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经验收获表及其在用材林资产评估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采用 Schumacher方程描述平均胸径和平均树高的生长过程 ,并用平均胸径和平均树高建立株数预估模型 ,在此基础上 ,结合林分收获模型及有关公式编制了杉木人工林经验收获表 ,该表经检验证明适用 .文中进一步探讨了经验收获表在生长收获预测和林木资产评估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非正态分布状态对林木遗传力估算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林木遗传力估算过于粗放的情况 ,该文以对数正态分布和Γ 分布为例 ,应用模拟数据阐述了非正态分布对林木遗传力估算的影响 .结果表明 :对不满足假定前提的数据直接应用方差分析法估算遗传力 ,会导致估值出现很大偏差 (特别是单株遗传力 ) ,甚至产生遗传力估值为负或大于 1的情况 ;数据转换则是完全必要和可行的 .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天山云杉人工幼林树冠结构以及树冠结构与林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基于生物学原理,在确定有效树冠的法础上,通过决定林木能力的树冠特征对其人林分间伐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利用连续清查的两期固定样地的资料,地下一期林木直径分布的各径绷比例和株数,枯损比例总株数、进界木株数以及从一个径级转移到另一个径级的株数等参数的无偏估计量,本文给出了各估计量的方差。  相似文献   

5.
利用连续清查的两期固定样地的资料,对下一期林木直径分布的各径级比例和株数,枯损比例和总株数、进界木株数以及从一个径级转移到另一个径级的株数等参数的无偏估计量,本文给出了各估计量的方差。  相似文献   

6.
杉木不同龄组树冠形态模拟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对杉木不同龄组树冠形态进行数学模拟,运用非线性回归筛选有效变量的方法将相对树冠半径(RCRj)和相对树冠长度(RCLj)确立为树冠形态模型的因变量和自变量。选取福建省顺昌县297株杉木标准木的1 485个树冠半径测量值,基于8大类模型分别建立不同龄组的树冠最优模型。对最优模型进行误差和残差分析、模型检验、生物学意义评估,结果表明:幼龄林、中龄林和近成熟林时期拟合效果最优的模型分别是Cubic、Poly4和GaussAmp。使用本文建立的树冠轮廓模型预估树冠形态时,只需测量全树高、最大树冠半径和最大树冠长度。树冠轮廓模型是生长和收获模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对于评价林木间的竞争、森林小气候和生物多样性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林木树冠之间重叠的分析,提出了关于树冠重叠的概念和类型,并利用积分方法,推导出了林木树冠发生重叠时的重叠面积和重叠率的计算公式,以树冠冠形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呈圆形为实例,说明了公式的应用方法和计算过程,结果表明,树冠重叠的理论基础是严紧的,计算方法也便于应用。  相似文献   

8.
树冠中的黄金分割初步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现实林冠底部截断面看作是以东西和南北长(冠长)为对角线的菱形,求算出菱形的面积(Slx),并将以最大冠长为直径的圆面积视为树冠的潜在面积或理论面积(Sy),采用GMB-Slx/Sy分别计算天山云杉(Picea schrenkiana var,tianshanico)人工幼林12块中心样方,1987和1993的2期树冠调查资料,发现:GMB符合“黄金分割”(0.599≤GMB≤0.637)的树冠较匀,而GMB不符合黄金分割(GMB<0.599)的树冠则属于偏冠。同时,GMB是否符合黄金分割还能反映出林木个体间的竞争格局,并且GMB可以单独作为一个指标应用到中幼林的抚育间伐等领域。因此,探讨树冠中的黄金分割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9.
利用连续清查的两期固定样地的资料,对下一期林木直径分布的各径级比例和株数、枯损比例和总株数、进界木株数以及从一个径级转移到另一个径级的株数等参数的无偏估计量,给出了各估计量方差的近似无偏估计量  相似文献   

10.
利用连续清查的两期固定样地的资料,对下一期林木直径分布的各么级比例和株数、枯损比例和总株数、进界木株数以及从一个径级转移到中车个径级的株数等参数的无偏估计量,给出了各估计量方差的近似无偏估计量。  相似文献   

11.
林分密度对山桃树冠结构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树冠结构决定着林木外部形态和对光能的截获能力,并直接影响林木个体的初级生产力。对于风景林来说,树冠结构不仅影响着林木个体的姿态,而且严重地影响着林木的开花结实,进而显著地影响着林木的观赏性。以北京山区山桃风景林为例,从枝条长度、枝条基径、分枝角度及侧枝密度等变化的角度对林分密度与山桃树冠结构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山桃的树冠形状在一定程度上受林分密度的影响,高密度(3 500株/hm2)林分中山桃活枝下高相对较高,而冠幅、树冠率相对较小。②林分密度在一定程度上对一级侧枝的各种树冠形态参数产生影响,但不同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而对较高序级枝条的枝长度、基径、枝角和侧枝密度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各序级枝条的基径随密度提高而增大,且与枝角呈负相关,与枝长度呈显著正相关。③在低密度(2 500株/hm2)林分中,各树冠层次中的枝条结构均有利于光的吸收,长短枝比例相对比较合理。建议山桃风景林的经营密度应控制在2 500株/hm2以内。   相似文献   

12.
泡桐主干与树冠生长相关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对74株10年生泡桐主干与树冠生长相关关系进行了调查,并利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主干与树冠生长的数学模型,经实例分析检验表明,培养10年生主干高6.0m,胸径30.62cm的泡桐树需要8.16m和7.60m的冠幅和冠高,泡酮的合理干冠比值为0.79,该模型切合生产实际,为泡桐高干定向培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针对乔砧大冠梨园管理粗放、效益低下等问题,提出了大树改造或整体转形的双向措施。依据现代梨树管理的发展走向和市场梨果的购销趋势,梨园的管理技术应遵照树体矮小化、管理技术简易化和果品优质化的原则进行,提倡梨园树形以纺锤型和开心型为主,树高和冠径均控制在2.5~3.0 m。既减轻了作业的难度和强度,又能及时实施可靠、有效、细致的高质量手工作业,为落实优质果品的生产技术创造了1个较为理想的作业环境。  相似文献   

14.
无瓣海桑人工林树冠生长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雷州半岛无瓣海桑人工林树冠生长及林木分级进行分析,提出冠长、冠积等生长预测模型。结果表明: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加,无瓣海桑各分级木的冠幅差距趋于减小;冠长率的变化总体上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加而减小,但各分级木之间冠长率的差异趋于变大;不同密度无瓣海桑林分优势木、平均木和被压木的平均冠积分别达58.500、32.597、19.214m3,各分级木平均冠积的差异随密度增加而减小;无瓣海桑具有一级分枝高度较低的特点,60%以上的无瓣海桑其枝下高〈1m。  相似文献   

15.
福建柏树高线性估测模型的多生长指标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俊贤 《北京农业》2011,(3):116-117,119
树高是林木的主要生长指标之一,也是森林资源调查中的一个重要指标;林木树高生长往往可以反映其所在林地的质量。利用40株福建柏样木调查数据,基于以胸径为自变量的福建柏树高一元线性估测模型,引入枝下高与冠幅指标,建立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比较了二者的估测效果。结果表明:利用相同的建模数据拟合的福建柏树高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决定系数R~2较一元线性回归模型高0.0309,剩余标准差S低0.0612,估测精度高0.0047,说明引入同样对树高具有显著影响的枝下高和冠幅2个生长指标后,单独以胸径为自变量的福建柏树高线性回归模型得到了优化,估测结果的稳定性更强。  相似文献   

16.
为考察柚木生长因子与冠幅的关系,准确反映各生长因子与冠幅之间的关系,建立冠幅预测模型,为柚木人工林目标树经营提供理论依据。以广西凭祥、云南德宏、云南景洪、海南乐东4个地区不同林龄阶段的柚木人工林中优势木为研究对象,以胸径、树高、冠长、林龄4个因子作为变量与冠幅进行回归分析,筛选关键因子建立柚木冠幅生长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胸径(R=0.5342,P=0.0001)、树高(R=0.1798,P=0.0026)是影响柚木冠幅的关键因子;胸径、树高与冠幅的一元回归方程:冠幅与胸径y=15.7893x+1.84766(F=516.4180,P=0.0001),冠幅与树高y=0.3717x-0.60189(F=174.2954,P=0.0001)。并应用胸径、树高2个关键因子与冠幅建立回归模型:y=13.5658x1+0.1064x2+0.35866(F=279.5048,P=0.0001),计算结果与实际测量结果差异性较小(F=0.0140,P=0.9072)。可以根据目标树的培育目标胸径、树高因子,利用该模型来预测该目标树的冠幅,从而确定单位面积内保留目标树的数量。  相似文献   

17.
川西南山地云南松林窗边界木偏冠现象与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树冠偏倚是树冠外部形态受生物学和非生物学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该文研究了川西南山地阳性树种云南松的偏冠现象及其影响因素.云南松边界木偏冠现象普遍存在,树冠偏倚程度大于0.5的个体达到了95%(偏冠率1)和93%(偏冠率2).自然地理条件下,云南松边界木偏冠方向和方位可能有关,树冠偏向南方的边界木近80%,与地形和光照等非生物环境有关.云南松边界木偏冠程度受云南松自身特征的影响,偏冠率1和胸径、年龄、侧树间距、后树间距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和树高、枝下高间关系不显著.云南松偏冠受邻体树木分布影响,偏冠率2和侧树距离有关,和胸径、年龄、树高、枝下高、后树距离无显著相关关系.因此,云南松树冠偏倚程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受自身特征、邻体分布和非生物环境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表明将全光喷雾技术应用到夏季移植全冠树木中,能明显减少树木叶片脱落,保持树木原有冠形,提高移植树木的成活率,进而提高整体的园林景观效果。  相似文献   

19.
基于19块落叶松人工林固定标准样地的95株解析木,利用枝解析的数据计算每株解析木的有效冠高以及有效冠表面积,建立有效冠高和有效冠表面积的单木预估模型。再利用5块复测样地的数据,将有效冠表面积作为竞争因子,用多元逐步回归的方法建立落叶松人工林胸高断面积与距离无关的单木生长模型,同时与未引入有效冠表面积的生长模型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引入有效冠表面积以后,单木生长模型的调整相关指数和精度都有所提高,说明有效冠表面积对于单木的生长具有一定影响,将其作为单木竞争指标可以提高单木模型的拟合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