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秋季不同色泽五叶地锦叶片生理生化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确秋季不同叶色五叶地锦叶片的生理差异,以秋季同一植株上红色、中间色、绿色三种颜色的五叶地锦叶片为试材,测定了叶片中色素物质含量、酶活性以及叶片可溶性内含物的含量,结果表明:在红色叶片中,叶绿素含量较低,PAL、POD酶活性较高,花青素苷/叶绿素的比值较大,从而使R/G的值增大,叶色显现红色;而在绿色叶片中,叶绿素含量较高,PAL、POD酶活性较小,花青紊苷/叶绿素的比值较低,R/G的值降低,叶片显现绿色.通过可溶性内含物测定可知,在红色叶片中的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相对较高,与花青素苷/叶绿素的比值达到显著相关水平,表明这些内含物的积累有利于花色素苷的合成.  相似文献   

2.
以不结球白菜紫色品系NJZX1-3和其绿色突变体NJZX1-0及其后代F2的2个株系NJZX2-1和NJZX2-2为材料,研究花色苷合酶基因在紫色不结球白菜叶片花色苷合成途径中的作用。利用同源克隆的方法,分别在NJZX1-3及NJZX1-0中克隆到花色苷合酶基因;经序列比对发现,花色苷合酶基因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在2种材料和大白菜中完全一致,长度为1077 bp,编码358个残基,第211~307肽段具有2OG-Fe (II)双加氧酶家族基因的结构域,被命名为BrcANS。BrcANS蛋白与同科芥菜的同源性高达99%,进化关系亦与其最相近。在全部4种材料鲜叶中,总花色苷的含量(TAC)与叶片紫色程度是一致的,其中,NJZX1-3叶片中总花色苷含量最高,达到80.15±5.74 mg 100 g–1 FW;BrcANS表达量为NJZX1-0 < NJZX2-1 < NJZX2-2< NJZX1-3,与其总花色苷含量呈正相关。BrcANS的mRNA在NJZX1-3和NJZX1-0两种材料的不同组织中特异性表达:在叶片中高度表达,而在其他组织中表达较弱;另外,在两种材料间的表达亦存在显著差异,在NJZX1-3叶片中的表达丰度显著高于NJZX1-0。随着叶龄的增大,紫色不接球白菜叶片紫色变浅,BrcANS的表达量下降,但在NJZX1-3和NJZX1-0间的表达差异亦明显减小。以上结果表明,BrcANS基因是紫色不结球白菜中花色苷合成的关键基因之一,其mRNA表达量与叶片紫色直接相关,可能在其转录水平上调控叶片中紫色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种子》2018,(10)
以色季拉山9种报春花为试材,初步分析其花色及色素含量。结果表明,9种报春花分成7个色系:紫色、紫-紫罗兰、红-紫色、黄-橙色、绿-黄色、黄色、黄-绿色。呈现紫色、红色的报春花的花色苷含量较高,其中以红-紫色系的暗紫脆蒴报春最高,含量可达72.12U/g(DW),黄色系的巨伞钟报春最低,含量仅为0.18U/g(DW)。类黄酮和总酚含量以中甸灯台报春最高,分别达到3.76,3.77U/g(DW),杂色钟报春最低,分别为1.54,1.37U/g(DW)。在供试材料中,花瓣的总花青苷含量与L*值在0.01水平上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紫色大白菜含有花青素,是大白菜球色育种的选育目标之一。花青素常结合一个或多个糖苷形成花青苷。花青苷是黄酮类次生代谢产物,能引起植物的叶片、薹叶和根茎等呈现紫色、红色和蓝色等颜色。花青素是最强效的自由基清除剂,具有吸引昆虫传粉、抵御紫外线伤害等生理功能和抗氧化衰老、抗癌等保健功能。目前,紫色大白菜可追述到的来源主要有4种:紫红色芥菜、紫色小白菜、紫菜薹和紫红色芜菁。近年来,紫色大白菜新品种因其色泽艳丽、风味独特和花青苷等日益受到消费者喜爱。与大白菜花青苷合成相关基因等内容是重要的研究热点。本文结合最新研究进展,全面综述了大白菜紫色基因的来源、遗传特性、染色体定位、克隆、功能分析及与花青苷合成相关的基因表达等有关内容,为进一步开展控制不同来源的紫色大白菜花青苷合成基因的克隆和功能分析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七个紫甘薯品种块根花色苷含量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紫外-可见分光光谱法,对引自日本和徐州并在云南昆明种植的7个紫甘薯品种进行分析,研究了不同甘薯品种块根中花色苷含量及其在同一块根中的分布和花色苷产量。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花色苷含量和产量差异显著,花色苷含量以徐13-4含量最高,为107.22mg/100gFW;花色苷产量以种子岛紫最高,达13036.5g/hm2,其次是徐13-4,为11663.7g/hm2;花色苷在块根中的分布不均匀,含量表现为块根表皮>中心组织>薯肉。徐13-4可作为选育花色苷专用品种的亲本,种子岛紫可作为企业生产花色苷原料的品种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6.
糯玉米籽粒色素积累规律与营养特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地开发和利用糯玉米色素,以西星黄糯6号、西星赤糯1号、紫糯208、西星黑糯1号为材料,测定籽粒发育过程中类胡萝卜素和花色苷含量的变化及成熟期营养物质的含量,分析籽粒色素含量与营养特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籽粒发育,糯玉米类胡萝卜素与花色苷含量呈单峰曲线变化。品种间比较,成熟期时花色苷和色素含量表现为西星黑糯1号紫糯208西星赤糯1号西星黄糯6号,类胡萝卜素含量则表现为西星黄糯6号西星赤糯1号紫糯208西星黑糯1号。相关分析表明,花色苷和色素含量与粗淀粉、粗脂肪、葡萄糖和蔗糖含量呈正相关,与粗蛋白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呈负相关;类胡萝卜素与各营养物质之间的关系恰好相反。可见,糯玉米籽粒颜色越深,色素和花色苷含量越高,类胡萝卜素含量越低,糯玉米籽粒色素与其营养特性之间存在非常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为揭示云南文山州辣椒成熟期果色多样性和独特性的化学基础,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该州辣椒成熟期紫色、红色、金色和杂色果实的叶绿素(chlorophylls,Chls)、类胡萝卜素(Car)和总花色苷含量。结果表明:文山辣椒成熟期不同颜色果实的叶绿素a(Chl a)和总叶绿素[Chl(a+b)]含量和叶绿素a/b(Chl a/b)及总叶绿素/类胡萝卜素[Chl(a+b)/Car]特征均为紫色杂色红色金色,叶绿素b(Chl b)含量特征为紫色杂色金色红色,Car含量特征为金色红色杂色紫色,总花色苷含量(TAC)特征为紫色红色金色杂色,此外,4种颜色果实Chl a、Chl b和Chl(a+b)含量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但Car含量和TAC间的差异则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因此,文山辣椒成熟期果实颜色差异主要决定于Chl含量,叶绿素和花色苷共同贡献于果实的紫色,Car含量则决定了果实的金色和红色。本研究可为文山州辣椒果色呈现机理的研究和新奇果色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不同基因型玉米籽粒类胡萝卜素与花色苷色素积累规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黄色(特爆2号)、红色(西星赤糯1号)、紫色(紫糯香)和黑色(西星黑糯1号) 4种颜色的玉米为材料,通过徒手切片以及分光光度法,研究了玉米籽粒色素的组成、分布和积累规律。结果显示,西星赤糯1号玉米籽粒色素主要由花色苷和类胡萝卜素构成,花色苷主要存在于果种皮中,类胡萝卜素主要存在于胚与胚乳中;特爆2号玉米籽粒色素主要由类胡萝卜素构成,分布于胚与胚乳中;紫糯香及西星黑糯1号玉米籽粒色素主要由花色苷构成,主要存在于糊粉层中。除西星赤糯1号的花色苷积累首先出现于胚上方的花柱遗迹附近外,其余品种色素均首先在籽粒顶端出现,随后向四周延伸。玉米籽粒色素(除紫糯香)吸收峰随时间的变化先升高后降低。灌浆前期玉米果穗色素含量上部>中部 >下部,到灌浆后期,中部色素含量大于其他两部分色素含量。  相似文献   

9.
蔓越桔是一类富含花青素的小浆果,但其花色苷组分及含量尚不清楚。为明确中国目前引进蔓越桔品种的花色苷及遗传多样性特征,本研究以9个蔓越桔栽培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HPLC-DAD)对其花色苷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同时根据花色苷含量特征对蔓越桔品种进行聚类分析。色谱分析结果表明,9个蔓越桔品种总花色苷含量变化范围为9.140 3~34.620 2 mg/100g,且均含有6种单体花色苷;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品种总花色苷含量以及单体花色苷比例之间均存在差异显著性。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9个品种在相对距离为5的水平上,可将其分成3个类群,第Ⅰ类群为‘史蒂文’,第Ⅱ类群为‘森特维尔’,第Ⅲ类群包含‘博蔓’、‘奥斯通’和‘克劳利’等7个品种,该研究将为蔓越桔品种的加工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旨在探究三七地上茎积累花色苷对其抗寒性的效应。研究了冰水模拟低温胁迫下三七一年生紫、绿地上茎植株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和丙二醛(MDA)含量及抗氧化酶比活力。结果表明,在冰水模拟低温胁迫下,紫、绿地上茎植株叶片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过氧化氢酶(CAT)比活力及绿地上茎植株叶片的MDA含量均上升,紫、绿茎植株叶片的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比活力及紫茎植株叶片的MDA含量均下降,且紫茎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CAT比活力的升幅及绿茎叶片POD和SOD比活力的降幅均更大;在冰水处理结束时,紫茎植株叶片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POD和SOD的比活力均高于绿茎的,但CAT比活力和MDA含量略低于绿茎的。但是,紫、绿茎植株叶片的可溶性蛋白质和MDA含量及抗氧化酶比活力的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因此,三七地上茎积累花色苷利于其抗寒。  相似文献   

11.
贵州紫苏资源收集以及叶色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调查贵州地区紫苏资源的多样性,研究紫苏叶色性状的差异及成因,收集并种植贵州地方栽培及野生紫苏资源53份,调查苗期叶片颜色性状,并测定其花青素及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贵州地方紫苏资源叶色有面绿背紫、全绿、全红(紫)等多种性状。全红(紫)紫苏花青素含量较高,叶绿素含量较低;绿色紫苏则相反。不同紫苏材料间,花青素含量差异最高可达到60倍,叶绿素含量差异最高在3倍左右。但是,其中有2个材料同时具有较高的叶绿素及花青素含量。叶片中花青素与叶绿素含量差异,导致贵州地方紫苏资源叶色存在着较大的多样性,该工作为紫苏资源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2.
以3个红叶山茶品种‘红叶黑魔法’、‘黑魔法’和‘黑蛋石’为试验材料,分别测定叶片不同发育阶段叶绿素、类胡萝卜素、总花青苷含量及叶色参数L~*、a~*、b~*值,并通过相关性分析探讨叶色参数与叶片色素含量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首先,3个不同发育阶段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呈上升趋势,不同品种同一发育阶段的色素含量相近。‘红叶黑魔法’和‘黑蛋石’叶片总花青苷含量在新叶展开10 d左右达到最大值,此后极显著下降,而‘黑魔法’叶片的花青苷含量则变化不大。其次,从色素比值来看,在新叶展开10 d时,花青苷的所占比值最大,‘红叶黑魔法’和‘黑蛋石’的花青苷比值分别达到87.88%和79.08%,极显著地高于叶绿素所占比值。到50 d时,花青苷比值下降至31.74%和23.68%,且3个品种花青苷含量相近,而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比例则显著增加,这一结果较好地解释了这3个品种叶片的呈色变化,说明花青苷含量及其各种色素含量的比例变化是导致红叶山茶叶色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后,3个品种的a*值均与花青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呈负相关,a~*值可作为描述红叶山茶品种叶色变化的代表性参数。  相似文献   

13.
紫皮洋葱速冻后会因花青素的损失而导致色泽变浅,品质下降。本文采用色差分析的方法,对速冻紫皮洋葱的护色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加热护色可较大程度地提高速冻紫皮洋葱花青素的保存量,其最佳护色工艺为:速冻紫皮洋葱经浓度为1.2%的CaCl2溶液浸泡15 min后,进行加热护色,加热温度为60℃,加热时间维持32 s。在此护色工艺条件下的速冻紫皮洋葱TCD(总色差)为1.27,护色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紫果黑蕊猕猴桃营养品质变化及其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更好地促进高品质彩色猕猴桃的选育和开发,本研究以秦岭地区野生的紫果型黒蕊猕猴桃为材料,在果实成熟过程中采集不同果色时期(绿色、浅紫色、紫色和深紫色)的猕猴桃果实,对其营养成分(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滴定酸、Vc和花青素)含量进行分析,探寻果实营养品质变化规律。结果发现,紫果黑蕊猕猴桃果实随着成熟,果色由绿色逐渐变为深紫色,其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花青素含量逐渐增加,各时期含量差异显著且两两间分别呈极显著正相关;可滴定酸和Vc含量逐渐降低,两者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但与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花青素含量分别呈显著负相关。结果表明,该紫果黒蕊猕猴桃果实成熟度越高,紫色特征越明显,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含量越高,可滴定酸含量越低,但同时Vc含量也越低。  相似文献   

15.
16.
17.
以油麦菜和生菜为试材,通过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乙酰丙酸,探索乙酰丙酸对叶菜产量、叶绿素和硝态氮的影响。结果表明,乙酰丙酸对油麦菜产量的影响表现出差异显著,对生菜产量的影响表现出差异不显著。就增产效果而言,油麦菜在喷施稀释800倍乙酰丙酸时增产幅度最大,较对照增产6.46%;生菜在喷施稀释600倍乙酰丙酸时增产幅度最大,较对照增产3.33%。油麦菜不同部位叶绿素含量均是叶尖>叶中>叶基。同一部位不同处理间叶绿素含量差异不显著,但与对照相比,各浓度处理下油麦菜叶片不同部位叶绿素含量均有所增加。同时与对照相比,各浓度处理下油麦菜叶片叶绿素含量均有所增加。生菜在喷施稀释600倍乙酰丙酸时叶片叶绿素增加幅度最大,较对照增产6.95%。喷施乙酰丙酸对油麦菜叶片硝态氮含量有增加作用,对生菜叶片硝态氮含量有减少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新优树种纳塔栎在城市绿地中的秋季表现,选择城区内的纳塔栎植株为研究对象,记录植物秋季叶色变化的过程,同时对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青素等含量进行测定,从叶片色素、气候因子进行典型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纳塔栎在城区绿地中的秋季变色期约为30天;叶绿素a和花青素含量的高低决定着叶色;平均温度对叶色变化影响最大,并与叶绿素a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花青素呈极显著负相关。平均温度(X1)和花青素(X2)含量之间的一元非线性回归模型为X2=39.184077/[1+EXP(-7.317131+0.734963X1)],相关系数为0.9523(P<0.001),通过平均温度的变化可以初步推断纳塔栎秋色叶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9.
黎礼谦  罗英舰  郑元利  姚华开 《种子》2021,(3):136-140,F0003
为丰富遵义地区紫色蔬菜种质资源,从全国各地引种6个具有代表性的紫色马铃薯品种,对其外观性状(单薯重、薯块形状、表皮颜色、薯肉颜色)和营养指标(花青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进行综合测定与分析,并运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各营养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p<0.05)。结果表明,马铃薯块茎平均单重依次为:云斯特>七彩>黑金刚>黑美人>乌洋芋>高原红;花青素含量表现为:黑美人>黑金刚>高原红>云斯特>乌洋芋>七彩;可溶性糖含量表现为:黑金刚>黑美人>高原红>云斯特>乌洋芋>七彩;淀粉含量表现为:黑金刚>黑美人>乌洋芋>云斯特高原红>七彩;可溶性蛋白含量表现为:黑金刚>黑美人>乌洋芋>云斯特>高原红>七彩。综合比较,黑金刚和黑美人两个品种的综合表现较为优良,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下一步可根据生产的实际情况开展品种示范种植试验,进一步丰富遵义地区紫色蔬菜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