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我县周庄镇、辛庄、丁楼等村,在生产实践中成功探索出大棚芹菜—番茄—苦瓜一年三茬连作高效种植模式。三熟合计产值14000元,扣除成本,亩纯收入10000元以上。目前,该种植模式在我县大面积推广,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2.
大面积示范推广大棚番茄-扁豆种植模式,可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推动农业结构调整,提高了农户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3.
瑞安市梅屿乡大棚番茄基地是我省颇具规模的番茄基地,常年种植大棚番茄600hm^2。该基地一直以来,以种植一季番茄为主,因连年种植,造成土壤板结、养分失调、病害严重,生产效益不太理想。近年来,当地农民积极探索高产高效的栽培模式,应用水稻、番茄水旱轮作、粮经结合的种植模式,使侵害番茄的病菌大幅度减少,病害发生减轻,生产效益大幅度提高。据2004年调查:该模式亩产番茄5869h,产值10564元。纯收入达7037元,是常规种植(品种为“合作903”)的2.38倍,还增收粮食613kg,实现粮经双丰收。该种植模式的推广,既解决了蔬菜基地农民的口粮问题,又为实现大棚番茄可持续、稳定发展找到了有效途径。现将其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大棚番茄、白花菜高效栽培模式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番茄是慈溪市大棚蔬菜生产中的主导产品,种植历史悠久,常年种植10000余亩,占大棚蔬菜总面积的70%以上;白花菜是露地蔬菜中的主栽品种,常年种植30000余亩。为探索大棚高效种植模式和生产技术,提高种植档次,笔者于2004年下半年~2005年,对大棚番茄、白花菜高效栽培模式进行试验示  相似文献   

5.
以瑞安市梅屿乡为主的梅屿大棚番茄基地是浙江省颇具规模的番茄基地,常年种植大棚番茄面积600hm^2。一直以来,以种植一季番茄为主,由于连年种植同一作物,因此土壤板结、养分失调、病害严重,农业生产效益不甚理想。近年来;当地农民积极探索高产高效的栽培模式,应用水稻一大棚番茄水旱轮作、粮经结合的种植模式(以下简称水稻一番茄栽培模式),并通过选用高产优质品种,生产效益大幅度提高。据2004年调查:每667m^2产番茄5869kg、产值10564元、纯收入达7037元,纯收入是常规种植(品种为合作903)的2.38倍,还增收粮食613kg,实现粮经双丰收。  相似文献   

6.
龙里高海拔地区白菜-番茄(辣椒)无公害高效种植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省龙里县哪嗙乡是一高寒山区,海拔1350~1500m,为贵州二类贫困乡。200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750元。农业生产传统种植模式多为玉米与小麦分带轮作和水稻一熟制。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广大农民脱贫增收,近年来该乡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发展秋延晚无公害番茄、辣椒和反季节大白菜,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笔者通过几年的研究示范,总结出反季节大白菜一秋延晚番茄(辣椒)全年无公害高效种植模式,辐射推广面积约23.33hm^2,与传统种植模式相比,大大提高了单位面积总产值,使大批农民脱贫增收,也在番茄、辣椒、大白菜的淡季向市场提供了大量商品菜,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
近年以来.滦南县部分镇村开始推广大冷棚番茄一番茄一芹菜3茬连作栽培技术.经过数年的栽培实践。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2008年.每个大棚(净面积0.04-0.05hmz)平均经济效益达1.2万元以上.最高达1.6万元。为推广此种种植模式.现将主要技术要点介绍如下。1第一茬:冬春茬番茄  相似文献   

8.
根据我场多年生产实践,总结出“大棚番茄、丝瓜-小白菜-莴笋-西芹”的茬口安排模式,该布局以丝瓜根繁叶茂为基础.在雨季有效降低土壤含水量,极大地减轻了番茄病害,夏季则减少阳光直射,降低棚内温度,为小白菜生长,莴笋育苗、栽植及西芹育苗提供适宜的小环境,一般亩(1亩=1/15公顷)产番茄3000-3500公斤、丝瓜800-1000公斤、小白菜800~1000公斤、莴笋1200~1300公斤,西芹4000-4500公斤,该茬口安排较为合理,1年多熟.效益可观,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大面积示范推广优质粳稻-大棚番茄水旱轮作模式,可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有机质和速效养分,降低连作障碍发生率,推动了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户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10.
为引导农民调整种植产业结构,超大集团云霄东厦基地于2002—2005年,采用早稻-夏白菜-秋番茄一年三茬种植模式,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并逐步在云霄县各乡镇推广。现将该模式的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2003年以来,河北省滦南县安各庄镇开始推广大冷棚番茄-番茄-芹菜3茬连作栽培技术,经过3年的栽培实践,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2005年,每个大棚(净面积400~467m2)平均经济效益达8000元以上,最高达1.5万元。为推广此种植模式,现将主要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辛集市部分菜农多年来采用大棚春番茄-豇豆-菠菜高效种植模式,巧用时间差,一年三茬经济效益好.  相似文献   

13.
“稻-稻-萝卜”高产栽培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祖坦 《福建农业》2006,(10):10-11
充分利用闽侯县紧靠福州市地理优势,发展“稻-稻-萝卜”种植模式,既能促进农业增产增收,又能达到培肥地力效果。我局于2004年在荆溪镇关东村示范推广“稻-稻-萝卜”高产栽培模式,经现场验收,每亩早稻产量493.5公斤,晚稻产量483.8公斤,萝卜产量3250公斤,比种植双季稻增收一季萝卜,增加产值1950元,增加纯收入1065元,取得较好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早稻-茄子-莴笋种植模式,实行水旱粮经轮作,可改变土壤质地,培肥地力.减少病虫害,提高耕地复种指数。从2005年开始南通镇泽苗村推广这种模式,种植面积达100亩,莴笋每亩产量4500公斤,早稻每亩产量500公斤,茄子每亩产量5000公斤,产值1.3万元。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尚庄镇农民围绕结构调整,在生产实践中从原来的番茄套种棉花模式摸索并发展了番茄、水稻轮作新型高效种植模式,既保护和稳定了粮食生产能力,又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到2004年该镇已发展大棚番茄种植户近4000户,推广应用大棚番茄、水稻高效种植面积达600hm^2,2005年在此基础上应用面积又新增40hm^2。现将该高效种植模式主要配套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春提早、秋延迟,实行间套立体种植是提高蔬菜生产效益的一条有效途径。2005~2008年,孝义市农技中心在市农业科技示范园进行早番茄套种架豆角示范种植.取得了亩产番茄7250kg、架豆角1650kg,创亩产值6000余元的高效益。2009年在全市推广种植500余亩,平均亩产值5200余元.  相似文献   

17.
<正>中杂101是江苏东省台市近几年引进示范种植的番茄新品种。2006-2007年,全市推广种植1 200公顷,已逐步成为我市大棚番  相似文献   

18.
沿海是江苏乃至全国重要的西瓜产区,因其独特的自然气候,西瓜-水稻水旱轮作成为当地一种高效栽培方式。为加快这种种植模式推广,我们选择沿海地区大棚西瓜、水稻主产区,调查研究西瓜-水稻水旱轮作高效种植模式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对策和建议,为大面积推广大棚西瓜-水稻水旱轮作高效种植模式提供参考,为促进沿海地区高效农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9.
大棚草莓连作网纹甜瓜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莓是杨村桥镇的农业主导产业,为寻求与草莓配套的高效种植模式,2002年起我们和浙江森禾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对利用草莓大棚种植网纹甜瓜进行试验示范,目前已成为我镇大力推广的高效种植模式。大棚草莓于9月中旬定植,10月下旬覆盖地膜,12月开始采收,4月份采收完毕,而网纹甜瓜于4~6月份定植,  相似文献   

20.
“省百万亩设施蔬菜基地建设项目”实施以来,洋县大棚种植户在生产中成功摸索出了许多高产高效种植模式.本文主要阐述了番茄-黄瓜-莴笋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为种植户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