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畜产品供应链作为畜牧行业产供销的集合体,其各环节间的信息传递与控制直接影响到上下游企业的生产效益与行业发展前景,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本研究针对畜产品供应链中信息的采集、传递、共享和构架应用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研究,描述出畜产品供应链在信息传递与控制方面完整的运行模型,并以实例阐述相关运作系统.  相似文献   

2.
农户信息需求作为一种新的农业发展理念,可以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新思路.在分析了农民信息需求的四级动力来源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农户学习与家庭信息化平台,来优化农户信息需求环节,以此加快农村市场信息有效传递,提高农户市场信息的利用.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在加速成果转化中的作用,提出利用农业科技文献资源优势,收集、筛选、编制实用性强的农业科技信息,是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的重要内容。利用刊物、网络、广告等信息载体向用户传递科技 信息,培植农业科技示范户,使科技信息快速应用于生产等,是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以离心泵特性曲线换算图为原始数据,建立了离心输油泵性能换算数学模型.采用Levenberg-Marquardt法优化了数学模型,将泵效率换算系数准确描述为与流量、扬程、原油粘度的非线性函数关系.在建模基础上,利用计算机程序设计建立了离心输油泵性能自动换算系统,该系统能够简捷、准确地优化泵机组设计或运行方案,实现泵性能的自动化换算.  相似文献   

5.
董事会作为公司的最高战略决策机关,战略信息传递的有效与否对其能否形成科学战略决策至关重要。本文认为,在缺乏有效的资本市场信号支持的条件下,应从公司内部构建有效的战略信息传递机制,以保障董事会战略决策的科学性。论文分析了从一线员工、职能部门、最高管理层直至董事会的战略信息传递路径与信息传递中的两难困境;进而指出,为有效解决信息传递中的两难困境,应构建以科学决策而不是权力制衡为核心的董事会与管理层关系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6.
采用实验经济学方法研究买方向中介传递住房需求信息对住房搜寻结果和过程的影响.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和多属性逆向拍卖理论,提出关于买方需求信息传递对住房搜寻结果和过程影响的两个理论假设;依据现实住房搜寻过程的特点,以检验理论假设为目的,在实验室中设计和实施了3组,共6局住房搜寻实验;并根据统计指标采集和整理实验数据,采用非参数检验方法分别对两个理论假设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表明:买方需求信息传递与买方需求和住房的匹配程度正相关,与中介之间的属性竞争激烈程度负相关;此外,买方需求信息传递对买方收益、中介收益、住房搜寻时间、中介之间的价格竞争激烈程度均无显著性影响.买方充分传递需求信息有助于其搜寻到更合适的住房,且无其他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7.
针对国内外漏电火灾报警系统的总线传递线路架设困难和设计冗余,研制了基于PIC(Peripheral Interface Controller,PIC)单片机的新型漏电火灾报警系统,并介绍了新型漏电火灾报警系统的系统结构及功能设计.该系统通过人机界面操作以及检测数据信息的交流传递,实现了下位机与上位机之间的信息传递,克服了传统的总线传递线路应用相关方面的困难.较传统的漏电火灾系统,该系统具有结构简单、操作容易、通信简单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张宁  杨帆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3):2875-2878
介绍了虚拟农业科研团队的内涵、优势及特点,分析了国内外对虚拟农业科研团队的研究和实施现状,提出了基于工作流管理系统的虚拟农业科研团队的建设框架和信息共享平台,有利于提升农业科研信息的交互效率和柔性,支持灵活的农业虚拟团队资源共享与信息传递,促进科研创新.  相似文献   

9.
郄海拓 《安徽农业科学》2014,(13):3949-3950,3972
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频频曝光,食品安全信息有效传递成了人民日益关注的话题,食品安全信息有效传递有赖于其激励机制的完善,在此在分析食品安全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激励机制相关定义,在管理学激励理论和食品安全信息相关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了食品安全信息有效传递的构成、评价标准以及食品安全信息有效传递的激励机制的构成要素.  相似文献   

10.
从已发表论文和相关数据库中收集到与ABA代谢有关数据,构建脱落酸代谢网络图;根据信号传递网络性质,获得ABA信号传递中所需要的信号分子、受体、第二信使和激酶等信息.应用CellNetAnalyzer软件分析ABA信号传递网络,获得了信号传递路径与网络冗余性,为研究植物ABA代谢调控机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劳动关系日益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它直接可以体现出一个国家和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因此,本文就目前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存在的问题、形成劳动保障监察问题的主要因素以及如何发挥劳动保障监察在建立和谐劳动关系中的作用等方面做了深入研究和探讨,旨在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供其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针对用工荒和就业难并存的现实悖论,基于马克思的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的观点,使用我国1978 ~ 2010年时间序列数据对我国农业部门潜在剩余劳动力进行点估计和区间估计.结果表明,我国目前农业部门的潜在剩余劳动力数量大约在2亿左右,并且我国的劳动力供给潜在优势持续时间最短为20年左右,最长为30年左右.要充分利用劳动力供给的潜在机遇,必须尽快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农业生产技术研发和农业劳动力培训力度,并加速城乡发展的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为完成好"十二五"期间北京市通州区现代农业规划的编制任务,促进现代都市农业相关政策的落实;对通州区内农业劳动力结构组成及分布现状进行实证抽样调查,包括务农劳动力的年龄、文化程度、性别、总务农时间等内容;通州区的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程度高,并面临务农劳动力数大幅度下降并短缺的趋势。同时,务农劳动力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兼业劳动力比例也很大。这种状况对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都会产生不利影响。应当充分认识到农业劳动力状况的严峻性,采用积极有效措施应对这一无法回避的难题,防止给农业生产带来的隐患发生。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农村劳动力就业能力的培育与劳动力转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锋 《现代农业科技》2010,(18):350-352
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除了制度因素和体制因素外,直接受制于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能力。通过研究河南省农村劳动力素质及就业现状,深入探讨了农村劳动力就业中存在的突出矛盾,以及增强农村劳动力就业能力的培育途径,提出劳动力就业能力培育及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从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一些基本观点如劳动二重性理论、商品二因素分析、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分析入手,借助于对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区别的分析、资本的“变” 与“不变”的特性的分析、广义与狭义的生产劳动概念的分析、个别劳动和总体劳动的分析、科学技术不能创造价值的分析质疑物化劳动创造价值的观点,并尝试回答了无人工厂、无人车间的价值源泉问题。  相似文献   

16.
王洪义 《北京农业》2011,(3):195-196
了解劳动力转移后对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为农业机械化如何应对农村劳动力大转移后农业发展,提出合理建议。根据实际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和辩证、推理。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带来了重大的影响.要壮大农机合作服务组织;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组织化程度;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相似文献   

17.
介绍临沂市农村剩余劳动力现状,分析农村剩余劳动力产生的原因及其制约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促进临沂市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相似文献   

18.
通过实证分析得出,大庆地区劳动关系总体趋于稳定,但在稳定的表面下,却存在大量劳动合同未签订、社会保险漏缴、拖欠劳动报酬等劳动权益被侵害的隐患。结合大庆地区经济发展背景,发现产生根源与当地强资本弱劳动直接相关外,还与监督维护不利息息相关。鉴于此,建议大庆地区应以调为先、以联为主,以稳为上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作为当前社会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9.
分工演进是实现经济长期增长的关键因素,农业分工抑制是导致农业发展滞后的根本原因。本文首先对分工思想进行历史性回顾。对其做了相关理论梳理和提炼,然后介绍了分工演进的一般过程,最后基于海南向高效农业的转型分析了转型中的分工演进.用实例说明了持续推进农业分工深化,是农业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几个理论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农村剩余劳动力是时代的产物与体制的结果,当前再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具有歧视性意义;认为农业劳动力转移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不同的政策含义,当前应该提农村劳动力转移;本文分别引入了技术学派的"定额法"和经济学派的边际生产率法,探讨农村劳动力剩余率的计算方法与农村失业现实及失业率的计量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