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研究盐度变化对暗纹东方鲀幼鱼鳃和肝组织中Na~+/K~+-ATP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照组和处理组暗纹东方鲀幼鱼成活率均为100%;在对照与盐度8、18处理中,幼鱼鳃组织的Na~+/K~+-ATP酶活力维持在较低水平,且具有显著差异;盐度改变对鳃和肝脏两种组织Na~+/K~+-ATP酶活力的影响有明显差异。试验结果表明暗纹东方鲀对盐度变化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能较好地适应盐度18以下的养殖水环境。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斑尾复鰕虎鱼的渗透压调节机制,设置0.5、10、15、20、25、30、35、40、50共10个盐度组,采用外界盐度渐变的方法对该鱼幼鱼血清渗透压、血清离子浓度及鳃丝Na+/K+–ATP酶活力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显示:在盐度0~50内,血清渗透压及血清离子含量均随盐度升高而升高,盐度为40~50时,血清渗透压及各离子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盐度6);在0~35的盐度中,血清渗透压及离子含量都保持相对稳定,在0盐度组,鳃丝Na+/K+–ATP酶活性最强,25和35盐度组的鳃丝Na+/K+–ATP酶活性比5~20和40~50盐度组的明显增强,25和35盐度组之间Na+/K+–ATP酶活性无显著性差异,5~20和40~50盐度组之间也均无显著差异,在盐度5~35内,鳃丝Na+/K+–ATP酶活性随外界盐度升高呈升高趋势;回归分析得到血清等渗点为0.308 mol/kg,相对应的盐度为10.8;Na+、Cl–、K+等离子点分别为340.28、137.08和4.51 mmol/L,相对应的盐度分别为28.1、8.9和18.5。以上结果表明,斑尾复鰕虎鱼幼鱼对外界盐度变化有较强的适应性,属于广盐性鱼类,其盐度的耐受范围和适宜范围分别为0.3~35和5~15。  相似文献   

3.
研究Na Cl处理下耐盐性不同基因型甘薯植株K~+、Na~+和Cl~-含量及生长情况,以探讨不同器官K~+、Na~+和Cl~-含量变化对植株生长的影响,为耐盐材料的鉴定及耐盐机理的研究提供依据。以商薯19(CK)和EMS诱变创新材料T06、T11为试验材料,分析Na Cl胁迫处理下,甘薯植株根、茎、叶K~+、Na~+和Cl~-含量变化及其与生长的关系。随着Na Cl处理时间的延长,CK、T06、T11根、茎、叶干重的增长速率和K~+/Na~+值均降低,Na~+、K~+、和Cl~-含量逐渐增加,但是T06和T11较CK保持较高的干重增长速率、K~+含量、K~+/Na~+值,较低的Na~+和Cl~-含量;甘薯植株干重与Na~+和Cl~-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而与K~+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因此,耐盐性好的甘薯基因型,在Na Cl处理后可保持较高的生长速率,根、茎、叶较低的Na~+和Cl~-含量,较高的K~+/Na~+值和K~+含量,可为耐盐材料的鉴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低盐胁迫对白条双锯鱼Amphiprion frenatus生理指标的影响,试验设置3个盐度组(盐度20、25、31),在水温(25. 0±0. 5)℃条件下,低盐胁迫后3、12、48 h时测定湿体质量为(5. 42±1. 29) g的成体白条双锯鱼的血细胞总数、鳃丝Na~+-K~+-ATP酶(NKA)活力、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整个低盐胁迫过程中,各试验组白条双锯鱼个体活力正常,无死亡现象;盐度胁迫后48 h时,鱼体血细胞总数随盐度的降低而减少,且20盐度组在48 h时鱼体血细胞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盐度31)和25盐度组(P0. 05);鳃丝Na~+-K~+-ATP酶(NKA)活力在盐度20、25胁迫下随时间的延长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NKA活力在盐度25整个胁迫期间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20盐度组(P0. 05),在盐度20胁迫下,仅在12 h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 20、25盐度组肝脏SOD活性在各时间点均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 05);整个试验期间内,20盐度组CAT活力3 h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而12 h和48 h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25盐度组CAT活力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 05)。研究表明,盐度20、25胁迫48 h内会显著影响白条双锯鱼的血细胞数、Na~+-K~+-ATP酶活力,盐度20会显著影响该鱼的CAT活力,但整个低盐胁迫过程并未影响鱼体的摄食和存活,相关生理指标的变化可为白条双锯鱼的淡化养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急性盐度胁迫对狭盐性贝类紫石房蛤(Saxidomus purpurata)组织形态结构及生理生化的影响,研究了急性高盐(盐度35)和低盐(盐度15)胁迫下紫石房蛤鳃组织显微结构、Na+/K+-ATP酶和体腔液、鳃组织中SOD、CAT和POD 3种非特异性免疫因子的变化。鳃组织结构变化结果显示,与自然海水对照组相比,急性盐度胁迫实验组紫石房蛤鳃丝间距均呈现显著差异。盐度胁迫3 h起,低盐胁迫组紫石房蛤鳃丝皱缩程度和鳃间距与自然海水组相比总体呈现随胁迫时间增加而增大的趋势;高盐胁迫组鳃丝则表现为先皱缩后饱满,鳃间距呈逐渐缩小后逐步增大的趋势;低盐胁迫各时间点,鳃丝形态结构变化较相对应的高盐胁迫组明显。紫石房蛤鳃组织Na+/K+-ATP酶在急性低盐胁迫下活力升高,急性高盐胁迫下活力降低。24 h低盐和高盐度急性胁迫对紫石房蛤SOD、CAT和POD酶活力的影响呈现组织特异性。体腔液中以SOD率先对盐度胁迫产生应答,鳃组织中则以POD的响应最为快速。急性高盐胁迫下紫石房蛤体腔液中SOD和CAT活力在胁迫1 h、3 h后无明显变化,胁迫5 h后显著上升;胁迫7 h后显著下降;胁迫24 h后又显著上升,变化趋于一致(P0.05)。急性低盐胁迫下紫石房蛤体腔液中CAT和POD酶活力分别在7 h和3 h显著下降至最低点,之后逐步趋于对照组水平(P0.05)。结果提示,急性盐度胁迫下紫石房蛤体腔液和鳃组织中SOD、CAT和POD 3种非特异性免疫因子及鳃组织中Na+/K+-ATP酶的响应方式不同,紫石房蛤可能通过改变鳃组织形态结构从而适应外界盐度的骤然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酸碱胁迫对奥尼罗非鱼幼鱼鳃组织结构及Na~+-K~+-ATP酶活力的影响。[方法]将初始体质量(6.81±0.85)g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aureus×Oreochromis niloticus)幼鱼暴露于不同酸碱度(p H分别为4.5、6.0、7.5、9.0、10.5,依次设为试验Ⅰ、Ⅱ组、对照组及试验Ⅲ、Ⅳ组)的水体中,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胁迫后0、12、24、48、72 h采集鱼鳃样本,采用HE染色石蜡组织切片及分光光度法比较酸碱胁迫对鱼鳃组织结构及其中Na~+-K~+-ATP酶活力的影响。[结果]对照组鱼鳃的组织结构未发现有明显病变的症状,且鳃中的Na~+-K~+-ATP酶活力维持在一定水平;各胁迫组鱼鳃组织结构均不同程度发生病变,出现鳃丝融合,动脉血管破损,鳃小片肿胀弯曲,顶端与末端粘充血和肿胀,黏液细胞增多,上皮细胞增生、脱落,泌氯细胞肿胀,细胞质空泡化等一系列病态症状,且其症状会随着酸碱程度的加深、暴露时间的延长而加重;酸碱胁迫后各胁迫组鱼鳃中Na~+-K~+-ATP酶活力均出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其中酸胁迫的峰值出现在48 h,而碱胁迫出现在12 h。[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奥尼罗非鱼的养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盐度对梭鱼Liza haematocheila幼鱼生长、渗透生理和体成分组成的影响,在水温16~21℃下,将体质量为(1.28±0.25)g的梭鱼幼鱼在盐度为0.8、5.0、10.0(对照)、15.0、20.0、25.0、30.0、35.0的室内循环养殖系统(100 L)中饲养6周。结果表明:各盐度下梭鱼幼鱼的特定生长率和相对增重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盐度为0.8的组成活率最低,且显著低于除盐度为5.0组之外的其余各组(P0.05),盐度为10.0及以上的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盐度为0.8的组饲料系数最大(P0.05),且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其余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盐度为5.0、10.0的组摄食率最低,且显著低于其余各组(P0.05),其余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盐度为35.0的组血清渗透压最高(P0.05),盐度为0.8的组血清渗透压最低(P0.05);通过回归分析得到血清渗透压等渗点为0.319 mol/kg,所对应的盐度为11.3;血清Na+、K+、Cl-离子含量随盐度的升高整体呈上升趋势;盐度为25.0的组鳃丝Na+/K+-ATP酶活力最低,仅显著低于盐度为0.8、15.0的组(P0.05),盐度为0.8和15.0的组酶活力最高;梭鱼幼鱼体水分含量随盐度的升高呈下降趋势,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随盐度的升高呈上升趋势。研究表明,梭鱼幼鱼的等渗点相当于盐度11.3,且具有较强的盐度耐受能力,可以适应0.8~35.0盐度的水体。  相似文献   

8.
以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急性低盐胁迫,并检测低盐对缢蛏存活率、Na~+/K~+-ATPase活性及其血淋巴细胞吞噬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不同大小规格的缢蛏,在盐度从8降低到2时,存活率接近100%,Na~+/K~+-ATPase活性保持稳定,吞噬能力小范围下降;但是当盐度从2降低到0时,其存活率随着盐度的下降而降低,且成体的存活率始终比亚成体和稚贝的存活率要高,同时调节Na~+/K~+-ATPase活力相应升高来维持体内外渗透压的调节;盐度急性下降,缢蛏的生理功能受影响,吞噬能力也随之降低。稚贝、亚成体和成体缢蛏的LC_(50)低盐度分别为1.45、1.25和0.75。缢蛏对急性低盐度有很强的耐受能力,可能是一种极具内陆移殖潜力的海水贝类。  相似文献   

9.
挑选平均体重(4.0±1.4)g、平均体长(8.0±1.2)cm的细鳞鲑(Brachymystax lenok)幼鱼,研究了不同盐度(0、6、12、18、24、30)对细鳞鲑幼鱼鳃丝和肝脏中Na+-K+-ATP、抗氧化酶(SOD、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盐度对细鳞鲑幼鱼鳃丝中Na+-K+-ATP活性及肝脏中抗氧化酶活性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盐度的升高,细鳞鲑鳃丝和肝脏中的Na+-K+-ATP活性升高,抗氧化酶(SOD、CAT)的活性则随着盐度的升高而降低.虽然细鳞鲑能够通过自身的渗透调节和抗氧化系统应对外界盐度变化带来的压力,但是长期的盐度胁迫也会给细鳞鲑幼鱼机体带来损害.研究结果为今后细鳞鲑的耐盐度选育、养殖推广等方面的工作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芦苇对人工盐碱湿地中Na+的吸收与转运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芦苇为材料,通过构建人工盐碱湿地研究芦苇对Na~+的转运特征及Na~+在湿地系统中的分布特征。实验设置4个处理,CK、T1(浇灌100 mmol·L~(-1)的盐水)、T2(浇灌200 mmol·L~(-1)的盐水)及T3(浇灌300 mmol·L~(-1)的盐水),于不同时间测定各处理下芦苇地上及地下部分Na~+与K~+含量,计算Na~+/K~+及二者的转移系数,从而分析湿地盐分对芦苇体内Na~+、K~+平衡的影响及芦苇对Na~+的转运特征;测定土壤及水体中Na~+与K~+的含量,计算去除率,分析芦苇对湿地的脱盐作用。结果显示:与CK相比,高浓度(T3)Na Cl处理使芦苇地上及地下部分Na~+含量最终分别增加了6.09倍和1.61倍,地上及地下部分K~+含量分别降低了26.88%和18.10%。地上部分Na~+/K~+随处理时间逐渐升高,地下部分则相反。CK及T1的Na~+转移系数为0.30~0.86,随处理时间延长而减小;T2及T3的Na~+转移系数为0.51~0.91,随处理时间延长而增加。芦苇对处理组土壤Na~+及K~+的去除率分别为11.0%~13.4%和3.8%~9.8%,对处理组水体Na~+及K~+的去除率分别为42.7%~51.6%和6.8%~74.2%。研究结果表明,盐胁迫会影响芦苇体内的Na~+、K~+平衡,芦苇能有效地吸收Na~+,将Na~+从植物地下部分转运到地上部分。芦苇对湿地具有一定的除Na~+脱盐作用,且高浓度Na~+的存在会影响芦苇对K~+的吸收及去除。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不同饥饿时间(0、5、10、15、20、25和30 d)对团头鲂耐低氧F_4幼鱼鳃组织的影响,在温度(25±1.0)℃、溶解氧(7.0±0.5)mg/L条件下,以体质量为(30.5±2.6)g的团头鲂耐低氧F_4幼鱼为研究对象,利用组织切片、扫描电镜技术和分光光度计法研究饥饿胁迫对其鳃组织结构、Na~+/K~+-ATP酶和抗氧化酶的影响。酶活性结果显示: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团头鲂耐低氧F_4鳃组织的Na~+/K~+-ATP、SOD和CAT酶活性逐渐降低(P0.05),恢复投喂7 d后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形态学观察显示:随着饥饿时间延长,团头鲂耐低氧F_4鳃小片平均伸出长度增加(P0.05),层间基质的厚度减小(P0.05),这种变化导致鳃小片呼吸面积增加和层间基质体积减小(P0.05)。恢复投喂7 d后,基本恢复到正常投喂时的形态。由此可见,在饥饿胁迫情况下,团头鲂耐低氧F_4幼鱼抗氧化系统受到严重干扰,鱼体主动调整鳃小片呼吸面积适应饥饿胁迫。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黄精多糖对大强度运动大鼠肾脏损伤的调理作用,将33只试验大鼠,淘汰6只后,分为安静组、运动组和运动给药组,每组9只。试验中,运动组有1只大鼠死亡。运动给药组小鼠灌服剂量为150 mg·(kg·d)~(-1)黄精多糖溶液,其他2组按质量灌服相应体积的生理盐水。运动组、运动给药组进行为期8周的大强度跑台训练。测定各组大鼠外周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含量,肾组织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一氧化氮合酶(总NOS、iNOS、eNOS)、三磷酸腺苷酶(Na~+/K~+-ATP、Ca~(2+)/Mg~(2+)-ATP)活性。结果表明:与安静组相比,运动组、运动给药组SCr、BUN、MDA、NO含量及总NOS、iNOS升高, SOD、GSH-Px、Na~+/K~+-ATP、Ca~(2+)/Mg~(2+)-ATP降低,运动组eNOS降低;与运动组相比,运动给药组SCr、BUN、MDA、NO含量及总NOS、iNOS活性降低, SOD、GSH-Px、Na~+/K~+-ATP、Ca~(2+)/Mg~(2+)-ATP活性升高。这一研究说明黄精多糖能改善肾小球的滤过功能,提升肾组织抗氧化酶活性,抑制自由基的生成,通过调节iNOS、eNOS活性,减少NO代谢产物对肾组织的毒副作用,提升ATPase活性,维持细胞膜内外Na~+、K~+、Ca~(2+)、Mg~(2+)正常分布,提示黄精多糖对大强度运动导致的肾脏损伤有一定的正向调理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究贝类对盐度胁迫的适应机制,本试验以泥蚶为试验材料,将泥蚶置于不同盐度(0~4.0%)中进行胁迫试验,在试验过程中测定血浆渗透压、过氧化物酶(POD)活力、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力及组织Na+/K+-ATP酶活力,结果显示,不同盐度胁迫对泥蚶存活率影响可表示为低盐度组(0、0.5%、1.0%)>对照组(1.5%)和中盐度组(2.0%、2.5%)>高盐度组(3.0%、3.5%、4.0%);对照组血浆渗透压变化不显著,中高盐度渗透压值较开始变化明显且高于对照组,泥蚶对低盐环境的适应能力优于高盐环境;在试验结束时泥蚶血浆中POD活力呈低盐度组>对照组>中高盐度组,高盐度组较开始时降低,低盐度组较开始时增加;血浆中TSOD活力和组织中Na+/K+-ATP酶活性均较开始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盐胁迫对冬小麦苗期无机离子吸收与分配的影响,选用盐敏感型济麦22和耐盐型青麦6号两个品种进行NaCl胁迫处理,研究苗期根部和地上部对Na~+、K~+的吸收情况。结果表明:随NaCl浓度的增加和胁迫时间的延长,2个小麦品种根部和地上部的Na~+含量升高,K~+含量和K~+/Na~+比值都呈下降趋势,而且根部3个指标的变化幅度都大于地上部,济麦22的变化幅度大于青麦6号。说明青麦6号通过根部吸收较多的Na~+,并限制向地上部的运输以维持较高的K~+/Na~+值和限钠能力,进而提高耐盐性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西伯利亚白刺根系生长特征及根系中K~+/Na~+平衡与NaCl胁迫的关系。【方法】以西伯利亚白刺水培幼苗为材料,研究0(对照),100,200,300,400 mmol/L NaCl处理对其植株生物量积累、分配,根系形态特征及根系中K~+、Na~+、Cl~-积累情况的影响。【结果】随着NaCl浓度的升高,西伯利亚白刺幼苗根、茎、叶、冠层生物量和根冠比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其中最大值均出现在200 mmol/L NaCl处理下,而400 mmol/L NaCl处理明显降低了西伯利亚白刺幼苗根、茎、叶、冠层生物量。随着NaCl浓度的升高,西伯利亚白刺幼苗根长、平均直径、表面积及根尖数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其中最大值均出现在200 mmol/L NaCl处理下,300 mmol/L NaCl处理下西伯利亚白刺根系平均直径和表面积较对照略有增加,但差异不显著,而400 mmol/L NaCl处理下根系生长受到显著抑制。不同浓度NaCl处理下,西伯利亚白刺幼苗根系对Na~+、Cl~-和K~+的吸收增加,但K~+/Na~+随着NaCl浓度的升高逐渐降低。【结论】低浓度(≤200 mmol/L) NaCl处理下,西伯利亚白刺可以通过增加根系生物量、总长度、表面积、根尖数促进根系生长,并通过增加根系离子含量提高根系渗透势差来适应盐胁迫;高盐(400 mmol/L NaCl)处理下则通过提高根系对K~+的选择性吸收来降低根系中K~+/Na~+,从而降低单盐毒害作用,提高其耐盐性。  相似文献   

16.
Na~+-K~+ATP酶控制着细胞内外的Na~+、K~+分布,其组织和细胞定位技术在动物上已有数篇报道。在植物上Mg~(2+)-ATP酶的细胞定位研究较多,Na~+-K~+ATP酶的组织和细胞定位尚未见报道。本文参照动物的Na~+-K~+ATP酶定位程序并加以修改,用于几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明菲律宾蛤仔在盐度骤降条件下的生理学反应及组织结构变化。本研究以盐度35‰培育的蛤仔为对照,研究了盐度骤降至25‰和15‰条件下2、6、12、24、36、48、60 h时蛤仔血淋巴中抗氧化酶(SOD、CAT、GSH-PX)活力的变化。结果显示:在60 h内,对照组蛤仔3种抗氧化酶活力均呈现出较稳定的状态。相对来说,盐度25‰和15‰组蛤仔SOD和GSH-PX呈现出“显著升高-显著下降-逐步恢复”的趋势。其中盐度为25‰时,蛤仔SOD酶活力在48 h内持续显著升高,之后下降;盐度15‰时蛤仔在最初的12 h内SOD酶活力显著升高,之后显著下降;GSH-PX酶活力在2个低盐度组蛤仔中升高和降低持续的时间相当;2个低盐组蛤仔CAT酶活力在6 h时出现小幅升高后呈现整体下降趋势。3种抗氧化酶活力在实验结束时均恢复至对照组水平,说明3种抗氧化酶在盐度变化条件下会呈现规律性变化,但蛤仔适应和调整能力较强。对各盐度处理组蛤仔每天取样进行组织切片观察,仅盐度15‰组蛤仔在处理6天时出现较明显变化,体现在:鳃丝排列不规则、鳃丝间连接被破坏、鳃表面无法形成褶皱;肝胰腺细胞细胞质不饱满、腺泡腔扩大出现了部分细胞解体的现象;水管和外套膜的主要变化体现在褶皱降低或减少、上皮细胞高度降低、黏液细胞增多。该研究结果为蛤仔适应盐度骤变的生理生态学机理研究奠定了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18.
以盐豇1号为试验材料,采用水培法研究不同浓度NaCl胁迫对豇豆幼苗不同器官离子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条件下,大量Na~+进入幼苗体内,而抑制K~+、Ca~(2+)、Mg~(2+)进入。盐胁迫下,幼苗根部和茎中存在较多的Na~+,叶片中含量最低,但叶片和茎中Na~+增幅较大,根系Na~+增幅较小,避免根部Na~+过多积累,可以维持豇豆根系活力缓解盐毒害。随着盐胁迫的加重,幼苗根部和茎的K~+含量明显降低,叶片K~+含量能保持稳定水平或有所上升,维持了较高的K~+/Na~+比值。NaCl处理后叶片中的Ca~(2+)、Mg~(2+)含量变化幅度较低;Ca~(2+)/Na~+和Mg~(2+)/Na~+比值均随盐浓度增加而降低,叶片中的Ca~(2+)/Na~+和Mg~(2+)/Na~+比值始终高于根和茎。综合看,盐胁迫影响豇豆幼苗各器官中的离子分布,Na~+含量增加,K~+、Ca~(2+)、Mg~(2+)含量降低;各组织中的K~+/Na~+、Ca~(2+)/Na~+和Mg~(2+)/Na~+比值随盐胁迫浓度增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饲料钙水平对淡水养殖鲈Lateolabrax japonicus血清渗透压、离子水平以及与渗透压调节有关酶活力的影响,以体质量为(12.47±0.01)g的鲈为研究对象,分别投喂钙水平为0.29%(D1)、0.42%(D2)、0.65%(D3)、0.79%(D4)、1.02%(D5)、3.10%(D6)的6种等氮等能饲料,共饲养8周。结果表明:随着饲料中钙水平的提高,D1、D2组血清渗透压无显著性差异(P0.05),均显著高于D3、D4和D5组(P0.05),与D6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Na+水平和Cl-水平的变化趋势相似,均随着饲料钙水平的提高呈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P0.05),其中D1、D2和D6组血清Na+和Cl-水平均低于其他各组,血清Ca2+水平D5组最高,D6组最低,其他各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饲料中钙水平的提高,鳃丝Na+/K+-ATP(NKA)酶活力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D1组酶活力最高(P0.05),而Ca2+-ATP(CA)酶活力总体呈降低趋势,也以D1组酶活力最高(P0.05),肠道中NKA酶活力呈先上升后降低趋势,D3组酶活力最高(P0.05),肠道中CA酶活力D1和D3组较高,D6组最低,肾脏中NKA酶活力和CA酶活力均随着饲料中钙水平的提高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NKA酶活力D1组最高,D4组最低,而CA酶活力D1、D3组较高,D4组最低。研究表明,低钙饲料(0.29%和0.42%钙水平)和高钙饲料(3.10%钙水平)均会使淡水养殖鲈处于高强度的渗透压调节状态,而含钙0.65%~1.02%的饲料有利于其渗透压平衡调节。  相似文献   

20.
在高浓度Na Cl胁迫下,土壤中Na~+和Cl~-浓度过高将导致植物机体出现渗透压改变和离子中毒的现象,致使植物代谢异常。此外,盐胁迫还影响植物的Ca~(2+)和K~+等矿质元素的吸收。植物为抵御高浓度盐对自身的毒害作用,通过膜逆向转运蛋白将细胞内过多的Na~+向外排出细胞和将Na~+运入液泡区隔化。对膜逆向转运蛋白在Na~+和Cl~-的吸收、外排和离子区隔化以及膜逆向转运蛋白在植物抗盐性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