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扬籼优68     
《中国农业信息》2011,(6):27-28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0019品种名称:扬籼优68选育单位: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金土地种业有限公司品种来源:扬籼6A×R814省级审定情况:2010年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  相似文献   

2.
扬辐籼6号系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利用^60Co-γ射线辐照扬稻6号选育而成的中籼稻新品种。该品种集高产、优质、多抗、适应性广于一体,2004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苏审稻200401。  相似文献   

3.
扬辐籼5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扬辐籼5号(原名中籼94-1)系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利用^60Co-γ射线辐照杂交组合盐籼3021/扬稻4号后代选育而成。该品种集优质、高产、多抗和应用性广于一体,于2000年4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  相似文献   

4.
扬两优6号(广占63-4S×扬稻6号)系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而成的两系杂交中籼稻新品种,2004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5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5.
扬两优6号(厂占63—4Sx扬稻6号)系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而成的两系杂交中籼稻新品种,2004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5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6.
1 水稻 ①川丰 2号,国审稻 20000001,选育单位:四川省种子站、四川省川丰种业育种中心、四川省江油市种子公司, 1999年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② D优 68,国审稻 20000002,选育单位: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四川省内江杂交水稻中心, 1997年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2000年陕西省、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③Ⅱ优 162,国审稻 20000003,选育单位: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 1997年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1999年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④优优 8821,国审稻 20000004,选育单位:广东省肇庆市农科所。⑤粤香占,国审稻 20000005,选育单位: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 1998年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⑥嘉早 935,国审稻 20000006,选育单位:浙江省嘉兴市农科所, 1999年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⑦中组 1号,国审稻 20000007,选育单位:中国水稻研究所, 1998年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1999年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⑧武运粳 7号,国审稻 20000008,选育单位:江苏省武进市农科所, 1998年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1999年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⑨ 9优 418,国审稻 20000009,选育单位:北方杂交粳稻工程技术中心,江苏省徐淮地区徐州农科所。⑩津星 1号,国审稻 20000010,选育单位:天津市水稻研究所, 1996年天津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11} 富源四号,国审稻 20000011,选育单位:吉林省农科院水稻所。 {12} 九稻 22号,国审稻 20000012,选育单位:吉林省吉林市农科院。 {13} 九稻 23号,国审稻 20000013,选育单位:吉林省吉林市农科院。 2 小麦 ①川麦 107(原代号 89- 107),国审麦 20000001,选育单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②皖西 8906,国审麦 20000002,选育单位:安徽省六安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③安农 92484,国审麦 20000003,选育单位:安徽农业大学农学系。④淮麦 17号,国审麦 20000004,选育单位:江苏省徐淮地区淮阴农科所。⑤徐州 25号,国审麦 20000005,选育单位:江苏省徐淮地区徐州农科所, 1997年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⑥豫麦 49号,国审麦 20000006,选育单位:河南省温县祥云镇农技站, 1996年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⑦豫麦 51,国审麦 20000007,选育单位:河南省周口地区农科所, 1997年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⑧豫麦 62,国审麦 20000008,选育单位:河南省周口地区农科所, 1999年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⑨邯 5316,国审麦 20000009,选育单位:河北省邯郸市农业科学院, 1999年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⑩晋麦 63号,国审麦 20000010,选育单位:山西农科院谷子研究所, 1999年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11} 龙辐麦 8号,国审麦 20000011,选育单位:黑龙江省农科院作物育种所, 1998年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业信息》2006,(10):33-34
审定编号:国审稻2005025品种名称:红莲优6号(区试代号:红莲2号)选育单位:武汉大学品种来源:粤泰A×扬稻6号省级审定情况:2002年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4年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  相似文献   

8.
扬辐麦2号(原名扬辐麦9798)系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选用扬麦15 8与1 90 12杂交,F1种子经γ射线辐照选育而成。该品种2 0 0 2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 0 0 3年5月获国家品种权保护,品种权号为CNA2 0 0 2 0 12 2 .O ;2 0 0 3年11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9.
高产优质杂交籼稻新组合扬籼优26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扬籼优26系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用不育系协青早A与恢复系扬恢26配组育成的杂交中籼稻新组合,具有高产、优质、适应性广等特点,2005年初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0.
扬油5号(原名99J11)是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杂交选育的双低甘蓝型油菜新品种,2003年8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在多年试验、示范种植中,该品种表现出品质优、产量潜力大、稳产性好等特点,适合长江中下游冬油菜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1.
扬辐粳7号(原名:扬辐粳4928)系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利用辐射诱变与杂交育种相结合的方法育成的优质常规迟熟中粳稻,它集优质、高产、抗病于一体,是生产无公害优质稻及种植业结构调整的理想品种,2004年2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2.
"扬油4号"系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农科所杂交选育的常规双低甘蓝型油菜新品种,其组合为"鉴13×8705".2001年7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3.
徐麦31     
《中国农业信息》2012,(4):29-30
审定编号:国审麦2011005 品种名称:徐麦31 选育单位: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烟辐188/徐州26号 省级审定情况:2009年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4.
“扬油4号”是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农科所杂交选育而成的双低甘蓝型油菜新品种,于2001年7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抗性强、品质优、产量高,一般亩产可达175~200k,具有亩产220kg以上的产量潜力。  相似文献   

15.
杨辐麦二号     
扬辐麦二号系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育成的优质、高产、多抗、弱筋小麦新品种。2002年8月通过江苏省审定定名.2003年9月以全票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号:国审麦2003025)。该品种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  相似文献   

16.
水稻新品种     
中优早5号中优早5号是由中国水稻研究所选育的迟熟早籼品种,1998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地址:310006浙江省杭州市体育场路359号电话:0571—3371711转2371中鉴100中鉴100是由中国水稻研究所选育的中熟偏迟籼优质稻品种,1999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员会审定。地址:310006浙江省杭州市体育场路359号电话:0571—3371711转2371香两优68香两优68是由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选育的优两系杂交早籼组合,1998年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员会审定。地址:4101…  相似文献   

17.
扬辐麦1号(原名扬辐麦9437)系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1984年春用突变品系1-3058作母本与扬麦5号杂交,1985年秋利用60Co-γ射线辐照诱变经多代选育于1993年育成的优质饼干小麦,1999年8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农科所(邮编:225002.电话:0514-7302207)选育的优质高产甘蓝型油菜新品种“扬油7号”,前不久通过了江苏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9.
《农家致富》2004,(17):26-27
扬辐麦二号系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育成的优质、高产、多抗、弱筋小麦新品种。2002年8月通过江苏省审定定名(审定号:苏审麦200209),2003年9月以全票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号:国审麦2003025)。该品种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2004年全国推广的12个主导品种之一.并且是农业部确定的可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推广种植的唯一的一个弱筋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20.
扬辐籼2号(原名381)由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利用~(60)Co-γ射线辐照IR1529-68-3-2的突变体选育而成。该品种具有杂交稻汕优63的高产水平,多抗质优,是一个综合性状较为突出的中籼稻新品种。1989年该品种在省中籼稻区试中增产显著,故提前进行生产试验和参加南方稻区区试。1991年4月由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 一、主要特征特性 (一)产量高 1988年参加江苏省中籼稻联鉴试验,产量居参试品种首位,10个试点平均亩产535.2千克,比对照南京11号增产18%,比汕优63增产5.6%。1989~1990年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