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近年来,黑木耳棚室吊袋栽培模式又逐渐兴起,提高了黑木耳的质量、产量和效益,与常规地栽模式相比,越来越受到耳农的欢迎,下面将两种模式的生产性能进行对比分析,具体如下:1产品比较1.1质量吊袋黑木耳无泥沙、除草剂等污染,既干净又安全。1.2产量吊袋木耳比地栽春耳提早1个月上市,且采摘期能增加1个月,生长周期长,产量高,卖相好,价格高。2设施比较地栽用地和吊袋棚用地都需要选择远离污染  相似文献   

2.
黑木耳又称光木耳。利用多种农、林副产品作代料栽培黑木耳是继段木栽培技术之后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各地利用代料栽培黑木耳的方法有“块栽法”“、袋栽法”和“瓶栽法”三种。其中以“袋栽法”为普遍。但“袋栽法”用于光木耳则常因杂菌为害而导致减产。为此,近年来我们研究推广了光木耳瓶栽技术,对解决代料栽培光木耳的杂菌为害问题收到了理想的效果。特别在豫南稻区,以稻草为主料栽培光木耳,只有采用“瓶栽法”才能保证成功。一栽培季节光木耳属中温偏低型菌,在豫南气候条件下,适宜出耳期在9月中旬至翌年5月下旬,最佳出耳期为秋季的9…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代料栽培黑木耳已成为北方农民脱贫致富的门路之一。我市的农民,利用杂木屑、玉米芯等农副产品资源,袋栽黑木耳80万袋,接种后60天左右开采,每袋可收干耳30-50克,当年收黑木耳2.8万千克,收入达120万元。一位农民栽培黑木耳8000袋,当年收干耳300千克以上,纯收入达1.2万元。现将袋栽高产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靳春成 《吉林农业》2011,(11):102-102
黑木耳以其独特的营养价值、特殊的药用功效,已经被人们所接受,成为人们餐桌上的日常佳肴。黑木耳栽培生产遍布我国的20几个省区市,木段生产黑木耳由于木材原料的减少和昂贵的价格,已经逐渐被淘汰,取代它的是木屑、麦麸、稻糠、玉米芯等代替培养料,因此,塑料袋代料地栽黑木耳已经成为现在黑木耳生产的主要形式。以前袋料栽培黑木耳出耳采用的是大孔出耳栽培技术,割口是割“V”字型口,边长是2.5-3cm,每袋割12—15个口,生产的木耳根部呈疙瘩状,采摘晾晒时需削根、掰片,品质不佳,售价低,食用时口感不好。最近几年我们成功试验推广了小孔出耳栽培技术,此栽培技术简单易行,实际可操作性强,由于割的口是小孔,生产出的木耳单片、无根、肉厚、色黑,食用时口感好,由于品质上乘,市场售价此大孔栽培出的黑木耳高30%左右,同时又可节省割口、晾晒时削根、掰片等的人工费用40%。因此,此项技术的推广应用,大幅度增加了茵农收入,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吉林省已经把黑木耳小孔出耳栽培技术列为2011年特产行业重点推广的技术。  相似文献   

5.
总结了黑木耳枯落叶袋栽技术,包括菌种的选择,枯落叶种类的选择及处理,栽培料的配方及配制方法,装袋、灭菌与接菌,出耳管理,采收等内容,以期为黑木耳的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黑木耳的出耳管理,是提高产量和品质的重要生产环节,现将北方地区袋料地栽黑木耳出耳管理技术介绍如下。1场地选择栽培场地应选择背风向阳、地势平坦、有水源、排水良好、空气新鲜无污染地块,农舍房前屋后的空地也可,但一定要避开风口和低湿地。选好地块后,将地面整平,挖好排水沟,并在地面撒石灰粉消毒,喷洒杀虫剂防虫灭虫。  相似文献   

7.
黑木耳大棚吊袋栽培是一项代表着黑木耳发展方向的创新栽培技术。打破了传统地摆栽培模式,改为吊袋栽培,在相同面积下,其悬挂数量是传统地栽木耳的5~6倍。而且省地、省水、省工,并能有效的抵御自然灾害,可控性强。采用该技术生产的黑木耳品质好、无泥沙、除草剂污染,既干净又安全。比地栽春耳能提前一个月采收,比地栽秋耳采摘期能延后一个月。经过三年的生产实践,黑木耳棚室吊袋栽培技术现已成熟,现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黑木耳,俗称黑耳子、黑菜,简称木耳,是我国著名的食用菌之一。地栽黑木耳,是最近几年兴起的一种栽培技术,具有原料来源丰富、设备简单、成本低、生产周期短、见效快、经济效益高等优点。黑龙江省宁安市目前推广地栽黑木耳面积1.8万亩,每亩产值1.5万~1.8万元,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地栽黑木耳栽培主要有春耳、秋耳和春耳秋管增产增收模式,现将其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1确定春耳栽培季节  相似文献   

9.
张水科 《甘肃农业》2013,(24):96-97
塑料袋地栽黑木耳,是把按特定的培养基配方拌好的培养料装入特制的塑料袋内,进行湿热灭菌后,通过无菌操作,然后把专门用于地栽的黑木耳菌种接入培养基内,经过培养,待菌丝长满袋后,划一定数量的V形口,摆在地面上,上盖草帘,保证出耳床内一定的条件,促使子实体形成、生长黑木耳的栽培新技术。作者就黑木耳的技术要点及过程做了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10.
刘字平 《农技服务》2007,24(6):43-43,57
介绍了黑木耳栽培对场地、耳木和菌种的要求,以及栽培和采收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1.
地栽黑木耳是把黑木耳的菌袋摆放在室外的田块上进行出耳管理的一种技术.是近几年来宜君县新兴起的一种栽培方式,该技术以木屑、秸秆为原料,很好地解决了木耳产业和林业发展的矛盾,改变了依靠木材生产木耳的历史.通过采取地栽技术,极大地扩宽了黑木耳栽培原料与栽培区域,大大缩短了生产周期,提高了生物转化率和产品商品性,经济效率高,有利于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生产,发展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2.
正日前,东北林业大学教授邹莉根据多年实践经验,成功研发出全光照袋栽黑木耳袋顶出耳技术,改变了黑木耳只在菌袋四周划口出耳的传统生产方式。据了解,传统地栽黑木耳只在菌袋四周划口出耳,黑木耳收获后就停止管理,菌袋也失去利用价值。全光照袋栽黑木耳袋顶出耳技术,涉及袋栽黑木耳袋顶出耳处理方法,特征在于采用袋栽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黑木耳袋料栽培工艺中的困菌出耳技术误区进行了剖析,分析了该误区现状及产生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科学袋栽黑木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前正是代料袋栽黑木耳的出耳期,受今年早春低温气候影响,代料袋栽黑木耳菌袋下地晚,如果出耳期管理跟不上,黑木耳就不能在7月初采收,导致黑木耳质量差,市场价格低,栽培户的经济效益下滑。下面就根据今年特殊气候条件介绍黑木耳出耳期管理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5.
《今日农村》2005,(1):2-2
目前,“地栽黑木耳”在湖北省房县试种成功。过去黑木耳栽培取材主要是林木资源,投入大,效益低,破坏了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而“地栽黑木耳”从试种地已采3茬的情况看,“地栽黑木耳”投入产出比在1:2,5以上,整个生产周期只需60~80天,比普通椴木缩短30天以上。“地栽黑木耳”不仅生育期短,出耳快,早上市,而且避开了普通椴木栽培黑木耳大面积上市的高峰,抢住了商机,经济效益可观。  相似文献   

16.
黑木耳袋装栽培技术的介绍,包括基料配制、接种划口出耳管理采收等重要环节。科学的栽培方法带来黑木耳高产增收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选择6种栽培基质的野生黑木耳、地栽黑木耳、林下地栽黑木耳、棚栽黑木耳共31个黑木耳样品,分析培养基质和栽培方式对黑木耳品质的影响、黑木耳品质特性和感官评价的相关性、黑木耳质构与感官舒适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替代料基质提高了黑木耳复水率和感官得分;感官得分较高的黑木耳硬度、胶黏性、咀嚼性较低,并且与感官得分呈显著正相关,可用量化不同替代料基质培养黑木耳的感官舒适度;传统栽培方式培养的黑木耳复水率高于野生黑木耳,但感官得分与品质特性相关性不高,这种结果是环境差异和人为管理措施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18.
黑木耳亦称木耳、光木耳等,属于真菌门,曾菌纲,木耳目,木耳科,木耳属。黑木耳是我国传统的药、食同源保健食品,以质脆润喉、营养丰富而著名。其蛋白质含量远高于一般的蔬菜和水果,含有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尤以铁含量最丰富,为各类含铁食品之冠,比肉类高100倍。黑木耳不仅营养丰富,而且有润肺清胃功能,有止血、止痛、补血、活血之功效,堪称食疗佳品。黑木耳是内蒙古自治区根河市的特色产业。根河市气候属于寒温带湿润性森林气候,夏季凉爽,温度范围在5~32℃,且昼夜温差为10℃左右,能为黑木耳生长提供天然的气候保障;同时根河市位于大兴安岭北段西坡,各大木材深加工企业的废料如木屑、锯沫等资源丰富,为黑木耳生产提供了最佳的生产原料。黑木耳的人工栽培主要经历了孢子自然接种、孢子液人工喷洒接种、纯菌接种段木栽培和纯菌接种代料栽培4个发展阶段;栽培模式也经过了瓶栽、块栽、床栽和袋栽等不同模式的研究探索和实践。主要通过黑木耳代料栽培取代以往栽培的新技术,结合林下地摆和露地全光栽培的新模式,在根河市5个示范点进行了规模化推广示范,2009年和2010年每百袋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分别比以往栽培方式提高了37.71元和46.00元。通过黑木耳规模化生产代料栽培新技术,结合林下及露地全光地摆新模式的推广示范,不仅给当地耳农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还可获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1)带动内蒙古农业设施产业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实现由数量型经营向质量型经营转变;(2)通过向农民推广优质新品种、优质技术服务,有利于内蒙古农业产品结构的提升,实现农民增收的目的;(3)通过典型引路的作用,对农民生产经营观念的转变具有重要引导价值,使农民进一步提高了劳动素质和市场竞争意识,以便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同时利用了工业副产品和下脚料等再生资源发展黑木耳生产,使生态循环过程中的各种废弃物得以综合利用,促进了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是一项无污染、绿色、高效益产业。  相似文献   

19.
归纳总结了国内农田地栽培人参的现状,对国内农田栽参的相关技术、试验结果及文献资料进行了汇总,从栽培人参农田地的选地、休闲养地、整地做床、土壤消毒、播种、育苗、搭设荫棚、田间管理等方面阐述了农田栽参的技术要点,为切实可行的农田栽参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野生黑木耳在我国的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南、四川、贵州、广西等省都有分布,尤其以东北地区木耳质量最好。目前,辽宁地区段木栽培黑木耳也有一定规模,但真正掌握这一技术的人并不是很多,笔者根据多年栽培经验,将这一技术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