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对比研究阔叶混交林和针阔混交林在不同林分密度植被下土壤养分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阔叶混交林和针阔混交林植被下土壤中有机碳和全氮含量会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加而增大,高密度林分含量最大,在相同林分密度下,有机碳和全氮含量会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土壤表层含量最大.土壤全磷含量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中密度林分含量最大,在相同林分密度下,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20~40 cm土层含量最大.不同林分密度植被下,各土层之间C:N均无显著差异性,C:P和N:P均在高密度林分下最大,且显著大于中密度林分和低密度林分,同时会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0~20 cm的表层土比值最大,且显著大于其他土层.  相似文献   

2.
探讨湘西北石漠化区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和灌木丛4种典型植被类型各土层土壤有机C、全N和全P及其土壤化学计量特征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4种植被类型土壤有机C、全N和全P的含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加深而下降,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有机C和全P均表现为: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灌木丛。2)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0~20 cm土壤有机C比灌木丛分别高出了158.98%和64.87%;土壤全N和全P含量的变异系数较小,仅为0.26和0.21,属弱变异,在4中植被类型和不同土层间,其值比较稳定。3)不同植被类型土壤C/N和C/P均表现为: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灌木丛>针叶林,其中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0~20cm土壤C/N显著高于针叶林和灌木丛,分别高出了132.98%和92.72%;土壤C/P和N/P的值较稳定,变异幅度较小,变异系数仅为0.23和0.25,属弱变异。4)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有机C和全P与土壤化学计量比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性,土壤C/N与有机C和全P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C/P与土壤有机C具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N/P与土壤有机C和全P具有显著负相关关系。5)主成分分析表明,阔叶林对土壤有机C、全N和全P及其化学计量比的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莲花山白盆珠自然保护区3种森林土壤养分含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莲花山白盘珠自然保护区针阔混交林、季风常绿阔叶林和山地常绿阔叶林表层土壤(0~20cm)为对象,测定了土壤pH值及主要养分含量,并应用相关分析法,探究了不同养分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山地常绿阔叶林土壤pH值显著低于针阔混交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2)森林土壤有机质、全氮(N)、全磷(P)、速效N、有效P含量在不同森林类型间差异显著:山地常绿阔叶林土壤有机质、全N、全P显著高于针阔混交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土壤速效N含量最高,但有效P含量最低;(3)3种森林土壤全N与全P含量均存在极显著相关性,但其它养分间的相关性随森林类型而异,表明森林类型对土壤养分的影响既有普遍性,又有特异性。  相似文献   

4.
以莲花山白盘珠自然保护区针阔混交林、季风常绿阔叶林和山地常绿阔叶林表层土壤(0~20 cm)为对象,测定了土壤pH 值及主要养分含量,并应用相关分析法,探究了不同养分间的相关性。结 果表明:(1)山地常绿阔叶林土壤pH 值显著低于针阔混交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2)森林土壤有机质、 全氮(N)、全磷(P)、速效N、有效P 含量在不同森林类型间差异显著:山地常绿阔叶林土壤有机质、 全 N、全P 显著高于针阔混交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土壤速效 N 含量最高,但有效 P 含量最 低;( 3)3 种森林土壤全N 与全P 含量均存在极显著相关性,但其它养分间的相关性随森林类型而异, 表明森林类型对土壤养分的影响既有普遍性,又有特异性。  相似文献   

5.
三峡库区植被不同演替阶段的土壤养分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空间替代时间的方法分析三峡库区植被在不同演替阶段的土壤养分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植被正向演替,土壤pH值逐步降低;土壤有机质和速效磷含量表现为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灌丛>针叶林,水解性氮含量表现为针叶林>灌丛>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有机质、水解氮和速效磷含量在植被演替过程中表现出较强的表聚性;相关分析表明有机质含量、水解性氮含量和速效磷含量3者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且都与土层极显著负相关;植被演替进程与土壤pH值极显著负相关、与水解性氮含量显著负相关、与速效磷含量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以辽东山区原始红松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不同树种组成下原始红松混交林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差异,研究了土壤有机碳与土壤属性因子和植被覆盖因子的相关关系,并研究了土壤碳密度的分布规律。结果显示,3种原始红松混交林土壤有机碳含量均随着剖面深度的增加而降低;0~10 cm土层深度土壤有机碳含量为红松阔叶林阔叶红松林针阔混交林,表层土壤有机碳主要来源于枯落物层的分解,表层土壤有机碳的特征表明原始红松混交林树种构成不同,潜在地影响着生态系统内的碳循环。对土壤属性因子而言,碳氮比与有机碳含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容重、pH值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对植被覆盖因子而言,枯落物有机碳、全氮、碳氮比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则无相关关系;0~100 cm深度内红松阔叶林的土壤碳密度最大,为181.4 t/hm2,针阔混交林次之,为180.56 t/hm2,阔叶红松林最小,为150.78 t/hm2,且接近70%的土壤碳储存集中在40 cm以上的土层内。旨在为揭示原始红松混交林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因素和探索我国原始红松混交林土壤碳分布格局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莽山地区3种林分类型土壤有机碳的分布特征,于2013年7月在莽山国家森林公园选择3种不同林分类型不同海拔的9个样地,采集0~100 cm剖面土样,分析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土壤全氮全磷等各肥力指标,研究其土壤有机碳垂直分布特征和与土壤理化性质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不同林分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密度的大小顺序为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2)不同海拔样地有机碳含量及密度差异显著,且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增加,在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中,高海拔地区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低海拔地区。(3)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剖面增加而降低。对于0~20 cm土层,针叶林有机碳含量频率分布较分散,其次是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含量分布相对较集中。且各土层有机碳含量均主要分布在0~50 g·kg-1的范围内。(4)除森林类型的影响外,坡度、坡向和坡位等地形地貌因素也会显著影响森林土壤的有机碳含量,样地Z1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同林分类型其它样地,可能就是受坡度坡位等因素的影响。(5)3种林分类型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土壤不同理化指标间均存在不同的相关性。常绿阔叶林土壤有机碳含量有效镁、全氮含量在0.01水平极显著相关。针叶林土壤有机碳含量与有效镁、全氮和容重在0.01水平极显著相关。针阔混交林土壤有机碳含量与氨氮、有效镁、全氮、全磷以及容重在0.01水平极显著相关,与p H在0.05水平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8.
以宁夏中部干旱带罗山山地系统的4个典型植被类型(青海云杉纯林、针阔混交林、浅山灌丛和干旱草地)为研究对象,测定0~10cm、10~20cm、20~40cm土层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土壤的微生物量碳、颗粒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探讨其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间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有显著差异(p0.05),各植被类型的土壤微生物量碳和颗粒有机碳含量的排序为乔木林(青海云杉纯林、针阔混交林)浅山灌丛干旱草地;随着土层深度增加,土壤微生物量碳和颗粒有机碳含量逐渐减少(p0.05),而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在10~20cm土层最高。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量碳、颗粒有机碳均与土壤总有机碳、全氮有极显著的正相关,而与pH值、含水率、C/N的相关性不显著,土壤易氧化有机碳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均不显著。这表明作为土壤有机质和氮素来源的植被,其组成差异会对土壤有机碳组分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杉木纯林、混交林土壤微生物特性和土壤养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清奎  汪思龙 《林业研究》2008,19(2):131-135
本文于2005年5月份,在中国科学院会同森林生态实验站选择了一块15年生的杉木纯林和两块15年生杉阔混交林作为研究对象,调查了林地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硝态氮、有效磷和土壤微生物碳、氮、磷、基础呼吸以及呼吸熵,比较了纯林和混交林土壤微生物特性和土壤养分.结果表明,杉阔混交林的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硝态氮和有效磷含量高于杉木纯林;在混交林中,土壤微生物学特性得到改善.在0(10 cm和10(20 cm两层土壤中,杉阔混交林土壤微生物氮含量分别比杉木纯林高69%和61%.在0(10 cm土层,杉阔混交林土壤微生物碳、磷和基础呼吸分别比杉木纯林高11%、14%和4%;在10(20 cm土层,分别高6%、3%和3%.但是,杉阔混交林土壤微生物碳:氮比和呼吸熵较杉木纯林低34%和4%.另外,土壤微生物与土壤养分的相关性高于土壤呼吸、微生物碳:氮比和呼吸熵与土壤养分的相关性.由此可知,在针叶纯林中引入阔叶树后,土壤肥力得以改善,并有利于退化森林土壤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徐州石灰岩山地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徐州石灰岩山地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土壤理化性质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对土壤健康影响,结果表明:石灰岩山地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土壤健康存在明显差异。其中:针阔混交林中土壤物理性质较好,说明混交林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土壤物理性质;土壤有机质和各养分含量上层明显高于下层,且各养分含量均以针阔混交林最高,进一步说明混交林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土壤化学性质。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3种植被类型林分土壤健康状况综合评价指标主成分得分,针叶林为-8.309,针阔混交林为6.876,阔叶林为1.433。各类型林分土壤健康状况排序为:针阔混交林〉阔叶林〉针叶林,表明针阔混交林能够改善土壤健康状况。建议在徐州石灰岩山地上应以针阔混交林为主要恢复模式,从而提高该地区土壤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1.
国内外松褐天牛天敌的研究利用进展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本文系统地介绍了国内外在松材线虫病媒介昆虫松褐天牛天敌的研究利用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和新进展。综述了日本、美国和我国松天牛的寄生性、捕食性、微生物、寄生线虫及鸟类等天敌种类的组成和它们的控制作用、利用途径及技术。  相似文献   

12.
以岳阳市为例浅论园林大面积草坪的改造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于城市大面积草坪存在功能性不强,管护成本高、容纳量小、生物多样性单一,景观观赏效果差的现实问题,本文从改造设计理念、立体配置模式、园林小品设计角度,提出改造设计方面的构思,旨在加强城市森林生态网络体系的建设,促进生态园林城市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魏益军 《绿色科技》2019,(12):208-209
指出了四川是道教的发源地,受到道教思想的影响较大。道教生态意识、美学思想影响着四川人民对自然的认识,这些在民居建筑中得到了明显的体现。基于此,分析了四川民居建筑的特点,并对比了四川民居建筑和道教建筑的相似性,重点阐述了“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素朴淡真”等道教思想对于四川民居建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世界木材制浆技术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论述了木材制浆技术的新进展,在硫酸盐法制浆技术的革新方面,推荐了间歇蒸煮的快速置换加热(RDH)技术与连续蒸煮的改良连续蒸煮(MCC)和深度脱木素改良连续蒸煮(EMCC)技术。还介绍了超高得率制浆方法,特别是碱性过氧化氢机械制浆(APMP)法和爆破制浆(EP)法,用这两种方法生产的纸浆得率高、白度高、强度高、能耗较低。  相似文献   

15.
我国飞播造林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论述了我国飞播造林的历史沿革和飞播林群落的演替阶段, 以及飞播林经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出了改善飞播林质量的对策, 为“山上再造”工程战略的实施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无线寻呼台对森林防火通信的干扰日趋严重,特别是在城乡结合部形成了强大的同频干扰,致使150MHz段通信设备在城乡结合部和城镇内处于瘫痪状态,无法发挥其正常的作用,严重影响了森林防火的预防和扑救工作。因通信不畅造成的损失虽然不是直接的,但由此产生的后果是明显存在的。政府有关部门虽然十分重视这个问题,但受政策和技术条件的制约,一直没有很好的办法排除干扰源,只能建议森林防火部门改用400兆设备避开寻呼台干扰。 森林防火部门几十年来一直使用 150兆设备,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通信网,各级防火部门投入…  相似文献   

17.
贵阳市园林植物真菌病害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贵州省贵阳市园林植物的病害种类调查,鉴定出28种真菌病害。病原菌主要是子囊菌亚门和半知菌亚门的真菌。为害的寄主植物有观赏树木、宿根园林植物、木本花卉植物、地被植物及多浆植物等。对各种病害的为害症状、病原菌产孢情况等作了较详细的描述。  相似文献   

18.
透过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视野,对建筑用木材在生态性、高效性及可持续运用等方面进行剖析,力图破除当前对木材在建筑中使用的片面认识,唤起建筑界、林业界对木材在当代建筑中大量使用的新的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19.
对目前商场常用的空调设备进行了分析,说明了商场空调设备的特点,在设备选型时应注意 的问题,对商场空调系统的合理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国外沿海防护林生态及其效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了最近10年来国外沿海防护林生态和生态效益研究成果,主要包括森林生理生态特征、生物量及枯枝落叶研究;林木对环境的适应性,环境对森林生长的影响,自然灾害和环境污染对森林的危害;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改善土壤肥力方面的作用及其对其它各业的影响.此外,还讨论了森林经营对土壤和水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