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2007年法国VINEXPO评酒会上,杨卫东把磨着一瓶1970年份6公升的法国拉菲红酒。它独具造型的酒瓶,露珠股纯澈的色泽深深吸引着这位资深评酒家的目光。会后杨卫东便出高价将这瓶佳酿带回国,摆在家中二楼陈列各国著名红酒的洒柜中,而在他家的一楼则是杨先生收藏多年的历朝名窑烧制的青花瓷器。“红酒与瓷器,我收藏的不仅仅是绝世精品,更是一种文化、一种艺术、一种风情……”  相似文献   

2.
明代,是我国插花艺术的鼎盛时期,文人雅士时尚怡情养性,大量种植观赏花木,以花会友,寄情于花木丛中,插花“无扦剔浇顿之苦,而有味赏之乐”(袁宏道《瓶史·引》),并且不限于点缀生活,宴赏题咏,而逐步进入学术领域,有关插花艺术的专著相继问世,如高濂的《瓶花三说》、张谦德的《瓶花谱》、袁宏道的《瓶史》、屠本畯的《瓶史月表》等。其中以《瓶史》影响最大,正如园艺家周瘦鹃先生所云:“《瓶史》之作,说得头头是道。”近四百年来备受推崇,无疑是学习和研究我国插花艺术不可多得的专著。清初,《瓶史》传到日本,发展成为日本一个重要的插花艺术流派——宏道流。时至今日,日本的插花艺术专刊《花道》,还时常引用其中的理论。  相似文献   

3.
人如器皿     
《礼记》中有一句话:德,得也,道德的“德”,原来就是得到的“得”的意思,对呀,一个人得到了什么,他才能释放出什么,而从他身上释放出来的,不就是他的德么。由此想来,每一个人都如同一个个不同的器皿,一如锅碗瓢盆瓶杯桶,人在不同的需求下会想到不同的器皿,在不同的境遇下,也会想到不同的人。拿人的本事来说,有的人如水杯,能解一人之渴;有的人如水壶,能解—家之渴;说大一点,有的人如水井,能解一乡之渴;有的人如江河,能解一国之渴。同一本书,不同的人读,有不同的收获。只因为人的器皿不同,所以吸收的东西也不同。人如器皿@申晓永…  相似文献   

4.
在2007年法国VINEXPO评酒会上,杨卫东把磨着一瓶1970年份6公升的法国拉菲红酒.它独具造型的酒瓶,露珠般纯澈的色泽深深吸引着这位资深评酒家的目光.会后杨卫东便出高价将这瓶佳酿带回国,摆在家中二楼陈列各国著名红酒的酒柜中,而在他家的一楼则是杨先生收藏多年的历朝名窑烧制的青花瓷器.  相似文献   

5.
笑林     
《湖南林业》2014,(3):43-43
喝一口 一同学在火车站过安检的时候大摇大摆地拎着饮料瓶就过去了,车站工作人员急了:“哎,把你手里的饮料喝一口!”该同学愤愤地拧开瓶盖,咕咚咕咚把一瓶饮料全喝了,工作人员顿时愣住了。只见该同学擦擦嘴道:“不就是想要个瓶吗?”  相似文献   

6.
《中国林业产业》2012,(8):35-35
“地中海饮食”被认为是世界上的健康饮食之一,西班牙是“地中海饮食”圈的主要国家,而橄榄油就是其中的一大主料。在西班牙,不管是高级饭店还是街头小馆,餐桌上必放一瓶橄榄油,就跟咱们中国餐馆里必备酱油、醋一样。西班牙人长寿,经常食用橄榄油不能不说是一大原因。因此,在西班牙,人们把橄榄树誉为“慷慨之树”,把橄榄油称为“液体黄金”。  相似文献   

7.
《广州植物志》是一本记载地方植物的工具书。该书命名为“宝巾”的花木,因其有刺,当地俗称“簕杜鹃”。但在华东及华北,则因它的苞片呈三角形或像叶片,故有“三角花”、“叶子花”之称。华东众所周知的“大丽花”,华北称为“西番莲”、“天竺牡丹”等,广东花农则称它为“芍药”,  相似文献   

8.
花、茶,“华夏”与中国王荻王少华西方人呼中国(中华)为China,按英语可读如“”,今人曾释义为“人”。然而,法语则读如“契那”;至于俄语说是“契丹”之转音。而日文则又为“支那”,这人们就莫知其所以了。其实,按吴越语之双声叠韵,它们则是一个读音,即“...  相似文献   

9.
2008年9月8日晚,由新牛活家举办的一场名为:设计“生活家·巴洛克”炫彩之夜在天津宾馆华丽开演。绚丽的水晶灯,时尚的T台,伴随着高稚浪漫的巴洛克音乐,诉说着生活家·巴洛克的故事。  相似文献   

10.
饮食勿偏“凡所好之物,不可偏耽,耽则伤身生疾;所恶之物,不可全弃,弃则脏气不均。”节酸咸”;“薄滋味养血气”。饮食有时“不饥强食则脾劳,不渴强饮则胃胀”;“要长寿,三餐量腹依时候”;“食味调和,百病不生”。适温而食“食宜温暖,不可寒冷”;“食饮者,热勿灼灼,寒勿沧沧。”食要限量“饮食有节,则身利而寿登益,饮食不节,则形累而寿命损”;“大渴不大饮,大饥不大食。”食宜缓细“饮食缓嚼有益于人者三:滋养肝脏;脾胃易于消化,不致吞食噎咳。”语,寝不言”。有利于胃纳消。怒后勿食“人之当食,须去烦恼”;“怒后…  相似文献   

11.
飞禽大多可做点缀餐桌上的美味,独乌鸦例外。中国人历来视乌鸦为不祥之物,它如一个黑色的幽灵,“哇哇”怪叫,出现又总是那样不合时宜,令人生厌。加之乌鸦确有善于成群结队啄食腐烂之物的习性,所以,人们是不屑食用这种“不洁”的鸟肉的。唐代食疗家孟冼的《食经》中说:“乌鸦肉涩,臭不可食”。同代药学家陈藏器也认为:“乌鸦肉及卵,膻臭”,食之“令人昏忘”。说明乌鸦肉自古就是无法登大雅之堂,步入美食之林的。有趣的是,美国人也有鄙薄乌鸦之说,但他们不是由于吝啬,而是表示认输。40年代美国上演过一出有名的喜剧,剧名就…  相似文献   

12.
兰蕙,为兰科兰属诸品种的泛称.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记载.如《家语》云:“与善人处,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俱化.芝兰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困穷而改节.”又《猗兰操》云:“孔子自卫反鲁,隐谷之中,见香蕙独茂,喟然叹曰,夫兰当为王者香草,今之独茂与众为伍.”《楚屈原离骚》云:“扈江蓠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余阮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由于这些赞扬出自妇儿皆知的古代名人之口,俱有深远的影响,直至今天,仍时被人们所引用.  相似文献   

13.
征服“征服”——由黄河被“征服”谈起@冯世则征服“征服”——由黄河被“征服”谈起○冯世则柯受良先生飞车一跃,跳过了黄河壶口。传媒的交口惊呼和称誉备矣,毋须我来加美。倒是随处可见到“征服黄河”的谀词,为之愕然。黄河素有“母亲之河”的美称,大概是从西方捡来的罢...  相似文献   

14.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赵国大将军马服君赵奢在任赵国田部吏时,有一次到赵国公子平原君赵胜家去收租税,平原君的家人仗着自己家的权势,抗税不缴。赵奢不畏权势,依法制裁,当时就杀了平原君家主事的9人。平原君赵胜得知此事后非常生气,就要杀赵奢。赵奢从国家的利益出发,对平原君赵胜讲了这样一番话:“君于赵为贵公子,今纵君家而不奉公则法削,法削则国弱,国弱则诸侯加兵,诸侯加兵,是无赵也,君安得此富乎?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国强则赵固,而君为贵戚,岂轻天下邪?”[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茶,品出味来之后,便生发许多拟人化了的比较。比如在我看来,江苏太湖的碧螺春犹如江南水乡的小家碧玉;浙江杭州的龙井则为倾城倾国的绝代佳人。香草美女,相得益彰,倒也比得妥帖。无怪东坡居士有“从来佳茗似佳人”之说。我本钱塘人,习饮龙井茶。龙井“无味之味至味也”,一杯在握,看其它茶,多少有点不太通情理的居高临下。去茗叟庄晚芳先生家,这位事教50年的浙江农大茶学老教授,每每赐我开化龙顶,言说此为上好烘青。打开闻闻,并无扑鼻之香,亦无娆媚之姿。静心迸息细闻,奇了,幽兰之气竟若有若无悠悠然而来,袅袅不绝,逐渐浓烈。那色泽呢,干时褐…  相似文献   

16.
园林艺术是溶建筑、花木、水景、假山、绘画、雕塑、文学、书法、金石、音乐于一炉的综合性艺术。“诗情画意”则是我国园林之精髓,它被造园家们推崇为造园艺术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我国历史上著名造园家计成、李渔、张南垣父子等,他们同时也是画家,石涛、戈裕良等,既  相似文献   

17.
正安县土坪区新洪乡中坪村郑成宣家责任地里有一株身高四米、形如伞状、覆盖面积十三平方米的茶树。据有关记载:公元一七三六年至一七九五年间,松元坝郑举翁之子尚泰,次子立泰,从四川酉阳携回柳杨茶植于郑宅屋角园土坎。经考证:柳杨茶在酉阳之名叫“虎耳茶”,为清代乾隆以后的贡茶.“柳杨”即“酉阳”之谐音。这株茶树于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仍无龙钟老态之状。树杆粗若碗口,树  相似文献   

18.
家鸟     
在老家陇南 ,人们习惯上把麻雀称为“家鸟”。麻雀曾与蝇、蚊、鼠同列 ,是“贫下中农”“严打”的对象。尽管有“历史”问题 ,但由于在墙头檐下生息、朝夕与人相处之缘故 ,外婆对它们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 :多时烦 ,无时念。忽有一日 ,当发现麻雀已是千山飞绝、万径踪灭时 ,年迈的外婆便诧异了 :“家鸟上哪去了?”麻雀何去?外婆虽不识字 ,却提出了一个意味深长、一言难尽的问题。曾几何时 ,秦岭深处的故乡俨然是麻雀的天国乐土 :看 ,房前屋后 ,枝头树梢 ,到处是成群结队、叽叽喳喳的麻雀。家有贫贱 ,户有大小 ,但每家每户总不能没有一、两群…  相似文献   

19.
我家的屋顶绿化园(图见本期封二)绿色与健康身居顶楼别有洞天前搬了几次家,我们都不敢选顶楼,原因一是怕漏、二是怕热,况且重庆又素有“火炉”之称。去年我们又搬了一次家。由于夫在教授中比较年轻,只有“顶天立地”的份。在《绿化与生活》杂志一篇《东京的屋顶绿化...  相似文献   

20.
牛文化趣谈     
在我国的汉字中.与牛配伍的很多。例如.“牦牛”、“牯”、“犊”、“犀”、“犋”等字指不同种类的牛。“牧”指放牛之地。“犁”则指牛耕地之器物。“牺牲”古意为以牛充当的祭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