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船式拖拉机是深泥脚水田耕整作业的新型拖拉机,其船壳阻力是影响性能的重要因素。为此,通过测量水田土壤流变特性、简化实际的船体结构,考虑空气、水、泥浆3种介质,构建船式拖拉机船体多相流数值仿真模型,研究了工况速度与船体粘性阻力、兴波性能之间的关系及水层的减阻性能,并开展船模实验。结果表明:船底不完全满足动压润滑条件,导致水层减阻效果不明显,在船体底部安装侧挡板的方法可以提高动压润滑的能力,降低船体行驶阻力。  相似文献   

2.
为降低船式拖拉机在水田工作时的阻力,设计了一种具有凸包非光滑表面的船壳。利用有限元方法对凸包非光滑表面船壳在水田泥介质中进行数值仿真研究,计算比较凸包非光滑表面船壳和光滑表面船壳在速度0.5~4 m/s范围内的阻力值,分析其减阻机理并进一步研究凸包尺寸对减阻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凸包非光滑表面船壳有较好的减阻效果,凸包结构改变流体对船壳的粘性剪应力是其产生减阻特性的重要原因。该设计得到了减阻率达到9.33%的较好减阻效果,对船式拖拉机研究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船式拖拉机作业过程中容易形成兴波,其严重影响种苗的播种质量。为降低船式拖拉机在水田行走过程中的兴波,通过旋转流变仪试验测定泥浆参数,基于CFD算法建立VOF空气和泥浆双相流的船体滑行模型,研究船式拖拉机的前进速度、船体长宽比对船体兴波阻力、兴波高度及兴波作用区域的影响。结果表明,兴波阻力、兴波高度和兴波作用区域随速度增大而增大;当前进速度为2 m/s时凹船壳相对于平船壳船首和船尾兴波高度分别降低0.052 m和0.028 m;船行波衰减率为3.7%,当船体长宽比为19时船体所受兴波阻力最小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船式拖拉机船壳表面的微观结构,主要针对圆形凹坑凸包、凹凸槽及羽型微观结构的直径高度或者深度变化,对泥浆土壤中的减阻性能影响,分析了摩擦阻力、粘压阻力、总阻力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本文所参考的条件下,船速为2m/s、凹坑直径18mm、深度11mm时,具有最优的减阻效果,减阻率为12.7%,羽型凹坑结构具有一定的减阻效果,减阻率为5.37%。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船式拖拉机的工作性能,降低船式拖拉机在深泥脚水田中的摩擦阻力,通过fluent软件对船式拖拉机在深泥脚水田的工作情况进行仿真模拟,通过改变船壳底板的弧形个数以及弧形的幅值对其减阻效果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船速为2.5 m/s,船壳弧度幅值为35 mm,且弧形个数为1时,其减阻率为7.6%,其对船式拖拉机减阻研究和外型的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基于Fluent软件对船式拖拉机底板建立三维模型,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非光滑表面凹坑结构对机身底板的减阻影响。研究非光滑表面凹坑在不同深度、直径下滑行阻力的影响规律,选取最优的凹坑组合成等距排列、等差排列、菱形排列3种结构。分析凹坑结构的减阻机理,发现压差阻力增大、摩擦阻力减小是总阻力减小的原因。结果表明:船式拖拉机凹坑结构具有良好的减阻效果;相比光滑的船式拖拉机底板,非光滑表面凹坑直径为8mm,深度为5mm的等距排列结构的减阻率达到了5. 4%。  相似文献   

7.
为计算船式拖拉机的船壳在实际工况下的应力及应变,运用流固耦合理论和有限元方法对船壳进行结构强度分析。分别计算船壳在不同载荷下的最大等效应力及变形量,进一步研究船式拖拉机工作速度对船壳最大等效应力和总变形量的影响,并对船壳进行强度校核和刚度评价。结果表明:船壳最大等效应力和变形量受水田支反力影响较大,受流体压力影响较小;船壳的最大等效应力及变形量随着速度的增加而增大,船壳的最大等效应力增大的速率较大。强度校核结果表明:当速度超过7m/s时,船壳在工作时有可能发生破坏;船壳刚度评价都符合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8.
气幕减阻对模型船体起步阻力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表明,由于湿软土壤与船体钢板间的粘附作用,船式拖拉机静止船体的起步阻力随船体停置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其值可达正常滑行阻力的五六倍以上。为了降低起步阻力,在试验室内对模型船体进行了气幕减阻试验。结果表明,利用气幕效应可使静置船体的起步阻力降低20~25%。  相似文献   

9.
为降低深松作业的耕作阻力,对基于狗獾爪趾的仿生深松铲进行了振动减阻性能的研究,将仿生减阻技术与振动减阻技术相结合,研究减阻效果。同时,在耕作速度为0.6、1.0m/s和耕作深度为250、300mm的条件下进行仿生深松铲的振动减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振动式深松铲的耕作阻力随着耕作深度和耕作速度的不断增大而增大;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仿生深松铲振动耕作方式的耕作阻力比未带振动耕作方式的耕作阻力减小1 3.0 5%~1 8.9 4%,减阻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不同触土曲面深松铲的减阻效果及不同工作参数对深松铲耕作阻力的影响,设计了5种典型准线的深松铲结构,并通过ANSYS/LS-DYNA软件对深松铲切削土壤过程进行了仿真,对比分析了不同结构深松铲切削土壤时所受到的阻力,选择出减阻性能最好的深松铲结构。以优选的深松铲作为研究对象,对入土角、工作速度及工作深度等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研究上述因素对耕作阻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仿生变曲率深松铲的减阻性能最好,其耕作阻力最小(601 N);入土角为24°时,深松铲耕作阻力最小;耕作阻力随工作速度和工作深度的增加而增大。该文可为深松铲结构的设计以及工作参数的选择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为满足农机市场对船式拖拉机的迫切需求,设计了新型船式拖拉机的关键部位之一换轮机构。在基于TRIZ理论的基础上,根据系统进化法则和系统矛盾对立消除法则设计的换轮机构,采用PRO/E进行建模,利用ANSYS分析齿轮应力大小及分布并计算输出轴的低阶模态,满足基本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2.
船式机械船底“水垫”的形成机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理论分析,阐明了在船式机械底部形成水垫的机理及技术措施,并在插秧机秧船和坦克模型船体上进行了验证。验证表明,加装水垫形成装置后,能使船体的滑行阻力大幅度下降。  相似文献   

13.
孔式气幕减阻装置结构参数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提出了检验滑板-土壤间气幕减阻效果的技术指标,并就孔式减阻装置的主要参数对减阻节能效果的影响进行了模型试验,通过分析得到了滑板结构参数的优化组合。在此基础上对机耕船船体进行田间试验,证实了该优化组合的减阻效果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14.
邹星  陈源 《农机化研究》2022,44(6):251-256
为预估不同含水率的水田土壤气层减阻所需通气量,通过流变仪测得相应的水田土壤参数,并构建仿真模型进行了相应仿真试验.在试验过程中,分析了不同通气量下的船底气层覆盖情况以及不同通气量下的阻力变化,解释了其减阻机理,并采用公式的形式拟合了含水率与最优通气量的关系.研究发现:含水率为80%的水田土壤减阻率可以高达21.9%,对...  相似文献   

15.
双轮驱动电动拖拉机传动性能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提出了双轮驱动电动拖拉机的总体结构方案,从作业受力和牵引效率2个方面分析了电动拖拉机的牵引性能,并进行了传动部件的匹配分析。在此基础上搭建了电动拖拉机传动试验平台,分别进行了牵引性能、带载启动及运输工况等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电动拖拉机牵引转矩达到1 800 N·m,可满足更大耕深作业。带载启动时,驱动转矩从700 N·m增至1 600 N·m,车速由0增至7 km/h,所用时间约为1.1 s。运输试验运输货物为1 710 kg时,速度达到6.5 km/h。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离心泵叶片上仿生非光滑减阻效果与仿生非光滑结构布置位置的关系及离心泵水力效率对仿生结构布置位置的敏感程度,将仿生非光滑结构分别均匀布置于离心泵叶片的6种不同位置上.利用ANSYS软件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目标流量下6种方案离心泵的性能参数及叶轮内部流动情况,将根据数值计算结果得到的仿生非光滑结构的最佳布置方案与常见布置方案在全流量下进行对比分析,并在应用相同仿生非光滑结构布置方式的前提下,分析了粗糙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离心泵模型在目标流量下,应用仿生叶片后,其水力效率变化有限,而叶片壁面上平均剪应力相较于光滑壁面情况下降最大约12.7%;布置于任意位置的仿生非光滑单元均能在一定范围内产生减阻效果,相邻仿生单元对于同一壁面位置的减阻效果不具有线性叠加关系;在全流量下,将仿生非光滑结构布置于叶片背面的中部,相比于将其布置于叶片背面的出口部分,增效率与减阻率均更为优秀,且2种方案的增效率与减阻率随流量变化的趋势较为相近;粗糙表面尽管能和仿生结构表面一样在近壁面形成低速层,但无法实现减阻效果.该研究表明,仿生结构对离心泵水力效率的影响与模型本身有关,在使用一定个数的仿生凹坑单元的前提下,应尽量将凹坑布置在剪应力大处.  相似文献   

17.
针对深松作业阻力大、牵引能耗高、作业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针对低含水率、高紧实度耕作土壤的曲面深松铲主动润滑减阻和土壤改良复合作业方案。首先,在三维扫描获得曲面深松铲三维模型的基础上,通过离散元法分析了曲面深松铲作业过程中深松铲与土壤颗粒间的互作特性,确定了铲体最大摩擦接触面作为主动润滑减阻面;其次,提出了主动液体润滑减阻思路,并借鉴蚯蚓体液分布构形与体表织构,分别在铲面和铲尖的最大摩擦接触面上,设计了沟槽形式的表面构型与节流孔等润滑面结构以及润滑介质泵送系统,形成了主动润滑减阻曲面深松铲;最后,以作业速度、润滑液流量为试验因素,以水平方向作业阻力为主要指标,在两种土壤条件下进行了大田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褐土地作业环境下,当作业速度为3km/h、润滑液流量为12L/min时,减阻率可达13.48%;在盐碱地作业环境下,当作业速度为1.87km/h、润滑液流量为12L/min时,减阻率可达19.87%;初步证明主动润滑减阻作业模式在低含水率、高紧实度土壤中具有较好减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