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稻田生态养鱼水质动态与水稻生长及经济效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稻田生态养鱼的水质动态变化、水稻生长状况及经济效益的研究结果表明:养鱼田的水溶性N,P,K及水质环境条件均有利于水稻的生长和发育。养鱼田的水稻各项农艺性状及产量均优于对照田,其综合经济效益也明显高于对照田.即对照田产值为8867元/hm^2,盈利4181.5元/hm^2,养鱼田产值为32078元/hm^2,盈利13398元/hm^2。  相似文献   

2.
<正>稻鸭共栖生态种养能实现共促双盈,稻田中的虫、草等有害生物可为鸭的生长发育提供一部分优质饲粮;鸭粪是水稻的上好有机肥,鸭在稻田中运动与觅食有除草、除虫和中耕等作用,稻田可不用化学或人工除草,病虫害防控的压力也大大减轻,降本增效明显。稻鸭共栖水稻可增产10%~15%,每亩节省除草和防治病虫害等费用50~100元,每亩养鸭能增收200元以上。稻鸭共栖如果没有抓好水稻和鸭良种选用、水稻栽与管、育雏和放养、水稻  相似文献   

3.
湿地稻田养鱼、鸭复合生态系统生态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中国南方以稻田养鱼为主的各项稻田综合利用技术,目前巳成为提高水稻单产和生态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稻田露宿养鸭是发展巳久的成熟技术,而稻田围栏养鸭则是改进的新技术。稻田养鱼、稻田露宿养鸭、稻田围栏养鸭都具有除草、中耕、施肥、防治病虫的作用,而且不降低水稻产量,从而产生显著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正>2016年,黑龙江省勃利县吉兴乡东村周宝军在自家稻田选用"鱼—鸭—稻"共作模式,同时养鱼、养鸭、种植水稻,鱼、鸭、稻喜获丰收。养鱼亩均增收55.00元,养鸭亩均增收82.00元,水稻亩均增收822.00元,亩均增收959.00元。现将具体做法总结如下,供参考。一、具体做法(一)稻田的基本条件面积:100亩。田块平整,面积较大,且与周边连片,辐射面积可达万亩以上。水源:系井水,水质优良,水量充足,能保证随时灌溉。土质:系黑色壤土,保肥、保水性好。  相似文献   

5.
北方寒地稻田养鱼对农田生态环境的影响初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提高稻田养鱼生产的稳定性,科学指导寒地稻田养鱼推广工作,通过野外速测、室内分析与生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稻田养鱼引入北方寒地稻田后农田生态环境发生的变化。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相对高于对照,土壤速效氮、钾有所增加。昼夜田水日平均温度比对照高出0.5℃。10cm、15cm耕层土温日平均值比对照田分别高出0.4℃和0.5℃,田水ORP略高于对照田,pH呈下降趋势,昼夜田水溶解氧比对照田高出0.33mg/L,且都大于5mg/L,有利鱼类生长。水稻生长加快,一般比对照田早抽穗2~3d,杂草减少,稻田生态环境趋向良好。  相似文献   

6.
稻田养鱼是南方常见的农业模式,针对稻田养鱼模式下的水稻栽培技术进行了若干探讨,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了给稻田养鱼的施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试验以杂交中稻新品种‘内6优106’为材料,在3个鱼-氮处理(CK:不养鱼+不施氮、F:养鱼+不施氮、FN:养鱼+施氮150 kg/hm 2)和4个本田栽秧密度下,研究稻田养鱼与氮密耦合对土壤肥力、水稻产量及其养分吸收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田养鱼后的有机质显著提高、氮素能维持平衡、磷钾素则显著下降。鱼氮处理水稻产量、地上部干物质及氮、磷、钾累积的总体趋势表现为FN>F>CK,FN与F分别比CK显著增产22.98%和13.43%。栽秧密度在9.0万~22.5万穴/hm 2范围内稻谷产量无显著差异,干物质和氮累积影响随密增加而增加。每1000 kg稻谷的地上部植株氮、磷、钾素的需要量分别为10.24~16.74、1.31~2.72、34.38~56.49 kg/hm 2。中高产养鱼稻田在施肥管理上应控制氮肥和增施磷钾肥。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发展生态产业的重要性已形成共识,其中稻田养鱼即属于生态养殖。它不仅综合立体利用了冬水田资源,同时也利用了水稻与鱼类互利共生的关系,如鱼以稻桩上的虫及水中的虫卵为食,稻以鱼粪为肥,靠鱼松土等,目前这一模式已得到很大发展,不少农户把稻田养鱼作为一项主要  相似文献   

9.
<正>贵州省锦屏县稻田生态养鱼历史悠久,利用鱼吃草、灭虫、增肥,形成稻鱼共生的生态系统,实现了每亩水产品产值1000元以上、水稻产量1000斤以上的"双千"目标,养成的鱼肉质肥厚、口感鲜嫩,广受消费者欢迎。锦屏县把稻田生态养鱼作为带动一方百姓脱贫致富的民心工程来抓,现把几点经验介绍如下:1.加固田埂选择排灌方便的稻田,把田埂加高至0.5~0.7米,  相似文献   

10.
<正>双季稻区采用稻-稻-菜种植模式,每亩可增收1000元以上,复种指数从200%提高到300%,还能起到促进后作增产,实现水旱轮作,改善稻田生态环境,改良土壤等作用,是农户脱贫致富的好门路,但必须合理安排好  相似文献   

11.
稻田养鱼是将种稻、养鱼有机结合在同一块农田中的农业生产,是一种典型的循环农业生产模式。中国是世界上发展稻田养鱼最早的国家,稻田养鱼在中国具有历史久、面积大、分布广、效益好的特点,深受广大群众欢迎。本文从生态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3个方面对稻田养鱼种养结合模式的价值与效益进行了较为系统、全面的总结和分析,充分肯定了稻田养鱼在促进农业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价值、显著效益及积极作用。全文观点新颖、结论可信,可供有关方面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不同稻鱼共生方式对水稻性状及稻鱼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索适宜的稻鱼共生模式,开展了平作稻养鱼、平作稻凼式养鱼、垄稻沟鱼(垄作稻养鱼)和平作稻(中稻+再生稻)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稻鱼共生方式对中稻、再生稻主要农艺性状及稻、鱼产量有影响。平作稻养鱼和平作稻凼式养鱼共生方式水稻单产能保持平作稻产量水平,增收鱼53.6~69.4kg/667m2,增加纯收益745~780元/667m2;垄稻沟鱼共生方式水稻单产比平作稻增产9.13%,增收鱼66.9kg/667m2,增加纯收益1 040元/667m2。说明垄稻沟鱼经济效益高,效果好,适宜生产上推广。  相似文献   

13.
湖南省垄栽稻萍鱼立体种养是以水稻为主体,红萍为纽带,鱼类在稻田参与能量和物质的转换,把传统稻田养萍和稻田养鱼以及水稻垄栽技术巧妙地结合起来,人为组成稻、萍、鱼共生复合群体,形成了一条“萍养鱼、鱼肥稻(萍)、稻护鱼、萍助稻”的生产食物链,提高了稻田经济效益。据  相似文献   

14.
<正> 稻田养殖黄鳝、泥鳅,既有利水稻生长,提高水稻产量,又可收获一定数量的黄鳝、泥鳅,提高稻田的产出率和综合经济效率(每亩总收入可达2000元左右),是一项一举两得的生态种养好项目,值得大力推广。1.稻田选择稻田应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灌自如,安全可靠,旱涝保收,且通风、透光、土壤保水性能好的弱酸性土质田块。2.稻田工程建设首先,加高、加宽、加固田埂:田埂  相似文献   

15.
鱼、稻共生期,鱼吃掉水稻纹枯病菌核后,转化为鱼粪,是养鱼稻田纹枯病株大大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正>稻田养鱼,是当前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后,广大农民增收致富的一条新途径。特别是稻鱼共生工程技术的实施,给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但当年在稻田养鱼收割水稻时,把水稻收割完毕后几天或十天,田中的鱼有死亡和摄食减少的现象,经过走访调查,采取相应措施后,情况大有好转。具体调查分析与对策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不同田块类型垄作栽培对水稻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高中低产田水稻生产水平,进行了三种不同类型水稻垄作试验.结果表明,垄作栽培对不同田块类型水稻农艺性状及产量产生重要影响.垄作栽培既是改造障碍性稻田的栽培新方法,又是提高稻田生产力的有效措施.一般田块比平作栽培增产10%~15%,障碍性田块增产25%~40%,纯收益增加0.18万~0.56万元/hm2,增产增效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8.
稻田综合种养技术是将传统的水稻种植与水产(畜禽)养殖相结合的一项新技术模式,在稳定水稻单产的基础上,增收途径主要来源于稻谷的优质优价和养殖的收入。沈高镇河横汉土家庭农场稻田养鸭、鱼、虾种养结合示范应用,稻田养鸭、养鱼、养龙虾综合经济效益分别增加61.7%、215.2%、255.5%,经济效益显著,据此提出稻田综合种养技术推广对策。  相似文献   

19.
稻田养鱼对农业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为探讨大范围区域的稻田养鱼在通常年景下对农业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状况,采集和研究了广西桂北、桂西北、桂东南三个区域稻田养鱼较多的5个县中的8个稻田养鱼村屯和1个非稻田养鱼县的1个非稻田养鱼村屯共262户农户、50.59hm2稻田生产的投入产出数据,结果是:⑴稻谷产量:8个稻田养鱼村屯的稻谷单产量均高出同县域2004年稻别相同的单产量,其中3个村屯高出量达极显著,另5个村屯未达显著;⑵化肥用量:调查有量化指标的6个稻田养鱼村屯,其单位稻田化肥年用量均极显著低于本县域2004年度单位耕地的化肥平均用量;⑶农药经济投入:有量化指标的6个稻田养鱼村屯:①其农药经济投入量比1个非稻田养鱼村屯的农药经济投入量最低少404.93元/hm2、最高少1098.98元/hm2;②每生产1吨稻谷投入的农药经济量比非稻田养鱼村屯最低少25.30元/hm2、最高少91.84元/hm2;⑷纯收益:桂东南区域稻田养鱼村屯的综合经济效益(纯收益)高于同区域的非稻田养鱼村屯的综合经济效益5362.73元/hm2。微观现状研究表明:广西稻田养鱼显著地提高了农业资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20.
规模经营稻田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特征与高效平衡施肥效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传统统计和地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对规模经营的黑龙江江川农场76.5hm2水稻田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特征与高效平衡施肥效应进行了研究。试区土壤养分主要限制因子是N、P、K和Zn,不同土壤养分的变异情况各不相同;三种网格(50m×50m、100m×100m和150m×150m)取样尺度下试区9个水稻田块间土壤主要养分含量差异总体上均显著,但同一田块三种网格取样尺度下土壤主要养分含量差异总体上均不显著;三种网格取样尺度的同一土壤速效养分在空间分布上具有较明显的空间相似性。表明按150m×150m网格进行土壤取样,能对规模经营稻田不同田块土壤主要养分状况进行正确评价;对规模经营的江川农场试区稻田可按田块(6.3~12.9hm2/田块)为管理单元进行土壤养分分区管理。在上述工作基础上,利用作物优质高产推荐施肥咨询服务系统,形成了试区水稻高效分区平衡施肥技术。该技术增产4.3%~11.2%,增收779~1532元/hm2,提高氮肥利用率12.6~14.0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