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品种来源:该品种是利用有性杂交然后回交,经连年定向选育而成。二、所用材料:是用本场小麦育种室与其他单位合作育成的高产、稳产、抗病、抗寒、适种范围广、早熟的新品种,唯一缺点是茎秆弹性稍差,用了易倒伏的豫麦43作母本。父本是利用高产、稳产、茎秆坚韧、抗倒、但偏晚熟的新麦9号,与豫麦43杂交,F1与新麦9号回交,后经连年选育F4代在系圃958系中选出稳定的株行,从而弥补了豫麦43茎秆弹性差、易倒伏,新麦9号偏晚熟的缺点,使其高产、抗病、抗倒、广适等优点更加稳定突出。三、特征特性及抗病情况:该品种属弱春性、中早熟品种,幼苗匍匐…  相似文献   

2.
小麦茎秆弯曲特性与密度间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志华  李英俊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2):15775-15775
[目的]研究小麦茎秆弯曲特性与密度间的关系。[方法]测定郑麦9023和豫麦25茎秆基部第二节问的弹性模量、弯曲强度、抗弯刚度、密度及含水率。[结果]结果表明,在小麦灌浆期,茎秆基部弹性模量、惯性矩、抗弯刚度及密度在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弯曲强度及含水率在品种间无显著差异(P〉O.05);且其基部第二节间的弹性模量、弯曲强度、抗弯刚度与密度成正相关关系,与含水率成负相关关系。[结论]该研究结果为小麦的高产栽培、抗倒伏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偃高21     
<正>审定编号豫审麦2014010申请单位偃师市高龙农业技术综合服务站品种来源(周麦16/豫麦49)F2//豫麦18特征特性属弱春性大穗型中熟品种,全生育期222.6~227.7天;幼苗直立,叶色浅绿,叶片宽长,冬季抗寒性弱,分蘖力弱,成穗率高;春季起身拔节快,两级分化快,苗脚利索;株型松紧适中,茎秆和穗部蜡质层厚,旗叶宽大、卷曲、半披,穗下节长,株高77~83厘米,茎秆粗、弹性好,抗倒伏能力强;长方形大穗,长芒,籽粒半角  相似文献   

4.
对豫麦10号和冀5418小麦新品种茎秆进行了形态和比较解剖研究。同一品种中,茎基一节间、穗下节间的大维管束数与其每穗有效小穗数间存在着密切的正相关。与冀5418相比,豫麦10号品种茎中各节间大维管束数多、口径大,随节位升高递减幅度小,通入小穗柄中的穗下节间大维管束数和通入上部叶鞘和叶片的小维管束数均较多且口径大,输导的养分多,从而促使更多的小穗发育良好,形成大穗型的特征。在该试验的高肥条件下,豫麦10号对密度的增加反应较敏感。此时,两品种的最适密度均为每亩11万基本苗。  相似文献   

5.
小麦茎秆弯曲特性与密度间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小麦茎秆弯曲特性与密度间的关系。[方法]取郑麦9023和豫麦25茎杆基部第2节间,去掉叶鞘,做弯曲试验以及密度测定试验。利用微机控制非金属材料万能试验机,采用三点弯曲法对去鞘茎秆做弯曲试验。加载前,用游标卡尺测定茎秆外径及节间长度。采用非接触式光学应变引申仪测定变形量,加载速率为10mm/min。当茎秆发生明显的曲折时,停止加载。根据荷载挠度曲线,计算弯曲强度值、弹性模量值、抗弯刚度值。密度测定试验:用电子天平测定茎秆第2节问的重量,根据茎秆的外径、壁厚以及节间长,计算其体积,重量/体积即为密度值。[结果]在小麦灌浆期,茎秆基部弹性模量、惯性矩、抗弯刚度及密度在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弯曲强度及含水率在品种间无显著差异(P〉0.05);且其基部第2节间的弹性模量、弯曲强度、抗弯刚度与密度呈正相关关系,与含水率呈负相关关系。茎秆密度值越大、含水率越低,抗弯刚度值、弯曲强度值越大,茎秆越不易倒伏。[结论]该研究结果为小麦的高产栽培、抗倒伏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汝麦076     
<正>审定编号豫审麦2014015申请单位汝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河南许丰种业有限公司品种来源豫麦2号×豫麦10号特征特性属半冬性中熟旱地品种,全生育期223.6~230.3天;幼苗半匍匐,叶片长宽,叶色浅绿,抗寒性较好,分蘖力较弱,成穗率较高;春季返青较晚,起身慢,两极分化慢;成株期株型半紧凑,旗叶短宽、上举,茎秆蜡质厚,抽穗较早,株高60.0~75.1厘米,茎秆弹性好,抗倒性好;穗长方形,长芒,穗下节短;白壳,白粒,角质,子粒饱满,黑胚  相似文献   

7.
刘超  陈若礼  张存岭  赵太宇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7815-17818
[目的]了解小麦花后单茎、籽粒、茎秆质量变化规律。[方法]以平安7号、郯麦98、豫农202和淮麦20为供试品种,花后每3 d测定1次干物质量,建立数学模型,分析小麦花后单茎、籽粒、茎秆质量变化规律。[结果]单茎质量呈"快—慢"的变化趋势,籽粒质量呈"慢—快—慢"的变化趋势,茎秆质量先增后减。单茎、籽粒和千粒质量变化过程为Logistic生长曲线;茎秆质量变化为抛物线;单茎日增量呈直线减少趋势;籽粒、茎秆日增量变化趋势为抛物线。[结论]该研究为小麦高产栽培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普通高产品种豫麦18(豫麦18—64):弱春性早熟品种,该品种播期弹性大,耐晚播,分蘖成穗多,早熟高产,稳定性好、适应性广,产量三要素协调,落黄好,具有较强的春发能力。豫麦49(豫麦49—198):半冬性多穗型中熟高产品种,生产上表现较抗寒,分蘖成穗多,穗层整齐,茎秆粗壮,抗倒性好,籽粒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研究了不同密度条件下谷子新品种豫谷19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的增加,株高增加,茎秆变细,穗长变短,谷穗变细,单位面积穗数增多,成穗率、单穗重和单穗粒重的变化呈下降趋势;且当种植密度为67.5万株/hm2时,豫谷19产量达到最高,为6 085.65 kg/hm2。  相似文献   

10.
豫农211     
<正>审定编号豫审麦2014004申请单位河南农业大学品种来源豫农201//豫农9234903/白硬冬特征特性属半冬性多穗型中晚熟品种,全生育期227.2~232.3天;幼苗直立,苗期叶片宽长,叶色青绿,冬季抗寒性好,分蘖力强,成穗率高;春季返青早,起身快,抽穗较早;成株期株型紧凑,茎秆有蜡质,旗叶较小、上举,穗下节长,株高74~76厘米,茎秆弹性好,较抗倒伏;纺锤形小穗,穗色发黄,顶端较尖;子粒较大、均匀,角质,黑胚多,千粒重42.9~43.9克;根系活力好,耐后期高温,灌浆  相似文献   

11.
《江西农业学报》2022,(4):24-27
研究了两个不同穗型小麦品种对抽穗期剪叶的反应。结果表明:剪叶可提高剩余叶片的光合速率,促进茎秆贮存物质向子粒转移,但仍会降低每穗粒数、粒重、子粒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随着剪叶数增加、被剪叶位升高,其效应增大。剪叶后多穗型品种“豫麦49”剩余叶片的光合速率增加较多,粒重降低更为明显;大穗型品种“宿2001”茎秆贮存物质被动用较多,节间单位长度的重量明显减轻,子粒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下降较多。  相似文献   

12.
两个不同穗型小麦品种对剪叶的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两个不同穗型小麦品种对抽穗期剪叶的反应。结果表明:剪叶可提高剩余叶片的光合速率,促进茎秆贮存物质向子粒转移,但仍会降低每穗粒数、粒重、子粒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随着剪叶数增加、被剪叶位升高,其效应增大。剪叶后多穗型品种“豫麦49”剩余叶片的光合速率增加较多,粒重降低更为明显;大穗型品种“宿2001”茎秆贮存物质被动用较多,节间单位长度的重量明显减轻,子粒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下降较多。  相似文献   

13.
豫麦10号已成为我省主要推广小麦品种之一。为使广大农民群众更好地了解该品种,以加速其推广,现就该品种的特征特性、栽培技术分15个问题,系统解答如下:1、豫麦10号的主要形态特征有那些?豫麦10号原名豫西832,系豫西农专1976年以山前麦与偃师4号杂交,经连续培育选择,于1983年育成。1988年9月经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豫麦10号。豫麦10号属大穗型中熟品种,弱春性。株高85~90厘米。茎秆粗壮、叶片宽大,株型较松散。穗子粗大,呈长方型或棍棒型,长芒,白壳。穗长9~12厘米,每穗结实小  相似文献   

14.
小麦秸秆剪切力学性能的测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分析小麦茎秆在剪切过程中力的变化规律,以及不同加载速率对剪切强度和剪切功的影响,选择成熟期自然状态下风干的宜宾1号、矮抗58、周麦22和豫麦7号4个品种小麦茎秆的第2~4节间为研究对象,采用美国FTC公司生产的TMS-PRO型质构仪在茎秆节间中心进行横纹剪切试验,测定不同加载速率下不同品种不同节间的最大剪切力、剪切强度以及剪切功。结果表明:小麦茎秆在剪切过程中力的变化规律是先上升再减小,然后上升直至切断最后卸载的变化过程,4个品种小麦茎秆不同节间的硬度为37.3~191.0N,剪切强度为4.2~9.8MPa,剪切功为43.53~432.23mJ;同一小麦品种不同节间的剪切强度和剪切功均为第2节间最大,第3节间次之,第4节间最小。运用SPSS软件对不同加载速率对剪切强度和剪切功进行显著性检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加载速率对剪切强度和剪切功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正>香稻新品种豫农粳11号具有株型紧凑、稳产性好、稻米品质优良等优点,2017年通过了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河南省南部稻区及生态条件相近的区域种植。豫农粳11号为常规香粳稻品种,全生育期150~157天。叶绿色,平均主茎叶片数18.7片。株高100厘米,株型较紧凑,分蘖力强,茎秆粗壮。穗长15.6~16.4厘米,  相似文献   

16.
创075为创世纪转基因技术有限公司选育。品种来源为创91[(豫棉19×中11)×中21]×创927(豫棉19×GK19)。特征特性:转抗虫基因中熟杂交品种,长江流域棉区春播生育期124 d。出苗好,长势较强,整齐度好,易早衰,吐絮畅。株高119.2 cm,株型松散,果枝较长、平展,茎秆较软、茸  相似文献   

17.
剪叶对不同穗型小麦品种干物质积累及籽粒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为了探讨高产条件下不同穗型小麦品种叶片对产量的贡献。【方法】选用两种穗型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抽穗期剪叶对剩余叶片净光合速率、地上干物质积累、茎节重、籽粒结实与粒重的影响。【结果】抽穗期剪叶均导致两种穗型品种的干物质积累量下降和籽粒产量降低,以多穗型品种豫麦49受影响较大;剪叶提高了剩余叶片净光合速率,以多穗型品种豫麦49增幅较大;剪叶提高了茎秆内贮存物质的转移率,以大穗型品种宿2001转移率增幅较大,表现为茎节干重明显减轻。剪叶后,剩余叶片净光合速率和茎秆内贮存物质转移率的提高,均不足以弥补剪叶造成的损失,最终表现为结实粒数减少,粒重降低;随被剪叶片数增加、叶位升高,结实粒数和粒重降低更多。【结论】不同穗型小麦品种叶片对籽粒产量的贡献存在差异,多穗型品种大于大穗型品种,因此,在小麦抽穗后,多穗型品种叶片对增加籽粒产量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研究油菜茎秆在脱粒过程中的破碎机理,寻找减少油菜脱粒过程中茎秆破碎的控制策略.[方法]利用微机控制万能材料试验机对油菜茎秆进行径向全压缩和局部压缩试验.对油菜茎秆的径向弹性系数和力学特性进行了测量,对不同曲率半径压头对油菜茎秆局部压缩力学特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试验结果表明,油菜茎秆径向压缩屈服之前有一个线弹性阶段,茎秆受力与形变表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油菜茎秆径向截面弹性系数为kτ=(1.14±0.16)N/mm;油菜茎秆局部压缩试验中油菜中部主茎秆的屈服极限平均值为150.55 N;通过对油菜茎秆全压缩试验和局部压缩试验对比发现,全压缩试验中油菜茎秆直接被压溃,无明显屈服阶段,茎秆的破碎主要是由于所受载荷超过了茎秆纤维层之间的约束力,其裂痕方向与茎秆轴向平行;油菜茎秆局部压缩试验中,不同曲率半径的压头对茎秆径向压缩受力影响显著,茎秆在相同形变下,曲率半径越大,茎秆受力越大.[结论]建立了油菜茎秆径向压缩理论计算模型,对油菜茎秆所受径向压力的实测值与理论模型计算值对比,发现理论值与实际值的增长趋势一致,验证了该茎秆受力计算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研究油菜茎秆在脱粒过程中的破碎机理,寻找减少油菜脱粒过程中茎秆破碎的控制策略.[方法]利用微机控制万能材料试验机对油菜茎秆进行径向全压缩和局部压缩试验.对油菜茎秆的径向弹性系数和力学特性进行了测量,对不同曲率半径压头对油菜茎秆局部压缩力学特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试验结果表明,油菜茎秆径向压缩屈服之前有一个线弹性阶段,茎秆受力与形变表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油菜茎秆径向截面弹性系数为kτ=(1.14±0.16)N/mm;油菜茎秆局部压缩试验中油菜中部主茎秆的屈服极限平均值为150.55 N;通过对油菜茎秆全压缩试验和局部压缩试验对比发现,全压缩试验中油菜茎秆直接被压溃,无明显屈服阶段,茎秆的破碎主要是由于所受载荷超过了茎秆纤维层之间的约束力,其裂痕方向与茎秆轴向平行;油菜茎秆局部压缩试验中,不同曲率半径的压头对茎秆径向压缩受力影响显著,茎秆在相同形变下,曲率半径越大,茎秆受力越大.[结论]建立了油菜茎秆径向压缩理论计算模型,对油菜茎秆所受径向压力的实测值与理论模型计算值对比,发现理论值与实际值的增长趋势一致,验证了该茎秆受力计算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冀谷12号选育及产量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1982年用C22与青到老杂交再与豫谷一号回交,经五世代选择,育成冀谷12号。经集三个亲本的优点于一体,表现根系发达,茎秆粗壮,抗倒伏,抗时,高抗谷锈病,穗大金黄色,叶片功能期长,成熟时叶片由绿色转为深绿色,粮草兼优,丰产,稳产。1990-1991年参河北省夏谷区试,名列第一,比对照豫谷一号平均亩增产36.9kg,增产率15.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