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针对无棣县造林主要在滨海盐化潮土、滨海潮盐土区域,立地条件较为恶劣,造林难度大,加之淡水资源匮乏,淋盐过程缓慢,阻碍生态造林战略脚步的实际情况,通过多年的摸索,总结出了台田造林绿化模式,依据水盐运动规律,开排挖沟,调控水盐,抬高地面,降低地下水位淋洗盐分,降低土壤含盐量,见效快,效果好,为黄河三角洲地区盐碱地造林绿化创出了一条新路子。  相似文献   

2.
<正>自20世纪后期以来,沧州滨海地区先后实施了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滨海盐碱地造林绿化取得了明显成效。通过连续多年的筛选对比,确定了以白榆、白蜡、枣树等为主的盐碱地绿化适生树种选择方案,并总结出一套相应的造林技术措施。1沧州滨海盐碱地主要造林树种的选择1.1气候条件和盐碱地土质情况沧州市东部濒临渤海,土质盐碱。土壤类型为滨海盐土或潮土,1m土体平均含盐量在0.1%~0.4%之间,高者可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苦槛蓝在不同土壤含盐量的滨海堤岸的插条造林试验表明,苦槛蓝对盐度的适应范围较广,从含盐量0.8%的盐土到含盐量低于0.1%的脱盐土均能生长,造林成活率均达95%,而且在土壤含盐量达0.8%的盐土中的生长量明显大于脱盐土.插条长度大于30 cm以上的苦槛蓝林分生长量明显高于插条长度10 cm以下的林分.  相似文献   

4.
朵州湾滨海平原(以10米等高线为内界),总面积约2900余平方公里。该地区原为滨海滩涂,后经近代河流淤积而成平地,主要土壤类型为滨海盐土、滨海潮土和滩地盐土。自1950年起,在地面高程3.5m以上的区域先后建立了国营农场利林场,大部分土地进行了灌淡水洗盐,树木和农作物生长普遍良好。但近年来,不少地段的土壤发生次生碱化,该区主要造林树种刺  相似文献   

5.
泥质海岸防护林树种选择及造林工程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造林试验及对树种生理指标的测定,进行滨海盐碱地适地适树及配套工程技术探讨。结果表明:重盐土以柽柳为先锋树种,覆地膜可促进成活;苏打盐渍土以沙枣为优良改土树种,铺山皮土及压乱稻草有利于树木存活、生长;中盐土上,绒毛白蜡为耐盐的珍贵用材树种,掺沙可降低土壤盐分,能有效地提高苗期的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  相似文献   

6.
随着平湖市滨海新城——独山港区的开发建设,绿化作为改善沿海地区生态环境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迫切需要对新围海涂进行绿化造林。文章通过对滨海地区绿化现状调查研究,从土壤处理、树种选择、种植养护等3个方面总结出适合平湖市沿海盐碱地绿化造林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柽柳属树种耐盐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河三角洲地区水资源短缺,土壤含盐量高,地下水矿化度大,土壤次生盐渍化严重,造林绿化难度大。柽柳属树种的适应性强,耐瘠薄、耐盐碱、抗风蚀和风沙,是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地区分布广泛的一个树种,从适地适树原则出发,柽柳属树种是滨海盐碱地植被建设和造林绿化的首选树种。为此,对栽培性状表现良好的五个品种,分别采用水培和盆栽两种方法进行耐盐试验研究,为盐碱地区大面积造林绿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盐碱地造林是一个现实难题,一定程度上严重制约着造林绿化成活率和绿化实际效果,如何通过工程措施对盐碱地进行改良、提高工程造林绿化效果,已成为盐碱地造林的一个重点研究课题。结合鲁北地区盐碱地造林工作实践经验,分析了盐碱地造林改良利用的基本原则,提出了具体的工程造林常用技术措施,具体分析了盐碱地上造林的土壤处理、树种选择、抚育管护措施取得的绿化效果,对指导盐碱地造林提供了经验借鉴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确保正在走向全面振兴的辽宁老工业基地的生态安全,"十一五"以来,辽宁省委、省政府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作出了一系列加强林业生态建设的重大决策,不惜投入巨资,先后实施了"辽西北边界防护林工程"、"朝阳市500万亩荒山绿化工程"、"五点一线滨海大道绿化工程"、"大规模造林绿化工程"等系列重  相似文献   

10.
黄麻秸秆还田及有机肥对滨海盐土的改良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黄麻秸秆还田及施用有机肥对滨海盐土的改良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料和秸秆还田可以改善滨海盐土理化性质,降低土壤密度、pH值和盐分含量,提高土壤孔隙度,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研究得出,秸秆施用量为3 600 kg/hm2及有机肥施用量为1200~3 600 kg/hm2时,对滨海盐土结构、盐分及pH等理化性质的综合改善作用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