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0世纪中国文学的雅与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世纪中国文学中,雅文学曾因其对社会、人生的影响而成为大众精神文化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进入80年代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导致了文化的全球化,通俗文学迅猛膨胀,高雅文学急剧萎缩,俗文化压倒了雅文化,居于中国文学的主流地位。本文通过分析这一现象及变化,揭示雅与俗的关系,倡导雅俗共享、依存互动的文学观。  相似文献   

2.
茶与戏     
"茶"代表着优雅、沉寂、隐逸,"琴、棋、书、画、诗、酒、茶",茶位列雅的品位范畴;"戏"代表世俗、喧闹,不入流的"小道",属于俗文化.一雅一俗,二者截然不同的文化又如何扯上关系的? 其实,茶文化与戏曲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而且关系还极有其渊源.  相似文献   

3.
黄庭坚的俗词历来受人诟病,甚至被归为艳词,其实他的俗词创作中艳词并不多,其俗更多地体现在语言俚俗。黄庭坚俗词反映了他在文学创作中力求不俗"的美学追求。黄庭坚俗词有意识地采用民间浅俚语言,追求一种口语化的行文特点;借鉴民间词质朴率真的抒情方式,言情叙事毫不隐晦;还运用了民间文学常用的修辞手段,增加了作品的谐趣。但是,他的俗词创作中也存在不少不足之处,比如,运用了一些地域性和流传性很受限制的方言俗语,创作态度过于游戏,失去了词作的内蕴和审美旨趣。  相似文献   

4.
李贽是明代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史学家。其"尚俗"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刻影响,开创了"俗"文艺的批评研究的新风气,有力地推动了"从雅到俗"的审美流变,进一步促进了杂文、戏曲、小说的发展。但"俗"文艺中包含的一些糟粕,难免带来许多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5.
触摸时尚     
话题导入 “时尚”,当时的风尚;时兴的风尚。表现为服饰、语言、文艺等方面的新奇事物在一定时期内的流传。也称之为“时髦”或“新潮”。不同年代有不同的时尚,不同领域亦有不同的时尚,其间美与丑、雅与俗、好与坏,交错杂陈。  相似文献   

6.
《埤雅》是北宋的一部博物学著作,以探求动植物的得名缘由及描述动植物的特性为主,论述了不少有关动植物的农学知识。本文则主要是分析这些农学知识以揭示《埤雅》的农学价值。  相似文献   

7.
北宋时期,茶已成为居家必备之物,茶饮之风广泛流行。茶与社会生活有着诸多联系,出现了不少与茶相关的社会现象和习俗。宋人留下的众多茶诗,是我们了解宋人茶俗的重要窗口。苏轼的茶诗,具体而形象地反映了以茶待客、以茶赠友、以茶孝亲、以茶赐臣、以茶为乐等宋代茶俗茶情。挖掘苏轼茶诗中的宋代茶俗及其蕴涵的文化意蕴,具有较高的文学和民俗学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8.
源自江苏省的稻瘟病菌营养体亲和能力与无性重组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江苏省 2 0个不同小种稻瘟病菌菌株在白米玫瑰红培养基上对峙培养测定营养体亲和性 ,2 5℃、黑暗中对峙培养 18d ,在 173个配对组合中有 12 4个配对组合的菌株之间 ,通过菌丝融合在菌落交界处形成肉眼可见的菌丝融合带 ,在 4 9个配对组合不能形成明显的菌丝融合带 ,表明江苏省不同来源的稻瘟病菌菌株间存在较普遍的营养体亲和性。将分别携有抗稻瘟灵、对多菌灵敏感 (MBCsIPTr) ,以及对稻瘟灵敏感、抗多菌灵 (MBCrIPTs)标记的菌株对峙培养 ,切取菌丝融合带进行单菌丝片段分离 ,从其无性系中获得了经菌丝融合产生的携带双亲抗性标记的(MBCrIPTr)的无性重组体。在检测的 17个不同小种菌株配对的组合中 ,有 13个组合可获得无性重组体。不同配对组合菌株间无性重组频率为 0 .6 %~ 11.3%。表明营养体亲和在江苏省稻瘟病菌中发生较为普遍。  相似文献   

9.
晏殊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其词风珠圆玉润、雍容富贵。词中所选取的意象,达到了"天人合一"、"物我交融"的境界。  相似文献   

10.
苏轼提出的"以诗为词"的创作主张,在北宋当时具有非常明显的代表性,同时这种创作主张也是其人格魅力的一种体现。他提出的"以诗为词"的创作主张开创了词学史上"尊体"之论,从主观上来讲这是苏轼思想自发的一种体现,从客观上业讲是传统深厚的诗歌所给予的巨大的影响力产生的结果。"以诗为词"创作主张的精义,主要体现于格律、题材、体性这三个层面。本论文主要是针对对苏轼"以诗为词"创作主张的精义做详细的评述。  相似文献   

11.
明清丰城水灾与河工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ing&Qing Dynasty,Fengcheng flood disasters is very serious.Ming Dynasty,the time interval floods greater frequency low;Qing Dynasty,floods frequency volatility strong,after Jiaqing period,the flood of Fengcheng fluctuations decrease,but the sharp rise in the frequency,making the total number of the Qing Dynasty and the floods in Fengcheng disaster goes far beyond the Ming Dynasty.Faceing of the increasing floods,from private to official attention to the local community,in particular,the construction of emb...  相似文献   

12.
该文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对中国古典花卉之一,同时也是比较重要的盆景、盆栽植物素材之一的菖蒲类在中国的观赏应用史、种与品种的进化史以及传统盆养技术分别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得出了值得信赖的结论,填补了中国在此项研究方面的空白.  相似文献   

13.
张骞使大宛,取葡萄实,于离宫别馆旁尽种之。(1)葡萄在我国的栽种历史相当悠久,葡萄以及由葡萄加工酿制成的葡萄酒,自古以来就颇受人们的青睐。  相似文献   

14.
《宋刑统》一书与《唐律疏议》基本相同 ,足证赵宋承袭唐制 ;《宋刑统》不是《唐律疏议》的简单翻版 ;由《宋刑统》增加而为《唐律疏议》所无的文字 ,可知宋朝礼法不完全等同于唐代礼法  相似文献   

15.
自首制度出现于夏朝,确立于秦汉,在汉朝有所发展和完善,在唐律中更是达到了集大成的境地。宋承唐制。明、清两代对之有进一步发展;但唐律自首制度的基本原则始终未变。  相似文献   

16.
我国传统词学视野中的“明词”之论,主要体现在三个维面:一是对明词总体性否定的判评,二是对明词衰亡的多元分析探讨,三是对词亡于明的消解与纠偏之论。其中,在第二个维面,人们主要从词曲相混、自度曲律、委靡软俗、意格不高等方面对明词之弊予以论说;在第三个维面,况周颐、赵尊岳从较为辩证的角度论说明词不足与值得肯定之处,显示出超越于时代的卓越识见。传统词学对“明词”的批评,从一个独特视点展开与深化了对古典词史演变发展的认识,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丁廷发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1548-1550
选取在统一新罗末期萌芽,在高丽时期发展起来的自然山水式园林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相关遗存文献和现存的平壤城的高句丽安鹤宫、统一新罗时期庆州的雁鸭池、高丽时期的一些寺刹园林和朝鲜时期的宫苑及住宅园林,解析古代朝鲜半岛统一新罗时代、高丽时期、朝鲜时期的造园特征。朝鲜半岛的古代园林特征从整体上看体现为"无技巧"的自然、山水式园林。  相似文献   

18.
论海棠的栽培历史与文化意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棠在中国古代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早在先秦时期的文献中就有记载,汉代与中国园林结缘,唐代栽培较为广泛,宋代达到鼎盛时期,被视为“花之最尊”,元以后仍保持长盛不衰的势头。中国人喜爱海棠究其原因是在于其丰厚的文化内涵,人们视其为花之尊者、美人佳丽、春天和吉祥美好的象征。  相似文献   

19.
谭黎明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7):3315-3316
隋唐五代时期,农业生产工具的创新技术、作物栽培技术和治虫施肥技术等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了农业生产率,为隋唐五代时期农业生产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南疆早在3000多年前就有古先民居住。两汉时期,新疆南疆地区多元民族分布格局就已正式形成,经过魏晋南北朝至辽宋金元时期多元民族的发展与变迁,至明清时期,近代多元民族文化格局已成定型,说明今天新疆南疆统一多民族格局是在古西域不同民族经过长时间演变、发展和融合的基础上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