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覆膜马铃薯平衡施肥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文家 《耕作与栽培》1999,(6):49-50,52
采用二次回归饱和D-最优设计,对米拉马铃薯进行N,K肥料效应试验研究。借助于CASIO fx-3600P型计算器,建立了肥料效应方程。最佳施肥量为N8.22kg/667m^2.K2O12.08kg/667m^2,最佳产量为2002.30kg/667m^2,肥料配比N:K2O为1:1.47,肥料增产量530.10kg/667m^2,纯收益424.08元/667m^2,投产比1:3.98。指出在施有P  相似文献   

2.
采用二次通用旋转设计研究种植密度、尿素、三料过磷酸钙对石大豆1号产量影响,结果表明:这三项农艺措施对石大豆1号产量的影响依次为密度>三料过磷酸钙>尿素,适于石 大豆1号高产的密度为1.29万-1.45万株/666.7m^2、尿素为8.1-11.0kg/666.7m^2、三料过磷酸钙为6.9-10.7kg/666.7m^2。  相似文献   

3.
大蒜发芽叶培养体细胞胚发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将大蒜发芽叶培养于MS(1/2NH4NO3_+2,4-D2mg/L+KT0.5mg/L上,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继代后,转移到MS(KNO32525mg/L+(NH4)2SO41650mg/L,无NH4NO3)+KT2mg/L+6-BA4mg/L+Adenine2mg/L+IAA0.01mg/L培养基上,25天后,形成体细胞胚并能再生植株。其中,胚状体发生的必要条件是NO3/NH^+4>1,KT/  相似文献   

4.
陈学良  李子先 《种子》1995,(4):41-43
科选1号于1985年从农家稻种“一根插”中系统选育而成,在豫北平原多点品比结果,均产587.7kg/667m^2,比对照新稻68-11增产15.3%。从1990-1994年濮阳市累计种值1.3万多公顷,产量水平在550-650kg/667m^2之间。突出特点是抗倒、抗病、丰收性好。出糙率83.8%,精米率74.1%,粗蛋白质8.6%,直链淀粉20%,胶稠度97mm,糊化温度7级。除直链淀粉偏高外,  相似文献   

5.
泪科包衣种出苗率高,苗齐、苗壮,抗逆性强,是小麦生产上一项新的增产措施。为了普及该技术,精量播种,节约种子,探索其适宜播种量。试验结果表明,我市旱地分带轮作小麦包衣良种用种量6~7kg/667m^2较适宜,绵阳26号产量可达165.7~181.3kg/667m^2,绵农4号179.1~195.0kg/667m^2。  相似文献   

6.
紧凑型玉米湘玉7号高产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湖南玉米生产的特点,从1993年开始,对紧凑型玉米新品种湘玉7号在播种期、密度、施肥量、施肥时期及N,P,K合理配比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湘玉7号产量在500kg/667m^2以上的主要栽培技术为:3月20 ̄4月1日直播,播5000株/667m^2左右,在中等土壤肥力条件下,施纯N20 ̄22kg,P2O56.5 ̄7.0kg,K2O14.0 ̄14.5kg,全部的P肥和K肥作基肥,  相似文献   

7.
玉米氮,磷,钾吸收量与施肥效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相同土壤条件和施肥量下,对玉米,烤烟进行盆栽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玉米抽雄吐丝期地上部吸收氮,磷,钾量的顺序为N〉K〉P,玉米田间小区施肥试验表明;氮,磷,钾肥对玉米的增产效果为N〉K〉P,与其吸收量大小是一致的;而氮,磷,以的优化配比为中氮中磷高钾处理(N:P2O5:K2O=1.0:0.5:0.8-1.0),即施N15-16kg/667m^2,P2O57.5-8.0kg/667m^2,K2O12  相似文献   

8.
安徽省沿江棉区皖棉13号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2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对影响棉花产量的氮磷钾和密度等因素进行了优化组合研究,建立了适合0安徽沿江棉区的高产、优势、高效综合栽培措施数学模型。确立了皖棉13号在沿江棉区的高产栽培措施决策方案,在施用氮182.25~216.9kg/hm^2、2O586.04~101.28kg/hm^2、K2O236.25~261.9kg/hm^2,密度为2.74~2.95万朱/hm^2的条件下,可获得5625kg  相似文献   

9.
水稻氮磷钾配施产量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用“3414”试验设计,探讨本县坝区氮、磷、不同用量配施对不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667m^2施用尿素21.74kg,普钙42.86kg,氯化钾8.0kg时,肥效较好,单产可达659.7kg氮、磷、钾三元主效为y=458.26+11.34X1+7.58X2+2.57X3667m^2适宜配方为N:P2O5:K2O=10 ̄12:6 ̄9:4 ̄6。  相似文献   

10.
镧对油菜种子透性及种子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家荣  顾月华 《种子》1999,(4):27-29
本文以油菜种子为材料,研究了稀土镧对油菜种子透性和种子活力的影响。在0.05-2.00mol/L水平,La^3+降低种子细胞内的电解质,K^+,Ca^2+和Na^+的相对外渗量,并表现为随La^3+浓度的增加而下降。低于0.1mol/L降低糖的相对外渗量,高于此浓度糖的相对外渗量升高。  相似文献   

11.
棚栽鲜食玉米适宜密度与施氮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小区试验指出,大棚栽培苏玉糯1号玉米、必须合理配置种植密度和氮肥用量;要获得的756-805kg/667m^2,与4588-4742元/667m^2的产量与产值,密度与氮肥最适组合为4000-4500株,25kg/667m^2。  相似文献   

12.
陇油2号是以里金特为母本,奥罗为父亲杂交,经多代定向选择育成的集优质与丰产于一体的双低(低芥酸,低硫甙)高产甘蓝春油菜新品种,含油率45.32%,芥酸含量0.35%,硫甙含量27.05μmol/g,每667m^2产200.81kg,最高每667m^2产量达到403.9kg,中晚熟,抗寒性强,较耐菌核病,适应范围广,在甘肃,内蒙及青海等省,区均表现十分突出,1995年种植面积已愈1.4万hm^2。陇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采用L16(4^5)正交设计,对贵州西部温凉地区分带轮作中影响小麦套作玉米复合产量(值)的主要因子带宽,小麦,玉米及其窝距进行了研究。结果:(1)表现最佳的模式有二个,一是1.50m带宽+毕麦10号+贵毕303+玉米窝距20.0cm,二是1.50m带宽+贵丰1号+贵毕301+窝距23.3cm(2)试验最佳模式复合产量达588.54kg/667m^2,复合产值达739。08元/667m^2,比  相似文献   

14.
冬绿肥品种及播量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苏箭三号、白花早茹,66-25三个绿肥品种及播量分别为4.0,4.5,5.0,5.5,6.0kg/667m^2的试验表明遵义市以苏箭三号鲜草产量最高,其次为白花早苕,66-25最低;在净作条件下三个品种播量以5.5kg/667m^2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15.
采用田间试验和定量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黔油10号制种产量与栽培措施的数量关系,建立了数学模型并作了增产效应分析及有关措施的优化组合,研究结果表明,施用尿素:10.0~25.8kg/667m^2,种植密度:1.4~1.8万株/667m^2。氯化钾;2.5~6.0kg/667m^2,过磷酸钙;36.0~50kg/667m^2,可望获得75~100kg/667m^2的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16.
多元磁肥在油菜上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多元磁肥是一种以粉煤灰为磁性载体,以N、P、K养分为基质在一定强度的磁场作用下生产制造的一种新型复合肥料。两年试验结果表明,油菜施用多元磁肥较末磁化肥增产11.5 ̄29.20kg/667m^2,增产7.9% ̄19.80%,差异显著,每667m^2净增值23.00 ̄58.40元,效益明显。同时可提高单位养分产量0.58 ̄1.46kg。  相似文献   

17.
皇草高产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试验用田间试验和定量分析的方法研究皇草高产与主要栽培因子之间的数量关系,建立了有关数学模型并作了增产效应分析。在试验条件下,皇草产量要达到216345kg/hm^2,种植密度应为39724窝/hm^2,配施纯N为572.25kg/hm^2,K为187.75kg/hm^2,P为269.48kg/hm^2,达到皇草高产目的。  相似文献   

18.
汕优669组合作为抛栽中稻-再生稻,以抛栽密度,头季稻施氮量,头季稻氮肥作穗肥比例,芽苗肥氮肥量,留桩高度为栽培因素进行试验,经模拟选优和综合分析,头季稻和再生稻两季化整为零产量高产的技术组合是:抛栽2.2-2.4万丛/667^m2,头季稻施纯氮12kg左右/667m^2,头季稻氮肥作穗肥比例为25%-35%,芽苗肥施尿素25kg左右/667m^2,留桩30cm左右。  相似文献   

19.
遵义市配方施肥技术参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肥料利用率和不同肥力水稻土土壤地力(无肥区)产量两大参数。在本市主要的水稻土类中实施氮、磷、钾化肥丰缺指标田疃试验和平衡施肥同田对比试验,得出水稻N、P、K化肥配肥处理化肥利用率平均值为N32.4%、P2O527.1%、K2O66.3%;上、中、下等田的N、P2O5、K2O利用率大小趋势为上等田〈中等田〈下等田。地力产量:上等田平均产519.2kg/667m^2、中等田平均产416.6kg/  相似文献   

20.
杂交水稻施用锌,钼微肥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威优64为材料进行了杂交水稻施用微肥钼(Mo)、锌(Zn)两因素各3水平的田间籽粒产量比较试验。结果是:(1)威优64对钼酸胺不敏感,各处理间籽粒产量无明显差异;(2)施0.75kg/667m^2硫酸锌作基肥,比空白ck籽粒产量增加8.39%、比施1.50kg/667m^2的A3处理增加5.46%;(3)0.75kg/667m^2,1.50kg/667m^2硫酸锌作基肥分别使杂交稻威优64穗粒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