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热处理对黄瓜贮藏冷害及内源多胺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热处理的方法,研究了黄瓜在贮藏过程中冷害发生情况和多胺含量变化。通过贮前37℃处理24h和42℃处理12h可以显著延缓黄瓜2℃贮藏条件下冷害的发生,冷害较对照推迟2d发生,贮藏6d冷害发生率和冷害指数分别比对照减少38.2%和0.17、39.3%和0.13,均显著低于对照。热处理显著提高了黄瓜内源腐胺(Put)的含量,贮藏6~8d Put的含量是对照的2倍以上,而且高峰的出现时间与黄瓜冷害的发生时间基本一致,亚精胺(Spa)和精胺(Spin)含量也有显著提高,在贮藏过程中保持较高的内源多胺水平。研究表明内源多胺水平的提高与黄瓜的耐冷性具有很大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采用热处理的方法,研究了黄瓜在贮藏过程中冷害发生情况和多胺含量变化.通过贮前37℃处理24 h和42℃处理12 h可以显著延缓黄瓜2℃贮藏条件下冷害的发生,冷害较对照推迟2 d发生,贮藏6 d冷害发生率和冷害指数分别比对照减少38.2%和0.17、39.3%和0.13,均显著低于对照.热处理显著提高了黄瓜内源腐胺(Put)的含量,贮藏6~8 d Put的含量是对照的2倍以上,而且高峰的出现时间与黄瓜冷害的发生时间基本一致,亚精胺(Spd)和精胺(Spm)含量也有显著提高,在贮藏过程中保持较高的内源多胺水平.研究表明内源多胺水平的提高与黄瓜的耐冷性具有很大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冷激处理对芒果贮藏冷害及相关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减轻芒果冷害的新途径,研究了0℃冷激处理3、45、h对芒果2℃贮藏12 d的冷害症状、贮藏品质及3种同工酶的影响。结果表明:0℃冷激处理3、45、h均显著降低了果实在2℃下贮藏期间的冷害指数和冷害率,0℃处理4 h的冷害指数最低,比对照果低60%,冷害率比对照果低32%,0℃冷激处理4 h促进了芒果贮藏期间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上升,降低了可滴定酸的含量,延缓了抗坏血酸的含量的下降,对硬度的影响不大;同工酶电泳显示:0℃冷激处理4 h提高了芒果贮藏中后期ATP酶、细胞色素氧化酶、过氧化物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4.
裴倩如 《安徽农业科学》2013,(18):7936-7938,7974
[目的]探求在冷害温度下PVDC包膜处理对黄瓜冷害的影响。[方法]以"青绿一号"品种黄瓜为试材,以黄瓜发生的冷害温度4和7℃作为试验的贮藏温度,每种温度下采用PVDC包膜处理,着重考察了贮藏过程中与冷害相关的各指标(冷害指数、冷害发生率、丙二醛含量、膜渗透率、CAT活性、POD活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试验表明,包膜处理对黄瓜冷害的影响与对照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在黄瓜冷害温度下,PVDC包膜处理黄瓜的冷害指数与冷害发病率保持较低;延缓黄瓜细胞膜渗透率及丙二醛含量随时间的升高;延缓黄瓜CAT、POD活性随时间的降低。[结论]黄瓜在处于冷害温度范围内运输时,可通过PVDC包膜处理的方法减轻冷害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史君彦  王清  王倩  高丽朴 《安徽农业科学》2014,(30):10643-10645,10793
[目的]研究不同温度对采后迷你黄瓜贮藏期间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以迷你黄瓜为试材,分析了采后迷你黄瓜在不同温度下贮藏期间生理特性的变化.[结果]试验表明,3、5、7、9℃下贮藏的黄瓜均有冷害发生,贮藏期间冷害指数、失重、细胞膜透性及MDA含量逐渐升高,外观指数、叶绿素、Vc、可溶性蛋白含量逐渐下降;11和20℃下未有冷害发生,贮藏期间外观指数、叶绿素、Vc、可溶性蛋白含量呈下降趋势,失重、细胞膜透性及MDA含量逐渐升高,20℃高温增强了迷你黄瓜的生理活动,促进其衰老黄化,而11℃下贮藏能有效抑制迷你黄瓜生理代谢,贮藏效果最好.[结论]研究可为降低迷你黄瓜在大型超市和配送中心等大型蔬菜贮藏中心混搭贮藏过程中冷害产生的损失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热处理对黄瓜贮藏冷害及生理生化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热处理抑制贮藏果蔬冷害的效果和机理,选用“新丹4号”黄瓜为试验材料,采后分别用42、37、33℃和对照(20℃)处理24h,然后2℃低温下贮藏;测定了贮藏过程中冷害发生及与冷害相关细胞膜渗透率等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在33-42℃温度范围内,热处理可减轻黄瓜低温贮藏冷害,延缓细胞膜渗透率的上升和可溶性蛋白合量的下降,提高度脂过氧化保护酶POD、SOD、CAT的活性,可以保护膜的稳定性;在低温贮藏过程中,乙烯的释放量没有明显的峰值出现,又后期逐渐降低,但热处理能明显减少贮藏过程中乙烯的释放。在试验热处理温度中37℃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结果发现,甜玉米的可溶性糖由葡萄糖、果糖和蔗糖组成,蔗糖占总糖量的65~77%。游离氨基酸有17种,以丙氨酸、谷氨酸和苏氨酸含量较多。贮藏期间,所有参试品种贮存在30℃和10℃下比贮存在0℃下的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下降更为迅速,感官品质评定表明,30℃下甜玉米能保持良好品质风味的最长时间只有1~2天,10℃下的3~7天,0℃下的达14天。贮藏期间风味和甜度的感官评分值与可溶性糖的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果穗的呼吸强度极高,30℃和25℃下,呼吸曲线急速下降。  相似文献   

8.
多胺处理对黄瓜贮藏冷害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外源多胺处理方法研究了多胺在提高黄瓜耐冷性和保护贮藏品质方面的作用。结果表明:在2℃贮藏条件下多胺处理黄瓜冷害较对照延缓2d发生,冷害发生率和冷害指数显著降低,但不同多胺处理之间存在差异,其中精胺(Spm)抑制冷害效果好于腐胺(Put)和亚精胺(Spd)。多胺处理可延缓低温条件下黄瓜叶绿素的分解、可滴定酸含量的降低和维生素C的降解;使可溶性固形物和果肉硬度保持在较高水平,至贮藏第8d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 05)。  相似文献   

9.
梯度热水处理减轻低温贮后的黄瓜果实冷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梯度热水处理对贮后黄瓜品质的影响及冷害减轻机理,以4℃贮藏4d后不做热处理的黄瓜为 对照(CK),研究了梯度热水处理TG,10(Temperature gradient 10)(黄瓜依次在14、24、34和44℃分别浸泡4 min;),TG,20(黄瓜依次在24和44℃分别浸泡8 min)和TG,40(黄瓜在44℃下浸泡16 min)后对贮后黄瓜(4℃±0.5℃、湿度85%±5%)失重率、冷害指数(Chilling injury,CI)、质构特性、电解质外渗率(Electrolyte leakage,EL)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TG,10和TG,20处理组黄瓜相比于CK,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提高,冷害指数、失重率、电解质外渗率和丙二醛含量显著下降;而TG,40处理黄瓜相比于CK品质更差.说明适当梯度的热水处理可能使低温贮后黄瓜冷害发生一定程度的减轻,从而延缓了果实可见性冷害的发生,有利于维持果实品质,提高果实的商品价值.研究可为梯度热水处理在贮后果蔬保鲜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青椒的冷害及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对不同低温贮藏条件下青椒果实的呼吸强度、丙二醛含量的变化和冷害发生规律以及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低温胁迫下,青椒果实呼吸异常升高,丙二醛含量积累峰提前出现。与0℃贮藏条件相比,3℃下贮藏的青椒其冷害发生更早,程度更严重。单果套袋和DPA处理可将青椒在0℃下的贮藏期延长到45d。  相似文献   

11.
分析测定结果表明, 黑桃果实不论大小, 成熟时的水分含量均高达88 %左右, 为多汁水果。果实富含4 种糖, 5 种有机酸。含量的高低次序均为:蔗糖果糖葡萄糖棉籽糖, 苹果酸柠檬酸乙酸草酸琥珀酸。果实含有4 种维生素及多种矿物质;大果和小果分别含有14 种和9 种游离氨基酸, 但都以苏氨酸和组氨酸为主, 两者之和分别占大果和小果所含氨基酸总量的72.63 %和70.63 %;大果和小果都含有15 种水解氨基酸, 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8 种, 所占比例大果为33.51 %, 小果为28.36 %。此外, 水解氨基酸中酸性氨基酸占绝对优势, 大果中占52.58 %, 小果中占49.19 %。表5 参12  相似文献   

12.
黑桃果实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析测定结果表明,黑桃果实不论大小,成熟时的水分含量均高达88%左右,为多汁水果.果实富含4种糖,5种有机酸.含量的高低次序均为:蔗糖>果糖>葡萄糖>棉籽糖,苹果酸>柠檬酸>乙酸>草酸>琥珀酸.果实含有4种维生素及多种矿物质;大果和小果分别含有14种和9种游离氨基酸,但都以苏氨酸和组氨酸为主,两者之和分别占大果和小果所含氨基酸总量的72.63%和70.63%;大果和小果都含有15种水解氨基酸,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8种,所占比例大果为33.51%,小果为28.36%.此外,水解氨基酸中酸性氨基酸占绝对优势,大果中占52.58%,小果中占49.19%.表5参12  相似文献   

13.
常见果蔬中游离氨基酸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艳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9):4088-4089
[目的]测定常见果蔬中游离氨基酸的含量。[方法]用氨基酸全自动分析仪测定了30种常见果蔬中各种游离氨基酸的组成。[结果]龙眼、香蕉、菠萝蜜、西瓜在30种果蔬中游离氨基酸总量最高,而红玫瑰葡萄、香梨、苹果、火龙果、猕猴桃中游离氨基酸含量相对较低。其中,荔枝、龙眼、西红柿、菠萝蜜中γ-氨基丁酸(γ-GABA)含量较高;香蕉、西瓜、黄瓜、杏中游离苏氨酸含量高;樱桃、香蕉、甘蔗汁中游离丝氨酸含量较高;西红柿、西瓜、游离谷氨酸较高;百香果中游离脯氨酸高。[结论]研究可为进一步探究果蔬营养成分,开发新产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比较库尔勒香梨粗皮果和正常果中矿物质元素和氨基酸的差异,分析库尔勒香梨粗皮病与矿物质元素和氨基酸的关系。【方法】以库尔勒地区15 a生的香梨树为材料,分别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和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合分析(UHPLC-MRM-MS/MS)技术检测库尔勒香梨正常果和粗皮果果实中的矿物质元素和氨基酸的种类和含量,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分析。【结果】库尔勒香梨不同类型果实中共检测出14种矿质元素和23种氨基酸,其中10种矿物质元素和19种氨基酸在不同类型果实中差异性积累。10个差异矿物质元素里除了硼(B)和硅(Si),其余8个元素(钠(Na)、镁(Mg)、磷(P)、钾(k)、钙(Ca)、锰(Mn)、铜(Cu))在正常果中含量明显高于粗皮果,矿物质在不同类型果实中的差异倍数为0.70~3.17倍。而19种差异氨基酸在香梨粗皮果中的含量显著高于正常果实,氨基酸在不同类型果实的差异倍数为1.11~6.61倍。在不同类型果实矿质元素中提取2个主成分,其中主成分1(PC1)中Ca、K、Na等元素的分数较高,主成分2(PC2)中S...  相似文献   

15.
对甘蔗组培绿苗分化过程中的游离氨基酸组分和含量进行的主分量分析表明,不同培养基或不同品种供体下的第一主分量均为中性氨基酸,贡献率达40%—66%,并且中性氨基酸处于转化状态比处于积累状态对绿苗分化更为有利。而第一、二主分量共同表明丙氨酸—丝氨酸族、天冬氨酸族和谷氨酸族的效应较为重要,但在不同培养基中所起的效应有所差异。通径分析表明各类氨基酸对于不同培养基和不同供体对绿苗分化所起的直接和间接作用不尽相同。而同一品种在同一培养基分化过程中对绿苗分化率、核酸及蛋白质含量起主要直接作用的氨基酸种类和排列顺序是很相似的,相似程度越大,绿苗分化率越高。本试验在MS培养基分化过程起主要直接作用的是甘氨酸和蛋氮酸,而在N_6培养基中的是赖氨酸,苏氨酸和亮氨酸。  相似文献   

16.
水稻植株游离氨基酸含量与抗稻瘿蚊关系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水稻植株游离氨基酸含量与抗稻瘿蚊的关系,测定了12个抗感稻瘿蚊水稻品种3叶期稻茎内游离氨基酸的主要种类及含量,并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了影响水稻品种抗蚊性的主要氨基酸种类。结果表明,所测试品种稻茎内共有16种氨基酸,各品种游离氨基酸的含量不同;除品种570011外,其他参试品种的苏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丝氨酸、丙氨酸含量较高,甘氨酸和蛋氨酸含量较低;甘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谷氨酸、脯氨酸、苏氨酸、蛋氨酸与水稻品种抗稻瘿蚊的关系比较密切,是影响水稻品种抗蚊性的主要氨基酸种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砧木和覆膜对爱媛28果实内在品质及营养功能成分的影响,以期为进一步优化其栽培技术提供参考。【方法】分别以枳和卡里佐枳橙为砧木,设置4个处理,即枳+不覆膜、枳+覆膜、卡里佐枳橙+不覆膜、卡里佐枳橙+覆膜,测定不同处理的果实基础品质及糖、有机酸、类黄酮、酚酸、氨基酸和异味物质含量。【结果】不覆膜条件下,相比卡里佐枳橙砧,枳砧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分别高9.78%、8.20%和4.84%,总糖含量、有机酸总量和总类黄酮含量显著高于卡里佐枳橙(P<0.05,下同),分别比卡里佐枳橙砧果实高18.65%、27.93%和10.64%;但总酚含量和总氨基酸含量显著低于卡里佐枳橙砧;同时,枳砧爱媛28果实的异味物质乙醇和乙醛含量显著低于卡里佐枳橙砧果实。相比不覆膜,覆膜处理下,爱媛28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有机酸总量和总酚含量均显著增加,其中枳砧果实的上述3个指标分别增加9.90%、5.20%和66.12%,卡里佐枳橙砧分别增加9.78%、5.64%和28.88%。覆膜处理下,2种砧木处理的果实中异味物质乙醛和乙醇含量均显著降低,其中,枳砧分别减少15.58%和9.01%,卡里佐枳橙砧分别减少37.17%和11.76%;此外,枳砧果实的总氨基酸含量显著增加,卡里佐枳橙砧果实的总氨基酸含量显著减少。【结论】生产上爱媛28以枳作为砧木,其果实的综合品质明显优于卡里佐枳橙砧,且通过覆膜可进一步改良爱媛28的果实营养品质,提升风味。  相似文献   

18.
[目的]促进沙棘资源的深度加工利用。[方法]采用国标分析方法对内蒙沙棘果汁中的主要营养成分进行分析测定。[结果]结果表明,沙棘果汁中含总糖3.90%、总酸1.80%、粗纤维0.05%、蛋白质0.60%、灰分0.30%、脂肪0.30%、Vc 358 mg/100 ml和游离氨基酸116.0 mg/100 ml,其中检测到一种具有保健功能的特殊氨基酸——γ-氨基丁酸(GABA),含量为13.4 mg/100 ml,占游离氨基酸总量的11.6%。[结论]沙棘果汁中营养成分丰富,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以绿茶为原料,分别采用人工接入黑曲霉发酵和自然发酵方法,测定不同时期的茶多酚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研究其在2种不同的发酵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茶多酚总量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但表儿茶素、没食子酸和表没食子儿茶素的含量在发酵过程中先升高后降低;在发酵过程中游离氨基酸总量先迅速上升然后逐渐下降,但茶氨酸的含量逐渐降低,人工发酵终止时精氨酸的含量迅速增加且氨基酸总含量迅速升高。天门冬氨酸、谷氨酸、甘氨酸、精氨酸、丙氨酸、苯丙氨酸和赖氨酸的含量总体变化趋势是在发酵前期增加后期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以制茶工艺对构树鲜叶进行加工,分析构树叶加工前后游离氨基酸、脂肪酸和挥发性成分的变化,为构树鲜叶的加工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国标测定方法分析构树鲜叶和构树叶制品原料中游离氨基酸和脂肪酸等主要成分的含量差异,并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谱(GC-IMS)对挥发性组分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构树叶加工后游离氨基酸含量减少39.39%,甘氨酸和蛋氨酸消失,鲜味氨基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含量分别提高5.55倍和3.32倍;甜味氨基酸含量减少78.70%,苦味氨基酸含量减少82.88%。加工后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下降,饱和脂肪酸种类与含量增加,尤其是十一碳酸(C11:0)含量提高7.16倍,同时增加十七碳酸(C17:0)和二十碳酸(C20:0)2种饱和脂肪酸。GCIMS分析结果表明,构树鲜叶共检测出60种挥发性组分,定性42种已知组分,占总挥发性组分的82.82%;构树叶制品共检测出58种挥发性组分,定性检出39种已知组分,占总挥发性组分的81.05%;构树叶加工后,醛类、醇类和萜烯类物质大幅度减少,而酮类、酯类物质和有机酸大量生成,尤其是增加(E,E)-2,4-己二烯醛、己酸、2-甲基-1-戊醇、2-甲基-1-丁醇、环己酮、2-甲基丁酸乙酯等构树鲜叶中没有的成分,GC-IMS数据库未能鉴定的挥发性成分在构树叶制品中明显增加。【结论】构树叶加工后游离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下降;醛类、醇类和萜烯类等青香及花果香大幅度减少,而酮类、酯类和有机酸等果香及酸味明显提升,可根据挥发性成分变化规律指导构树叶加工工艺及构树叶制品香气品质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