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豫棉16号棉花新品种系郑州市农科所选育,1997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其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如下。1 生物学特性植株稍松散,株高90~100cm,叶片中等大小、深绿色,出苗好、发育快,结铃性强、开花吐絮集中,铃圆、较大,吐絮畅,好收摘,好花率高。单株结铃19.2个,生育期131天,绒长29.4mm,衣分39.4%,籽指10.4g,单铃重5.5g。纤维洁白,品质优良。抗枯萎病、耐黄萎病、耐水肥,适合我省广大春棉和麦套棉区种植,也适合城市郊区瓜棉套、蒜棉套和菜棉套种。2 产量表现2…  相似文献   

2.
皖棉87比2于1989~1990年参加安徽省棉花区域试验,籽、皮棉产量为对照泗棉2号的98.66%和100.75%。在沿江表现突出,霜前籽、皮棉产量为对照泗棉2号的102.51%和104.82%,籽、皮棉产量为对照泗棉2号的101.28%和103.55%。纤维品质:2.5%跨长29.7~30.92mm,比强度19.65~21.15g/特克斯,麦克隆值3.7~4.1。1989年经中棉所人工病圃鉴定,枯萎病指80.90,黄萎病指24.80。自1990年开始原种生产和良种繁育,并在怀宁、安庆、铜陵、东亚等县(市)试种示范,深受棉农欢迎。  相似文献   

3.
棉花高产新品种苏棉16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棉16 具有产量高、抗病性强,纤维品质符合纺工要求和适应性广等特点。在1996 ~1997 年江苏省区试和1998 年生产试验中,其亩产皮棉分别为10447kg 和9171kg ,比对照泗棉3号增产1451 % 和1149 % ,均列第一位。在1997 ~1998 年全国抗病棉区试中,苏棉16 号两年平均亩产皮棉8524kg ,比对照中棉12 增产2366 % ,列第一位,已进入1999 年全国抗病棉生产试验。苏棉16 号的纤维25 % 跨距长度2828m m ,比强度2077g/tex ,麦克隆值454 。枯萎病病指495 ,属高抗枯萎病类型。单铃重507g 。大样衣分率4473 % ,籽指921g 。  相似文献   

4.
泗棉四号是江苏省泗阳棉花原种场育成的高产、优质、中早熟、抗枯萎病棉花新品种,该品种较好地协调了高衣分与出苗性、大铃与结铃性、高产与优质的矛盾.  相似文献   

5.
《农家致富》2005,(3):26-27
科棉1号 科棉1号植株呈塔形,通风透光良好。株高中等偏高(100~110厘米),绒毛较少.果枝与主茎夹角中等.叶片中等大小,缺刻明显,叶色中等。苞叶深锯齿状,花冠花药乳白色.铃长卵圆形,有尖嘴,结铃性强。铃较大,单铃籽棉重6克左右,衣分39.9%。种子梨形,短绒白色,籽指11.4克,衣指7.4克:出苗较好,生长势较强,吐絮畅,早熟性好,生育期130天左右。  相似文献   

6.
陆地棉与海岛棉种间杂种优势和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4个陆地棉作母本与4个海岛棉杂交,配制16个F1代进行种间杂种优势和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与推广陆地棉品种比较,种间F1代子棉产量、铃重、衣分和衣指的竞争杂种优势为较高的负值,而纤维长度和强度表现较高的正向优势。鄂荆1号和B2(海岛棉)产量配合力高,两者杂交F1代产量高于其他组合。  相似文献   

7.
短季棉豫棉14号系河南省南阳市农科所育成的新品种,该品种平均皮棉产量876.75kg/hm2,生育期110d左右,霜前花率85%,衣分38%,子指11g,25%跨长28.8mm,比强度21.8g/tex,麦克隆值4.7,缕纱强度122磅(约55.4kg)气流纺纱指标1816。稳产性好,适应性强。具苗情好、快长速发、耐湿耐热、早熟不早衰、铃大絮畅特点。是一个适合豫南和长江中下游棉区麦(油)茬种植的高产优质多抗短季棉新品种。  相似文献   

8.
利用2个恢复系与6个陆地棉品系正反交,结合仍工辅助授粉,研究了杂种F1的经济性状表现,结果表明,杂种F1各经济性状方广泛地受核基因控制;哈克尼西棉细胞质对F1的衣分衣指,籽指及绒长有显著影响,且作用程度较高;多数性状不存在明显的核质互作效应,同核异质杂种相比较,哈克尼西棉细胞质F1衣指较低,籽指较高,衣分降低4~7个百分点,绒长增加1~2mm纤维细度和断长也表现一定负效应,F1多数性状具有显著性亲  相似文献   

9.
依据泗棉2号历年区试数据资料,采用灰色系统建模与预测技术,对泗棉2号主要特征特性演变趋势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株高逐渐降低;果枝数增多;早熟性呈下降趋势;产量呈下降趋势;产量组份中,单株铃数增多,单铃重、衣分下降;纤维品种指标中,绒长变长,单强增加,断长、细度下降,成熟系数减小;品种稳定性越来越好  相似文献   

10.
《农家致富》2004,(20):26-26
科棉1号植株呈塔形.通风透光良好。株高中等偏高(100-110厘米).绒毛较少,果枝与主茎夹角中等.叶片中等大小,缺刻明显,叶色中等。苞叶深锯齿状.花冠花药乳白色,铃长卵圆形.有尖嘴.结铃性强。铃较大,单铃籽棉重6克左右.衣分39.9%。种子梨形,短绒白色.籽指114克,衣指74克。出苗较好,生长势较强.吐  相似文献   

11.
湘杂棉13号     
该品种由湖南省棉花科学研究所选育,2007年通过湖南省审定(湘审棉2007008)。适宜在长江流域棉区和黄河流域棉区的南部地区种植。特征特性湘杂棉13号是典型的大籽,大铃,高衣分,高品质的棉花品种。子指达11.3克,表现出苗好、  相似文献   

12.
通过1993-1995年的病圃鉴定和田间试验,敦棉2号的枯萎病指数0.54-12.75,与中棉所16号属同一抗性水平,生育期136d霜前花率98.9%,比新陆早1号晚熟2d,比中棉所16号早9d;皮棉产量1666.5kg/hm^2,的陆草1号增产45.6%,经中棉所16号增产8.9%;铃重6.4g,纤维长度28.4mm,,衣分39.6%,比强度20.5g/Tex,迈克隆值4.3.  相似文献   

13.
应用部分双列杂交轮回设计,分析了11个陆地棉品种的籽、皮产量、衣分、籽指、纤维长度、强度的配合力和22个组合产量及其组分性状、纤维长度、强度、全生育期的杂种优势。结果表明;中12、徐州184、鲁3389、泗棉2号的产量性状GCA效应较大,可作为高产育种材料,而中378、徐州141、冀1041纤维品质性状GCA效应较大,可作为优质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14.
《浙江农业科学》2009,(5):1033-1033
1 棉花品种浙凤棉1号 浙凤棉1号(浙审棉2007002)属中熟类型,植株塔形,叶片较小,叶色较深。出苗至吐絮平均天数为121d,与对照湘杂棉2号相仿。株高114cm,单株有效铃25.4个,单铃重5.4g,产量高;衣分43.2%,籽指9.4g,霜前花率92.2%;纤维品质经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上半部纤维平均长度28.4mm,整齐度指数83.7%,  相似文献   

15.
苏棉12号(原太193)由江苏太仓市棉花原种场选育而成。1997年4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产量水平苏棉12号1993年引进我市试种,1993~1995年3年平均亩产皮棉97.84kg,比泗棉三号增产13.3%。1994~1995年江苏省中熟抗病棉花品种区试,平均皮棉产量95.13kg,比泗棉三号增3.7%。达权显著水准。2主要特征特性苏棉12属中熟陆地棉品种,全生育期138d左右,霜前花率87.52%。出苗健壮而整齐,株高100cm左右,株型紧凑,果节较短,叶色深。茎秆较粗,抗倒性好,对高湿、干旱和水渍,有较强的适应性。棉铃较大,单铃重5.1g左右…  相似文献   

16.
陆地棉衣分及相关性状的遗传和QTL分子标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中国长江流域大面积种植的2个高衣分、高皮棉产量品种泗棉3号和苏棉16号,构建F2和F2∶3作图群体,进行高衣分及铃重、单铃种子数、籽指、衣指和百粒籽棉重等相关性状的QTL定位和分子标记筛选。利用P1、P2、F1、F2和F2∶3等群体进行联合世代遗传模型分析。结果表明:衣分以及上述相关性状多符合主基因 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用2 131对SSR和1 040个RAPD引物进行双亲多态性检测,仅37对SSR和5个RAPD引物具有多态性,产生43个稳定的多态性位点;QTL作图检测到的2个衣分的QTL,在F2和F2∶3群体中都能检测到。另外还检测到控制衣指的1个QTL和控制百粒籽棉重的3个QTL,与这些QTL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可以用于对衣分及其相关性状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17.
隆杂棉1号     
《农家致富》2006,(20):24-24
隆杂棉1号是湖南隆平高科棉油种业有限公司选育的高产、高衣分棉花杂交组合.2006年1月通过湖南省审定.是该省现有推广品种中,产量最高、衣分最高的杂交抗虫棉品种。  相似文献   

18.
鄂棉18高产简化栽培技术体系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种棉花高产栽培技术体系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简化栽培棉单位面积总铃数、铃重、衣分、衣指、子指等与精作棉(对照)差异不显著,皮棉产量简化栽培棉为1655kg/hm^2。比精作棉增产5.1%,差异不显著;“开心棉”为1099kg/hm^2,极显著低于精作棉和简化栽培棉。在单株叶枝数1-6个范围内,“开心棉”单株叶枝数与单株成铃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简化栽培棉则以有1-2个叶枝的单株成铃数最多。三种棉  相似文献   

19.
以泗棉三号连续4a在荆门地区与湖北省主栽品种鄂棉18的对比分析,探索了泗棉三号在荆门地区的主要经济性状、生育特性及相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表明泗棉三号适宜在荆门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20.
刘水东  徐纪嘉 《安徽农业科学》1996,24(4):322-322,324
苏棉10号经1992~1993年江苏省抗枯萎病中熟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多点鉴定,2a平均皮棉产量为1120kg/ha,名列首位,比对照品种盐棉48增产18.27%。1994年参加江苏省中熟棉花品种生产试验,平均皮棉产量为1630kg/ha,比对照品种盐棉48、泗棉3号分别增产22.40%和8.20%。经稳定性分析,苏棉10号是一个稳定性好的高产优质高抗枯萎病的棉花新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