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调查广西主要蔗区甘蔗宿根矮化病(Ratoon stuning disease,RSD)的发生情况,了解其分布、危害程度及发生规律,为推广甘蔗健康种苗,有效防控RSD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3~2014年在广西9个糖料蔗主产区进行RSD发生情况调查和田间取样,采用PCR对采集的蔗茎样品进行RSD检测,并按不同蔗区、不同品种、不同植期、不同蔗地类型的发病率分析广西蔗区RSD发生状况.[结果]在278个样品中有198个样品检测出RSD,检出率为71.2%;调查的9个主产区均检测出RSD,阳性检出率在58.3%~100.0%;采集的27个甘蔗品种(系)均检测出RSD,其中主栽品种ROC22发病严重,RSD检出率达80.8%;新植蔗的RSD检出率为36.0%,宿根蔗的RSD检出率为75.7%,宿根年限越长,RSD检出率越高;旱地蔗的RSD发病率比水田高18.1%(绝对值).[结论]RSD在广西普遍发生且发生严重,生产中急需推广甘蔗温水脱毒种苗和选育高抗且综合性状优良的甘蔗品种.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龙陵县蔗区甘蔗栽培由平坝水田向旱坡地转移,导致甘蔗单产低而不稳的实际。通过在旱坡地上改变传统栽培模式(春、夏植)进行冬植,通过比较,冬植确实是旱坡地甘蔗增产、增效的科学种植模式,进行大面积上示范推广,对龙陵县蔗糖业的发展必将产生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2011~2014年,调查了海南省6个县市125份甘蔗根际土样的植物线虫发生情况。结果显示,海南甘蔗地每百克土壤中平均含有植物寄生线虫57条,其中沙性土壤中线虫平均含量达到143条,高于粘性土壤的42条。所分离出的线虫分布于13个属,包括矮化线虫属(Tylenchorhynchus spp.)、根结线虫属(Meloidogyne spp.)、短体线虫属(Pratylenchus spp.)、剑线虫属(Xiphenema spp.)、长针线虫属(Longidorus spp.)、毛刺线虫属(Trichodorus spp.)、拟毛刺线虫属(Paratrichodorus spp.)、拟长针线虫属(Paralongidorus spp.)、螺旋线虫属(Helicotylenchus spp.)、肾形线虫属(Rotylenchulus spp.)、垫刃线虫属(Tylenchus spp.)、滑刃线虫属(Aphelenchus spp.)和小环线虫属(Criconemella spp.)等。根据形态学特征及测量值,初步鉴定饰环矮化线虫(Tylenchorhynchus annulatus)及玉米短体线虫(Pratylenchus zeae)为海南甘蔗上的优势种类。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镇康县蔗区旱地宿根蔗面积增加、减产突出,然而旱坡地、宿根蔗的耕作条件较差,甘蔗的单产和糖分较低,种植的经济效益较差,严重影响了甘蔗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如何依靠科技进步,推广良种良法,大面积提高甘蔗单产和糖分,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增加蔗糖业的竞争力,确保旱坡地甘蔗生产的持续稳步发展,是当前当地政府和企业最为关注的重大问题。因此,找出宿根蔗减产因素,探讨其增产途径,使宿根蔗进一步增产、增糖、增效益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用飞机大面积喷施甘蔗增糖增产剂的可行性,在上思县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及各部门积极配合下,我们于2003年10月在上思县蔗区用飞机喷施甘蔗增糖增产剂2134hm2。同时选择旱坡地及水田对新植、宿根4块蔗地进行人工喷施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管采用飞机喷施还是人工喷施,都能获得显著的增糖效果。经随机抽样测定,飞机喷施后30-60d与对照(未喷施)相比,甘蔗蔗糖分平均提高1.09%(绝对值);人工喷施后30-64d与对照(未喷施)相比,甘蔗蔗糖分平均提高2.12%(绝对值)。因此,喷施甘蔗增糖增产剂投资少,获利大,见效快,经济效益高。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我国甘蔗产区(简称蔗区)甘蔗宿根矮化病(Sugarcane Ratoon Stunting Disease,RSD)的发生情况,从我国甘蔗主产区的12个蔗区收集甘蔗叶片样品598份,采用特异性引物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方法进行宿根矮化病的分子检测。结果表明,598份甘蔗样品中有99份能检测到RSD,平均检出率为16.56%。12个蔗区的RSD检出率各不相同,临沧蔗区的RSD检出率最高,为27.78%;南宁蔗区的RSD检出率最低,为4.88%。15个主要甘蔗栽培品种均能检测到RSD,阳性检出率为15.38%~44.44%,其中新台糖22号RSD发病最严重,阳性检出率为44.44%,海蔗22号RSD发病最轻,阳性检出率为15.38%。可见,宿根矮化病在我国甘蔗栽培品种中普遍发生。  相似文献   

7.
袖珍椰子根际寄生线虫种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福州市多家园艺场随机采集65份袖珍椰子根部及根际样本,经鉴定,共有7个属8种植物寄生线虫:咖啡短体线虫、饰环矮化线虫、双宫螺旋线虫、双尾滑刃线虫、蘑菇滑刃线虫、燕麦真滑刃线虫、食菌茎线虫和普通丝尾垫刃线虫.利用次氯酸钠—酸性品红染色法证实,咖啡短体线虫可大量存在于袖珍椰子根部及根际介质中,并造成根系坏死、腐烂.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云瑞甘蔗种质资源进行梢腐病抗性鉴定及农艺性状分析,筛选出优异的云瑞甘蔗种质,为甘蔗抗梢腐病育种及培育高产高糖新品种提供种质材料.[方法]以161份云瑞甘蔗种质为研究对象,3个生产性品种为对照,分别调查参试材料新植蔗和宿根蔗梢腐病发病情况,根据病情指数进行抗病性评价;于甘蔗成熟期测量与甘蔗产量和糖分相关的株高、茎径、锤度和有效茎数4个农艺性状,并进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新植蔗与宿根蔗间的梢腐病自然发病率、病情指数和农艺性状田间表现差异极显著(P<0.01,下同);梢腐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与株高、有效茎数和锤度呈负相关,其中发病率与株高呈显著负相关(P<0.05),病情指数与株高呈极显著负相关,梢腐病的发生对甘蔗产量和糖分影响大;根据病情指数将161份云瑞种质划分为高抗、抗病、中抗、中感、感病和高感6大等级,其中高抗30份(占18.63%)、抗病54份(占33.54%)、中抗24份(占14.91%)、中感13份(占8.08%)、感病10份(占6.21%)、高感30份(占18.63%);新植蔗和宿根蔗均未发生梢腐病的有11份(占6.83%);聚类分析将86份抗病型种质分为六大类群,第Ⅱ和第Ⅴ类群产量和糖分性状较好,其中云瑞04-145、云瑞09-753、云瑞05-283、云瑞05-733和云瑞10-554等27份材料不仅抗梢腐病,还具有高产高糖育种潜力.[结论]大部分供试云瑞甘蔗种质易感梢腐病,且宿根蔗较新植蔗发病率高、发病更严重.CP×云瑞类型组合具有较好的梢腐病抗病性和高产高糖育种潜力,评价出的27份云瑞甘蔗材料可为甘蔗抗梢腐病和高产高糖育种提供种质来源.  相似文献   

9.
2008年3-9月,对甘肃省嘉峪关市新城镇洋葱根际的植物寄生线虫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从洋葱根际土壤样品中共分离鉴定出线虫5个属5个种,包括喜悦平滑垫刃线虫、普通丝尾垫刃线虫、双角螺旋线虫、最大矮化线虫和燕麦真滑刃线虫.其中,喜悦平滑垫刃线虫、普通丝尾垫刃线虫、双角螺旋线虫和最大矮化线虫是在甘肃省洋葱土壤中首次发现;明确了洋葱膨大期为植物寄生线虫发生的高峰期,而燕麦真滑刃线虫为该地区的优势种,密度达到58头.(100mL)-1,占同期线虫总量的64%.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广西柳州和来宾蔗区甘蔗梢腐病的发生情况及品种抗性,为甘蔗品种的合理布局及梢腐病的综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定点和随机的方法,在甘蔗梢腐病发生初期对广西柳州和来宾市6个县级蔗区甘蔗主栽品种梢腐病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根据发病程度,利用病情指数划分的抗性标准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对品种的田间抗性进行综合评价,并分析梢腐病的区域性发生情况.[结果]2016年广西柳州和来宾蔗区甘蔗梢腐病发病率为0~6.11%,其中新植蔗发病率为0.34%~1.87%,宿根蔗发病率为0~6.11%;除柳城05-136外,宿根蔗感病程度均比新植蔗严重.粤糖93-159在来宾市兴宾区发生最严重,其次为粤糖00-236在来宾市武宣县.综合各品种新植和宿根蔗在不同蔗区的抗性表现,柳城03-1137、ROC16和桂糖40表现为高抗,其余6个品种表现为抗性.从小蔗区来看,调查的6个不同县(区)甘蔗梢腐病发病率差异较明显,其中武宣蔗区的发病率最高(2.85%),融安蔗区发病率最低(1.52%).从大蔗区来看,调查的两个大蔗区(柳州和来宾)甘蔗梢腐病发生程度差异不明显(P>0.05),柳州蔗区发病率稍低(1.93%),来宾蔗区发病率稍高(2.39%).[结论]目前甘蔗梢腐病在广西柳州和来宾蔗区发生程度较轻,柳州和来宾两个大蔗区甘蔗梢腐病发生程度差异不明显,但小蔗区差异较明显.甘蔗品种对梢腐病的抗性具有一定的遗传稳定性,但区域性气候及生态环境条件等是影响梢腐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1.
月季线虫病风险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月季线虫种类的调查、鉴定及月季线虫病害危险性分析,结果表明:国内月季线虫的种类较少,只有12属14种,其中6种线虫即卢兹垫刃线虫(Tylenchus luci)、诺曼琼斯丝尾垫刃线虫(Filenchus norhanjonesi)卡文斯螺旋线虫(Helicotylenchus cavenessi)、粗尾矮化线虫(Tylenchorhynchus crassicaudatus)、磨菇滑刃线虫(Aphelenchoides composticola)及燕麦真滑刃线虫(Aphelenchus awenae)等在国内外首次报道为月季寄生线虫,1种即双宫螺旋线虫(Helicotylenchus dihystera)为国内首次报道为月季寄生线虫;月季寄生线虫对中国月季生产存在潜在的危险性,特别是以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hapla)、伤残短体线虫(Pratylenchus vulus)、双宫螺旋线虫(H.dihystera)、裂尾剑线虫(Xiphinema diversicaudatum)、印度剑线虫(X.indica)等5种线虫危害最严重。对中国来说,应加强对北方根结线虫(M.hapla)、伤残短体线虫(P.vulnus)、裂尾剑线虫(X.diversicaudatum)等3种线虫的检疫。  相似文献   

12.
太谷菜园植物寄生线虫种类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太谷县境内种植的白菜、甘蓝、番茄、辣椒、茄子、黄瓜、丝瓜等各类蔬菜田植物寄生线虫种类的调查,共从150份不同菜田根际土样和病株根系中分离鉴定出8个属10个种的植物寄生线虫。其中,普通丝尾线虫(Filenchus vulgaris)、甘蓝矮化线虫(Tylenchorhynchus brassicae)、马舒德矮化线虫(Tylenchorhynchus mashhoodi)、斯克里布纳短体线虫(Pratylenchus scribneri)、双宫螺旋线虫(Helicotylenchus dihystera)、扰乱滑刃线虫(Aphelenchoides confuses)等为山西省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13.
 外寄生线虫是一类容易被忽视的重要的烟草病原线虫,2010—2011年在云南省文山州所属各县进行烟草根际寄生线虫调查,根据形态特征和形态测量值对其中的主要外寄生线虫进行了种类鉴定,报道了其中的燕麦真滑刃线虫(Aphelenchus avenae Bastian,1865)、孤独真滑刃线虫(Aphelenchus eremitus Thorne,1961)、阿布拿马螺旋线虫(Helicotylenchus abunaamai Siddiqi,1972)、农田螺旋线虫(Helicotylenchus agricola Elmiligy,1970)、异头丝尾垫刃线虫(Filenchus heterocephalus Xie&Feng,1996)和菠菜矮化线虫(Tylenchorhynchus spinicaudatus Singh,1976)。其中,优势种群为燕麦真滑刃线虫,其次为阿布拿马螺旋线虫和异头丝尾垫刃线虫;孤独真滑刃线虫、农田螺旋线虫和菠菜矮化线虫只在少部分地方分布。菠菜矮化线虫在国内首次发现,为中国新纪录种。  相似文献   

14.
周银丽  张国伟  胡先奇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2):10368-10368,10384
[目的]确定石榴线虫病害的种类,为更好地进行病害识别与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03~2006年从云南主要石榴产区红河州蒙自县、建水县和曲靖会泽县采集225个石榴根系和根际土壤,对石榴寄生线虫的种类进行调查与鉴定。[结果]分离出一种根腐线虫,鉴定为咖啡短体线虫,属于垫刃目,短体科,短体亚科,短体线虫属。[结论]首次报道了寄生于云南省石榴根际的一种根腐线虫:咖啡短体线虫,石榴是该种线虫的新记录寄主。进一步研究咖啡短体线虫对石榴的危害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5.
从福建的橄榄(CanariumalbumRaeusch.)根部鉴定出植物线虫9个种:嗜菌茎线虫(Ditylenchusmyceliophagus)、光端矮化线虫(Tylenchorhynchusleviterminalis)、咖啡根腐线虫(Pratylenchuscoffea)、塞氏纽带线虫(Hoplolaimusseinhorsti)、双宫螺旋线虫(Helicotylenchusdihystera)、木亡果拟鞘线虫(Hemicriconemoidesmangiferae)、弯曲针线虫(Paratylenchuscurvi-tatus)、突出针线虫(Paratylenchusprojectus)、巴基斯坦毛刺线虫(Trichodoruspakistanensis).除双宫螺旋线虫和木亡果拟鞘线虫外,有7个种为我国橄榄上首次记录.  相似文献   

16.
用浅盘法对四川省10个县的棉枯萎病圃和连作重枯萎病土壤进行线虫的分离和鉴定,共检出植物寄生线虫7个属、5个种.其中,肾形线虫(Rotylenchulus reniformis)、穿刺根腐线虫(Pratylenchus penetra)和矮化线虫(Tylenchorhynchus spp.)分布广,发生频率高,数量大,是棉田的主要种群。  相似文献   

17.
对江苏淮安地区草坪根际线虫种类进行调查,鉴定出我国草坪上2个植物寄生线虫新纪录种:粗尾矮化线虫(Tylenchorhynchus crassicaudatusWilliams,1960)和假强壮螺旋线虫(Helicoty-lenchus pseudorobustusGolden,1956)。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广西桑主产区的桑根际寄生线虫种类进行调查,了解广西桑区线虫病发生情况、线虫种类及其分布,为桑树线虫病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广西桑主产区宜州、象州、横县桑田采集桑根系和根际土壤,根据形态特征和形态测量值进行寄生线虫鉴定。【结果】共鉴定出9个属4种植物寄生线虫,分别为: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异螺旋线虫(Helicotylenchus exallus)、畸形小环线虫(Criconemella informis)、针线虫(Paratylenchus sp.)、喜悦平滑垫刃线虫(Psilenchus hilarulus)、丝尾垫刃线虫(Filenchus sp.)、矮化线虫(Tylenchorhynchus sp.)、真滑刃线虫(Aphelenchus sp.)和细针线虫(Gracilacus sp.),其中以南方根结线虫最普遍,平均每100 mL土中有123.0头2龄幼虫。【结论】广西桑寄生线虫以南方根结线虫为优势种,生产中应对南方根结线虫予以重视,并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控制病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广西东南沿海蔗区根际土壤AM真菌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明广西东南沿海甘蔗种植区北海和钦州两地甘蔗根际土壤中从枝菌根真菌(AM真菌)的分布状况,为广西甘蔗AM真菌资源保护和优势菌株的筛选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采集蔗区甘蔗根际5~20 cm土样,采用湿筛倾析-蔗糖离心法分离AM真菌孢子,根据形态结构鉴定孢子种属.[结果]分离出6种类型AM真菌孢子,其中球囊霉属两个类型,无梗囊霉属3个类型,盾巨孢囊霉属1个类型.[结论]供试蔗区根际土壤AM真菌群落中,无梗囊霉和球囊霉属占优势,A.sp1在两地蔗区出现数量最多,为共有种,两地蔗区特有种:钦州为未定种A.sp2,北海为S.gregari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