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试验旨在比较尼里-拉菲水牛及海子水牛瘤胃液中产甲烷菌的多样性,选取成年雌性尼里-拉菲水牛及海子水牛各3头作为试验动物,采用口腔导管法收集瘤胃液,提取瘤胃液总DNA,采用产甲烷菌特异性引物Met86F/Met1340R扩增16S rDNA,构建16S rDNA基因克隆文库。结果显示,从尼里-拉菲水牛和海子水牛中分别获得73、100条有效序列,均以Methanobrevibacter属为主。其中尼里-拉菲水牛有70条序列(17个OTUs)与已知菌的16S rDNA序列相似性 ≥ 97%,占总序列的95.89%,有3条序列(3个OTUs)与已知菌16S rDNA序列相似性处于93%~96%;海子水牛有70条序列(15个OTUs)与已知菌16S rDNA序列相似性 ≥ 97%,占总序列的70%,有30条序列(18个OTUs)与已培养菌16S rDNA序列相似性处于84%~96%。尼里-拉菲水牛和海子水牛瘤胃中的SGMT簇序列、RO簇序列所占总序列比例分别为76.71%、21.91%和76.00%、19.00%。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所有序列分别聚集于两大分支上,其中海子水牛有16个OTUs代表序列和尼里-拉菲水牛8个OTUs代表序列聚集在进化树顶端的同一分支上,且系统发育距离与古菌中任何已知相似序列都相隔较远。综上所述,在本试验同等日粮条件下,尼里-拉菲水牛及海子水牛瘤胃内产甲烷菌序列均以Methanobrevibacter属为主,两水牛品种的SGMT簇序列比例基本一致,但尼里-拉菲水牛中的RO簇序列比例更高,海子水牛瘤胃内存在更多的未知产甲烷菌。  相似文献   

2.
试验旨在比较尼里-拉菲水牛及海子水牛瘤胃液中产甲烷菌的多样性,选取成年雌性尼里-拉菲水牛及海子水牛各3头作为试验动物,采用口腔导管法收集瘤胃液,提取瘤胃液总DNA,采用产甲烷菌特异性引物Met86F/Met1340R扩增16S rDNA,构建16S rDNA基因克隆文库。结果显示,从尼里-拉菲水牛和海子水牛中分别获得73、100条有效序列,均以Methanobrevibacter属为主。其中尼里-拉菲水牛有70条序列(17个OTUs)与已知菌的16S rDNA序列相似性≥97%,占总序列的95.89%,有3条序列(3个OTUs)与已知菌16S rDNA序列相似性处于93%~96%;海子水牛有70条序列(15个OTUs)与已知菌16S rDNA序列相似性≥97%,占总序列的70%,有30条序列(18个OTUs)与已培养菌16S rDNA序列相似性处于84%~96%。尼里-拉菲水牛和海子水牛瘤胃中的SGMT簇序列、RO簇序列所占总序列比例分别为76.71%、21.91%和76.00%、19.00%。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所有序列分别聚集于两大分支上,其中海子水牛有16个OTUs代表序列和尼里-拉菲水牛8个OTUs代表序列聚集在进化树顶端的同一分支上,且系统发育距离与古菌中任何已知相似序列都相隔较远。综上所述,在本试验同等日粮条件下,尼里-拉菲水牛及海子水牛瘤胃内产甲烷菌序列均以Methanobrevibacter属为主,两水牛品种的SGMT簇序列比例基本一致,但尼里-拉菲水牛中的RO簇序列比例更高,海子水牛瘤胃内存在更多的未知产甲烷菌。  相似文献   

3.
母水牛发情周期卵泡发育动态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B-型超声波仪观察了自然发情的6头河流型母水牛和6头沼泽型母水牛的卵泡发育动态,发现河流型母水牛的发情周期由2个卵泡发育波组成;沼泽型母水牛以2个卵泡发育波为主(66.7%,4/6)。河流型水牛2个卵泡波分别在发情周期的第1.3、12.2天出现,其第1波征集、选择卵泡数分别为14.8和2.5个,第2波分别为14.2和3.2个;沼泽型水牛2个卵泡波分别在发情周期的第1.1、11.0天出现,其第1波征集、选择卵泡数分别为8.0和1.0个,第2波分别为7.8和1.5个。以上数据的各波征集卵泡数和选择卵泡数中,河流型水牛和沼泽型水牛之间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4.
<正>经过多年的努力,不断总结经验,现在腾冲县奶水牛养殖户以户养5~10头专业户为273户,合计饲养可挤奶水牛1 403头,占全县饲养可挤奶水牛的80%,养殖效益较高,养殖规模越大,养殖效益反而较低,其主要原因是季节性草料供应短缺。以家庭户养5~10头可奶水牛,适合一个主劳动力的工作量,以种草养畜为主,草料供应得到保障,饲料地就在牛舍周围,运送成本低,牛粪还田,无污染。实行分户饲养,集中挤奶的小区模式是奶水牛  相似文献   

5.
采用不同药物处理和给药方式,对不同品种水牛在不同季节自然发情和同期发情配种后的受胎效果进行系统研究,以期建立一套稳定的适合水牛同期发情的处理方法。试验选取本地水牛(102头)、摩拉水牛(129头)、尼里/拉菲水牛(98头)和杂交水牛(326头)共655头,分为5个组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河流型摩拉水牛和尼里/拉菲水牛的同期发情率和配种受胎率均高于杂交水牛和本地水牛(P<0.05),但同为河流型的摩拉和尼里/拉菲水牛之间没有差异(P>0.05),以本地水牛效果最差,其同期发情率和配种受胎率分别为74.51%和30.39%;应用不同的药物处理时,以GnRH+PGF2α+GnRH效果最好,同期发情率和受胎率分别为88.46%和46.38%,其同期发情率显著高于其他各药物组(P<0.05),而用PGc的效果最差(分别为79.10%和33.21%);用PMSG肌注+PGc灌注法,其同期发情率和受胎率效果最好,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其次是PMSG肌注+PGc肌注法,PGc肌注法效果最差;在冬季进行同期发情处理时,同期发情率和受胎率最高(分别为83.75%和43.28%),明显高于其他各季节(P<0.05);水牛自然发情的人工授精受胎率和胚胎移植的受胎率均比同期发情的高,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6.
(一)水牛的类型 亚洲的家养水牛按其外形外貌、生活习性和用途可分为2大类,即沼泽型水牛和河流型水牛。沼泽型水牛喜欢在泥塘中浸水和滚泥,其体形一般较小,以役用为主,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国家,中国的本  相似文献   

7.
我镇农田多以牛耕为主.1988年以前牛伊氏锥虫病在我镇的发病率几乎100%,1996年,市畜牧局对我镇水牛抽样进行了实验室检查,阳性率达60%以上.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决克隆水牛技术在供核细胞、受体细胞中的选用问题,探索不同条件对移植受孕的影响,完善克隆技术的理论体系。试验以摩拉奶水牛的耳成纤维细胞作为供核细胞,本地水牛卵母细胞为受体胞质进行细胞克隆构建重组胚胎;将发育5~10 d的重组胚胎移植于本地水牛、杂交水牛的子宫内,观察不同发情方式、胚胎类型、胚龄及季节对移植受孕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牛的克隆胚胎妊娠率较低,分别为12.05%、12.04%、13.95%。自然发情和同期发情对克隆胚胎移植受胎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鲜胚胎移植186头,受胎22头,受胎率为11.83%(22/186);冻胚胎移植174头,受胎23头,受胎率为13.22%(23/174)。克隆水牛从出生至12月龄体尺增长明显高于本地水牛;水牛克隆胚胎移植受胎在秋季最好,秋季受胎数占全年的53.33%,显著高于其他季节。  相似文献   

9.
随机选择自然发情的母牛900头,其中黄牛450头,水牛450头,采用冷冻精液和新鲜精液进行人工授精,观察不同输精部位对母牛配种受胎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①冷冻精液组:采用子宫颈内输精,配种受胎率黄牛和水牛均为0;采用子宫颈与子宫体交界处输精,配种受胎率黄牛达86.67%,水牛达66.67%;采用子宫体前1/3处输精,配种受胎率黄牛为60.0%,水牛为40.0%;采用子宫颈内5~6 cm处输精,配种受胎率黄牛为26.67%,水牛为6.67%;在子宫体与子宫角交界处输精,配种受胎率黄牛达13.33%,水牛达6.67%;采用子宫颈与子宫体交界处输精,配种受胎率显著高于其他输精部位(P0.01);②新鲜精液组:采用子宫颈内输精,配种受胎率黄牛为46.67%,水牛为13.33%;采用子宫颈与子宫体交界处输精,配种受胎率黄牛为80.0%,水牛为60.0%;采用子宫体前1/3处输精,配种受胎率黄牛为66.67%,水牛为33.33%;采用子宫颈内5~6 cm处输精,配种受胎率黄牛为33.33%,水牛为20.0%;采用子宫体与子宫角交界处输精,配种受胎率黄牛和水牛均为13.33%。同样表明采用子宫颈与子宫体交界处输精,配种受胎率显著高于其他输精部位(P0.01),为母牛输精的最佳输精部位。  相似文献   

10.
江西水牛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长期以来水牛作为生产资料在我省的农业耕作制度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全省水牛均属沼泽型水牛,主要的地方品种有滨湖水牛、信丰山地水牛、峡江水牛等。成年本地母水牛体重为450~550kg,1个泌乳期产奶量为500~800kg,其奶的质量较高,乳脂率、乳蛋白和干物质含量分别达到9.5%、5%、20%。据《2006年中国奶业年鉴》,江西全省水牛存栏127.5万头(其中能繁母牛55.3万头,杂交改良水牛0.13万头),约占全省养牛总数近30%,占全国水牛总数的6.5%。  相似文献   

11.
中国水牛奶业发展的潜在资源一、国际上确认水牛奶业的发展目标 国际水牛联合会(IBF)在第6届世界水牛大会(2001)一致通过新世纪水牛以“乳用为主,肉役为辅”的发展趋势,明确水牛奶业将成为一项新兴产业。这个决议与中国学者的观点是一致的,更能发挥水牛自身的优势和潜力。  相似文献   

12.
(一)水牛的类型亚洲的家养水牛按其外形外貌、生活习性和用途可分为2大类,即沼泽型水牛和河流型水牛.沼泽型水牛喜欢在泥塘中浸水和滚泥,其体形一般较小,以役用为主,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国家,中国的本地水牛全部属于这一类型;河流型水牛原产于江河流域地带、体形大,乳用性能好,主要分布在印度、巴基斯坦、保加利亚、意大利等国家,经过科学研究发现,这一类水牛不仅外形、习性等方面存在差异,而且在解剖、染色体、血型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别.  相似文献   

13.
全球饲养水牛1.52亿头(FAO,1996),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40多个国家,其中亚洲国家的水牛占97%。印度是世界上水牛最多的国家,有水牛9 006.3万头;中国水牛的数量居世界第二位,据1996年统计为2 358.4万头,占世界水牛总数的15.52%,占全国养牛总数的20%;第三是巴基斯坦,有水牛  相似文献   

14.
不同部位输精对母牛受胎率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把自然发情的母牛分2组,即冷冻精液组、鲜精组,观察不同部位输精对母牛受胎率的作用及影响.结果表明①冷冻精液组在子宫颈内输精,受胎率黄牛为0,水牛为0;在子宫颈与子宫体交界处输精,受胎率黄牛达86.67%,水牛达66.67%;在子宫体前1/3段输精,受胎率黄牛达60%,水牛达40%;在子宫颈内约5~6 cm输精,受胎率黄牛达26.67%,水牛达6.67%;在子宫体与子宫角交界处输精,受胎率黄牛达13.33%,水牛达6.67%.表明在子宫颈与子宫体交界处输精,受胎率显著高于其他输精部位(P<0.01);②鲜精组在子宫颈内输精,受胎率黄牛为46.67%,水牛为13.33%;在子宫颈与子宫体交界处输精,受胎率黄牛达80%,水牛达60%;在子宫体前1/3段输精,受胎率黄牛达66.67%,水牛达33.33%;在子宫颈内约5~6 cm输精,受胎率黄牛达33.33%,水牛达20%;在子宫体与子宫角交界处输精,受胎率黄牛达13.33%,水牛达13.33%.表明在子宫颈与子宫体交界处输精,母牛受胎率显著高于其他输精部位(P<0.01),为母牛冻配的最佳输精部位.  相似文献   

15.
水牛具有适应性强、利用年限长达10~12年、对稻草纤维素的消化率高达79%、乳的营养价值比黑白花奶牛高2.8倍,而饲养成本比黑白花奶牛低25.3%等优异特性,深受农民青睬,1988年我省年终水牛存栏266.65万头,占牛总存栏的60.5%,占役力的71%;随着耕地的递减,人口和可繁殖母水牛的递增,水牛从单一役用向奶肉兼用过渡已势所必趋。目前,我省水牛开发利用巳初具规模,1988年有12个县利用2385头水牛产奶,年产奶约215万公斤,占上市牛奶量的0.47%,占全国奶用水牛数的70%;上市牛肉已从原来以黄牛为主转为水牛产肉,  相似文献   

16.
我国南方地区气候条件大都以高湿热气候为主,环境高温是对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水牛生产力的主要约束因素。本文综述了水牛适宜生长环境条件、热应激对水牛生产性能和健康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便更好地评价热应激对水牛生产及健康的影响,促进水牛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 笔者近年来采用中西兽医结合,以针灸为主,治好奶、水牛瘫痪五例。为今后治疗奶水牛瘫痪症,广泛应用和推广以针灸术通过经络与  相似文献   

18.
<正> 水牛为热带、亚热带地区特有的牛种.亚洲水牛约占世界总数的97%,印度、中国?巴基斯坦分别占亚洲水牛总数的53.6%、14.8%、9.9%.中国和东南亚的沼泽型水牛现仍是永稻区农业生产的重要畜力。水牛在产奶、肉和役用等方面,尚有潜力, 表1 水牛奶与黑白花牛奶的成分比较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进行水牛溶血磷脂酸受体3(lysophosphatidic acid receptor 3,LPAR3)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以水牛卵巢组织DNA为模板,参考GenBank中公布的水牛LPAR3基因(登录号:XM_006047539.1)序列设计引物,利用PCR扩增水牛LPAR3基因序列,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水牛LPAR3基因全序列为1 552bp,包含1个1 062bp的CDS序列,编码353个氨基酸。同源性对比结果表明,水牛LPAR3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美洲野牛、黄牛、绵羊、野猪、马、果蝠、白眉猴同源性分别为99.4%、98.9%、98.0%、88.6%、90.0%、90.3%和91.2%,表明LPAR3基因在不同物种间具有较高的保守性。LPAR3蛋白分子式为C1853H2878N476O486S31,分子质量为40.59ku,理论等电点(pI)为9.52,不稳定系数为47.05,平均亲水性为0.324,属于碱性不稳定疏水蛋白质;该蛋白质存在7个跨膜结构且无信号肽,属于非分泌蛋白;二级结构分析表明LPAR3以α-螺旋、无规则卷曲和延伸链为主,其中α-螺旋占48.16%,无规则卷曲占41.36%,延伸链占10.48%,属于全α类蛋白质,与三级结构预测结果一致;亚细胞定位分析发现,LPAR3蛋白分布在等离子体膜(56.5%)、内质网(26.1%)、空泡(8.7%)、高尔基体(4.3%)和细胞核(4.3%)中,推测可能在运输和结合及嘌呤和嘧啶等方面发挥转运蛋白和信号转导等作用。本试验结果可为今后深入探讨LPAR3基因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参考黄牛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基因序列设计引物,运用PCR扩增技术对水牛PTH基因进行克隆,并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序列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成功克隆了水牛PTH基因完整编码区序列(CDS)348 bp,可编码115个氨基酸。该基因编码区序列与黄牛、猪、马、山羊、绵羊和骆驼的同源性分别为99%、93%、91%、97%、96%和92%,表明PTH基因在不同物种间高度保守。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水牛与黄牛PTH基因亲缘关系最近。此外,在水牛PTH基因CDS上共发现了3个碱基突变,其中两个属于同义突变,一个属于错义突变。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该蛋白属于碱性、亲水、稳定型蛋白质,其分子式为C570 H941 N167 O164 S8,分子质量为13.01 ku。二级结构分析显示,水牛PTH蛋白以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为主,与三级结构预测结果相一致。亚细胞定位分析显示,水牛PTH蛋白分布在细胞质(26.1%)、线粒体(21.7%)、细胞外(包括细胞壁)(17.4%)、内质网(13.0%)、细胞核(8.7%)、高尔基体(4.3%)和其他部位(8.7%),推测PTH蛋白可能在运输、结合及细胞被膜等方面发挥信号转导和转录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