麦根腐病、锈病、穗赤霉病等一系列病害的  相似文献   

7.
为了给优质面包、馒头、面条专用品种选育提供品质辅助选择指标,以30份新疆冬小麦品种(包括自育品种和引进品种)为材料,分析了新疆冬小麦品种品质性状与面包、馒头、面条加工品质的关系.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小麦籽粒性状、面粉品质、面团特性、淀粉糊化特性以及面粉色泽对新疆冬小麦品种面包、馒头和面条加工品质均有显著影响;面粉灰分、湿面筋、稀懈值、亮度和红度是影响面包、馒头和面条加工品质的共同品质性状;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延展度是影响面包和面条加工品质的共同品质性状;而籽粒性状仅对新疆冬小麦品种馒头加工品质有显著影响.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千粒重、形成时间、稳定时间、拉伸面积、最大拉伸阻力、红度和黄度与面包总分呈显著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460、0.516、0.537、0.719、0.707、0.534和-0.403;籽粒蛋白质含量、面粉蛋白含量和湿面筋含量与馒头总分呈显著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397、-0.458和-0.552,面团延展度、稀懈值与面条总分呈显著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438和0.432.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面包与面团流变学特性,馒头与蛋白质和面筋数量,面条与面团流变学特性及淀粉糊化特性的关系更为密切,这些品质性状可以作为新疆冬小麦品种面包、馒头、面条加工品质改良时的辅助选择指标.  相似文献   

8.
新消息     
0199冬小麦籽粒肌醇六磷酸与蛋白含量高度相关植酸(肌醇六磷酸)是籽粒磷的主要贮藏形式,据说对营养品质有负作用.因而,低植酸育种已在几种禾谷类和豆科作物上提出.然而,重要的是对植酸影响其它籽粒组份的选择效应作出预测.Victor Raboy等人进行了一些试验,定量地确定了两个冬小麦群体籽粒  相似文献   

9.
不同生育时期叶面喷施奇善宝对冬小麦产量及品质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海洋寡糖复合制剂奇善宝在小麦上的应用效果,2011-2013年以小麦品种中麦349为材料,研究了返青、拔节和孕穗期叶面喷施奇善宝对冬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奇善宝使冬小麦增产2.9%~11.3%,效果明显,增产的主因是显著增加了穗粒数和千粒重。喷施奇善宝对冬小麦部分品质性状影响显著,其中使籽粒容重、硬度、蛋白质含量和面粉湿面筋含量分别较对照提高0.1%~0.8%、1.0%~5.3%、0.3%~3.3%和0.4%~5.1%,使面团稳定时间和延展性分别下降3.5%~5.8%和2.3%~5.2%。增产效果以返青期和拔节期喷施最佳,返青期喷施对改善品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不同保护性耕作模式对冬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保护性耕作对冬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在山东胶东地区旱地设置传统耕作(CT)、还田免耕(NT1)、整秆覆盖免耕(NT2)、深松还田(NTS)4个不同耕作模式,测定和分析了各模式下冬小麦籽粒基本品质性状、淀粉糊化特性、面团吹泡指标、稠度指标和拉伸仪参数.结果表明,与传统耕作相比,保护性耕作能改善小麦籽粒品质.在3个保护耕作模式中,NT1和NT2对冬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没有影响,但可改善面筋质量、加工品质及面团弹性,NT2还有利于改善小麦面团拉伸特性;NTS则能显著提高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沉淀值和湿面筋含量,改善面条蒸煮品质、加工品质、口感及面团拉伸特性,但降低了延伸性.综合各品质性状表现,以NTS最优,NT2和NT1次之.  相似文献   

11.
水氮对冬小麦花后籽粒淀粉含量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探索水分和氮肥对小麦淀粉含量和产量的影响,以冬小麦品种矮抗58为材料,在小麦全生育期不灌水(W0)和拔节期灌水(W1)两种水分条件下,分析了不同施氮处理间(0、180、240和300kg·hm 2,分别用N0、N1、N2、N3表示)冬小麦花后籽粒淀粉含量和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N2处理获得较高小麦籽粒产量、支链淀粉和总淀粉含量及较低直/支比,不施氮或施氮过多均不利高产和籽粒淀粉积累.与W0相比,W1处理有利于小麦籽粒产量提高及支链淀粉和总淀粉积累.水、氮互作对小麦籽粒产量和淀粉含量影响明显.在8个处理中,以W1N2处理对提高小麦籽粒产量和改善籽粒淀粉品质有利,为比较理想的水氮运筹方式.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基因型、环境以及基因型×环境对硬质红粒冬小麦品质性状的影响。试验于1988年和1989年在内布拉斯加州的6个点和亚利桑那州的1个点上进行,供试冬小麦基因型共18个,试验设有重复。用微量磨粉法碾磨收获的籽粒,得到的面粉样品用于估测蛋白质含量、和面特性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沉降值。用显微评价单个籽粒的方法测定籽粒硬度,结果表明,基因型、环境以及基因型×环境对所有品质参数均有显著影响。与环境因子有关的品质性状的方差通常比与遗传因子有关的方差大。基因型×环境对“和面耐性”及籽粒硬度的影响与遗传因子对该2性状的影响大小相近,但前者比后者对面粉蛋白质含量、和面时间及SDS沉降值的影响要小。各品质参数的回归系数(b值)表明基因型对不同环境的反应存在着显著差异。回归偏差显著的事例很少。面粉蛋白质含量、和面时间及和面耐性的基因型总平均值与基因型b值之间呈正相关,这说明要同时改良这些性状的平均值和稳定性可能是困难的。上述结果表明,要改善硬质红粒冬小麦品种的烘烤品质主要应重视环境对烘烤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为了给小麦高产优质栽培提供依据,于2003~2005年在连续两年池栽条件下,以面筋含量高、中、低三种冬小麦品种藁麦8901、豫麦49和洛麦1号为供试材料,研究粘、壤、砂三种土壤质地对旗叶全氮含量和蛋白质积累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花后叶片含氮量逐渐下降,花后5~40 d,旗叶全氮含量表现为粘土>壤土>砂土.不同冬小麦品种籽粒蛋白质含量均呈现前高后低又升高的积累变化规律.其中,低筋品种洛麦1号和中筋品种豫麦49在壤土条件下蛋白质含量较高,高筋品种藁麦8901在粘土条件下籽粒蛋白质含量较高.高筋品种藁麦8901籽粒蛋白质积累速率高峰期早于其它两类品种.低筋品种洛麦1号在砂土、中筋品种豫麦49在粘土种植条件下籽粒蛋白质产量较低;藁麦8901以粘土种植条件下籽粒蛋白质产量较高.籽粒蛋白质含量与旗叶全氮含量均呈正相关关系.因此,土壤质地对小麦籽粒蛋白质积累影响较大,生产上应针对不同品质类型小麦品种制定不同的优化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14.
在培育小麦新品种时应将高产与优良的籽粒品质和高蛋白质含量结合在一个基因型中.提高春小麦产量的途径之一是在春小麦育种中利用冬小麦的遗传潜力.本研究的任务是探讨在北哈萨克斯坦条件下,春小麦和冬小麦杂交的反交杂种籽粒蛋白质含量的遗传力和变化规律,以及杂种产量指标和籽粒蛋白质含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耕作方式对旱区冬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规律,在长期定位试验的基础上,分析了深耕、免耕覆盖、深松覆盖和传统耕作4种耕作方式间冬小麦籽粒主要基础品质性状、粉质特性、拉伸特性、淀粉糊化特性和淀粉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在4种耕作方式中,深耕处理条件下,冬小麦籽粒硬度,灰分含量,沉降值,湿、干面筋含量,吸水率及面团形成时间最高,而面团稳定时间和弱化度最低;与传统耕作相比,深松覆盖和免耕覆盖能够提高籽粒粒径、出粉率和面团稳定时间,降低籽粒硬度、沉降值、湿面筋含量和面粉吸水率。面团拉伸面积、拉伸阻力、最大拉伸阻力和拉伸比例均表现为免耕覆盖>传统耕作>深耕>深松覆盖。免耕覆盖和深松覆盖有利于提高淀粉糊化温度、峰值黏度、最终黏度和反弹值,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稀懈值。同时,深松覆盖和免耕覆盖可以显著提高小麦籽粒淀粉含量和淀粉产量。深松覆盖和免耕覆盖对冬小麦籽粒品质性状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积极效应。  相似文献   

16.
施氮量对渭北旱地冬小麦产量和籽粒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栋  于琦  李敖  李军 《麦类作物学报》2020,40(7):818-825
为明确施氮量对渭北旱塬冬小麦产量与籽粒品质的影响,以小麦品种长6359和晋麦47为供试材料,设置0、60、120、180、240 kg·hm-2共5个施氮水平(分别用N0、N1、N2、N3、N4表示),探究施氮量对旱地冬小麦产量和籽粒品质相关指标及氮素农学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0~180 kg·hm-2施氮范围内,施氮对旱地冬小麦的穗数和产量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但穗粒数和千粒重在不同施氮处理之间差异均不显著。施氮量达到240 kg·hm-2 时,穗数依旧增长,穗粒数和籽粒产量则出现一定程度的降低。(2)在 0~180 kg·hm-2 施氮范围内,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吸水率、淀粉含量、沉降值、面团稳定时间和形成时间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但出粉率并未与施氮量呈现相关性,容重则与施氮量呈负相关。施氮量超过180 kg·hm-2 后,除面团形成时间外,其余品质参数均下降。(3)从冬小麦各生育时期植株氮素含量与品质相关性看,拔节期二者关系最为密切。综合考虑冬小麦产量与籽粒品质,推荐渭北旱地麦田最适宜的施氮量为180 kg·hm-2,较渭北旱塬平均施氮量降低约6.4%,推荐品种为晋麦47。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节水栽培下冬小麦籽粒微量元素、蛋白质含量对施氮的响应及其调控效应,在大田限水灌溉条件下研究了施氮对高产冬小麦品种石家庄8号籽粒铁、锌、锰、铜含量、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小麦一次性基施157.5 kg N/ha处理的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和铁、锌、锰、铜含量均显著高于不施氮肥处理,在基施157.5 kg N/ha基础上追施氮肥,上述各指标的变化均不显著,过量施氮籽粒铁、锌、锰含量反而呈降低趋势.在本试验条件下,冬小麦一次性基施157.5 kg N/ha可以使产量、品质和资源效率得到最佳统一.  相似文献   

18.
冬小麦是谷类作物中的主要作物,越冬时它的死亡导致籽粒严重欠收.因此,必须深入研究植株冬季的物质代谢.很多研究证明,游离氨基酸的含量不仅取决于品种本身所固有的内在因素,还取决于外界因素中最有调节作用的无机营养因素.但是游离氨基酸在提高冬小麦越冬性中的作用与栽培条件的关系问题(栽培条件更能说明冬小麦越冬性的生理生化机制),至今还研究得很不充分.本研究采用当地的品质好的冬小麦品种米隆诺夫808,按通用的方法设置田间试验,于1978-1980年在沃克涅什农学院试  相似文献   

19.
甘肃冬小麦品种品质性状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全面掌握甘肃冬小麦的品质状况,以甘肃省冬小麦主产区100个小麦品种(系)为供试材料,采用AACC国标分析方法对其籽粒蛋白质品质、磨粉品质及面团流变学特性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甘肃冬小麦品种具有较高的蛋白质、湿面筋含量和吸水率,但面筋强度较低,形成时间、稳定时间较短,最大抗延阻力和拉伸面积较小,加工品质与国内主产麦区存在一定的差距,商品率低。甘肃冬小麦品种整体以中筋小麦为主。建议在今后育种过程中加强对品质性状的选择,以进一步提升小麦品种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20.
河北省冬小麦品种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河北省冬小麦品种的现状,为小麦育种、栽培和生产服务,以河北省2003-2008年审定的冬小麦品种为材料,分析其植株性状、产量性状和品质状况。结果表明,审定品种幼苗以半匍匐型为主,半冬性品种多于冬性品种,平均生育期242 d左右,白粒品种占98.51%,硬质品种占86.57%,平均产量466.6 kg/666.7 m2,平均株高74.62 cm,穗粒数32.64粒,千粒重 39.3 g,容重784 g/L左右,籽粒蛋白质含量14%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