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 0 3年 2月 2 8日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的 2 0 0 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 ,我校获奖三项 :1)许启凤教授 2 0年精心选育的“优质高产杂交玉米品种农大 10 8”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2 )高焕文教授主持的“旱地农业保护性耕作技术与机具研究”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3)李德发教授主持的“猪优质高效饲料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与推广”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我校三项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处  相似文献   

2.
记者近日从吉林省科技厅了解到,我省14项科研成果喜获201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我省主持完成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参与完成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是历年来我省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层次和质  相似文献   

3.
2006年3月20~22日,浙江省自主创新大会在杭州召开。浙江林学院喜获3项浙江省科学技术警。方伟教授主持的《毛竹笋竹林高效经营关键技术集成与产业化》获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余树全教授主持的《浙江省常绿阔叶林的群落特征、动态变化及生态恢复技术研究》获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张立钦教授主持的《绿竹良种繁育及高效经营技术研究》获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相似文献   

4.
《浙江林学院学报》2007,24(4):427-427
由浙江林学院主持完成的“特色经济树种新品种选育及高效培育技术研究”“浙江省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林业生态体系配套技术研究”2项成果分别获2006年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和二等奖。此次浙江省共有280个项目获奖,其中一等奖23项,二等奖91项。  相似文献   

5.
李定莉,女,重庆巫溪人,1984年7月参加工作,现任巫溪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2008年获巫溪县农委、科委农业科技优秀人才奖,2010年获农业部科技抗灾先进个人、重庆市农委种植业生产先进个人、重庆市五一巾帼标兵、巫溪县政府农户万元增收工程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才,2011年获全国粮食生产突出贡献农业科技工作人员奖,2012年获巫溪县感动巫溪十大人物。她主持的项目先后获得了多个奖项,其中1996年“巫溪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与推广”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6年“巫溪马铃薯脱毒种薯的研究与应用”获重庆市农牧渔业丰收二等奖,2007年“马铃薯晚疫病发生特点及防治研究”获重庆市农学会论文一等奖。  相似文献   

6.
《浙江林学院学报》2008,25(3):354-354
经过专家组和评审委员会的严格评审,浙江林学院4项科研成果分别获2007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二、三等奖:校长张齐生院士主持的“竹炭生产关键技术、应用机理及系列产品研制与应用”获一等奖,周国模主持的“喜树种源试验及叶用园营建关键技术研究”,吴鸿和徐华潮等完成的“浙江省重要生态地区昆虫资源研究”获二等奖,张立钦主持完成的“松墨天牛病原微生物资源和优良菌株的筛选及防治技术研究”获三等奖。  相似文献   

7.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5,27(4):637-637
根据江西省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评审,江西农业大学共有四项科技成果获得2004年度江西省科技进步奖。由江西省动物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黄路生教授主持完成的“猪重要经济性状功能基因的分离、克隆及应用研究”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由国土学院刘经荣教授主持完成的“绿肥-猪-沼肥-水稻生态系统中氮素循环的研究”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由农学院和江西省农业科学院等单位联合完成的“早稻品质改良育种研究”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由动物科技学院和江西省集味堂绿色仪器开发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无公害白耳黄鸡生产技术开发”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相似文献   

8.
《长江大学学报》2016,(3):28-28
2015年11月24日,“第九届大北农科技奖颁奖大会暨中关村全球农业生物技术创新论坛”在北京举行,来自国内外的108位有突出贡献的一线农业专家获奖。我校动物科学学院杨代勤教授主持完成的“鳝鱼产业技术应用与示范”获得大北农科技奖创新二等奖,这是我校教师首获该奖。
  大北农科技奖由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1999年设立,经科技部批准,每两年一届,奖励全世界在农业应用研究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组织,以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引导科技资源在农业经济发展中发挥作用。该奖自设立以来,共368位专家学者获得奖励,经大北农科技奖励评审委员会推荐的多项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在农业科技界获得了良好的口碑与评价。  相似文献   

9.
教育部2008年度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评审结果揭晓,我校“中国羊驼标准化生产体系构建与推广”项目获科技进步二等奖。  相似文献   

10.
正武瑞教授简介武瑞,教授,博导,主要从事临床兽医学科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近五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科技部农业成果转化资金1项、省级科研项目2项。获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出版学术专著1部,发表SCI论文11篇。  相似文献   

11.
5月中旬 ,“首届吴觉农奖”中青年茶学优秀论文征文颁奖大会在山东济南召开 .本次“吴觉农奖”中青年茶学优秀论文征文共收到全国 11个省 (区 )、3个直辖市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等部门选送的论文 4 1篇 ,经“吴觉农茶学思想研究会”组织专家评审 ,共评出二等奖论文 2篇 ,三等奖论文 4篇 ,优秀论文 9篇 (一等奖论文空缺 ) .我校农学院茶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张凌云的论文《我国加入 WTO后茶业面临的挑战、机遇和对策》获二等奖 ,黄福平的论文《新世纪中国茶业发展之路》获优秀论文奖 .由“吴觉农茶学思想研究会”颁发获奖证书和奖金“首届吴觉农…  相似文献   

12.
12月3日,从海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获悉,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简称中国热科院)7项成果获2020年度海南省科学技术奖,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中国热科院合作组织国际橡胶研究与发展委员会(IRRDB,国际三大天然橡胶组织之一)和合作专家彼得·普罗克斯(PETER PROKSCH,德国杜塞尔多夫大学终身教授和生物制药及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分别获国际科技合作奖。  相似文献   

13.
1988年我院一批科研成果上报申请奖励,年前已获批复,获奖项目如下: ——农学系曹显祖教授、朱庆森副教授主持的“水稻品种源库类型划分与栽培对策”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省农林厅科技进步一等奖.我院获奖人员还有:杨建昌、顾玉芬.  相似文献   

14.
科研信息     
我校一九九八年科研成果获奖:1 由孔祥浩副教授主持完成的“玉米秸粉全价颗粒料饲养(商品)肉兔技术”,获 1998年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张家口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 由阚德义副教授主持完成的“豌豆蛋白粉在蛋鸡中的应用”,获1998年河北省科技 进步三等奖,河北省畜牧局科技进步一等奖。  相似文献   

15.
1)科研成果及其转化推广成绩显著2004年度我校申报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6项,其中20项获奖,获奖率77%。“农牧交错带农业综合发展和生态恢复重建技术体系与模式研究”和“蛋鸡全阶段可利用必需氨基酸需要及理想蛋白模式”2项成果获省部级一等奖;12项成果获省部级二等奖——中国地方猪种遗传资源测定、  相似文献   

16.
《西北林学院学报》2007,22(2):32-32
在2006年下半年结束的陕西省科学技术奖评选工作中,我院孙润仓教授主持的“农林废弃物资源转化基础研究”和符毓秦研究员主持的“84K杨引种与遗传改良研究”成果同时获得了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由吴万兴副研究员主持的“魔芋北移引种产业化技术及魔芋精粉标准研究”成果获得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  相似文献   

17.
正本期采访对象简介:徐小彪,江西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猕猴桃学会副理事长,江西省园艺学会理事长,江西省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计划首席专家,享受江西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主持完成各类科研项目10余项,曾获江西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江西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选育果树新品种6个,授权发明专利4项,制定地方标准5项。徐教授长期从事果树专业的教学、科研与科技推广工作,对常见果树尤其是柑橘、猕猴桃等的生长习性、  相似文献   

18.
“六五”期间,我校取得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81年-84年,我校共取得省级以上科技成果奖47项次,其中有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二项,国家部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二项,二等奖四项,三等奖一项,省人民政府特等奖一项,一等奖三项,二等奖五项,三等奖二十九项,另外还有十多项由我校参加主持或协作完成的科研项目也分别获得国家部门和省人民政府奖励。在这些科研项目的研究过程中,注重科研成果的转化工作,积极地  相似文献   

19.
《今日农村》2005,(6):25-25
张书芳先生一九六二年毕业于沈阳农学院园艺系蔬菜专业。先后在北京农林局、沈阳市农委、沈阳市农业科学院工作。一九七四年参加国家攻关项目,主持“萝卜雄性不育系选育及其利用”和“大白菜雄性不育两用系选育及利用”两项科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其中“中国秋冬萝卜核一胞质雄性不育系的选育及利用”,于一九八九年获国家发明二等奖(一等奖空缺):他主持的“大白菜核基因互作雄性不育系选育及利用”项目于一九九一年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一九九三年该项目获得国家发明二等奖(一等奖空缺)。  相似文献   

20.
正专家简介曹凑贵,1963年11月生,博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教学名师,"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现任中国生态学会、中国作物学会理事,湖北省生态学会理事长,武汉农学会副会长。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湖北省重点研发项目等20余项;发表论文180余篇(其中SCI收录52篇);获教育部优秀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农业部农林牧渔丰收奖二等奖1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各1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