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四川野生假俭草同工酶比较研究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0  
任健  毛凯 《草业学报》2001,10(3):33-37
以四川不同地区的5个野生假俭草为材料,采用聚丙酰胺凝胶电泳法,检测了过氧化物酶和酯酶同工酶,结果表明,不论从酶的条带数,还是从相同酶带的活性来比较,5种生态型均存在差异性,在过氧化物酶同工酶位点上,酶带数为3-7条,乐山假俭草,巫溪假俭草和雅安假俭草差别甚小,表现出较强的同源性,而都江堰假俭草,峨眉假俭草差异较大,同源性不强,在酯酶同工酶位点上,酶带数多为4-5条,各材料在酶带的数量,活性上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2.
不同类型苏丹草同工酶多型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次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不同类型苏丹草同工酶多型性进行研究,对其种子、幼叶和幼根的酯酶、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同工酶谱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四种类型苏丹草酯酶、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及酶活性都存在明显的类型间和器官间差异;而超氧化物歧化酶同工酶酶谱及酶活性差异不明显。初步认为酯酶,过氧化物同工酶酶谱都可以作为不同类型苏丹草的亲缘关系研究及其遗传差异鉴定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3.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技术,对四种嵩草属植物-小嵩草(kobresiapygm-aea)、矮嵩草(K.humilis)线叶嵩草(K.capillifolia)和嵩草(K.belladii)的叶片酯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进行分析。试验结果显示,四个种的酯酶同工酶泳动成两大区域,Rf值分别为0.38~0.86和0.08,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泳动形成5个区域,Rf值分别为0.97,0.68~0.77,0.52~0.63,0.29~0.37和0.08。酶谱比较结果表明,嵩草和线叶嵩草亲缘关系较近,而二者同小嵩草、矮嵩草间,以及小嵩草同矮嵩草之间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4.
任健  毛凯  吴彦奇 《草地学报》2001,10(3):33-37
以四川不同地区的5个野生假俭草为材料,采用聚丙酰胺凝胶电泳法,检测了过氧化物酶和酯酶同工酶.结果表明:不论从酶的条带数,还是从相同酶带的活性来比较,5种生态型均存在差异性;在过氧化物酶同工酶位点上,酶带数为3~7条,乐山假俭草、巫溪假俭草和雅安假俭草差别甚小,表现出较强的同源性,而都江堰假俭草、峨眉假俭草差异较大,同源性不强;在酯酶同工酶位点上,酶带数多为4~5条,各材料在酶带的数量、活性上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5.
红豆草空间诱变突变体叶片同工酶及细胞超微结构分析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经神州4号飞船搭载的红豆草种子,当代出现匍匐型突变体,其叶片同工酶谱及细胞超微结构的分析结果表明:匍匐型突变体、空间诱变直立型植株及对照之间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带数没有明显差异,其中匍匐型突变体脂酶同工酶酶带数与对照相同,空间诱变直立型植株酶带数多于对照;空间诱变的红豆草,叶片细胞壁不规则增厚,细胞质稀薄,液泡大,叶绿体变小,形状多不规则,叶绿体内淀粉粒细小、数量多,基粒片层直径小,但数量明显多于对照,匍匐型突变体表现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四川野生扁穗牛鞭草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四川的22份野生扁穗牛鞭草进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1)与品种“广益”、“重高”相比,野生材料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2)Rf=0.069、0.610、0.937三条带是所有材料共有的,但是否为扁穗牛鞭草的特征带尚需要进一步研究;(3)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来源相同、生境相似的野生材料的亲缘关系较近,但来源相同、生境不同的材料的酶谱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7.
对四川的22份野生扁穗牛鞭草进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1)与品种"广益"、"重高"相比,野生材料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2)Rf=0.069、0.610、0.937三条带是所有材料共有的,但是否为扁穗牛鞭草的特征带尚需要进一步研究;(3)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来源相同、生境相似的野生材料的亲缘关系较近,但来源相同、生境不同的材料的酶谱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8.
4个白三叶材料遗传变异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个白三叶材料(肇东白三叶、牡丹江白三叶、鸡西白三叶、龙风白三叶)的主茎生长期、匍匐茎生长期(发叶期)、开花期、结实期、成熟期用聚丙烯酰胺凝胶柱状电泳测定了其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酶谱带条数发生变化,随生育期延伸而上升,到开花或结实期达高峰,然后稳定或下降,最高达到6条,4个材料有差异但不大。酶谱带相对迁移率随生育期变化而变化,肇东白三叶、牡丹江白三叶、鸡西白三叶是曲折发展,成熟期达最高;龙风白三叶随生长期延伸逐步上升,成熟期达最高。4个材料有9种类型同工酶谱带,其中1号、2号、3号带是基本谱带,说明它们有共同的祖先,但又发生了变异。  相似文献   

9.
小麦族内几种远缘禾草及其杂交种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0  
采用聚丙烯酰胺垂直板电泳技术对小麦族内的加拿大披碱草,野大麦及其杂种F1和蒙古冰草,航道冰草及其杂种F1BC1的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做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每种植物的POD酶谱可明显分成A,B两区,在B区有2条位点相同的酶带,为亲本的基带,所有供试材料呈现6-9条酶带,亲本与其杂种后代的酶谱表型有一定差异,POD同工酶具有多态性,可作遗传标记用于杂种鉴定和回交后代目标性状植株的检测。加拿大披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干旱胁迫对苜蓿的过氧化物(POD)同工酶的影响,试验采用聚丙酰胺凝胶方法,测定了聚乙二醇(PEG)干旱胁迫处理对12种不同品种的苜蓿幼苗POD同工酶酶谱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对不同品种苜蓿的POD同工酶酶带数量和酶活性产生一定的影响,苜蓿各品种间及干旱胁迫处理后的酶带数有所不同,POD同工酶谱带最多有10条,最少有4条。不同苜蓿品种的POD同工酶酶谱在A区的酶带变化较小,酶活性较强;B区出现新酶带,但酶活性较弱;C区酶带变化不同,酶活性最弱。  相似文献   

11.
梁慧每  夏阳 《草业学报》1998,7(4):55-60
测定了根蘖型和直根型苜蓿根、茎、芽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变化。结果表明,两类根系苜蓿同工酶谱带数目的变化均与季节温度变化相一致,但根蘖型苜蓿的数值明显大于直根型苜蓿,说明前者抗寒越冬力强于后者。变温处理后,4种抗寒性不同的苜蓿品种同工酶谱带数目及活性下降的顺序是:根蘖型苜蓿<陇东苜蓿<晋南苜蓿<猎人河苜蓿。根蘖型苜蓿和直根型苜蓿根组织过氧化物酶谱明显不同,说明苜蓿根组织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变化可能与控制根蘖性状的基因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2.
结缕草酯酶同工酶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以台湾原产中华结缕草、沟叶结缕草,山东原产中华结缕草,日本结缕草,日本原产日本结缕草和细叶结缕草共202个样品为材料,检验其酯酶同工酶谱。结果发现了26条酯酶带,构成了130个酶谱类型,各酶带出现频率随草种和原产地而异,以各酶带出现的频率,利用尤克利氏距离公式算出各族群的距离,发现中华结缕草和沟叶结缕草间的距离最近,合成一群集,细叶结缕草和日本结缕草距离最远,各成一群集。以上结果表明,酯酶同工酶不  相似文献   

13.
桑属几个种及品种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何大彦  冯文和 《蚕业科学》1990,16(3):129-134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方法,对桑属植物的7个种、3个品种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进行了研究.结果:桑属内共同特征酶带的表达与细胞色素氧化酶呈规律性的一致倾向,但在表型上有差异;桑属内各种、品种间的酶谱有显著差异.每个种都有不同的特征酶谱;用排序法研究同工酶可达到定量比较水平,对各桑种、品种的相似性和相异性可作出直观.定量、准确的表达.研究结果为桑属植物的分群、分类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14.
四川盆地麦冬种质资源的过氧化物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讨不同产地25份麦冬样品间的亲缘关系及与其外观性状的关系,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进行过氧化物(POD)同工酶分析,并使用SPSS软件对谱带作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不同产地麦冬样品的POD同工酶有10种酶谱类型,每种POD酶谱类型具有6~11条酶带;不同株型麦冬的酶谱类型相同;来源相同,外观性状不同的麦冬样品,其POD同工酶酶谱类型不同。因此,四川盆地麦冬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遗传差异与地理分布联系并不紧密,而与形态特征联系较紧;过氧化物同工酶分析可以作为川产麦冬种质资源鉴定的重要参考依据,并可用于判断其遗传差异及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扎龙湿地芦苇在干旱、盐碱等不同逆境条件下过氧化物酶同工酶(POD)谱产生的适应性变化,以及从同工酶水平来初步探讨不同生境芦苇之间是否存在种内差异,试验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按照不同的水分与盐碱梯度设置旱生、湿生和水生3个样地,分析了3种生境芦苇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特征。结果表明:在干旱和盐碱条件下酶谱产生了一定的适应性变化,环境中特高浓度的盐碱诱导湿生生境芦苇茎在迁移率(Rf)为0.032,0.081,0.496处产生了3条特有酶带,抑制其在Rf=0.523,0.873处产生酶带;干旱诱导旱生和湿生生境芦苇叶在Rf=0.048处产生酶带,酶谱带总数湿生>水生>旱生,与3种生境盐碱梯度呈正相关;酶带相似性系数在0.625~0.933之间,种内存在分化。说明湿生生境土壤中特高含量的盐碱导致酶谱与其他两种生境的相似性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16.
四种崇草属植物叶片酯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技术,对四种嵩草属植物-小嵩草、矮嵩草、线叶嵩草和嵩草的叶片酯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进行分析。试验结果显示,四个种的酯酶同工酶泳动成两大区域,Rf值分别为0.38 ̄0.86和0.08,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泳动形成5个区域,Rf值分别为0.97,0.68 ̄0.77,0.52 ̄0.63,0.29 ̄0.37和0.08。酶谱比较结果表明,嵩草和线叶嵩草亲缘关系较低,而二者同小嵩草、矮  相似文献   

17.
4个白三叶材料遗传变异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个白三叶材料(肇东白三叶、牡丹江白三叶、鸡西白三叶、龙风白三叶)的主茎生长期、匍匐茎生长期(发叶期)、开花期、结实期、成熟期用聚丙烯酰胺凝胶柱状电泳测定了其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酶谱带条数发生变化,随生育期延伸而上升,到开花或结实期达高峰,然后稳定或下降,最高达到6条,4个材料有差异但不大.酶谱带相对迁移率随生育期变化而变化,肇东白三叶、牡丹江白三叶、鸡西白三叶是曲折发展,成熟期达最高;龙风白三叶随生长期延伸逐步上升,成熟期达最高.4个材料有9种类型同工酶谱带,其中1号、2号、3号带是基本谱带,说明它们有共同的祖先,但又发生了变异.  相似文献   

18.
我国狗牙根种质资源多样性研究——I.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我国有代表性的15份狗牙根无性系叶片的过氧化物同工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同工酶(SOD)和酯酶同工酶(EST)进行了聚丙烯酰胺不连续垂直平板电泳实验。结果表明:各同工酶的谱带数、相对迁移率均不尽相同,呈现出较丰富的多样性;酶谱的聚类分析结果与种源的地理分布格局相吻合,而各酶谱带数与该种源所在的经纬度无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利用聚丙烯酰胺垂直板凝胶电泳技术对3种性别野牛草(Buchloe dactyloides)的幼叶和幼穗的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多酚氧化酶(PPO)同工酶酶谱进行分析,以期通过酶谱的差异表达对野牛草进行早期性别鉴定。结果表明:雄株野牛草幼穗的POD和PPO同工酶各有1条特异条带Rf0.12和Rf0.15;雌雄同株的幼穗PPO同工酶酶谱中有1条特异条带Rf0.12;雌株的叶片PPO同工酶酶谱有Rf0.12的特异性条带。通过分析上述3种同工酶的酶谱发现,叶片的POD和PPO同工酶酶谱可以用来对野牛草进行早期性别鉴定。  相似文献   

20.
10种早熟禾属植物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10种早熟禾属植物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共出现了58条酶带,但每个种的带数有所不同,最多出现8条,最少只有4条;每种植物的POD酶谱大致可分为A、B、C三区,其中酶带数量最多、活性最强、分布较为集中的是B区;各供试植物在酶谱特征以及种间相似程度上均有明显差异,POD同工酶技术对早熟禾属植物进行物种鉴定以及种间遗传距离分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