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荣云鹏  田茂超  王锡玖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2):15822-15823,15852
选择了降水、日照、气温及产量等资料,采用农业气象统计学和气象统计学原理,对2011~2012年度桓台县小麦播种以来的各发育期气象条件以及对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2011~2012年度桓台县冬前气象条件适宜,小麦分蘖充分,群体较大;返青至拔节前气温持续偏低,利于小麦充分分化,利于形成大穗,增加穗粒数;乳熟至收获期间天气条件复杂,不利小麦充分灌浆和提高千粒重。  相似文献   

2.
2007年4月上中旬,莱芜市发生了小麦红蜘蛛特大虫害,对今年处于拔节、孕穗期的小麦造成严重危害.本文对引起虫害发生的气象条件进行了初步分析,以探讨小麦红蜘蛛发生的有利气象条件,为小麦病虫害预报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分析发现,2006年秋季干暖、冬季暖冬、2007年春季干燥温暖的气候条件是导致莱芜小麦红蜘蛛特大发生的主要气象因子,同时粗放式的田间管理,加剧了虫害的发生程度.  相似文献   

3.
气象三要素对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2008~2009年度麦作期间及近几年同期气象资料统计,分析气象三要素对小麦主要时期生长发育及产量影响,结果表明:冬前积温较低,光温不足,不利于小麦壮苗的形成;冬季气温低,小麦冻害较重;春季干旱、低温,小麦春发不足,成穗数降低,但每穗粒数有所提高;小麦抽穗后降雨偏多,但分布均匀,气温较高,光照充足,有利于灌浆结实。  相似文献   

4.
选取降水、气温及产量等资料,对2012~2013年度桓台县小麦生产的有利和不利气候条件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提出了预防春季低温冻害的相应对策。结果发现,2012~2013年度桓台县小麦播种期温湿条件适宜,小麦出苗均匀;冬前积温充足,利于形成壮苗;越冬期降水较多,利于小麦安全越冬;春季气象条件复杂,小麦冻害偏重,生育期推迟;后期光照偏少,风雨天气造成倒伏,不利于小麦充分灌浆,千粒重降低。  相似文献   

5.
利用济南市唯一的国家农气基本站2012--2013年度冬小麦全生育期的气象资料,探讨了冬小麦主要发育期的有利气象条件,评价气象条件对冬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指出冬前气象条件适宜,墒情良好,冬小麦平均分蘖和次生根较上年较多,安全越冬。返青后至抽穗气温偏低,延长小麦分化时间,易成大穗,增加穗粒数;乳熟至收获期间天气条件利大于弊,有利于小麦灌浆和提高千粒重。  相似文献   

6.
2010年度聊城市农业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2010年度聊城市的农业气象条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聊城市气温与常年持平,降水偏多、日照时数偏少,大部分时段农田墒情适宜,气象条件利于作物生长发育;早春持续低温导致作物生育期普遍推迟,5月光温适宜,利于小麦灌浆成熟;8月下旬至9月上旬的连阴雨天气不利于秋作物产量形成;秋季中后期多晴好天气,光温充足,利于秋收、秋种和小麦冬前生长。综合分析全年农业气象条件,聊城市2010年属气象条件正常的年份。  相似文献   

7.
李汉浸  高翀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3):1209-1210
[目的]分析2012年濮阳市冬小麦全生育期气象条件对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通过系统分析和实地调查,分析了2012年度濮阳市冬小麦各生育期的气象条件,总体上概括了小麦发育期内的有利、不利气象条件,探讨其对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2011年10~11月份气温偏高,越冬期推迟,冬前分蘖多,小麦苗情发育较充分;越冬后,小麦苗情转化升级较快,对小麦高产、稳产有一定贡献。2012年小麦播种—成熟前期,日照偏少,降水分布不均,气温波动较大。[结论]2012年濮阳冬小麦全生育期气象因素对全市冬小麦各发育期的生长需求和产量贡献有利有弊,从总体气象因素来看利大于弊。  相似文献   

8.
2014年济阳县冬小麦灌浆~成熟期出现了干热风、降水不足的不利气象条件,导致该县冬小麦提早成熟,但仍然取得了高产。针对这一现象,利用济阳县2013~2014年冬小麦生育期的气象实测资料,与历年、2012~2013年相应气象指标进行对比,探讨了该小麦生育年度气候条件不利的情况下小麦提前成熟但产量仍然较高的原因。结果表明:2013年小麦越冬前积温足,墒情较好,光照适宜,苗情好于往年;返青~抽穗期气温偏高、光照充足、灌溉及时,使得冬小麦返青后生长快速,群体发育明显;灌浆期间,适宜的气象条件使得小麦灌浆速度达到最大且灌浆饱满;5月下旬高温天气多,促进了冬小麦早熟。  相似文献   

9.
2012年泰安市冬小麦生育期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对比分析法得出影响2012年泰安市冬小麦产量构成的有利气象因素:积温充足,底墒水充足,降水时段与小麦需水期吻合,土壤水分条件较好,未出现低温冷害、干热风等不利的灾害性天气。不利气象因素:乳熟期遭遇干旱,不利于灌浆和千粒重提高。并提出了防御不利气象条件的措施和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利用桓台县气象资料和小麦产量资料,分析了2013~2014年度桓台县小麦生长发育特点,将群体变化动态、灌浆速率等指标与往年进行比较,对2013~2014年度桓台县小麦生产的有利和不利气候条件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2013~2014年度桓台县小麦播种期温湿条件适宜,小麦播种质量提高;冬季气温偏高,小麦安全越冬;春季气温回升快,小麦生育期提前,但前期干旱影响亩穗数提高和中期低温影响穗粒数提高;小麦灌浆期提前,粒重增加,但连续干热风不利于小麦灌浆。  相似文献   

11.
滨州市2006~2007年度冬小麦生育期间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月兰  孙亚丽 《农技服务》2008,25(12):10-11
从气象学角度分析了2006~2007年度影响滨州市冬小麦从播种到收获各生长期的气象因子。通过分析,发现冬前的温度偏高造成了冬前小麦旺长,对小麦生长不利,春季的透雨对小麦的返青及生长非常有利,无明显的低温冻害和冰雹干热风天气,整个生育期间气候条件利大于弊。  相似文献   

12.
李奇穗  田茂 《现代农业科技》2012,(6):152-155,157
小麦条锈病是四川小麦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其最大特点是暴发和流行迅速,给产量造成巨大影响。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四川麦区小麦条锈病每年都处于高发状态,尤其是1999—2002年,条锈病连续数年的大发生造成平均每年300万t以上的粮食损失。现阶段研究发现:种植品种、气象条件和条锈病菌源量是影响条锈病发生程度的主要因素。据调查,目前大部分小麦品种对条锈病的抗性已经丧失,气象条件是影响或左右小麦条锈病发生、消长和危害的最直接生态环境因素,二者关系甚为密切。因此研究小麦条锈病发生流行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发生流行的气象环境成因、气候分区、气象预测预报,不断提高对病害预测预报技术水平,对于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该文收集整理了眉山市1994—2007年小麦条锈病发病范围和发病程度资料以及同期相关气象数据,分析了1994—2007年连续14年眉山市小麦条锈病发病程度与小麦生长期内平均相对湿度、日照总时数、平均温度、总降雨量、降雨日数等5个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根据有限的数据确定四川省眉山市小麦条锈病发病的主要气象因子,并提出了不同气象条件下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不同气象条件下小麦灌浆速率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翟怀巍  孙凤平  李春晖  郭勇  沈献荣  李双霞  房稳静 《安徽农业科学》2011,(17):10442+10453-10442,10453
在驻马店市多年小麦灌浆速率测定资料的基础上,选取了干旱、雨涝和正常年份3个小麦灌浆期间气象条件典型年,分析了在这3个典型气象条件下小麦灌浆速率特点及其对产量的最终影响,以找出小麦灌浆期间最适宜的气象条件。  相似文献   

14.
<正> 粒重是构成小麦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大量的研究证明,粒重的高低与灌浆速度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小麦灌浆动态与气象条件的平行观测分析,探讨了淮北小麦灌浆期间的气象条件对灌浆速度的影响,试图为高产栽培和科学研究提供一些气象依据.  相似文献   

15.
2014—2015年度气象条件对巨野县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巨野县是我国优质小麦主产区。对2014—2015年度光照、温度、降水等气象因素对巨野县冬小麦产量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气象条件对小麦生产比较有利,对提高小麦产量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2007年度许昌小麦发育期间主要病虫害发生程度与相关气象条件的统计分析,评述在气象条件下小麦生育期间的主要病虫害的消长与气象因子变化关系和规律,从中揭示气象条件在小麦病虫害发生程度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探讨通过气象因子建立有效的小麦虫害预报模式,并提出相关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7.
从播种一冬前苗期、越冬期、返青拔节孕穗期、抽穗扬花一灌浆成熟期等阶段简述了2012年如皋市小麦生长期农业气象条件,认为2012年如皋市小麦生长期农业气象条件是利大于弊,属丰产气候年型。  相似文献   

18.
1.减轻小麦虫害造成的损失地下害虫发生严重会造成小麦苗期缺苗断垄,苗小、苗弱,影响冬前壮苗的形成,最终影响分菓;地上害虫发生严重会影响小麦正常生长、灌浆,直接影响产量。小麦拌种能有效趋避地下害虫,预防地上害虫大面积发生。2.减轻小麦病害造成的损失纹枯病、全蚀病、根腐病、秆黑粉病、散黑穗病和腥黑穗病等病害极易造成小麦减产,严重的甚至绝收。小麦拌种能抑制病菌的侵染,减轻病害的发生,从而取得产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咸阳市北部塬区旬邑、永寿两个农业气象观测站1991~2000年10个冬小走生育年度的土壤水分资料分析,塬区麦田土壤水分冬前逐渐增大,开春后不断降低,麦收前有回升,小麦拔节到乳熟期土壤水分亏缺是制约本区小麦产量的关键,土壤水分的有效性临界点,即干旱出现指标为,永寿及其气候相近区为相对湿度62%,旬邑及其气候相近区为相对湿度50%。  相似文献   

20.
张有菊  张春  祝伟  张悦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5):169-170,230
利用山东省济阳国家农气基本站2016-2017年度冬小麦全生育期的实测资料,探讨了冬小麦主要发育期有利气象条件,评价了气象条件对冬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016-2017年度济阳越冬前积温足,墒情好,冬小麦平均分蘖和次生根较上一年偏多,小麦安全越冬;返青后至抽穗期间气温偏高,光照足,降水多,利于冬小麦返青后快速生长;灌浆期间气象条件有利于小麦灌浆和增加千粒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