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脐橙叶片矿质营养元素含量的分区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矿质营养元素在脐橙叶中分区分布特征,以枳砧和枳橙砧纽荷尔脐橙为对象,测定新叶和老叶的叶尖、叶缘、中部、叶基和翼叶等5个分区中10种元素(N、P、K、Ca、Mg、Fe、Mn、Cu、Zn和B)的含量,并分析各分区离子组成的差异。主成分分析显示,第一主成分(PC1)和第二主成分(PC2)分别解释了总变量的43.4%和21.1%,明确区分了新叶和老叶,大致区分了叶不同分区,发现新叶翼叶与其他分区具有明显差异,而老叶本叶各分区的离散程度明显大于新叶本叶各分区。两种砧木脐橙新叶中钾含量分布表现为翼叶叶基中部叶缘≈叶尖,镁含量表现为叶尖≈叶缘中部叶基翼叶;两种砧木脐橙老叶中锰含量表现为叶尖≈叶缘中部叶基翼叶,硼含量表现为叶尖叶缘中部叶基翼叶。N、P、B在新叶本叶各分区以及P、Ca在老叶本叶各分区间含量都没有显著差异。枳砧脐橙新叶翼叶Mn、Cu和Zn的含量与叶片其他分区没有显著差异,而枳橙砧脐橙新叶翼叶Mn、Cu和Zn的含量都分别显著低于叶片其他分区。结果表明,不同元素叶片分区分布特征存在明显差异,翼叶的元素含量和离子组成与叶片其他分区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2.
扁桃幼果发育期果实和叶片中矿质元素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以普通扁桃品种纸皮为试材,研究了幼果生长发育期间Ca、Fe、Mg、Zn、Mn、Cu元素的含量变化。旨在为指导扁桃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随果实生长发育,扁桃种仁中Ca、Zn、Mn、Cu4种元素含量呈升高趋势,Fe元素含量呈下降趋势。叶片、果皮中Cu、Ca2种元素含量呈升高趋势,Zn、Mn、Fe3种元素含量呈下降趋势。Zn、Mn、Cu元素含量在叶、果间呈极显著正相关,Ca元素含量在叶、果间呈显著正相关,Fe元素含量在叶、果间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多花黄精不同龄块茎矿质元素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龄的多花黄精块茎为试材,采用凯氏定氮法和等离子发射光谱法,研究了多花黄精不同龄块茎中矿质元素含量及分布特征,以期为多花黄精的人工栽培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微量元素Fe、Zn、Al、Sr和重金属Cu、Pb随着生长龄增加有富集效益,尤其以Al和Pb元素表现最为明显,大量元素无明显变化趋势;2)多花黄精不同龄块茎中大量元素含量均表现为Ca最高,微量元素均表现为Al最高,重金属元素均表现为Cu最高;3)Fe与Ca、Mg、Sr、Cu呈显著正相关,Fe与Al呈极显著正相关,Mg与Al、Pb呈显著正相关,Ca与Cu呈极显著正相关,Sr与Fe、Zn、Al呈显著正相关,Mn与K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中华猕猴桃叶果营养元素动态及其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江苏丘陵地区猕猴桃树体营养状况和果实膨大规律及其相关性,为该地区猕猴桃平衡施肥提供理论依据,实现丰产优质栽培的目的。【方法】以不同生长期内‘红阳’猕猴桃为材料,基于硝酸-盐酸-高氯酸消煮萘-ICP法测定叶片和果实中元素P、K、Ca、Mg、Fe、Mn、Cu、Zn和B的含量,硫酸-双氧水消煮-萘氏比色法测定元素N含量。采用游标卡尺测定果实纵横径变化。【结果】在‘红阳’猕猴桃生长期内,元素Ca、P、Mg、Zn、Mn、B、Cu在叶片中含量呈上升趋势,在果实中为下降趋势;元素N和Fe在果实和叶片中含量为波状变化但总体上为下降趋势;仅元素K果实含量高于叶片含量。‘红阳’猕猴桃果实在5-6月份为快速膨大期,其后稳定缓慢增大直至成熟。叶片内部、果实内部、叶片-果实间矿质元素含量以及果实膨大-叶片果实矿质元素含量存在普遍的显著相关性。【结论】掌握江苏丘陵地区猕猴桃发育期矿质元素动态需求的变化趋势,结合元素间的拮抗和协同关系以及果实膨大与矿质元素间的相关性合理施肥,达到丰产优质栽培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锥栗种仁发育期叶片与果实矿质元素含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长芒仔’锥栗为试材,对其种仁发育期营养枝叶片、结果枝叶片及果实(种仁、刺苞、果皮 + 种皮)中N、P、K、Ca、Mg、Mn、Fe、Zn、Cu 矿质元素含量及果实不同组织质量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坚果从幼胚发生期至成熟期为种仁发育的关键时期,坚果、种仁和淀粉干质量较前期都有显著增长,分别增加了6.14 g(92.4%)、4.97 g(99.43%)及3.82 g(99.92%)。在种仁发育期,营养枝及结果枝叶片中Cu 含量呈显著下降变化,P、Zn 含量波动上升;果实刺苞中Ca、Fe、Cu 含量显著下降,Zn 含量上升后下降,其余元素变化甚微;果皮 + 种皮中N、P、K、Mg、Cu 含量前期变化甚微,后期显著下降,Ca、Zn 含量先增加后降低;种仁中N、P、K、Ca、Mg、Mn、Fe、Zn、Cu 含量均呈降低变化,种仁中各元素总量均呈显著上升趋势,在采收前1 周Ca、Mg、Mn、Fe、Cu 总量呈明显降低。种仁内淀粉总量与结果枝叶片及营养枝叶片中Cu 含量,刺苞中Cu 含量,果皮 + 种皮中K、Mn 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刺苞中Fe 含量,果皮 + 种皮中P、Mg、Cu 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而与种仁中的N、P、K、Mg、Mn、Fe、Zn、Cu 总量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基于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杧果种质矿质元素含量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53个杧果品种的套袋果实为试材,测定其10个矿质元素含量,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等统计方法对矿质元素含量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果实中矿质元素含量存在显著差异,10种元素平均含量依次为:K > P > Mg > Ca > Na > Mn > Fe > Zn > Cu > B,变异系数在16.79%(P)~ 52.28%(Mn)之间;各矿质元素含量均服从正态分布;Mg与Mn、Zn、Cu、P、K、B之间,Zn、Cu、K两两之间,P与K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K、P、Ca、Mn和B是杧果果实的特征矿质元素;53个品种可以分为4类:(1)高K、P、Mg、Zn和Cu 含量的品种11个,(2)高Na和Fe含量的品种18个,(3)低Mg、Zn和K含量的品种8个,(4)低Ca、B和Mn含量的品种16个。  相似文献   

7.
本文探讨了棉籽壳栽培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不同生育阶段基质组成元素的变化及其转化的情况。结果表明,金针菇对基质中C、N、P、K的转化率较高,分别为7.54%、17.82%、85.93%和21.04%,而对Na、Ca、Mg、Zn、Cu、Fe等微量元素的转化率较低。金针菇对基质中矿质元素的吸收利用具有选择性,与基质中元素含量没有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8.
采用ICP-AES(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atomic emission spectroscopy)法测定了采自全国各地的31个香菇(Lentinula edodes)样品中的7种元素含量.结果表明,该方法测定结果准确度高,检出限低,适用于测定香菇中Cu、Fe、K、Mg、Mn、Zn、Cd元素的含量.测定的31个香菇样品中7种元素含量均符合正态分布,K、Mg、Zn、Fe、Mn、Cu、Cd相应含量分别为7953±1041、1248±195.7、70.70±16.85、66.11±21.80、23.51±4.17、12.65±1.90和0.52±0.57 mg/kg.  相似文献   

9.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原子发射光谱方法测定了13个不同颜色樱桃番茄品种Ca、Cu、Fe、Mg、Mn、Na、Zn含量。分析结果表明,樱桃番茄含有丰富的适合人体吸收的矿物元素,Ca、Na、Mg含量较高,Cu、Fe、Mn、Zn含量较低;果皮矿物元素含量明显高于果肉含量;品种是造成矿物元素含量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以杏梅为材料,采用HNO_3-HClO_4进行湿法消解,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研究了叶片中的Zn、Mn、Cu、Na 4种矿质营养元素含量的年周期变化。试验结果表明:金光杏梅叶片中Zn、Mn、Cu 3种元素在展叶初期含量较高,Na在7月12日含量最高。4种元素均在6月底至7月初即果实成熟期之前变化较为平缓,之后变化幅度较大。  相似文献   

11.
采用火焰原子分光光度法,测定了保定市市售的3种类型共16种蔬菜中的Ca、Cu、Zn、Fe、Mn 5种矿质元素,为指导人们日常饮食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不同类型蔬菜中矿质元素含量不同,叶菜类蔬菜中的(Ca、Cu、Zn、Fe、Mn含量高于果菜类蔬菜、根茎类蔬菜;而不同品种的蔬菜其矿质元素的含量也存在很大差异,油菜中的Ca和Mn含量最高,分别为7.6 g/100g和8.98 mg/100g;Zn含量最高的为香麦16.72 mg/100g,其次为菠菜12.63 mg/100g,洋白菜的Zn含量最低仅为0.73 mg/100g;菠菜中Fe含量最高138.43 mg/100g,其次为香麦111.11 mg/100g.综合分析结果,香麦、菠菜、油菜的Ca、Cu、Zn、Fe、Mn含量要高于其它种类的蔬菜.  相似文献   

12.
为揭示缺硼影响矿质元素吸收的机理,以四季萝卜为试验材料,通过设置营养液缺硼(不含硼元素)、正常供硼(含硼46.3 μmol ? L-1)两个处理,测定缺硼处理21 d时肉质根、新叶和老叶等部位硼含量及Fe、Cu等矿质元素的含量;并利用甲苯胺蓝–O(TBO)染色叶片切片,观察叶片酸度的变化。结果表明,缺硼使四季萝卜肉质根和叶片细胞壁的结合硼含量显著下降,而Fe、Mn、Zn、Cu含量显著增加。缺硼还造成叶片pH值下降,嗜碱性颗粒减少。因此,缺硼可能通过影响细胞壁稳定性,导致叶片的结构和成分发生改变,使叶片pH值下降,从而促进了对其它矿质元素的吸收。  相似文献   

13.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紫苏属植物叶中的无机元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对紫苏属叶中Fe,Mn,Mg,Zn,Cr,Cu,Cd,Pd,Ca无机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试验结果表明,该属植物叶中均含有丰富的Fe,Mn,Mg,Zn,Cu,Ca元素,但均未检测到Cd,Cr,Pd。除Mg,Mn含量与一般植物相当外,其他各元素的含量均高于常见植物,尤以Ca含量相对较高;该属植物叶中无机元素含量的差异与其具体的原(变)种没有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14.
金光杏梅果实生长发育期间几种矿质元素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金光杏梅为材料,研究了果实生长发育期间Ca、Fe、Zn、Mn、Cu元素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5种矿质元素的总量均随果实的生长逐渐增加,而含量与果实和果核的生长发育有关,Fe、Mn、Cu的含量以幼果期为最高。整个生长发育期间,杏梅单果中5种矿质元素的增长速率均在果实发育中后期提高较快,坐果后66-87d,Ca、Fe、Zn、Mn、Cu的累计增长速率分别为68.43%、74.76%、73.87%、80.01%、74.11%。  相似文献   

15.
研究以脐橙器官与组织间元素含量的相关性,以及新叶与老叶元素含量差异为判别方法,对脐橙的营养元素、稀土元素、《GB 2762-2012》中规定的食品污染物限量元素等共28个元素的移动性与再利用能力进行系统比较研究,结果 (除Cl未定性):元素在脐橙叶片、果皮、果肉间相关性(移动性)排序:强La、Mn、Y、Ni、Ce、B、S、K、N、Mo、Mg、Cu、P;中等Cd、Zn、F;弱Co、Hg、Si、Ca、Se、Fe、Pb、As。脐橙一年生与二年生叶片元素配对差值t检验(再利用能力)排序:强P、N、K、Mo、Mg;较好B;中等Mn、Cu;难利用Se、Cd、Ni、As、Ca、Cr、Y、Co、Fe、F、Zn、La、Ce、Al、REEs、Pb、Hg、S、Si。结论中Cl、B与已有理论反差较大。典型相关分析指向,叶片Cl与P、K、Mg呈负相关,且叶片含Cl越低老叶含Cl相对比例越高,即Cl因维持渗透压需要在新、老叶间的浓度梯度与P、K、Mg相反,为逆生长方向,因而在大田Cl适宜条件下Cl难被再利用,但尚无在缺Cl条件下Cl被再利用证据,仅凭Cl在植物体内为离子态还难予再利用能力定性。关于B难再利用的观点,应属谬误延续。  相似文献   

16.
何首乌茎尖嫩叶主要营养成分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沁 《长江蔬菜》2014,(12):50-52
测定了何首乌茎尖嫩叶的VB2、VC、粗纤维等主要营养成分含量和K、Fe、Zn等矿质元素含量,以期为何首乌茎尖嫰叶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何首乌茎尖嫩叶营养丰富,各种营养成分较为全面,其主要营养成分和矿质元素含量也远远高于其他4种常见蔬菜,这为何首乌茎尖嫩叶的食用价值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改善人们的膳食营养和餐饮文化、开发蔬菜资源及提高其利用价值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对紫苏属叶中Fe,Mn,Mg,Zn,Cr,Cu,Cd,Pd,Ca无机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试验结果表明,该属植物叶中均含有丰富的Fe,Mn,Mg,Zn,Cu,Ca元素,但均未检测到Cd,Cr,Pd.除Mg,Mn含量与一般植物相当外,其他各元素的含量均高于常见植物,尤以Ca含量相对较高;该属植物叶中无机元素含量的差异与其具体的原(变)种没有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18.
以南疆29种果仁兼用型杏仁为试材,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研究了杏仁中矿物质组成及含量的差异,以期为果仁兼用型杏瓷漆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南疆29种果仁兼用型杏仁的矿物质元素中,K含量最高,范围为5639.03~23614.40 mg·kg^-1,Na含量最低,范围为105.74~533.97 mg·kg^-1;含量依次为K>Mg>Ca>Na>Zn>Fe>Cu>Mn;主成分分析表明南疆果仁兼用型杏仁的特征性元素为Zn、Cu、Mn、K。在29种果仁兼用型杏种仁中,以‘卡巴克玉吕克’的K含量最高;‘库尔勒托拥’的Na含量最高;‘古木杏’的Ca含量最高;‘甜仁杏’的Mg含量最高;‘阿克托拥’的Fe含量最高;‘大优佳’的Mn含量最高;‘胡安娜’的Zn、Cu含量最高,品质好。通过系统聚类分析,基于Zn、Fe、Cu、Mn元素含量,可将29个品种分为两大类。  相似文献   

19.
蔬菜是食物中最普通的一种,几乎家家户户的餐桌上每天都少不了蔬菜,因此了解蔬菜中各种元素的含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工作采用原子吸收法测定了上海地区30种蔬菜中 Cu、Fe、Mn、Zn 等8种元素的含量,现将结果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大棚设施栽培模式对枇杷果实品质和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方法】以江苏省张家港市大棚和露地栽培的‘白玉’枇杷为研究对象,对其叶片、花和果实在不同发育阶段矿质元素含量和果实品质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1)大棚栽培的‘白玉’枇杷果实的可滴定酸含量极显著低于露地栽培的果实,而其他果实品质指标含量均极显著高于露地栽培的枇杷果实相应品质指标。(2)在相同的管理水平和负载量,大棚栽培的枇杷叶片中的N、Ca、Mg、Cu、Zn元素,花中的N、P、K、Ca、Mg、Fe、Cu、Mn元素和果实中的N、P、K、Ca、Mg、Cu、Mn元素含量均高于露地栽培中相应矿质元素的含量。(3)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叶片中Ca、Zn含量和果实中Mg、Mn、Cu含量与枇杷单果质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可滴定酸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叶片中Fe、Mn含量和果实中Fe含量与单果质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可滴定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大棚栽培条件能够显著提高枇杷果实品质,建议在大棚枇杷实际生产过程中,应该适当提高果园整体施肥量,同时可以采用增施叶面肥通过提高叶片中Ca、Zn含量和果实中Mg、Cu、Mn含量来改善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