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控应变流变仪测试含蜡原油的胶凝过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含蜡原油的粘弹性参数储能模量G′和耗能模量G″可用来表征原油内部结构特征,它们在凝点和倾点附近随温度变化特性能够描述含蜡原油的胶凝特性和流动特性。采用ARES-G2控应变流变仪对大庆原油和马岭原油进行不同温度的应变测试,结果表明:随着应变增大,原油从线性粘弹区过渡到非线性粘弹区,并且线性粘弹区范围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线性粘弹区范围内对经50℃恒温热处理的大庆原油和经33℃恒温热处理的马岭原油进行振荡剪切温度扫描,降温速率分别为1℃/min和0.8℃/min,应变为0.5%,频率为1Hz。结果表明:储能模量曲线和耗能模量曲线的两个交点温度可分别用以表征原油的凝点和倾点,且凝点和倾点之间符合线性经验关系。  相似文献   

2.
含蜡原油凝点附近的胶凝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含蜡原油的储能模量G′、耗能模量G″和损耗角δ等粘弹性参数可以表征原油内部结构特征,其在凝点附近随温度变化的特性可描述含蜡原油的胶凝特性.在粘弹性实验基础上采用相对温度对比研究了大庆、中原、胜利加剂和不加剂原油在凝点附近的粘弹特性,旨在探讨不同含蜡原油在凝点附近的胶凝特性及其在热油管道输送安全性评价中的作用,以全面评价含蜡原油的低温流变性与可泵送性.  相似文献   

3.
胶凝原油屈服值与结构特性参数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传宪  李琦瑰 《油气储运》2000,19(11):44-46
含蜡原油在低温静态条件下会形成蜡晶的空间网络结构,因而处于一种胶凝状态。胶凝原油屈服值是胶凝原油结构的函数,而胶凝原油的小振幅振荡剪切粘弹性参数,如绝对复数模量│G^*│,可反映其结构强度,所以屈服值必须与│G^*│等有一定的关系。实验研究表明,在一定测量条件下,胶凝原油屈服值τy与其绝对复数模量的关系为τy=β│F^*│^m 。  相似文献   

4.
李传宪  李琦瑰 《油气储运》2000,19(10):42-44
用控制应力流变仪RS75对新疆、胜利、长庆等胶凝原油进行了粘弹性试验,结果表明,胶凝原油具有典型的粘弹性固体特征,如具有蠕变/恢复特性,以及复数模量│G^*│大,损耗角δ小的特性等。小振幅剪切振荡粘弹性参数,可反映不同状态下原油的流变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5.
含蜡原油凝点与倾点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俊  张劲军 《油气储运》2005,24(8):22-24
我国一直以凝点作为控制原油输送温度的一个重要参数,而国际上普遍采用倾点.从测试对象、油样是否失去流动性的判据、测试前试样的处理条件、降温程式等几方面分析对比了现行凝点和倾点测试标准,并进行了含蜡原油凝点和倾点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由于凝点和倾点测定在试验程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同一油样的凝点和倾点测试结果并不是一般认为的"差3℃"那么简单.在84组凝点、倾点测定结果的基础上,建立了原油倾点与凝点的经验关系式.  相似文献   

6.
剪切作用对加剂大庆原油粘度和凝点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管流剪切、过泵剪切模拟试验以及管输模拟试验,研究了剪切作用对加剂大庆原油粘度和凝点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测粘温度和析蜡点中间值附近35℃和37℃的剪切作用对粘度的影响较大,剪切温度趋近于测粘温度和析蜡点时剪切作用对粘度影响变小,而对于凝点,不存在一个使剪切作用影响明显减小的较低剪切温度.剪切后温度下降幅度越大,剪切作用对粘度的影响越大.快速降温条件下加剂原油受到的剪切作用较小,很可能会夸大降凝剂的实际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7.
高新楼  况明 《油气储运》2002,21(11):17-21
对两条含蜡原油管道发生初凝的现象进行了分析,认为无论连续运行或间歇运行,都应在地温较低的月份将下游的进站温度控制在高于输送介质凝点+3℃以上,并以此确定含蜡原油输送管道的最低允许进站温度。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含蜡原油管道最低允许进站温度,应该根据允许停输时间、原油流变和屈服特性、温度条件、启动压力和排量等条件定量计算,并与现场试验相结合来确定。  相似文献   

8.
针对胶凝原油管道停输后再启动压力远低于计算预测启动压力的技术难题,使用管流试验装置研究了胶凝原油管路的启动特性。依据对胶凝原油管道停输启动过程的理解,提出胶凝原油管道存在对应的临界启动剪切率和启动屈服应力。胶凝原油管路启动过程分为控制流量启动过程和控制压力启动过程。控制流量启动过程研究发现,受含蜡原油轻组分影响,试验管路内胶凝原油表现出"韧性"和"脆性"两种特性,"韧性"原油不含轻组分,胶凝结构强度与停输前的预剪切过程、停输静止时间、停输降温幅度、启动温度及启动剪切率相关;"脆性"原油含轻组分,胶凝结构强度主要取决于停输降温幅度和启动温度。胶凝原油的启动屈服应力取决于胶凝结构强度和静态降温过程的体积收缩;试验管路的启动速度与胶凝原油的结构强度和启动剪切率相关。控制压力启动过程研究发现,启动油温越高,试验管路全线启动速度越快;在相同启动油温下,启动压力越低,试验管路全线启动速度越慢;对应相同启动温度,存在临界启动压力。相关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胶凝原油停输再启动过程和指导工程实践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含蜡原油管道胶凝形成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国内外献中对含蜡原油胶凝形成机理的研究成果。研究结果表明,在含蜡原油管道中,当油温低于浊点时,易在管壁处形成一层类似固体的凝胶物质。含蜡原油管道胶凝的形成主要受热历史和剪切历史的影响,胶凝湿度随冷却速度的减小而降低,随剪切应力的增大而降低,而浊点与冷却速度和剪切应力无关。在环境湿度高于油温的情况下, 即便油温低于浊点湿度,含蜡原油也不会形成胶凝。由于胶凝具有类似固体的机械特性,因此冷却速率越快,石蜡晶体越小,越多,屈服应力也越大,胶凝屈服应力取决于蜡晶的大小和数目。  相似文献   

10.
管流试验装置的试验研究表明,原油启动屈服值不仅与温度密切相关,还与预剪切流量、静态温降幅度、启动流量等存在一定的关系.利用正交试验统计方法分析了各个因素对胶凝原油启动屈服值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启动屈服值的各个因素重要性的排序为,启动时的试验温度、静态降温幅度、启动流量和预剪切流量.  相似文献   

11.
低温菌株的筛选及对堆肥温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解决北方低温季节牛粪大量堆积问题,将筛选的糖、淀粉、蛋白质和纤维素分解菌株复配,优化出组合菌剂(T1+DF2+D2+D5+XB1+XA2),研究低温下优化组合菌剂对低温牛粪堆肥起温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室外-20℃低温下,牛粪接种优化组合菌剂后物料迅速升温,48h达55.8℃,第4d达64.9℃,高温期维持8~9d,发酵周期缩短至15d,而未加菌和加常温发酵剂的对照则一直未进入高温期。说明添加低温复合发酵剂能使低温下牛粪堆体迅速升温,进入高温期,完成无害化,缩短发酵周期。  相似文献   

12.
气温对浅层地温的影响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层地温作为土壤环境的重要指标,在研究生物生长、生物繁衍中有重要的地位,在农业生 产中经常用到土壤温度资料。地温对气温的相应是最为直接的,两者存在的密切关系,所以研究气温 对浅层地温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利用濉溪县1987-2006年20年逐日气温资料分析表明,旬最低气温、旬最高气温、旬5日滑动平均最低气温和低于某一临界值的旬日数,均与旬均温呈极显著直线相关关系,当旬均温>3.6℃、或10.0℃、或15.6℃时,整旬逐日日均温和5日滑动平均值一般不会<0℃、5℃或10℃。不同临界值的年度积温与年度合计温度、临界值以上的逐日合计温度和逐旬合计温度均呈极显著直线相关关系。在只有逐旬气象资料的时候,可以利用逐旬合计温度来估算年度积温。  相似文献   

14.
玉米灌浆期间气冠温差与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CB-0241型红外测温仪研究了玉米灌浆期间气冠温差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玉米灌浆期间,两个密度下的玉米品种气冠温差都随生育进程呈现升—降—升—降的趋势,并且6×104株.hm-2种植密度的玉米品种在吐丝后20 d左右和35 d到成熟这两个阶段的气冠温差与产量之间具有很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李玉秀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6):7159-7160
[目的]探究重阳木锦斑蛾(Histia rhodope Cramer)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为有效防治该虫提供借鉴。[方法]设计18、21、24、27、30℃5个温度处理,对重阳木锦斑蛾各虫态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了测定。[结果]卵、幼虫、蛹在18~30℃范围内均能正常生长发育,发育速率与温度成直线关系。卵、幼虫、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5.61、8.07、5.39℃,有效积温分别为74.66、517.24、316.13日度。在上海地区1年可发生4代。[结论]为准确预测预报及有效防治重阳木锦斑蛾的发生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陈晶  蒲丽君  田佳  肖翠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6):12926-12927,12930
[目的]研究魏氏拟尾柱虫的最适温度以及半致死温度。[方法]采用原生动物通用的测定方法,研究魏氏拟尾柱虫的最适温度以及半致死温度。[结果]温度对魏氏拟尾柱虫的分裂速度具有显著影响(P0.05)。在22℃下魏氏拟尾柱虫的分裂速度最快,日平均分裂次数为(2.456±0.706)次/d。[结论]魏氏拟尾柱虫的最适温度为22℃,半致死温度为36℃。  相似文献   

17.
菜蛾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18、21、24、27、30℃5个温度对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各虫态(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卵、幼虫、蛹在18~30℃范围内均能正常生长发育,尤以24~27℃条件下最适宜于菜蛾的生长发育,发育速率与温度呈直线关系。卵、一龄幼虫、二龄幼虫、三龄幼虫、四龄幼虫和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1.07、9.49、9.96、10.20、9.96、8.96℃,有效积温分别为47.10、36.90、34.03、33.62、34.03、72.83日.度。在宁夏菜蛾一年可发生6~7代,在沙芥生长期发生3~4代。  相似文献   

18.
韭菜迟眼蕈蚊发育起点温度与有效积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韭菜迟眼蕈蚊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与有效积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韭菜迟眼蕈蚊卵期、幼虫期、蛹期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8.20、6.29和7.39℃,有效积温分别为50.88、183.69和48.84℃.d。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近49年地温变化特征及地气温关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黑龙江省地温近年的变化特征及地温和气温的关系,对黑龙江省粮食主产区27个气象观测站的1961~2009年的气温、地温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近49年来年平均地温在1.8~8.0℃,年平均地温最低出现在1969年,最高出现在2007年。2月15日~10月12日,地温大于气温;11月12日~2月14日地温小于气温,但10月13日~11月11日,则出现地温有时大于气温有时小于气温的波动情况。并利用统计回归方法建立了嫩江、明水、富锦市地温与气温关系模型。  相似文献   

20.
结合田间调查和采用室内逐日观察法,在6个温度20、25、28、32、36和40℃,湿度75%的条件下,以银合欢种子为食料,对银合欢豆象在不同温度下的各虫态发育历期进行了系统的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银合欢豆象卵期、幼虫及蛹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0.50、9.52和12.79℃。在20~40℃条件下,各虫态的发育速率与温度呈抛物线相关,低温和高温都不利于其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