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黄土丘陵区退耕地(阴坡)3种植被(沙棘、刺槐沙棘混交林地、油松沙棘混交林地)不同生长状况土壤养分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壤养分含量低;(2)研究区土壤养分中全氮、速效氮、速效钾、速效磷空间变异性显著;(3)研究区林地土壤养分含量从大到小顺序依次为沙棘(好)>刺槐沙棘林地(好)>沙棘(差)>刺槐沙棘林地(差)>油松沙棘林地(好)>油松沙棘林地(差),死亡的油松沙棘混交林地土壤养分含量好于生长好与生长差的油松沙棘混合林地.  相似文献   

2.
在合理利用和保护好野生沙棘资源的基础上,有计划地进行了中国沙棘平茬复壮试验,进行不同施肥方式及施肥量对沙棘产果量的影响、中国沙棘天然林雌、雄株搭配比例调查及吊果期调查等工作。在中国沙棘的培育、速生丰产技术方面开展了研究,取得第一手全面可靠的数据,分析了存在的问题,为今后中国沙棘的速生丰产和开发利用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为合理开发利用沙棘资源,促进我县沙棘产业又好又快发展,通过对大通县沙棘资源现状分析,提出了沙棘资源建设与利用的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和主要目标,并提出今后建设的主要任务和措施,旨在为大通县林业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辽西地区杨树沙棘,油松沙棘混交林混交技术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辽西地区杨树沙棘、油松沙棘混交林混交技术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两种混交林均以带状混交为佳,行状混交对幼林管理不便,且需经常调整种间关系。两种混交林中,杨树、油松均以4行一带为好(行距2m),如行距为3m,则3行为一带。沙棘带宽度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5.
沙棘种皮棕色素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确定了从沙棘种粕提取沙棘种皮棕色素的工艺路线,对该色素的性质进行了研究。沙棘棕色素的水溶性好,对光、热稳定性高,着色力强,可作为食用色素。  相似文献   

6.
通过调查陕北半干旱黄土区不同立地类型下不同混交林中沙棘的各项生长指标,研究不同混交模式对沙棘生长的影响,以期为该地区沙棘人工林的稳定性评价和改良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在阴坡沙棘混交林的林分结构比纯林好,尤其是刺槐沙棘混交林和山杏沙棘混交林,而阳坡沙棘纯林的林分结构较合理;阴坡和阳坡枯立木密度与林分总密度相关性都较强,均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大而增大。(2)阴坡沙棘新梢生长量的大小顺序为:山杏沙棘混交林、刺槐沙棘混交林、沙棘纯林、油松沙棘混交林,阳坡为油松沙棘混交林最高、沙棘纯林最低;沙棘林的累积生物量在阴坡和阳坡分别以山杏沙棘混交林和刺槐沙棘混交林最大,都以油松沙棘混交林最小,与当年新梢生长量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898、0.585。(3)沙棘林分更新阴坡以沙棘纯林和刺槐沙棘混交林较好,阳坡以刺槐沙棘混交林和山杏沙棘混交林较好,与沙棘林分结构和生长状况的规律不一致。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在阴坡还是阳坡,沙棘与刺槐混交均有利于沙棘的生长,且更新能力较强,可以做为沙棘纯林的改造目标,促进沙棘群落持续稳定发育。  相似文献   

7.
沙棘中白雀木醇表征方法及其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本论文基于一种高效、准确白雀木醇表征方法,对沙棘资源中的白雀木醇进行准确定量,探究沙棘资源中白雀木醇的含量变化规律,为沙棘中白雀木醇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对比了气相色谱法(GC)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两种测试手段的优缺点,采用较优的液相色谱测试方法对包括沙棘果、沙棘籽、沙棘叶在内的沙棘资源中白雀木醇含量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采用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法测定沙棘资源中的白雀木醇,该法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2 = 0.998 5),且精密度高(RSD ≤ 0.53%)、准确度高(RSD ≤ 1.16%)、重复性好(RSD ≤ 1.71%)。研究结果显示,沙棘中不同部位的白雀木醇含量差异显著(P < 0.01),其中沙棘叶中白雀木醇含量最高(59.73 mg/g,干叶),其次为沙棘果肉(2.19 mg/g,鲜果肉)和沙棘籽(0.39 mg/g,鲜籽);收集5月份至9月份不同生长阶段的沙棘叶,研究表明,随着叶子生长白雀木醇含量呈现为逐渐升高趋势,且7月份至8月份期间增速最大,9月份含量积累至最高(64.79 mg/g,干叶)。结论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法检测白雀木醇含量,操作简便、并且精密度、准确度高、重复性好;沙棘叶中白雀木醇含量较果实丰富,沙棘叶中白雀木醇含量9月份累积至最高,本研究可为沙棘资源中白雀木醇的开发应用提供有效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8.
沙棘油产品的加工技术及市场前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邢伟 《山西农业科学》2009,37(10):64-65,71
山西省拥有丰富的沙棘资源,但其开发和综合利用率很低。从沙棘中提取的沙棘油是一种非常好的医药保健品,目前沙棘油加工的最先进技术就是超临界流体萃取法。介绍了山西省沙棘资源及其利用现状、沙棘油的功效、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的原理和在沙棘深加工中的应用;展望了山西省沙棘资源的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大果沙棘引种试验初报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中国沙棘适应性强,生态效益好,但棘刺多,难采摘,果实小,产量低,经济效益不高。为满足沙棘资源建设对良种的需求,我们从1999年开始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引进齐棘、楚伊、橙色三种具有抗寒、抗病,少刺或无刺,果大、产量高的俄罗斯大果沙棘,采用沙棘常规育苗方法进行育苗试验,2年生苗种子固定植,均获成功。  相似文献   

10.
为了验证沙棘米醋的醒酒效果,采用灌胃法将鸡和大白鼠随机分成四组,一组作对照组只给灌50°白酒,其他三组作实验组分别灌4%的沙棘米醋,2%的沙棘米醋,1%的沙棘米醋,比例均为1∶1,做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沙棘米醋具有醒酒作用;2%~4%的沙棘米醋醒酒效果比1%的沙棘米醋效果好。  相似文献   

11.
采用电镜扫描法对中国沙棘、俄罗斯沙棘和蒙古沙棘花粉和叶鳞毛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中国沙棘花粉极面为三角形,俄罗斯沙棘和蒙古沙棘为三角圆形;中国沙棘和蒙古沙棘花粉赤道面为近圆形,俄罗斯沙棘赤道面为椭圆形;外壁表面纹饰中国沙棘和俄罗斯沙棘近于平滑,蒙古沙棘有皱波状;萌发孔类型均为三孔沟型。叶表面鳞毛较密,成层分布,盖住了叶表面。3种沙棘中中国沙棘叶鳞毛最密。上述特征表明沙棘属植物均具有极强的抗旱能力,且中国沙棘抗旱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12.
对同一生境下的中国沙棘、蒙古沙棘、俄罗斯沙棘茎的木材进行了比较解剖学研究,发现3种沙棘茎的木材均为环孔材,管孔密度蒙古沙棘最大,管孔直径俄罗斯沙棘最大,导管、管胞、木纤维的长度均为蒙古沙棘最长,俄罗斯沙棘导管及木纤维的长度均小于中国沙棘,但中国沙棘的管胞最短。中国沙棘多为多列射线,蒙古沙棘单列射线居多,俄罗斯沙棘无多列射线,这表明3种沙棘不同组织的进化不同步。3种沙棘木纤维长度均大于500μm,符合纤维板的生产要求。薄壁组织的存在可为形成层的活动及不定根、不定芽的产生提供养分。  相似文献   

13.
沙棘又名醋柳,果实可食用,也是防风、保土、固沙的好植物,沙棘人工繁殖速度正成为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科技人员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沙棘硬枝扦插技术,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沙棘又名醋柳,果实可食用,也是防风、保土、固沙的好植物,沙棘人工繁殖速度正成为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科技人员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沙棘硬枝扦插技术,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沙棘又名醋柳,果实可食用,也是防风、保土、固沙的好植物,沙棘人工繁殖速度正成为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科技人员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沙棘硬枝扦插技术,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沙棘又名醋柳,果实可食用,也是防风、保土、固沙的好植物,沙棘人工繁殖速度正成为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科技人员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沙棘硬枝扦插技术,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对生长在同一生境的中国沙棘、蒙古沙棘和俄罗斯沙棘的核型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3种沙棘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24,都由中部着丝粒染色体组成.其中,中国沙棘、蒙古沙棘在第4对染色体上有随体,俄罗斯沙棘在第2对染色体上有随体.3种沙棘的核型类型都是2A型,比较对称.  相似文献   

18.
《天津农业科学》2016,(7):111-114
对新疆天然分布的两种沙棘属植物种子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种子萌发特点进行了研究。以野生中亚沙棘、引进俄罗斯大果沙棘为研究对象,分别研究其在20/30℃、15/25℃、5/25℃、10/20℃、20℃、5/15℃、2/5℃条件下的萌发情况。结果表明,不同种的沙棘种子萌发情况差异均较大,2/5℃低温可以完全抑制两种沙棘种子的发芽,温度升高对沙棘种子发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野生中亚沙棘在各变温条件下萌发率均高于俄罗斯大果沙棘。两种沙棘的最适温度均为20/30℃,在此温度下野生沙棘种子萌发率为92%,大果沙棘为74%。  相似文献   

19.
正沙棘又名醋柳、黑刺、酸刺,雌雄异株,耐干旱、耐瘠薄,具有防风固沙效果好、生态效益明显等特点~([1])。沙棘的根、茎、叶、花和果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生物活性物质,具有显著的生态、保健和药用等价值,是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有机结合的典型生态经济树种。宁夏回族自治区20世纪90年代开始利用宁夏本地沙棘(中国沙棘亚种)在宁夏南部山区、红寺堡地区开展沙棘人工造林,截至2019年底,全区沙棘种植总面积超过90万亩。长期以来,宁夏的沙棘研究利用偏重于生态保护,在沙棘集约化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20.
沙棘是一种兼具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树种,发展沙棘林前景十分广阔.基于此,本研究对山西半干旱地区沙棘林抚育管理技术要点及其应用进行总结分析,旨在为沙棘良种繁育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