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不同厚度地膜内外行温度变化对棉花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试验目的通过对比试验观测不同厚度地膜棉花内外行温度变化,分析其对棉花生长的影响。二、试验方法1.选择29团19连西5-2农为试验地块,试验棉花品种为新陆中41号。2.棉花播种后,将5厘米曲管地温表分别放入不同厚度地膜双膜之间及内行和外行各1支,每天观  相似文献   

2.
一、试验目的探讨叶面肥屈景斌棉宝在棉花生育期对棉株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二、试验方法苗期和花铃期在农科所1111条田选择长势均匀棉花9个播幅,分设1个处理区和1个对照区,处理区喷施屈景斌棉宝,对照区喷清水。试验设3次重复。苗期定点调查喷施药剂前和喷施后10天的棉苗叶片数和主茎高度,8月底调查成铃情况及产量。  相似文献   

3.
一、材料和方法 试验材料为捕食螨,试验设在131团6连3斗2号地。试验设生防区和化防区2个处理。西52个膜为生防区,东36个膜为化防区,不设重复。每个处理各调查4点,每点调查11株棉花(以害螨中心株为中心向同行两侧延伸5株),每5天调查1次螨量及天敌。苗期查全株螨量,现蕾后调查倒2、倒4、倒6三叶螨量,记录每张叶片上的害螨数量。  相似文献   

4.
<正>一、试验目的明确棉田施用2次脱叶剂后棉花的脱叶效果及对产量的影响,为农业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依据。二、试验条件1.供试作物供试棉花品种为中棉49号。2.环境条件试验地选择在33团农试站3-9南1毛1条,前茬棉花。2013年3月28日播种,采用双大膜覆盖,株行距配置为(66+10)厘米×9.5厘米;667米2理论保苗18 460株,实际保苗14 768株,收获株数10 382  相似文献   

5.
我省棉花铃期病害主要以铃疫病、炭疽病、红腐病和黑果病为常见。为筛选出有效药种防治棉花烂铃,在往年试验的基础上,1986~1987年选择敌唑酮、代森锰锌、高脂膜、甲霜灵等杀菌剂进行了多点多项试验。 方法与经过 试验田选择盛花期后一个月棉花长势旺盛、生长均衡、历年烂铃严重的田块,处理、对照各设3个重复,小区面积0.05亩,每次施药液4~5公斤,在棉株的中下部喷施。每次施药前调查各小区的铃病基数,10天后再调查、喷药一次,共2~3次,完成施药后10天,作最后的病情调查,并作品质、产量分析。  相似文献   

6.
<正> 为了研究农桐间作对棉花产量的影响,1981年秋,我们对桐棉间作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总结如下:一、调查方法1、样地的选择:为了找出泡桐不同走向对棉花产量的影响,我们选择东西行向株行距7×70米;南北行向株行距8×30米的样地各一块,样地内的棉花品种为“河南79”、泡桐生长情况见表(1).  相似文献   

7.
【目的】新疆膜下滴灌棉田普遍采用干土播种、滴水出苗技术,将棉花传统漫灌栽培条件下需要兼顾土壤墒情和气温状况转变为仅关注播期温度条件。论文根据棉花播种出苗对气温的要求,选择不同时期不同温度条件下播种,观测膜下滴灌棉花播种出苗及幼苗生长状况,分析播期温度变化对出苗率、苗期生长发育的影响及收获期产量的变化,为膜下滴灌棉花确定播种条件、实现一播全苗和培育壮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记载播种前气温及土壤温度的变化,以棉花种子发芽、出苗的生物学下限温度为最早播期,设置3—4个播期,调查不同播期下棉花出苗率,测定苗期株高、子叶节高度等形态指标和植株干物质累积量等,明确不同温度条件下播种对膜下滴灌棉花出苗和壮苗指标的影响。【结果】播前3 d膜下5 cm土壤温度18.7℃条件下棉花出苗速度快且出苗率最高;与温度较低条件下的早播相比,膜下5 cm土壤温度达24.7℃的晚播棉花出苗期至3叶期植株株高提高3.52%—8.64%、子叶节高度提高8.82%—20.59%、总根长增长1.79%—6.59%、比根长提高14.84%—25.93%;播前3 d膜下5 cm土壤温度9.5℃早播条件下,根干物质累积量较高、根冠比较大。【结论】棉花播前3 d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3.8℃—15.7℃,播后1周气温在16℃—18℃,出苗率可达90%以上;但平均气温在6.7℃—14.1℃、膜下5 cm平均地温9.5℃—17.6℃条件下播种,出苗至3叶期平均气温在18.5℃—19.5℃、有效积温在110℃—120℃,棉花幼苗单位株高干物质累积量较高,根系生长量大,幼苗健壮,单株结铃多,铃重较高。因此,适温早播为棉花产量形成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8.
根据不同地力棉花生长情况,应用缩节胺进行科学化控,是实现高产棉花苗蕾期早发稳长、花铃期大量集中结铃、早熟而不早衰的必要手段。棉花不同生育期适宜的主茎日长量为:初蕾期0.5厘米,盛蕾期1~2厘米,开花期2~3厘米,结铃期1.5~2.5厘米。从6月份开始,选择能代表本地块生长势的棉株,每块地选3~5个点,每点5~10株,用平直的木条,定点、定株做好标记,每日或隔日量1次,做好日长量记号和记录。若棉花生长前期因肥水过量、温度偏高等原因造成徒长,主茎日长量超过上述不同生育期的适宜标准时,均可用缩节胺进行化控。具体措施:1叶面喷施技术1.1苗蕾期。…  相似文献   

9.
<正>通过对比棉花播种1膜4行和1膜2行试验发现其对棉花生育期、产量、品质的影响,为我团不同播种模式推广提供依据。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条件试验地设在31团农业技术推广站试验田,面积4公顷,土质为沙壤土。试验地具有代表性,地势平坦、土壤质地均匀、土壤盐碱中度、滴灌设施齐全完好,前茬棉花。1膜4行的株行距配置为(66+10)厘米×13厘米,1膜2行的株行距配置为66厘米×1厘米。精量播种,4月7日播种,4月17日出苗;双大膜覆盖;667米2施基肥二铵25千克、硫酸钾10千克、优质圈肥2.5米3;6月3日开始滴水,全期化调化控次中耕次生育期滴水次天轮灌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硫酸头孢喹肟子宫注入剂对健康奶牛的正常体温、生产性能和子宫内菌群的影响。【方法】选用10头健康的奶牛,所选奶牛在试验前30天内未全身性或子宫内给予任何抗生素,奶牛正常饲养管理,日粮和饮水中不含有任何抗菌药物。给药前1天统计记录各试验奶牛的日产奶量(早、中、晚3次产奶量的加和),试验当天测量并记录每头试验奶牛的直肠温度,并采集子宫分泌物进行病原菌检测,采样前用75%的乙醇棉球对阴道边缘及内侧进行消毒,将灭菌的子宫洗涤器送入子宫内吸取患牛子宫内容物,置灭菌试管内冷冻保存带回实验室进行检测。然后子宫内注入硫酸头孢喹肟子宫注入剂(规格:25mL:900mg/支),1支/次/头,连用两次,间隔72h。给药期间及样品采集期间,试验奶牛正常投入生产和饲养管理,日粮和饮水中不含有任何药物,也不能全身或局部给予任何药物。在最后一次给药后的第1、3、5、7、10天分别统计记录每头奶牛的日产奶量和直肠温度;在最后一次给药后的第10天,采集子宫分泌物进行病原菌检测。比较奶牛用药前后日产奶量、直肠温度、子宫分泌物中病原菌的变化。【结果】给药前1天和最后一次给药后的第1、3、5、7、10天,试验奶牛的日产奶量平均值分别为28.8、29.2、29.7、29.6、29.9和30.2kg,总体上有一定的增加,但是期间也有波动,X2检验的结果显示相互之间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直肠温度平均值分别为38.5、38.5、38.4、38.4、38.4和38.4℃,相互之间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病原菌检测结果显示,在给药前0天采集的子宫分泌物样品中,分离到大肠杆菌、链球菌、葡萄球菌和化脓棒状杆菌分别为3株、3株、2株和1株,最后一次给药后第10天采集的子宫分泌物样品中仅分离到大肠杆菌2株、葡萄球菌1株,链球菌和化脓棒状杆菌未分离到。与给药前相比,子宫分泌物中的病原菌数量有所减少,同时,没有增加新的病原菌。【结论】硫酸头孢喹肟子宫注入剂对奶牛正常体温、生产性能和子宫内菌群没有不良影响,该制剂用于奶牛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1.
<正>30团光照资源充足,雨量稀少,是库尔勒垦区较好的商品棉生产基地。为了解决因为滴灌方式造成外行棉花缺水、棉苗长势不均的问题,调查1管2行与1管4行不同滴灌方式对棉田整齐度及产量的影响,以期通过试验总结出相应的灌溉制度和配套的棉花膜下滴灌技术。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地概况试验地设在30团3连3斗6正条田,土质为砂壤土,前茬为棉花,667米2秋施有机肥100千克、磷酸二铵15千克、磷酸二氢钾18千克。田间持水量为  相似文献   

12.
<正>一、试验目的明确不同脱叶剂品种不同温度条件下对棉花单铃重和产量的影响,探索脱叶剂最佳使用方案和使用技术,为生产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二、试验地点和条件试验设在29团2连东2斗5农东,面积10公顷,前茬棉花,采用双膜覆盖,滴灌,1膜双带,4月15日播种,7月9日打顶,棉花品种为中晚熟品种新陆中44号,棉田长势基本一致。三、试验设计  相似文献   

13.
棉花是呼图壁县的主要经济作物,但近年来,在棉花生产中出现因种植密度过大棉花单株结铃潜力发挥不够,棉花中后期田间透风、透光条件差,影响棉花产量、品质等问题。经试验探索,在呼图壁县推广2.05米宽膜,1膜3行3带1穴2株栽培模式取得良好效果。本文从栽培模式、产量构成、生育进程及长势长相、配套栽培管理技术措施4方面总结呼图壁县棉花1膜3行3带1穴2株高产栽培技术,为次宜棉区棉花丰产丰收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一、材料与方法1.供试材料氯甲基吡啶,含量≥24%。2.试验方法大区试验,处理1,在常规滴水施肥基础上加入氯甲基吡啶,随灌第2水667米2滴施50毫升,花期、铃期667米2各滴施100毫升,全期滴施3次,667米2共滴施250毫升。处理2,按常规施肥滴水,作为对照。3.试验调查方法处理和对照随机各取5个点,每个点20株(内外行各10株)定点调查。  相似文献   

15.
正1试验目的明确脱吐隆、瑞脱隆二次脱叶对棉花的脱叶效果及产量的影响,为农业生产中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2试验条件2.1作物和品种的选择:作物棉花品种为新陆早61.2.2环境条件试验地选择在兵团第八师一四八团十二连100条田5号地,前茬作物为棉花,4月8日播种,采用双大膜覆盖,株行距配置:(66+10)×9.5 cm;理论保苗株数18460株/亩,实际保苗  相似文献   

16.
降解地膜降解后对土壤增温保墒及棉花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氧化-生物双降解地膜的降解效果及对土壤增温保墒性能、棉花产量的影响,为棉花生产筛选出合适的氧化-生物双降解地膜。【方法】 田间对比试验,设4个处理,TZ1、TZ2、TZ3 处理为降解地膜处理,CK为普通地膜处理。【结果】 在棉花整个生育期CK处理未发生降解。而各3种氧化-生物双降解地膜的降解速度和降解程度均不同。在铺设33 d时几乎没有发生降解,在铺膜后约105 d TZ1处理地膜已完全降解成碎末;收获时TZ2降解率为56.7%~66.2%,而TZ3降解率不足5%;3种氧化-生物双降解地膜中,当TZ1完全降解时所需时间为100 d。使用氧化-生物双降解地膜的棉花产量与常规膜无显著差异;在棉花不同生育期,各处理茎粗无显著差异,但6月TZ1、TZ2处理棉花株高显著低于TZ3处理;膜下0~10 cm处,土壤增温保墒能力顺序为:CK>TZ3>TZ2>TZ1。【结论】 氧化-生物双降解地膜过早降解显著降低土壤温度、土壤水分,但对棉花产量无显著影响。降解地膜降解的彻底性和降解时间的可控性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7.
花生冠层温度日变化及其与地表温度和光照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花生冠层温度日变化特征及其与地表温度和光照度的关系,以揭示不同基因型花生品种冠层温度差异机理。【方法】于花生结荚期和饱果期,分别应用红外测温仪和照度计对花生冠层温度、地表温度日变化和冠层、1/2株高层、0.02m株高层光照度日变化(06:00-18:00,每隔2h观测1次)进行了观测。【结果】不同基因型花生品种冠层温度存在明显分异,冠层温度偏高的品种(暖型花生)持续偏高,冠层温度偏低的品种(冷型花生)持续偏低,且越是到生育后期,差异越明显。结荚期和饱果期不同温度型花生冠层温度、地表温度日变化均能用三次多项式很好地拟合,各层光照度日变化均能用二次多项式很好地拟合。冠层温度日变化与地表温度和各层光照度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正相关,但不同生育时期各因子的作用大小不同,结荚期:地表温度>1/2株高层光照度>0.02m株高层光照度>冠层光照度;饱果期:地表温度>冠层光照度>1/2株高层光照度>0.02m株高层光照度。【结论】花生冠层温度日变化与地表温度密切相关,到生育后期,冠层光照度也对其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试验设在重病田上.处理分为盖膜与不盖膜两种,顺序排列,重复三次.小区面积0.15亩.品种为岱字棉15号.1982年4月16日播种,每亩3750株.定点调查100株.从5月24日开始至9月15日止,每7天调查一次.地上部植株调查病情,计算病率和病指;地下部同期取根际周围深10厘米的土样,定量分离培养,计检平板内枯萎病菌的菌落数.  相似文献   

19.
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药剂与试验品种试验药剂为北农牌种衣剂,对照3911 卫福。供试品种为新陆早9号。2.试验处理北农牌棉花种衣剂药种比1:360;对照3911 卫福药种比1:250。3.试验田基本情况试验地面积4公顷,设在我团5连2支1斗6号1条田,壤质土,前作棉花。4.试验方法采用大田对比处理,对照、处理面积均为2公顷,播种后于出苗、苗期、蕾期、初花期进行定点调查,主  相似文献   

20.
棉花育苗移栽是一项新的植棉技术。本试验通过对同一栽培条件下的不同叶龄棉苗进行移栽试验,了解棉花生长发育规律和适应能力,确定育苗移栽最佳叶龄,为今后大面积育苗移栽提供依据。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地点试验设在129团农业技术推广站5斗2号田。2.供试品种鲁研棉24号,天杂棉10号。3.试验设计育苗移栽选择98穴穴盘育苗,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苗龄分2叶、3叶、4叶,天杂棉10号常规播种为对照,与移栽同期完成。直播与移栽667米2密度均为1.0万株,(66+10)厘米行距配置,2.05米超宽膜,1膜6行,小区面积为91.2米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