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昭平县水稻编织布隔层育秧试验示范效果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进行了水稻编织布隔层育秧与塑盘育秧对比试验与示范,结果表明:编织布隔层育秧集塑盘育秧和常规育秧优点为一体,秧苗素质好,秧龄弹性大,抛秧立苗快,早生快发,稳产高产,为推广迟熟组合搭配,夺取全年水稻增产丰收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2.
编织布隔层育秧不同叶龄抛栽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研究水稻编织布隔层育秧抛栽的最佳秧龄及其秧龄弹性,2010年在广西临桂县开展了水稻编织布隔层育秧不同叶龄抛栽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秧龄在3.5~4.5叶抛栽大田,禾苗分蘖早而多,分蘖节位低,有效分蘖多,抽穗快,结实率高;种编织布隔层育秧的秧龄弹性较大,不会因缺水或抛秧不及时出现苗枯死现象。6.5叶龄塑盘育秧的根数、鲜重、干重均明显低于编织布隔层育秧,说明编织布隔层育秧的秧苗素质要比塑盘育秧好。  相似文献   

3.
为推广水稻免耕抛秧栽培技术提供依据,进行了早稻不同育秧方式免耕抛秧栽培对比免耕抛秧栽培验,结果表明,编织布隔层育秧克服了塑盘育秧免耕抛秧后易漂秧、浮秧、立苗难,回青慢等缺点;在秧田期带蘖多,667m2基本苗数较多,抛后立苗时间短,分蘖快,够苗快等优点,编织布隔层育秧应用于免耕抛秧是农民减负增收的有效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4.
编织布隔层育秧对水稻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水稻新型育秧方式,进行了编织布隔层育秧不同处理对水稻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编织布隔层育秧秧苗素质比塑盘育秧好,生育进程快1。2d,其中编织布隔层加旱育保姆剂处理比塑盘加壮秧剂处理平均每公顷增产稻谷711.1kg,节省投资315元,增产效果极显著,值得在水稻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旱育保姆剂拌稻种在水田进行水播旱管育秧技术,进行水稻旱育保姆剂拌种编织布隔层育秧和塑料软盘育秧抛栽技术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应用旱育保姆剂拌种编织布隔层水田育秧抛秧技术,秧苗矮壮、分蘖增多;秧根自带肥球,利于当天立苗,返青快,有利基本苗形成,提高产量;隔层所用编织布可充分利用自家的化肥袋,减少购买育秧塑盘的费用,每667m^2节约成本20元,是一种比塑盘育秧抛栽技术更节本增效的先进实用技术,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水稻不同育秧方式对免耕抛秧栽培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同等肥水管理和相同秧龄条件下,对水稻免耕抛秧栽培中使用编织布隔层育秧等7种不同育秧方式进行试验,探索不同育秧方式对水稻免耕栽培的影响,选择最佳育秧方式,完善水稻免耕抛秧栽培技术,提高水稻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7.
四种不同育秧方式在免耕抛秧栽培试验中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劳叙 《吉林农业》2011,(7):86-87,90
为探索水稻隔层育秧、塑盘育秧、旱育秧与泮水育秧在免耕栽培条件下对产量的影响。2008—2010年均在晚稻连续进行了三年隔层育秧免耕抛秧、塑盘育秧免耕抛秧、旱育秧与泮水育秧免耕抛秧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隔层育秧免耕抛秧平均亩产515.2kg/667m^2,塑盘育秧免耕抛秧平均亩产453.3kg/667m^2,旱育秧免耕抛秧429.4kg/667m^2,沣水育秧免耕抛秧385.4kg/667m^2。隔层育秧、塑盘育秧、旱育秧比沣水育秧的免耕抛秧分别增产129.8kg、67.9kg和44.0kg,增产率分别为33.68%、17.62%和11.42%,增产增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索易于水稻抛秧的最佳育秧方式,进一步挖掘水稻增产潜力,2015年、2016年连续2a进行了水稻编织布湿润育秧、编织布旱育秧、塑盘湿润育秧、塑盘旱育秧4种不同育秧方式试验,从秧苗素质、生育期变化以及产量等几个方面进行比较,筛选出水稻编织布湿润育秧方式为最佳,其次是塑盘湿润育秧方式。  相似文献   

9.
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编织布隔层育秧,秧苗素质好、秧龄弹性长、秧苗易抛栽、易立苗,返青快,十分有利于桂中双季稻区推广两季种植生育期较长品种和超级稻。  相似文献   

10.
水稻编织布隔层育秧旱育保姆不同剂量拌种对比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行早稻编织布隔层育秧旱育保姆不同剂量拌种对水稻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水稻编织布隔层加旱育保姆拌种育秧能极大地提高水稻的秧苗素质,在假茎高、假茎宽、单株总根数、秧苗分蘖率、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干粒重等方面均优于不用旱育保姆拌种的处理,增产效果明显,尤其以每公斤稻种用300~350g旱育保姆拌种处理的增产效果最好,与不用旱育保姆拌种处理相比呈极显著差异水平。因此,水稻编织布隔层加300~350g旱育保姆拌种育秧技术值得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水稻编织布隔层育秧不同浸种时间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不同浸种时间对水稻秧苗素质和产量的影响,进行水稻编织布隔层育秧不同浸种时间试验,结果表明:水稻编织布隔层育秧能够极大的提高水稻的秧苗素质,以浸种8h、12h、15h在单株根数、单株带土量、秧苗分蘖率及成秧率优势较明显,移栽后回青快,分蘖早,有效穗多,结实率高,穗大粒多,增产明显。因此,水稻编织布隔层育秧技术值得在生产中推广应用,浸种时间以8h、12h、15h较好。  相似文献   

12.
水稻编织布育秧免耕抛秧技术试验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水稻编织布育秧免耕抛秧技术试验结果表明五种育秧方式中,以编织布育秧免耕抛秧产量最高,效益最好,与353、434和561穴孔塑盘育秧相比,增产7.9-16.1%,增收21.9-43.1%;其次是畦面育秧,比塑盘育秧增产5.5-13.6%,增收15.4-35.5%。增产增收主要原因是苗素质好,抛后立苗生长分蘖快,有效穗数多,穗大粒多,同时每667m2节约塑盘成本12-15元。  相似文献   

13.
于2011年在广西全州县开展了晚稻编织布隔层育秧不同叶龄移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编织布隔层育秧2.5-6.5叶均可移栽到大田,以3.5-4.5叶移栽为最适宜时期,禾苗立苗早,分蘖快而多,有效分蘖增加,抽穗快,结实率高,增产潜力大.  相似文献   

14.
编织布隔层育秧近年在广西得到迅速推广应用,为了准确掌握该育秧方式的秧龄弹性指标,2008年在广西平果开展了编织布隔层育秧不同秧龄处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旱育保姆拌种编织布隔层育秧的秧龄弹性较大,秧龄20-45d的秧苗均可以进行抛栽,但以秧龄20-25d处理的禾苗生长较好,产量较高,是旱育保姆拌种编织布隔层育秧抛栽的最佳秧龄时期。  相似文献   

15.
试验结果表明:在中等肥力土壤中,施肥管理水平条件一致的条件下,采取不同的育秧方式,水稻产量各异,依次为编织布隔层湿润育秧、塑盘湿润育秧、编织布隔层干旱育秧、塑盘干旱育秧,666.67m2分别为:566.2kg、559.7kg、501.6kg、487.6kg。湿润育秧优于干旱育秧,编织布隔层育秧优于塑盘育秧。本试验研究结果为全州水稻种植选择最佳育秧方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水稻优质高产高效生产技术集成应用与示范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2015年,全州县实施了“水稻优质高产高效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课题,集成应用:引进高产优质良种、编织布隔层育秧、免耕抛秧、水气平衡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取得显著效益,增产粮食193.90万kg,增收节支822.56万元,为粮食高效安全生产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7.
双季稻隔层定距无盘抛植技术是在隔层肥泥旱育秧的基础上,将定距播种、无盘抛秧剂等技术优化组装而成的一种育秧新技术。它对培育水稻高产或超高产壮秧,解决“三熟”制早稻和双季晚稻迟熟品种抛栽、高产稳产、降低生产成本、优化农田生态环境等具有极重要的意义。其育秧技术要点主要是隔层和定距播种,水田半旱育秧用编织布做隔层,早育秧用煤灰做隔层,再在隔层上铺肥泥;定距播种要分厢定量播种或使用定距播种器。采用该技术的主要效益是省种、省肥、省药、省水、省盘,比塑盘育秧抛栽增产稻谷35kg/667m^2,增值30~35元/667m^2。  相似文献   

18.
水稻编织布(蛇皮袋)隔层育秧抛栽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在早、晚稻上进行水稻编织布(蛇皮袋)隔层育秧、抛栽试验,以验证其解决因塑盘育秧秧龄过长导致秧苗素质低的问题。结果表明,水稻编织布(蛇皮袋)隔层育秧抛栽具有秧苗素质好、秧龄弹性大、省工节本、增产增收等特点,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水稻编织布育秧抛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水稻编织布育秧抛秧栽培技术是近年钦州市在软盘育秧抛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栽培技术。其优点主要有:一是综合了塑盘育秧抛秧的带土抛植、易抛秧、易立苗的优点,省去了铲秧的工作;二是综合了肥床旱育秧龄弹性大的优点,比塑盘育秧提早播种,秧苗素质好,可培育多蘖矮壮秧,  相似文献   

20.
编织布资源丰富,取材容易,育秧成本低廉,采用编织布育秧不但秧苗健壮,且能显著提高水稻免耕抛栽立苗率.本试验通过对不同秧龄移栽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编织布隔层育秧最佳移栽秧龄为3.5~4.5叶.在此秧龄内移栽,水稻抛栽后不但立苗快、低位分蘖多、成穗率高、产量高、节本增收,而且低碳环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