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薛美  范丽萍 《水产科学》1998,17(6):21-22
测定了3种鱼类杀虫药物对龄中华绒螯蟹的毒性。结果表明,强效杀虫灵在鱼蟹混养塘中可以使用,灭虫精和硫酸铜可使蟹急性中毒和蜕壳后死亡,不宜使用。  相似文献   

2.
中华绒螯对强杀虫灵的96hTLM植为3.5g/m^3,安全浓度为0.35g/m^3,在0.1g/m^3灭虫精溶液中96h未死亡,但有急性中毒反应;在1.0g/m^3,1.2g/m^3,1.4g/m^3硫酸铜溶液中,蟹种虽能蜕壳,但蜕壳后4~8h即死亡,在0.09ml/m^320%杀灭菊酯96h未出现异常及死亡现象;在1.75g/m^3菊乐合酯中96h表现正常。  相似文献   

3.
稻田鱼蟹混养试验小结陈军,仇加勤(江苏省响水县水产技术指导站)1994年,我站在县科委,多管局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前几年小面积零星试验的基础上,全县鱼蟹混养面积发展到17.69公顷,平均每公顷产蟹432kg,创产值66840元。其中我站直接指导...  相似文献   

4.
3.鱼病治疗(1)治虫:治虫药物有硫酸铜、敌百虫、灭虫精及中药制剂,这些治虫药有所侧重。硫酸铜主要治有鞭毛的原生动物,如车轮虫、鳃隐鞭虫及中华鳏等。敌百虫、灭虫精王及甲胺磷等有机磷药类主要杀蠕虫(三代虫、指环虫、绦虫、锚头紧、鱼虱等)。有些虫较难治,需...  相似文献   

5.
用硫酸铜防治鱼类小瓜虫病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硫酸铜防治小瓜虫病的效果众说不一。有人认为,用硫酸铜杀灭小瓜虫不但无效,反而促使其繁殖。作者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用药量未达到小瓜虫的致死浓度(Min.LC88≥0.288mgCu++L-1),其次是硫酸铜的药物浓度往往受到环境(水的温度、硬度、pH值、有机物含量)的影响,从而导致药效减弱。因此,在实际使用时须作必要的计算,以求得合理的用药量。采用螯合铜或复配增效剂是提高铜盐杀虫效果的好办法  相似文献   

6.
一、生石灰。生石灰是鱼池中常用的杀菌药物,在对鱼蟹混养的池塘,或者以养蟹为主,搭配少量自种的池塘使用时,其安全浓度为14.77ppm(即每亩水深平均1来时用量为9.5公斤),如河蟹密度较大,投饵较多时,须20天左右喷洒一次溶化的石灰水,使水质稳定在pH7.5以上(一般池塘都低于这一指标,养鱼塘大都在6~6.5)。这样既能杀灭河蟹身上病原菌,又有利于河蟹和鱼的生长。二、敌百虫。稻田养蟹,敌百虫可防治水稻粘虫、卷叶虫和鱼类等多种寄生虫。水稻田的用量为60克/亩。养鱼塘用量为0.5ppm。混养河蟹后的安全浓度为0.7PPm。有人认…  相似文献   

7.
在水产养殖中,鱼类寄生虫病的防治最为普遍。传统杀虫剂的使用之广泛、频率之高是造成对鱼类毒副作用和导致水产品药物残留的主要原因之一。仅以对甲壳类寄生虫的防治为例,常用的杀虫剂有敌百虫、菊酯类、硫酸铜、硫酸亚铁等,长期大量使用这些杀虫剂存在许多弊端,主要表现为:1.寄生虫已产生了抗药性,药物疗效明显减退例如敌百虫的使用剂量由最初的0.2克/米3增加到现在的1.4克/米3才有杀虫效果,有的地方有效浓度甚至更高。高剂量地使用敌百虫造成的负面影响很大,对鱼类的摄食和生长极为不利。2.药效时间不能持久例如菊…  相似文献   

8.
1990—1992年在高桥湖(面积400亩,无水草)进行鱼蟹混养试验。1990年放蟹6.5kg,规格1600只/kg,经15个月饲养,捕获蟹3997只,637.5kg,回捕率38.4%,蟹鱼收入187508元,养蟹投资收益率831.5%;1992年分两次放蟹45.5kg,规格900只/kg,经6个多月饲养,捕蟹6490只,855.7kg,回捕率36.1%,蟹鱼收入137136元,养蟹投资收益率761.5%.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在河蟹育苗中常见早期溞状幼体(ZⅠ、ZⅡ)被聚缩虫(Zoothamniumsp)寄生引起细菌性或病毒性感染,造成突发性死亡。作者用孔雀绿、制霉素、氯霉素、高锰酸钾等药物对聚缩虫进行杀灭试验,结果显示以孔雀绿和制霉素的杀虫效果最好。但从早期 状幼体的病害防治效果来看,由于越冬亲蟹是病原体的携带者,因此作者强调防治工作必须从亲蟹暂养时做起,立足于早防早治;且以多种药物综合性措施为妥。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4种药物对中国花鲈苗种的急性毒性试验,试验结果为:硫酸铜半致死浓度分别为4.58mg/L(24h)、2.93mg/L(48h)、1.81mg/L(72h)、0.78mg/L(96h),安全浓度为0.36mg/L。杀虫威半致死浓度分别为35.11mg/L(24h)、15.81mg/L(48h)、11.20mg/L(72h)、9.36mg/L(96h),安全浓度为0.96mg/L。福尔马林半致死浓度分别为225.58mg/L(24h)、176.97mg/L(48h)、150.31mg/L(72h)、141.45mg/L(96h),安全浓度为32.77mg/L。聚维酮碘半致死浓度分别为227.00mg/L(24h)、145.50mg/L(48h)、113.11mg/L(72h)、101.84mg/L(96h),安全浓度为17.93mg/L。4种药物对中国花鲈苗种的毒性大小依次为:硫酸铜〉杀虫威〉聚维酮碘〉福尔马林。  相似文献   

11.
张贵生 《水产科学》2007,26(7):408-410
(can)鲦经过稀土元素镧和除草剂精恶唑禾草灵单独或联合作用24h,结果表明:0.01—0.5mg/L的La^3+能显著抑制(can)鲦红细胞微核及核异常的发生,不具遗传毒性;但当La^3+质量浓度≥1mg/L及精恶唑禾草灵均能明显诱导(can)鲦红细胞微核及核异常的发生,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或极显著(P〈0.05或P〈0.01),具有遗传毒性。且精恶唑禾草灵质量浓度为0.01725—0.345mg/L,微核率随浓度的增大而升高。0.01、0.1mg/L的L^3+与精恶唑禾草灵联合作用时的微核率明显低于精恶唑禾草灵而高于L^3+单独作用时的微核率。而10mg/L的L^3+与精恶唑禾草灵联合作用时的微核率却明显低干二者单独作用时的微核率.二者呈拮抗作用:(can)鲦是研究遗传毒理学的良好材料。  相似文献   

12.
河蟹早期溲状幼体病害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河蟹育苗中常见早期溲状幼体(Z1,ZⅡ)被聚缩虫,寄生引起细菌性或病毒性感染,造成突发性死亡,作者用孔雀绿,制霉素,氯霉素,高锰酸钾等药物对聚缩虫进行杀灭试验,结果显示以孔雀绿和制霉素的杀虫效果最好。但从早期溲状幼体的病害防治效益来看,由于越冬亲蟹是病原体的携带者,因此作者强调防治工作必须从亲蟹暂养做起,立足于早防早治,且以多种药物综合性措施为妥。  相似文献   

13.
三种水稻常用农药对河蟹的毒性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养殖结构的不断调整,稻田养蟹日趋发展,为了了解农药对一龄河蟹的影响,作者对杀虫双水剂、扑虱灵、增效井冈霉素(纹霉清)三种农药对一龄河蟹作了毒性试验,以期得到水稻常用农药常规施药量对蟹种是否有影响。一、材料与方法(一)试验材料:1.常用药物(1)18%杀虫双水剂,浙江海盐农药厂生产。(2)2594扑虱灵可湿性粉剂.扬州市苏中农药化工厂生产。(3)增效井冈霉素(纹霉清).上海农乐生物制品厂生产。2.一龄蟹种规格:0.5~5.1g,平均体重2.579。3.放人已曝气两天的自来水的盆内,其中0号为对照盆。(二)试验时间:…  相似文献   

14.
胡子鲶(又名塘虱鱼)、彭泽鲫都是抗病力较强,耐低氧、易养殖的鱼类,近年来,本地有些养殖户开始养殖上述鱼类,多数采取单养。笔者所在单位进行胡子鲶与彭泽鲫混养高产技术试验,旨在于二种鱼混养达到相互利用,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现将混养技术总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条件试验池为土池,池岸没有护坡,但不会渗漏;面积1400平方米,水深1.3-1.5米;池底淤泥约匕厘米。池岸四周高出最高水位40厘米,进排水较方便,进排水口配有拦网等防逃措施,池塘用水为山泉水。放苗前地水深扣厘米,经清塘消毒后没有野杂鱼。1.2鱼苗来…  相似文献   

15.
青虾,河蟹同属甲壳类动物,它们食性相近,生长特征也相同,都是通过一次次蜕壳完成生长过程,而且都具有生长快、养殖周期短、经济效益高等特点。虾、蟹混养,在蜕壳过程中,会不会发生相互残食现象呢?它们能否相互混养,以多大比例为宜?为此,在1997年-1999年,笔者选择美堰市娄庄镇蔡港村的10亩稻田进行了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益,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1试验材料1.1养殖水体选择水源良好、过排水方便、田四周为宽圩或大路的稻田进行提水养殖。扶沟窝面积占稻田面积的2/3开挖蟹沟。蟹窝。沟深(田面向下)0.6-1m,保持水深0.8-1…  相似文献   

16.
锦鲤(BrocardedCarp)属鲤形目、鲤科(Cyprinidae),是由鲤鱼经长期选育而产生的突变种。其色彩斑纹美丽,体型硕长,姿态矫健。随着锦鲤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的推广及普及,各种疾病必然发生,到目前为止,对锦鲤的急性毒性研究报道较少。本文以锦鲤苗种为试验材料,来研究甲醛、硫酸铜、高锰酸钾对其的急性毒性。求出半数致死浓度和安全浓度,为锦鲤苗种培育过程中的疾病防治提供参考和依据。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鱼锦鲤由安徽省农科院水产研究所品种资源研究室提供,规格1.5~2.0厘米。2.试验药物硫酸铜(CuSO4·5H2O…  相似文献   

17.
鲺病是水产养殖中常见的一种寄生虫病。通过一些试验探讨,本文提出二次杀灭治鲺病的新方法。二次杀灭法就是当鱼类发生鲺病时(此时症状很明显,如鱼在塘中狂游乱跳,病鱼、死鱼身上可见鲺寄生),及时全地泼洒杀鲺药物进行第一次杀灭,尔后根据水温情况与第一次设药间隔适当时间再用杀鲺药物全池泼洒进行第二次杀灭,以达到彻底根治的目的。二次杀灭法治愈鲺病的理论依据是鲺为卵生甲壳动物,其卵对药物的抵抗力要比成虫和幼虫强得多,在常规药物浓度内杀死的只是鲺的成虫和幼虫。据日本木村1960年对敌百虫(乳剂,有效成份量50%)驱除鲺…  相似文献   

18.
一、目的 嗜水气单胞菌及柱状曲桡杆菌是导致鱼类、虾、蟹等发生细菌性疾病的主要病原,因此若须衡量一种消杀剂的效价可以此为指示菌,来测定并比较溴氯海因、二溴海因对其杀灭作用。 二、材料与方法 1.药品:溴氯海因复合消毒剂、二溴海因复合消毒剂、某兽药厂常规含氯复合制剂,含有相等比例的有效成分。 2.病原菌:嗜水气单胞菌、柱状曲桡杆菌。 3.试管2倍法测定。用生理盐水稀释不同浓度液,分别加入10-7嗜水气单胞菌及柱状曲桡杆菌各0.1mL,28℃培养,24小时观察最低抑菌浓度(MIC) 三、结论 1.溴氯海因对…  相似文献   

19.
硫酸铜是治疗鱼类纤毛虫、鞭毛虫病,如车轮虫、口丝虫病(小瓜虫除外)的常用特效药物,目前尚无理想替代品。正由于硫酸铜被广泛应用,但因一些使用者不谙药性,常造成一些危害。本文仅对笔者掌握的几例硫酸铜中毒事例作一简要分析,以与水产养殖同仁商榷。 例1、1987年3月,莲塘水产场用硫酸铜0.7g/m3杀灭亲鱼池青苔,三天后亲鱼全部死亡。水质分析,氨含量0.35mg/1。 例2.1999年8月30日至31日,南昌县八一乡养殖户所养的一口0.67ha,水深1m的肥水鱼种池,因天气闷热,暴雨,连续两天死鱼,每天…  相似文献   

20.
叶素兰 《科学养鱼》2002,(10):49-49
青苔又名丝状藻,普遍存在于水产养殖池塘中,尤其对淡水青虾养殖造成了极大的危害,要清除淡水养殖池塘中的青苔,以前常采用硫酸铜等来杀灭青苔,不但效果不好而且安全系数低,使用浓度偏高会对青虾造成影响,甚至中毒死亡,浓度偏低又不能有效杀灭青苔。因此,目前急需一种合适的药物,既能杀死养殖池塘中的青苔,又能确保鱼虾安全。“清苔净”作为杀灭青苔的药物,其作用机理是阻断青苔的光合作用,使青苔死亡。为了确定此药物在淡水青虾养殖中的安全性,我们对青虾在使用青苔净后的半致死浓度作了测定。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1)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