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9 毫秒
1.
《植物保护》1982,8(3):4-4
目前,禾谷类黑穗病在我国北方旱粮地区发生比较普遍,部分地区危害严重,产量损失较大,发病率达4~5%。谷子白发病发生也很普遍,发病率一般都在5~10%。 禾谷类黑穗病种类较多,传播的方式和侵染的途径也不同,因此,必须根据传病方式,分别采取防治措施: 一、种子表面带菌的小麦光腥黑穗病、网腥黑穗病、糜子黑穗病、高粱坚黑穗病、高粱散黑穗病及莜麦坚黑穗病……,这些种子表面带菌的黑穗病害,可采用保护性杀菌剂。目前,防治效果较好、药源充足的保护  相似文献   

2.
玉米是宁晋县的主要粮食作物,玉米种植面积约占全县耕地面积的70%.2003年以来,瑞典蝇在本县玉米田严重发生.严重发生田块玉米产量损失达15%~25%.2006年夏玉米苗期,一般虫株率5%~10%,严重田块达50%左右.主要为害品种是浚单20和郑单958,其中浚单20最严重.  相似文献   

3.
亚洲小车蝗(Oedaleus asiaticusB.-Bienko)是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蝗区的优势种之一。主要发生在北部典型草原和与其相毗邻的农牧交错区,宜蝗面积约166.7万hm2。在农牧交错区主要为害小麦、莜麦、谷黍等禾谷类作物。蝗虫(混合种群)大发生年份,发生面积20万~40万hm2,侵入农田1.3万~3.3万hm2,虫口密度一般10~30头/m2,高的达150头/m2以上,受害作物一般减产10%~30%,重则减产50%以上,甚至毁种或绝收,给农业生产造成了重大损失。此外,蝗虫对草原的为害,加重了草原生态系统的破坏,加快了草场退化、沙化速度。特别是在蝗虫猖獗发生年份,蝗虫…  相似文献   

4.
2011年辽宁省花生疮痂病大发生原因分析及防控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辽宁省花生疮痂病大发生,受害田块一般减产20%~30%,严重田块减产超过50%,是近几年最为严重的一年。笔者介绍了该病在辽宁的发生为害特点、调查分析了其重发生原因,提出了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大麦条纹病的重发原因分析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麦条纹病是一种主要由种子带菌传播的系统侵染性病害,该病一旦发生,病株及其分蘖全部发病,对大麦生产构成极大的威胁.近几年来,该病在东台市某些田块发生严重,发病田块病株率一般在 10%~ 20%,最高田块达 50%以上.  相似文献   

6.
2006年宜昌市第4代稻飞虱暴发成灾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宜昌市位于湖北省西部,辖5县3市6区,东部为江汉平源,西部为三峡山区。全市水稻种植面积8.93万hm2,其中早稻0.67万hm2,中稻7.46万hm2,晚稻0.80万hm2。2006年8月上、中旬第4代稻飞虱(其中褐飞虱占97.1%)在中稻上全面暴发,达到防治指标的田块达100%,百丛虫量8 600~21 000头。其中百丛虫量超过1万头的发生面积占60%,最高的当阳市河溶镇民联村3组1块中稻田百丛虫量达26万头。发生面积广,来势猛,虫量高,为害重,是历史上最为严重的1年。虽然经过组织全面防治,“穿顶倒禾”田块仍达19.7%,稻飞虱为害造成中稻产量损失10%~30%,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灾…  相似文献   

7.
仙居县春玉米大螟为害严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大螟在仙居县历史上仅零星发生,从未造成过严重危害。但自从80年代末面积推广小麦套种春玉米以来,大螟危害逐渐上升,近年来发生普遍,为害十分严重,一般田块被害率为10%-30%,严重田块株被害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8.
2003年仙居县斜纹夜蛾大发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近年来,斜纹夜蛾在浙江仙居县为害日趋严重,常在局部地区尤其是山区的旱粮上暴发成灾,成为本县夏秋季多种作物上的重要害虫之一。2003年该虫发生更严重,来势猛,造成多种农作物大面积减产。1发生概况2003年8月初全县各地均报告有斜纹夜蛾为害,受害作物主要有大豆、扁豆、甘薯、芋艿、玉米、蔬菜、黄姜等。据统计,全县旱地作物50%~60%的面积受害,其中大豆受害更重一些,有70%~80%大豆田受害。受害面积秋大豆470hm2,甘薯530hm2。8月8日在大豆田调查,发生田块一般百株有虫80~400头,严重的达1000头以上。芋艿发生田块一般百株有虫200~1200头,…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来汉中地区小麦散黑穗病的发生不断加重.1988年全区发病面积17.07万亩,平均病穗率1.28%;1989年发病面积增加到57.66万亩,平均病穗率为2.96%,严重田块达17%,每亩损失小麦10公斤左右,全区约损失小麦500多万公斤。为防治小麦散黑穗病的发生,从1989年秋播前开始,全面推行《汉中地区小麦散黑穗病防治方案》,到1992年夏收前,3年全区共  相似文献   

10.
2004年阜南县水稻稻曲病暴发流行,给水稻生产造成严重损失。1发生特点1)流行面广,发病率高。全县2.1万hm2水稻,有1.6万hm2发病。其中严重发病田块占水稻种植面积的50%以上。发病田块病穗率平均31.8%,严重的70%~100%;病粒率平均4.37%,最高达54.0%。2)感病品种较多。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水稻主要品种均受到不同程度的为害,尤其是新品种粤优938受害损失严重,个别田块基本绝收。从田间调查结果看,一般高感病品种(如粤优938)病穗率达70%~80%,病粒率15.2%;严重田块病穗率达90%~100%,病粒率达54%;中感病品种(如Ⅱ优725)病穗率为40%;病粒率平均为1…  相似文献   

11.
章丘大葱以其棵大、脆甜而深受人们的喜爱。近年来,种植面积不断扩大,2001年种植6000hm2,2002年扩大到1万hm2,总产50万t,年产值约5亿元。自1996年以来,章丘大葱甜菜夜蛾发生严重,一般被害株率为30%~50%,严重田块达100%,受其为害,轻者减产2~3成,重者毁种绝收。为控制其为害,同时又减少农药对大葱和环境的污染,笔者自1999年开始,对该虫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探讨,并在绣惠、枣园、宁埠、党家等大葱主产乡(镇)进行了大面积推广使用,取得显著的效果。1发生规律据1999年以来3a的调查观察,甜菜夜蛾在本地区1a发生5代,其中,越冬代成虫发…  相似文献   

12.
<正>忠县是玉米种植大县之一,当地玉米种植面积仅次于水稻种植面积,玉米是忠县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每年因玉米大斑病、小斑病、纹枯病、丝黑穗病、玉米螟、黏虫、小地老虎等病虫为害对玉米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为害轻的,玉米产量损失10%~20%,为害重的,产量损失30%~50%。近几年,玉米病虫害在忠县部分田块为害十分严重,造  相似文献   

13.
系统调查了安徽省不同地区、玉米不同生育期害虫种类及发生为害情况。调查发现:安徽省全境玉米适生期长,玉米种植结构复杂,北部地区以连片种植夏玉米为主,南部地区以插花式播种春玉米为主。与为害夏玉米的害虫相比,南部春玉米害虫种类更为多样。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是全省玉米的主要害虫,其中铜陵地区春玉米苗期受亚洲玉米螟为害最重,被害株率达25.6%。蜗牛在夏玉米穗期和春玉米苗期为害严重,部分田块被害株率达100%。桃蛀螟Conogethes punctiferalis(Guenée)是春、夏玉米穗期的另一主要害虫,常与亚洲玉米螟、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和黏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混合发生,但在淮北地区玉米秸秆中未发现冬后存活的桃蛀螟幼虫。  相似文献   

14.
倪学仁 《植物保护》1965,3(5):185-185
近年来,大、元麦的条纹病和散、坚黑穗病的发病面积和发病率逐渐扩大,如条纹病平均发病率在5—10%;严重的田块可达20—30%,发病最严重的大部不能抽穗,少数抽穗的也造成籽粒不实;散、坚黑穗病的发病率,平均在3—5%,严重的田块达15—22%。由于这两种病害的发生,每年亩产损失粮食15—30斤。几年来推广了多种方法的药  相似文献   

15.
我区自1985年以来,三化螟为害面积逐年扩大,为害程度越来越重。全年发生三代,以第三代危害最重,损失产量最大。1987年第三代三化螟的螟害率一般田块达1.5—2.6%,严重田块高达15%以上。要控制三代三化螟的危害,重点是拆除三代的“桥梁田”,在连作稻地区,其主要虫源田是连晚秧田。据1988年统计,重螟地区的双林、南浔、织里、升山、常  相似文献   

16.
稻象甲在应城市每年发生1代,从1990年开始,稻象甲明显回升,发生为害逐年加重,到2000年时稻象甲已由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成为应城市常发性害虫之一.一般中稻秧苗被害率在10%左右,严重田块中稻秧苗受害率达60%以上.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西吉地区农作物10年来常发生的15种病虫草害造成粮食、生物产量、经济损失的统计资料,运用技术经济原则和模糊综合评判模型,评出当地为害损失严重的病虫草害是小麦条锈病、小麦吸浆虫、禾谷类黑穗病、双子叶杂草、野燕麦、黑绒金龟等病虫草害。  相似文献   

18.
豇豆田豆荚野螟幼虫发生为害特点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豆荚野螟(Maruca testulalis Geyer)又称豆荚螟、豆野螟,是如皋市夏、秋季豇豆上常发、重发害虫.发生为害盛期在7~9月份,一般田块豆荚被害率达50%左右,重发田块可达90%以上,严重影响了豇豆产量与品质.由于豆荚野螟幼虫钻蛀为害,生产中常用的敌百虫、毒死蜱(乐斯本)等杀虫剂的防治效果多数不及50%.为控制为害,不少菜农频繁用药,加大用药量,有的将2~3种药剂任意混用,常是今天打药,过不了几天就上市,严重影响食品的安全性.为切实解决生产中豇豆豆荚螟防治难题,笔者于2003~2007年进行了豇豆田间豆荚螟幼虫发生为害特点观察与防治技术试验,提出了提高田间防治效果,减轻为害的有效措施.2006~2007年在如城镇等蔬菜种植园区示范推广,豇豆荚果被害率被控制在10%以内,保荚效果达85%以上.  相似文献   

19.
玉米丝黑穗病[Sphaceltheca reiliana(kühn)Glint]是我国春玉米的重大病害,主要发生在东北、华北寒冷地区和华东、华南、西南、西北的山区。近年来,有些地区由于推广一些不抗病品种,并且长年连作,因而玉米丝黑穗病逐年加重,一般发病率在5—10%,重病田块高达80%。由于它是侵染期很长的土壤传播病害,在玉米生长5—7片叶仍能侵染,国内缺少防治的理想药剂,影响了我国玉米的生产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三化螟在江夏区一直是水稻主要害虫。自2000~2005年发生面积呈阶梯上升。2005年第3代3化螟为大发生。迟中稻、一季晚稻为特大发生,危害程度属历史之最。一般田块减产5%~10%,严重田块减产达48%以上。现将2005年三化螟第3代大发生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叙述如下。1发生原因与分析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